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的注释译文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31 06:07
- 提问者网友:龅牙恐龙妹
- 2021-03-30 09:51
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的注释译文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想偏头吻你
- 2021-03-30 11:00
①行客:指出行,客居的人。
②塞外:边塞之外,泛指我国北边地区。
③雁:大雁。此处一语双关,暗喻行客书信。
④芙蓉句:谓白嫩的脸已憔悴,如凋零的荷花。芙蓉:荷花。
⑤杨柳堕(duò):谓新眉如柳叶飘落,杨柳:指柳叶。
⑥摇落:凋残 上片开头二句,一写往日离别,一写今日望归,双起单承。“秋风凄切伤离”,起句便切入本题:点出“伤离”二字,总起全篇;以“秋风凄切”突出秋景的萧索、凄清,烘托出抒情主人公无限凄凉的心境。“行客未归时”具体说明伤离的缘由。天凉了,行人还未归来,叫人惦念,牵肠挂肚。由“伤离”到“未归”,看得出女主人公其间经过了多少不眠之夜。出语看似平淡,而词情酸楚,韵调悲凄。后二句全由“未归时”展开,写女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塞外”句一笔宕开,设想远人所在的地域状貌,“江南雁到迟”句由远及近,由“塞外”而“雁”,由“雁”而连接远人的书信,线条明晰,思远情致描摹深透,一种细腻之情洋溢字里行间。 “草先衰”,“雁到迟”,足见地远天遥。在时间与空间上回环跳跃,把殷切怀人的情意,表达得淋漓尽致。即以秋景烘托别离的悲伤。“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二句托物寓情。思妇任从自己的想象,去捕捉“行客”的踪迹。他可能到了遥远的塞外而塞外早寒,现在该是衰草遍野,满目枯黄了。“塞外”一句,实则仍从“秋风凄切”而来,因秋风的肃杀,故“草拂之而变色,木遭之而叶脱:“其色惨淡”、“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欧阳修《秋声赋》)在想象的悲凉的秋晨烘托下,抒情主人公伤离的情怀,更见哀婉。下句写思妇急切盼望远人妇来的心情。一“雁”字,语意双关:既是眼前南雁未来的实景;又有雁书未到的埋怨。“到迟二字,并非已到,而是还迟迟未到,人未归,书信也不来,更使人感到悲戚,其实,大雁何时北上,何时南下根据气候冷暖,向有大致固定的时间,不能以人的愿望而改变,即便这一年,大雁归来的时间也未必真的就晚,完全是因为抒情主人公过于思念行客,才有这种纯属主观的感觉。词人这里写“雁到迟”正是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焦急等待,“写景而情在其中”(况周颐《蕙风词话》)将思妇”行客”早早归来的内在情感曲折而又强烈的表达出来。其实在那种交通极不发达的古代,远出的人因种种意外而误了归期,不能按约定时间返家,是很正常的事。思妇盼人未归,便盼雁书报信;可“质书也迟迟不到,她只得经受与“行客”长期分离的煎熬,其内心伤离的痛苦自然更深层。
过片句写女主人公的形象:嫩脸憔悴,如荷花凋落,愁眉懒画,皆因行客未归,前两句集中笔墨刻画思女伤离而导致的身心之苦。“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二句是说,女子原本白里透红的娇嫩如芙蓉的脸庞,已经像凋败的荷花显得黯淡憔悴。原本弯曲细长的秀眉,也如枯萎的柳叶,失去了其固有的光泽和形状。按说“芙蓉如面柳如眉,是古代女子最美的标准,这位女子的容貌如此不堪。这一方面证明了她的思念之苦,以致损伤精神;另一方面,说明女子因“行客未归”而无心妆奁,不施脂粉,懒画蛾眉,必然容颜憔悴。爱美是女子的天性,不管家境如何贫穷都拦不住女子对美的追求。古诗文中,多有女子借清水映面,采野花簪发的描写。然而这位女子化妆并非为美而美,而是为了取悦心中所爱之人,爱人不在“谁适为容”《诗·卫风·伯兮》所以这两句就不仅写出了思妇伤离之情,而且写出了她对爱人的忠贞。结尾二句,总揽全章,纵笔写情:草木凋落的秋天,本来就使人悲凉,在思妇看来则更增愁情,而这种伤心的境况又有谁知道呢?语语沉痛,字字泪珠,以歌当哭,哀思无限。结拍:“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重又回到首句“秋风凄切伤”“离”的环境之中情景交融更显离情别绪的缠绵强烈。“摇落”二字状凋残的秋景,如千古悲秋之祖宋玉的名句:“悲哉秋之为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楚辞·九辩》摇落的秋景,渲染烘托着悲伤的情调,眼前的秋景越是肃杀飘零,思妇的感情越是悲伤,甚至悲伤到了肝肠欲断的地步!但是,此中的痛苦与寂寞有谁知道呢?“谁得知”最后三字,仍然是思妇希望她“未归”的“行客”,得知她苦苦期盼的心情,早早归来!但实际上,思妇即便悲苦肠断,也是无人知道,无人同情,无人理解的。这就是女主人公最大的悲哀了。
这首词却与温庭筠大多数的词不同,它是以萧索的秋景村托离情,将凄切的秋风飘零的草木,都写入词中,情景交融,形成质朴清峻的风格,令人神伤的效果秋风凄凄切切,最容易勾起人的离愁感伤,特别是想起那背井离乡的远行客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塞外的草儿早已经枯黄,飞往江南的北雁却迟迟未到:如芙蓉般娇嫩的脸已经凋谢,杨柳的叶子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新绿颜色,被这秋风吹拂着,残败不堪地坠落到地上,这些落叶让人看了感到凄婉和伤悲。 清陈廷焯《词则·大雅集》卷一:“塞外”十字,抵多少鳅声赋》。“凋嫩脸”“堕新眉”,微落俗套。结语怨,却有含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出版)又《白雨斋词评》:飞卿词“此情谁得知”、“梦长君不知”、“断肠谁得知”,三押“知”字,皆妙。(张璋、黄畲编《全唐五代词》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 华钟彦《花间集注》卷一:此调属“夹钟宫”,俗呼“中吕宫”或属“夷则羽”,或属“夷则商”。创始无考,《词律》谓此调“与张泌《蝴蝶儿》相近,决是一调。”窃以为此二调,句格声韵,均各不同,必非一调也。有四十一字.四十二字,九十八字,九十九字诸体,温词一首,四十一字。(中州书画社1983年出版) 《白雨斋词话》评:“塞外十字,抵多少”《秋声赋》又评:“飞卿词‘此情谁得知’、“梦长君不知”、“断肠谁得知”三押‘知’字,皆妙。
②塞外:边塞之外,泛指我国北边地区。
③雁:大雁。此处一语双关,暗喻行客书信。
④芙蓉句:谓白嫩的脸已憔悴,如凋零的荷花。芙蓉:荷花。
⑤杨柳堕(duò):谓新眉如柳叶飘落,杨柳:指柳叶。
⑥摇落:凋残 上片开头二句,一写往日离别,一写今日望归,双起单承。“秋风凄切伤离”,起句便切入本题:点出“伤离”二字,总起全篇;以“秋风凄切”突出秋景的萧索、凄清,烘托出抒情主人公无限凄凉的心境。“行客未归时”具体说明伤离的缘由。天凉了,行人还未归来,叫人惦念,牵肠挂肚。由“伤离”到“未归”,看得出女主人公其间经过了多少不眠之夜。出语看似平淡,而词情酸楚,韵调悲凄。后二句全由“未归时”展开,写女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塞外”句一笔宕开,设想远人所在的地域状貌,“江南雁到迟”句由远及近,由“塞外”而“雁”,由“雁”而连接远人的书信,线条明晰,思远情致描摹深透,一种细腻之情洋溢字里行间。 “草先衰”,“雁到迟”,足见地远天遥。在时间与空间上回环跳跃,把殷切怀人的情意,表达得淋漓尽致。即以秋景烘托别离的悲伤。“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二句托物寓情。思妇任从自己的想象,去捕捉“行客”的踪迹。他可能到了遥远的塞外而塞外早寒,现在该是衰草遍野,满目枯黄了。“塞外”一句,实则仍从“秋风凄切”而来,因秋风的肃杀,故“草拂之而变色,木遭之而叶脱:“其色惨淡”、“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欧阳修《秋声赋》)在想象的悲凉的秋晨烘托下,抒情主人公伤离的情怀,更见哀婉。下句写思妇急切盼望远人妇来的心情。一“雁”字,语意双关:既是眼前南雁未来的实景;又有雁书未到的埋怨。“到迟二字,并非已到,而是还迟迟未到,人未归,书信也不来,更使人感到悲戚,其实,大雁何时北上,何时南下根据气候冷暖,向有大致固定的时间,不能以人的愿望而改变,即便这一年,大雁归来的时间也未必真的就晚,完全是因为抒情主人公过于思念行客,才有这种纯属主观的感觉。词人这里写“雁到迟”正是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焦急等待,“写景而情在其中”(况周颐《蕙风词话》)将思妇”行客”早早归来的内在情感曲折而又强烈的表达出来。其实在那种交通极不发达的古代,远出的人因种种意外而误了归期,不能按约定时间返家,是很正常的事。思妇盼人未归,便盼雁书报信;可“质书也迟迟不到,她只得经受与“行客”长期分离的煎熬,其内心伤离的痛苦自然更深层。
过片句写女主人公的形象:嫩脸憔悴,如荷花凋落,愁眉懒画,皆因行客未归,前两句集中笔墨刻画思女伤离而导致的身心之苦。“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二句是说,女子原本白里透红的娇嫩如芙蓉的脸庞,已经像凋败的荷花显得黯淡憔悴。原本弯曲细长的秀眉,也如枯萎的柳叶,失去了其固有的光泽和形状。按说“芙蓉如面柳如眉,是古代女子最美的标准,这位女子的容貌如此不堪。这一方面证明了她的思念之苦,以致损伤精神;另一方面,说明女子因“行客未归”而无心妆奁,不施脂粉,懒画蛾眉,必然容颜憔悴。爱美是女子的天性,不管家境如何贫穷都拦不住女子对美的追求。古诗文中,多有女子借清水映面,采野花簪发的描写。然而这位女子化妆并非为美而美,而是为了取悦心中所爱之人,爱人不在“谁适为容”《诗·卫风·伯兮》所以这两句就不仅写出了思妇伤离之情,而且写出了她对爱人的忠贞。结尾二句,总揽全章,纵笔写情:草木凋落的秋天,本来就使人悲凉,在思妇看来则更增愁情,而这种伤心的境况又有谁知道呢?语语沉痛,字字泪珠,以歌当哭,哀思无限。结拍:“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重又回到首句“秋风凄切伤”“离”的环境之中情景交融更显离情别绪的缠绵强烈。“摇落”二字状凋残的秋景,如千古悲秋之祖宋玉的名句:“悲哉秋之为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楚辞·九辩》摇落的秋景,渲染烘托着悲伤的情调,眼前的秋景越是肃杀飘零,思妇的感情越是悲伤,甚至悲伤到了肝肠欲断的地步!但是,此中的痛苦与寂寞有谁知道呢?“谁得知”最后三字,仍然是思妇希望她“未归”的“行客”,得知她苦苦期盼的心情,早早归来!但实际上,思妇即便悲苦肠断,也是无人知道,无人同情,无人理解的。这就是女主人公最大的悲哀了。
这首词却与温庭筠大多数的词不同,它是以萧索的秋景村托离情,将凄切的秋风飘零的草木,都写入词中,情景交融,形成质朴清峻的风格,令人神伤的效果秋风凄凄切切,最容易勾起人的离愁感伤,特别是想起那背井离乡的远行客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塞外的草儿早已经枯黄,飞往江南的北雁却迟迟未到:如芙蓉般娇嫩的脸已经凋谢,杨柳的叶子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新绿颜色,被这秋风吹拂着,残败不堪地坠落到地上,这些落叶让人看了感到凄婉和伤悲。 清陈廷焯《词则·大雅集》卷一:“塞外”十字,抵多少鳅声赋》。“凋嫩脸”“堕新眉”,微落俗套。结语怨,却有含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出版)又《白雨斋词评》:飞卿词“此情谁得知”、“梦长君不知”、“断肠谁得知”,三押“知”字,皆妙。(张璋、黄畲编《全唐五代词》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 华钟彦《花间集注》卷一:此调属“夹钟宫”,俗呼“中吕宫”或属“夷则羽”,或属“夷则商”。创始无考,《词律》谓此调“与张泌《蝴蝶儿》相近,决是一调。”窃以为此二调,句格声韵,均各不同,必非一调也。有四十一字.四十二字,九十八字,九十九字诸体,温词一首,四十一字。(中州书画社1983年出版) 《白雨斋词话》评:“塞外十字,抵多少”《秋声赋》又评:“飞卿词‘此情谁得知’、“梦长君不知”、“断肠谁得知”三押‘知’字,皆妙。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