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得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7.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9.(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五六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2: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
3: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与悱是内在心理 状 态在外部容色言辞上的表现。
4:子贡向孔子请问君子之道。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
5: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富和贵,是人们所希望得到的;若不是按正道所取得,这样的富贵是不应该要的。贫和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但假如不是按正道来摆脱贫贱,那宁可不摆脱它。
7: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1)富:指升官发财。 (2)求:指合于道,可以求。
(3)执鞭之士:古代为天子、诸侯和官员出入时手执皮鞭开路的人。意思指地位低下的职事。
8: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后用“三月不知肉味”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9:曾皙说:“在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还穿在身上,我要跟五位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人一起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