中国古代史上的几次分与合的演变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5 19:34
- 提问者网友:王者佥
- 2021-04-05 07:22
中国古代史上的几次分与合的演变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duile
- 2021-04-05 07:38
在中国历史上有三次文化大融合,其中有两次大的中外文化交流。第一次是从远古的部族文化经过夏商周到春秋战国形成了百家争鸣,到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完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统一。第二次是汉魏以来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经过魏晋隋唐时代被消化吸收,形成了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宋明理学。前两次儒家都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成为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力量。但是第三次文化冲突却是儒家思想的节节败退,虽然早在明清之际西方文化就逐步传入中国,但真正冲击中国传统的封建
主义文化的西方近代思想是在鸦片战争前后。经过改良主义运动、辛亥革命到五四新文
化运动,形成了中西文化论战。论战的性质实际上传统与现代化的冲突。
第一节从解释学和文化哲学看儒学的第三次转折--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如果我们从解释学和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和传统儒学的三大转折,就会发现:从夏商周三代经过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两汉经学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形成完整体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从远古的部族和地域文化演变出夏商周的王朝官方文化到春秋的官学下移,私学的出现,到战国时代儒、墨、道、名、法、阴阳、兵、农、小说家、杂家等各派学说的百家争鸣,再经过秦汉之际黄老之学与儒学互争统治地位,到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终于形成中国文化的思想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从文字的统一,古代经典的解释,思想的创新,每一个学派都有其自身特点,然而儒家思想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并不是偶然的,尽管孔子周游列国四处碰壁,但到了孟子时代已经前呼后拥引起各方诸侯和大夫世家的注意,到了汉代董仲舒哲学被定为官方学说,就在于儒家思想是建立在家族式的农业经济基础上的一种维护封建国家大一统的思想文化,其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与柔和的人性道德修养结合在一起,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决不是秦始皇那样的焚书坑儒,而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
主义文化的西方近代思想是在鸦片战争前后。经过改良主义运动、辛亥革命到五四新文
化运动,形成了中西文化论战。论战的性质实际上传统与现代化的冲突。
第一节从解释学和文化哲学看儒学的第三次转折--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如果我们从解释学和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和传统儒学的三大转折,就会发现:从夏商周三代经过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两汉经学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形成完整体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从远古的部族和地域文化演变出夏商周的王朝官方文化到春秋的官学下移,私学的出现,到战国时代儒、墨、道、名、法、阴阳、兵、农、小说家、杂家等各派学说的百家争鸣,再经过秦汉之际黄老之学与儒学互争统治地位,到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终于形成中国文化的思想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从文字的统一,古代经典的解释,思想的创新,每一个学派都有其自身特点,然而儒家思想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并不是偶然的,尽管孔子周游列国四处碰壁,但到了孟子时代已经前呼后拥引起各方诸侯和大夫世家的注意,到了汉代董仲舒哲学被定为官方学说,就在于儒家思想是建立在家族式的农业经济基础上的一种维护封建国家大一统的思想文化,其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与柔和的人性道德修养结合在一起,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决不是秦始皇那样的焚书坑儒,而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孤独的牧羊人
- 2021-04-05 08:32
3次大融合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