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首杜甫的诗
- 提问者网友:寂寞梧桐
- 2021-07-25 22:07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思契十里
- 2021-07-25 22:20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润物细无声"。长用来形容老师对学生默默地培育,潜移默化地熏陶
- 1楼网友:刀戟声无边
- 2021-07-26 01:56
<<春夜喜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 2楼网友:西风乍起
- 2021-07-26 01:14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是杜甫的五律名篇之一,上元二年(761)春作于成都草堂。
其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句形容老师对学生默默地培育,潜移默化地熏陶。 写雨以“好”字领起,摄全篇之神。雨之所以“好”,首先在于“知时节” 春意萌动,万物生长,正需要雨,雨就下起来了。其次在于他不自造声势,挟 带狂风,唏哩哗啦下得很暴烈,而是伴随和风,细细地下,无声地下。第三在 于她选择了不妨碍人们出行、劳动的夜晚悄悄地来,只为“润物”,不求人知。 第四在于她不是一下便停,敷衍了事,而是绵绵密密,彻夜不息。“润物”很 彻底。 当然,在写法上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富于变化。首联出“春”,次联出 “夜”,看得出首联所写的“春夜喜雨”,是人在室内,侧耳倾听出来的。由 于诗人关心农事,切盼下雨,所以室外一有变化,便凝神辨析,尽管风和雨细, 还是听得出来。一听出来,便衷心赞“好”,颂扬她“知时”。从诗人感物和 艺术构思的过程看,次联在先,首联在后。章法上的前后倒置,既跌宕生姿, 又为读者拓宽了回环玩味的空间。 第三联所写,则是看出来的。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 她停止了,便出门去看。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的美景。 第四联所写,正是想出来的:等到清晓一看,整个锦官城百花带雨,一片“红 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的,汇成花的海洋。那么,田野里的禾苗呢?山 岭上的树木呢?一切的一切呢?以“润物”的巨大功用结尾,在更高层次上表 现了春雨的“好”。 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没有露面,但喜悦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这 喜悦之情,是由“好雨”触发、并且伴随着对于“好雨”的描状、赞美流露出 来的。这首诗的永久的艺术魅力,就在于把“好雨”拟人化,用化工之笔描状、 赞美了她的高尚品格;而这种高尚品格,又肯有普遍意义,故能给读者以审美 享受和思想启迪。
- 3楼网友:青灯有味
- 2021-07-25 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