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有趣的地名作文340字重庆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5 10:15
- 提问者网友:人傍凄凉立暮秋
- 2021-02-14 18:12
家乡有趣的地名作文340字重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走死在岁月里
- 2021-02-14 18:59
我的家乡福建泉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古城。它的地名中也留下了许多历史的痕迹,而且蕴含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泉州古时候叫温陵,在一些古建筑上,常常看到有温陵的名称,市北通清源山旧亭上的匾额写有"温陵山门",城隍庙的临街正门楣上有"温陵古地"等等,其实它的出现比"泉州"还要早,甚至在它还未建城之前,这片土地早就叫温陵了。温陵,不言而喻,是指这里的地形和气候而言,既气候温暖又地属丘陵,据说:宋代理学家朱熹住在泉州时曾称赞这里是:"山陵独温",温陵的地名就是这样开始的。
泉州的另一个别名叫刺桐,刺桐原产于印度和马来西亚,由于古时候海外交通关系,而移植来泉州,并环城遍植,因而泉州又名刺桐城。这个在历史文献上记载不少,最早记述的是十三世纪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他的记述中称泉州港为刺桐港。到目前泉州还有刺桐路和刺桐大桥,现代学者黄寿祺先生在泉州曾有感而发:"泉州已渺刺桐花,空有佳名异代夸。"
泉州城里最让人感兴趣的地名就是一一聚宝街。到底聚了什么宝呢?据说啊,宋元时代泉州刺桐港是世界最大的两个贸易港之一,当时有107个国家和地区跟我国逼商贸易,各国商人驾着巨轮,冒着风浪,远渡重洋,驶进刺桐港后,便在此停泊卸货,货物卸后,即在临港口的一条街与华人交易,宝石、珍珠、翡翠、玛瑙等各种奇珍异宝,摆满了整条街,光彩熠熠,耀人眼目,于是有了"聚宝"这个雅致名称。
泉州古时候叫温陵,在一些古建筑上,常常看到有温陵的名称,市北通清源山旧亭上的匾额写有"温陵山门",城隍庙的临街正门楣上有"温陵古地"等等,其实它的出现比"泉州"还要早,甚至在它还未建城之前,这片土地早就叫温陵了。温陵,不言而喻,是指这里的地形和气候而言,既气候温暖又地属丘陵,据说:宋代理学家朱熹住在泉州时曾称赞这里是:"山陵独温",温陵的地名就是这样开始的。
泉州的另一个别名叫刺桐,刺桐原产于印度和马来西亚,由于古时候海外交通关系,而移植来泉州,并环城遍植,因而泉州又名刺桐城。这个在历史文献上记载不少,最早记述的是十三世纪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他的记述中称泉州港为刺桐港。到目前泉州还有刺桐路和刺桐大桥,现代学者黄寿祺先生在泉州曾有感而发:"泉州已渺刺桐花,空有佳名异代夸。"
泉州城里最让人感兴趣的地名就是一一聚宝街。到底聚了什么宝呢?据说啊,宋元时代泉州刺桐港是世界最大的两个贸易港之一,当时有107个国家和地区跟我国逼商贸易,各国商人驾着巨轮,冒着风浪,远渡重洋,驶进刺桐港后,便在此停泊卸货,货物卸后,即在临港口的一条街与华人交易,宝石、珍珠、翡翠、玛瑙等各种奇珍异宝,摆满了整条街,光彩熠熠,耀人眼目,于是有了"聚宝"这个雅致名称。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深街酒徒
- 2021-02-14 19:22
最佳答案王府井由来 辽、金时代,王府井只是一个不出名的村落,元代以后,人烟逐渐稠密,公元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辟出了王府井,不过当时被称为“丁字街”。明成祖时在此建了十个王府,王府井也就初具规模,改称十王府街。清代废十王,改称王府街或王府大街。1915年,北洋政府绘制《北京四郊详图》时,把这条街划分为三段:北段称王府大街,中段称八面槽,南段因有一眼甜井,与王府合称,因此得名“王府井大街”。 这些都是史料上记载的了,现在到王府井逛街,街头的广播里就有这些介绍。王府井由于它的知名,各种记载非常丰富,正史年鉴,野文逸事,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传说。 1912年2月29日晚,乱兵洗劫东安市场,并在东安电影院放起大火,市场化为灰烬,这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还记得的第一次王府井大火;另一场大火起于1920年6月9日夜,当时一家玩具店失火,祸延整个市场。仅有北稻香春、东来顺等数家商号幸免,也是令人相当不堪的回忆。到得1933年,王府井得到了很大发展,那时的东安市场已是“寸土寸金”之地了,许多好逛之处。据统计,当时全市场商贩已多达925户,在很多名家的记忆文章里,对当时的盛况颇有记载。 王府井在解放后的发展以1955年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竣工为起点,这是新中国第一家国营百货商店,有“新中国第一店”之称。1999年9月11日,王府井经过改造后第一次“开街”,当时日均客流量达到30万人,节假日更多达70万人;2000年9月11日,中秋前夜,王府井二次“开街”,经过这次扩建,王府井商业区南起长安街,北至灯市西口,东接金鱼胡同,西连东安门大街,恰好呈一个“金十字”构架。如此“定格”,标志着这条古老的商业街正朝着北京中心商业区的目标迈进。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