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仰视,俯视,平视之中,我比较赞成平视。仰视难免阿谀逢迎。①...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30 21:58
- 提问者网友:蓝莓格格巫
- 2021-11-30 12:41
阅读下文,完成(1)~(6)题 在仰视,俯视,平视之中,我比较赞成平视。仰视难免阿谀逢迎。①一个作者存心取悦于读者,②本是他的分内事,③不过他有他的身份和艺术的良心。④如果他将就读者的错误的见解,低级的趣味,⑤以佞嬖俳优的身份打诨呐喊,⑥猎取世俗的炫耀,⑦仰视就成为对于艺术的侮辱。一个作者存心开导读者,也本是他的分内事,不过他不能有骄矜气,如果他把自己高举在讲台上,把台下人都看成蒙昧无知,盛气凌人地呵责他们,讥笑他们,教训他们,像教蒙童似的解释这样那样,俯视就成为对于读者的侮辱。世间人一半欢喜人捧,另一半欢喜人踩,所以这两种态度很容易获得世俗上的成功。但是从艺术观点看,我们对这种仰视与俯视都必须深恶痛绝。 我赞成平视,因为这是人与人中间所应有的友谊的态度。“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我们心中有极切己的忧喜,极不可为俗人言的秘密,隐藏着是痛苦,于是找知心朋友去倾泻,我们肯向一个人说心里话,就看得起他这位朋友,知道在他那方面可以得到了解与同情。文艺所要表现的正是这种不得不言而又不易为俗人言的秘密。你拿它向读者吐露时,就已经假定他是可与言的契友。你拿哀乐和他分享,你同情他,而且也希望得到同情的回报。你这种假定,这种希望,是根据“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个基本原则。你传达你的情感思想,是要在许多“同此心”的人们中取得“同此理”的印证。这印证有如回响震荡,产生了读者的喜悦,也增加了作者的喜悦。这种心灵感通之中不容有骄矜,也不容有虚伪的谦逊,彼此须平面相视,赤心相对,不装腔作势,也不吞吐含混,这样人与人可以结成真挚的友谊,作者与读者可以成立最理想的默契。凡是第一流作家,从古代史诗悲剧作者到近代小说家,从庄周、屈原、杜甫到施耐庵、曹雪芹,对于他们的读者大半都持这种平易近人的态度。我们读他们的作品,虽然觉得他们高出我们不知多少倍,同时也觉得他们诚恳亲切,听得见他们的声音,窥得透他们的心曲,使我们很快乐地发现我们渺小的心灵和伟大的心灵也有共通之点。 (1)上文划线部分是一个多重复句,分句之间的关系第一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2)“从艺术观点看,我们对这种仰视与俯视都必须深恶痛绝”一句中,“从艺术观点看”这几个字在表达上起________的作用。(3)上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我赞成平视……”是作者的观点,其论证部分分两大层次,第一大层次应划到何处?写出这个层次末句的最后一个词:________(4)下列作家与作品搭配正确的两项是[ ]A.庄周《秋水》《逍遥游》B.屈原《楚辞》《天问》C.杜甫《新婚别》《石壕吏》D.曹雪芹《孽海花》《红楼梦》(5)根据第四自然段文意,回答下列问题为什么说“仰视”是对艺术的侮辱?答:因为“仰视”________为什么说“俯视”是对读者的侮辱?答:因为“俯视”________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渡鹤影
- 2019-02-22 01:40
答案:解析: 答案: (1)A;此题考查的是语段层次的划分,实际上是对文段语意理解的测试。此句是一个多重复句,第一层为转折关系,第二层为因果关系。 (2)限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语句的理解能力。“从艺术观点看”一句,对看问题的角度作了限制。 (3)默契;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语段层次结构的把握。此段论证分为两大层次:第一层为说理论证、第二层为举例论证。 (4)AC;此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的记忆。B中《楚辞》的作者不是屈原;D中《老残游记》的作者是刘鹗,E中《孽海花》的作者是曾朴。 (5)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woshuo
- 2020-09-30 01:25
这个问题的回答的对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