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三次大冲击,对于历史成为世界史的作用及其历史限度的读书笔
- 提问者网友:泪痣哥哥
- 2021-08-23 20:00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野慌
- 2021-08-23 21:16
一、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的地域界定(PPT)
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导致了人类物质生产史上的第一次伟大飞跃.人类在采集和狩猎的基础上,发明了原始的农耕和畜牧业.产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伴随着这一革命的进程,在气候、土壤等不同自然条件的制约下,人类的物质生产逐渐形成两大基本类型和区域,即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
历史上的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一般指亚、非、欧大陆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逐渐形成的以农为本的经济区域和以游牧为本的经济区域.(PPT)
农耕世界据有雨量充足、灌溉便利、土壤肥沃的地带,由新石器时代最初的农耕中心,如西亚、东亚和东南亚、中南美洲、北非等地,向周围扩展而成.(PPT)
考古资料证明,在原始的农耕中心形成之后,农业生产技术就开始缓慢的向其他易于农耕的地方扩展.如西亚美索不达米亚的麦类种植技术,向东西两翼分别扩展:
向东:东北到伊朗北部、阿富汗;东南到印度河;
向西:进入爱琴海诸岛和希腊,再深入中欧、南欧和东欧.
中国和东南亚培育的水稻,中南美洲培育的玉米,也逐步向各自周围地带扩散.
就亚、非、欧大陆而言,农耕世界的范围大致包括:(PPT)
中国的黄河至长江一带;
印度的印度河至恒河一带;
西亚、中亚由安纳托里亚、美索不达米亚至伊朗、阿富汗一带;
北非的尼罗河下游和地中海沿岸地区;
欧洲由地中海沿岸至波罗的海之南部、不列颠至乌克兰一带.
由此形成了一个绵亘于亚、非、欧大陆两端之间、偏南的长弧形农耕世界.
在与这个弧形农耕地带相邻的偏北地区,还存在着另一个人类广泛活动的区域.这就是游牧世界.
游牧世界据有雨水稀少,草原辽阔的地带.(PPT)
在亚欧大陆中部草原地区的范围,几乎和农耕世界平行.(PPT)
东起西伯利亚,经中国东北、蒙古、中亚,咸海和里海之北,高加索、南俄罗斯,直至欧洲中部.这是一个与农耕世界南北相对的世界.(PPT)
(PPT)两个世界的分界线,大体为:兴安岭、燕山、阴山、祁连山、昆仑山、兴都库什山、扎格罗斯山、高加索山和喀尔巴阡山等山脉.这一系列山脉的南部为农耕地带,北为游牧地带.
(PPT)地图: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
当然,这一划分并非是绝对的.在南部的农耕世界,也有游牧部落,如叙利亚、阿拉伯半岛上的游牧部落.
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形成后,两者之间的差别越来越明显,各具特色.
二、 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的基本特征(PPT)
(PPT)农耕世界,以农为本,自给自足.由于作物培植对气候、土壤、田间管理等的特殊要求,人类较早开始定居生活.具有狭隘的地方性.(PPT)
定居农业的出现,既使生产的增长率有了较大提高,也是人类自身的生产能力有了较大增长,人口增殖较快.(PPT)
食物的丰饶,众多的人口,使更多的人可以从事农耕以外的活动,如手工制造、金属开采和冶炼、河渠的开凿、土木建筑、社会管理、宗教祭祀等等.因此,相比较而言,农耕世界在物质上富庶,在社会发展水平上先进.较早诞生了文明,并取得较高的文明成就.人类最初的几大文明区域几乎无一例外的是农耕世界.(PPT)
北方的游牧世界,以游牧为主.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民族众多,发展不平衡.有的是在大沙漠草原上逐水草而居的纯游牧部落,有的则已经开始半游牧、半农耕,并逐渐转向定居生活.但从总体而论,游牧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农耕世界.他们的主要生产活动是畜牧业.经营粗放,是当时各族游牧经济的主要特征.在大漠草原放牧畜群,随季节变化逐水草迁徙.而作为生产资料的天然牧场,资源十分有限,只能承载一定数量的牲畜和人口,如遇到人口过量增长,或自然灾害的侵袭,某些游牧部落便难以按照原来的方式生活下去.
以金属冶炼和制造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手工业有一定的发展.生产发展水平较低.人口增长速度相对缓慢.社会分工和阶级分化相对迟缓.史前时代的氏族部落制度牢固存在.(PPT)
此外,游牧世界的生产和生活有很大的流动性.居民剽悍,擅长骑射,作战机动性强.(PPT)
两个世界在长期并存中发生和发展着各种交往和矛盾.和平往来是两个世界关系的主流.彼此产品的交换和交流成为双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共同需要.
但是,彼此之间的敌对与劫掠、侵略与征服也时有发生.其中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三次大冲击:(PPT)
(1)发生于公元前2000年代前期,印欧语人对西亚和印度的入侵;喜克索斯人对埃及的入侵.(PPT)
(2)发生于1000年代中期左右,匈奴人西迁和日耳曼人对西罗马帝国的征服;阿拉伯人对农耕世界近一半地区的占领.(PPT)
(3)发生于13世纪,蒙古人对东亚、中亚、南亚、西亚、东欧和西欧大片地区的征服.(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