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这是司马迁所留下的问题,但我想了解大家的想法,他们兄弟俩采薇而食,快要饿死的时候,是否存有怨念?
能提出原因更好!希望我能吸取大家想法的精华!
史记伯夷列传中,伯夷叔齐到底是怨呢?还是不怨?
答案:4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8 15:53
- 提问者网友:缘字诀
- 2021-12-28 06:11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山君与见山
- 2021-12-28 07:34
应该不怨吧,毕竟是他们自己选择的道路,为了自己坚持的理想信念而死,手足情深能死在一起,应该也算求仁得仁了吧。再说他们也知道纣王暴虐,虽然周武王“以暴易暴”,但是他们反对的是以臣伐君的行为,这不合当时的礼法,但是他们也承认纣王“暴”,并没有质疑伐纣的合理性,用后世眼光来看,你总不能用天下百姓的性命来维护一个君臣之分吧。再说句不好听的,路是他们自己选的,没人逼他们,他们也没资格怨恨别人吧。
其实我不太喜欢这俩人,为了维护一个兄弟之义扔下国家的重任,然后又为了维护一个君臣之义宁愿拉着天下人陪葬,比起这样的人,我更喜欢宁愿背负恶名,忍辱负重,真心实意为多数人谋取实实在在福利的人。不过说到底这都是后世眼光了,当事人如果地下有知,也许还会觉得我们的揣测很可笑呢。
其实我不太喜欢这俩人,为了维护一个兄弟之义扔下国家的重任,然后又为了维护一个君臣之义宁愿拉着天下人陪葬,比起这样的人,我更喜欢宁愿背负恶名,忍辱负重,真心实意为多数人谋取实实在在福利的人。不过说到底这都是后世眼光了,当事人如果地下有知,也许还会觉得我们的揣测很可笑呢。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孤独入客枕
- 2021-12-28 10:01
当然怨,怨周,也怨己生不逢时
但这里牵扯到儒家的许多看法和思想
孔子是以克复周礼为目标的
周是作为儒家思想的基准和精髓存在的
因此后来的人甚至污蔑商纣王
就是为了掩饰周弑君的罪行
对于伯夷叔齐
虽说其“义”
但并不予以认同
孔子也不忘嘲笑一番“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司马迁在两难之中,也只有疑问是否有“怨”
多少来肯定两人的“义”
- 2楼网友:举杯邀酒敬孤独
- 2021-12-28 08:25
可以这么说,作者在写伯夷列传时掺入了个人情感。按照太史公的个人经历,融入到文字中是带有怨言的。其实,周政权的建立,本身就是逆取顺守,按照兄弟俩的世界观,是有怨的。太史公个人的感情的带入是认命而已的豁达。
- 3楼网友:醉吻情书
- 2021-12-28 08:17
伯夷、叔齐认为武王伐纣做了周天子,是不孝不仁之举,为之感到可耻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