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面造林喷灌和滴灌可同时设计吗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5 21:49
- 提问者网友:山高云阔
- 2021-01-25 14:07
坡面造林喷灌和滴灌可同时设计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北城痞子
- 2021-01-25 15:01
同时应用,不用考虑效费比吗,似乎没有规定不允许同时应用,但财力和资源的浪费需要考虑。
-----------------------
利通区耕地占补平衡2011年度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5.2.2水利措施标准
各项水利措施建设标准按照《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63-2006、《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97)、项目区地形、地貌勘测及终止规划调查结果、其他有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灌溉工程
项目区灌溉方式为喷灌和滴灌,喷灌是通过安装在支管上的喷头将水喷洒在作物上的灌水方式;滴灌是通过安装在毛管上的滴头、孔口或滴灌带等灌水器将水一滴一滴地、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附近土壤中的灌水形式。由于滴水量小,水滴缓慢入土,因而在滴灌条件下除仅靠灌水器下面的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外,其他部位的土壤水分均处于非饱和状态,土壤水分主要借助毛管张力作用入渗和扩散。
1、工程规划
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与道路、林带、供电等系统,以及居民点的规划相结合,充分利用已有水利工程设施,并根据需要设置排水系统。 2、灌溉水源
喷灌、滴灌工程应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水资源,发挥灌溉水源的最大效益。
(1)灌溉应充分利用当地降水。提高灌溉水的重复利用率。
(2)用微咸水作为灌溉水源时,应采用咸、淡水混灌或轮灌;用工业或生活污废水作为灌溉水源时,必须经过净化处理,达到灌溉水质标准,方可用于灌溉。
(3)在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250mm的旱地农业区,采取措施集蓄雨水作为灌溉水源时,水源工程规模必须经过论证,满足雨季能集蓄灌溉要求的水量。
3、灌溉用水量
(1)节水灌溉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正常水文年份单位面积用水量应较建成前节约20%以上。
(2)经济林、防护林等灌溉用水量应按产量高、水分生产率高的节水灌溉制度确定。
(3)水资源紧缺地区,灌溉用水量可根据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对水的敏感性,采用灌关键水、非充分灌溉等方式确定。
4、灌溉水利用系数
(1)管道输水不应低于0.95。
26
利通区耕地占补平衡2011年度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2)田间水利用系数,灌区不宜低于0.90。
(3)灌溉水利用系数,喷灌区不应低于0.85;滴灌区不应低于0.90。 5.2.3林业措施标准
1、 林带方向
1) 主林带走向应尽量垂直于主害风方向。
2) 副林带和主林带相垂直;如因地形地物限制,主、副林带可以有一定偏角。 2、林带结构:
项目区属于风害较为严重地区,农田防护林采用疏透结构,该结构是由数行乔木、配置一行灌木所组成,在乔木和灌木的树干层间有不同程度的透风空隙,林带上下透风均匀,相对有效防风距离较大(为树高的25倍),防风效果较好,且不会在林带内和林缘造成风积物的沉积。
3、林带宽度:
1) 骨干林带一般由4~8行树木组成,宽度8~40m,副林带2~4行,宽度4~20m。
2) 林带的株行距应满足所选树种的生长特性及防风要求。乔木行距一般为3m,株距一般为2m。
4 、林带间距:
林带间距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林带的有效防风距离,一般林带的防风距离为树高的20~25倍,最多不超过30倍。林带间距结合田块布局确定。
项目区地处宁夏中部风沙区,风害极为普遍,大风天气年平均在8~46天,多出现在冬春季节,最多风天为16~85天。大风出现时往往伴有沙暴。虽然根据实践经验,土地开发项目的农田防护林应达到一定的占地比例,处于风沙危害较严重的地区防护林应占项目建设规模的10%以上,但在本项目区由于干旱缺水,防护林成活率低,后期养护成本较高,对树种及苗木的规格要求也较高,不宜种植太多,一般在主要的田间道两侧各种植一行。在土地整理区需根据现有的沟渠路配置防护林,一般也以一行为主。
5、树种:
1) 树种符合适地适树原则,合理混交,乔灌搭配,同时考虑了经济效益和景观效应。
2) 宜选用耐干旱贫瘠,抗风力强,生长迅速,抗病虫害能力强且便于后期管护
27
利通区耕地占补平衡2011年度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的树种。为尽快达到绿化效果,绿化苗木的选择以大苗为主。保证苗木质量,苗龄2年以上,苗高2.5m以上,胸径3cm以上,无病虫害,生长健壮。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90%以上。
3) 减少林带胁地的范围,选用树冠较窄、主根系深而侧根幅较小的树种。
防护林的规划布置根据规划好的田块、沟渠、道路之间的位置关系,按不同需要因地制宜规划布置。主干道、田间道两侧布设,生产路单侧布设(考虑农业生产下地方便)。
6、加强林木抚育管护工作。一是加强林木病虫害的测报和防治。抽调技术人员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深入项目区指导林农进行病虫害防治,确保不发生大面积病虫害。二是加强幼树抚育管护。加强对幼树的浇水、整形修剪、施肥、锄草、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确保幼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5.2.4土地平整标准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2)《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国地资源部2000年) 5.2.5田间道路标准
a) 田间道路级别标准
本项目建设田间道路功能与类型划分为主田间道、次田间道和生产路。 主田间道:与项目区公路连通,构成项目区交通主网架。
次田间道:项目区内连接村庄与田块,供农业机械、农用物资和农产品运输通行的道路,田间道兼有村间交通的功能。
生产路:项目区内连接田块与田块、田块与田间道,为田间作业服务的道路。 b) 田间道路结构标准
田间道是为项目区与生产道和村落连接、农产品运输等服务的,根据田块布局及交通需要设置,主次田间道设计路面净宽6.0m,荷载标准按汽-10t设计,路面采用碎石路面,厚度15cm,素土路基,厚度30cm,素土路肩宽50cm。生产路是田间作业道路,设计路面宽4.0m,采用素土路面,厚度30cm,高出地面30cm。
田间道路纵坡宜根据地形条件合理确定,最大纵坡不超过8%;田间道最小纵坡以满足雨雪水排除要求为准,一般宜取0.3%~0.4%。路基应采用水稳定性好的材料填筑,一般路段路肩边缘应高出路基两侧地面0.5m以上。路基填方的压实度不小于90%,路肩宜采用素土夯实。
28
利通区耕地占补平衡2011年度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5.3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规模14268亩。本次规划的主要建设内容是:土地平整工程、骨干水利设施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农田防护林建设工程及其他附属工程组成。实施节水灌溉,实现田、水、路、林的协调统一,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项目区的地形条件、土壤、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情况及生态、现代节水生态农业的要求,项目区以农作物种植为主,兼种经济类作物、营造农田防护林网。
项目区内南高北低,盐环定二干渠向项目区1#地、2#地供水,3#地和4#地由沙沟供水,5#和6#地的水源为现有的12万立方蓄水池。
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于较平坦的地块采用滴灌方式,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块采用喷灌方式。总体上分为六个区域,1#、2#、5#和6#地种植土豆,3#地种植枸杞,4#地种植油葵。田间道路成网格状布置,林网依道布置。
5.3.1土地平整工程
土地平整是本项目的重要内容,主要有两项工作内容,一是坡改梯,二是坡地平整。坡改梯按“等高不等宽,大弯随弯,小弯取直”的原则,沿等高线修成水平梯田和坡式梯田。为了满足灌溉、排水要求,每个梯田田面的坡度保持在17%左右。原有水平地的平整结合灌排工程的布局来进行,同时解决地田块破碎化的现状问题,为了避免深挖深填,减少土石方量,坡地平整的平整单元不能过大,经过比较分析,平整单元大小为15亩。
土地平整的主要原则是保证梯田田坎的高度在允许范围之内,以确保梯田的稳定。在项目区,一般要求梯田田坎低于1.8m,保持在1.0~1.5m之间,在坡度较小、地势平缓的地方可适当降低梯田田坎的高度。在满足田坎高度的条件下,梯田田面宽度依据地形地势而定,地势较为平缓时,田面宽度可适当大些,否则应小些,田面宽度方向与等高线垂直。梯田田面长度的确定与项目区道路等的布置相结合进行,一般长度为450~200m左右,田面长度方向与等高线平行。
水平梯田采用土坎,坡式梯田采用干砌石坎,平整时需要保留表土,并保证有50cm的耕作层。 5.3.2项目区灌溉工程
项目区1#地、2#地拟从盐环定二干渠引水,修建引水渠道,引水至18万m3的调蓄水池;3#地和4#地预在沙沟上修建扬水泵站,引水至18万m3德调蓄水池;5#和6#地从现有的12万m3调蓄水池取水。在18万m3调蓄水池和12万m3调蓄水池边上
29
利通区耕地占补平衡2011年度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各修建泵站,通过加压设施,将水输送到田间。
项目区滴灌灌溉面积10038亩,其中:枸杞3920亩,土豆6118亩、油葵4230亩。田间灌溉工程为喷灌、滴灌。 5.3.3田间道路工程
为了便于交通运输,项目区设主干道、次干道和生产道路。项目区需增设东西南北走向主干道,主干道路基宽10m,路面宽8m;次干道路基宽8m,路面宽6m;生产道路沿地块布设,路基宽6m,路面宽4m。
5.3.4农田防护林工程
主干道两侧各种植8米宽林带,2行新疆杨,2行刺槐;次要田间道两侧各种植2米宽林带,1行新疆杨,1行刺槐。
详见项目区道路林网配套工程造林典型设计。
6 工程规划设计
6.1规划依据
本项目规划内容为项目区农田水利配套规划,规划依据为: (1)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2—2000;
(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 (3)《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1992;
(4)《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GB/T5791—1993; (5)《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63-2006
(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
(7)《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16453.1; (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小型蓄水排引水工程》GB/T16453.4; (9)《农业工程手册》;
(10)宁夏水利厅《田间配套规划设计技术要求》; (11)《宁夏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稿);
(12)《利通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1-2015); (13)利通区统计年鉴。
-----------------------
利通区耕地占补平衡2011年度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5.2.2水利措施标准
各项水利措施建设标准按照《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63-2006、《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97)、项目区地形、地貌勘测及终止规划调查结果、其他有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灌溉工程
项目区灌溉方式为喷灌和滴灌,喷灌是通过安装在支管上的喷头将水喷洒在作物上的灌水方式;滴灌是通过安装在毛管上的滴头、孔口或滴灌带等灌水器将水一滴一滴地、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附近土壤中的灌水形式。由于滴水量小,水滴缓慢入土,因而在滴灌条件下除仅靠灌水器下面的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外,其他部位的土壤水分均处于非饱和状态,土壤水分主要借助毛管张力作用入渗和扩散。
1、工程规划
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与道路、林带、供电等系统,以及居民点的规划相结合,充分利用已有水利工程设施,并根据需要设置排水系统。 2、灌溉水源
喷灌、滴灌工程应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水资源,发挥灌溉水源的最大效益。
(1)灌溉应充分利用当地降水。提高灌溉水的重复利用率。
(2)用微咸水作为灌溉水源时,应采用咸、淡水混灌或轮灌;用工业或生活污废水作为灌溉水源时,必须经过净化处理,达到灌溉水质标准,方可用于灌溉。
(3)在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250mm的旱地农业区,采取措施集蓄雨水作为灌溉水源时,水源工程规模必须经过论证,满足雨季能集蓄灌溉要求的水量。
3、灌溉用水量
(1)节水灌溉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正常水文年份单位面积用水量应较建成前节约20%以上。
(2)经济林、防护林等灌溉用水量应按产量高、水分生产率高的节水灌溉制度确定。
(3)水资源紧缺地区,灌溉用水量可根据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对水的敏感性,采用灌关键水、非充分灌溉等方式确定。
4、灌溉水利用系数
(1)管道输水不应低于0.95。
26
利通区耕地占补平衡2011年度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2)田间水利用系数,灌区不宜低于0.90。
(3)灌溉水利用系数,喷灌区不应低于0.85;滴灌区不应低于0.90。 5.2.3林业措施标准
1、 林带方向
1) 主林带走向应尽量垂直于主害风方向。
2) 副林带和主林带相垂直;如因地形地物限制,主、副林带可以有一定偏角。 2、林带结构:
项目区属于风害较为严重地区,农田防护林采用疏透结构,该结构是由数行乔木、配置一行灌木所组成,在乔木和灌木的树干层间有不同程度的透风空隙,林带上下透风均匀,相对有效防风距离较大(为树高的25倍),防风效果较好,且不会在林带内和林缘造成风积物的沉积。
3、林带宽度:
1) 骨干林带一般由4~8行树木组成,宽度8~40m,副林带2~4行,宽度4~20m。
2) 林带的株行距应满足所选树种的生长特性及防风要求。乔木行距一般为3m,株距一般为2m。
4 、林带间距:
林带间距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林带的有效防风距离,一般林带的防风距离为树高的20~25倍,最多不超过30倍。林带间距结合田块布局确定。
项目区地处宁夏中部风沙区,风害极为普遍,大风天气年平均在8~46天,多出现在冬春季节,最多风天为16~85天。大风出现时往往伴有沙暴。虽然根据实践经验,土地开发项目的农田防护林应达到一定的占地比例,处于风沙危害较严重的地区防护林应占项目建设规模的10%以上,但在本项目区由于干旱缺水,防护林成活率低,后期养护成本较高,对树种及苗木的规格要求也较高,不宜种植太多,一般在主要的田间道两侧各种植一行。在土地整理区需根据现有的沟渠路配置防护林,一般也以一行为主。
5、树种:
1) 树种符合适地适树原则,合理混交,乔灌搭配,同时考虑了经济效益和景观效应。
2) 宜选用耐干旱贫瘠,抗风力强,生长迅速,抗病虫害能力强且便于后期管护
27
利通区耕地占补平衡2011年度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的树种。为尽快达到绿化效果,绿化苗木的选择以大苗为主。保证苗木质量,苗龄2年以上,苗高2.5m以上,胸径3cm以上,无病虫害,生长健壮。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90%以上。
3) 减少林带胁地的范围,选用树冠较窄、主根系深而侧根幅较小的树种。
防护林的规划布置根据规划好的田块、沟渠、道路之间的位置关系,按不同需要因地制宜规划布置。主干道、田间道两侧布设,生产路单侧布设(考虑农业生产下地方便)。
6、加强林木抚育管护工作。一是加强林木病虫害的测报和防治。抽调技术人员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深入项目区指导林农进行病虫害防治,确保不发生大面积病虫害。二是加强幼树抚育管护。加强对幼树的浇水、整形修剪、施肥、锄草、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确保幼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5.2.4土地平整标准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2)《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国地资源部2000年) 5.2.5田间道路标准
a) 田间道路级别标准
本项目建设田间道路功能与类型划分为主田间道、次田间道和生产路。 主田间道:与项目区公路连通,构成项目区交通主网架。
次田间道:项目区内连接村庄与田块,供农业机械、农用物资和农产品运输通行的道路,田间道兼有村间交通的功能。
生产路:项目区内连接田块与田块、田块与田间道,为田间作业服务的道路。 b) 田间道路结构标准
田间道是为项目区与生产道和村落连接、农产品运输等服务的,根据田块布局及交通需要设置,主次田间道设计路面净宽6.0m,荷载标准按汽-10t设计,路面采用碎石路面,厚度15cm,素土路基,厚度30cm,素土路肩宽50cm。生产路是田间作业道路,设计路面宽4.0m,采用素土路面,厚度30cm,高出地面30cm。
田间道路纵坡宜根据地形条件合理确定,最大纵坡不超过8%;田间道最小纵坡以满足雨雪水排除要求为准,一般宜取0.3%~0.4%。路基应采用水稳定性好的材料填筑,一般路段路肩边缘应高出路基两侧地面0.5m以上。路基填方的压实度不小于90%,路肩宜采用素土夯实。
28
利通区耕地占补平衡2011年度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5.3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规模14268亩。本次规划的主要建设内容是:土地平整工程、骨干水利设施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农田防护林建设工程及其他附属工程组成。实施节水灌溉,实现田、水、路、林的协调统一,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项目区的地形条件、土壤、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情况及生态、现代节水生态农业的要求,项目区以农作物种植为主,兼种经济类作物、营造农田防护林网。
项目区内南高北低,盐环定二干渠向项目区1#地、2#地供水,3#地和4#地由沙沟供水,5#和6#地的水源为现有的12万立方蓄水池。
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于较平坦的地块采用滴灌方式,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块采用喷灌方式。总体上分为六个区域,1#、2#、5#和6#地种植土豆,3#地种植枸杞,4#地种植油葵。田间道路成网格状布置,林网依道布置。
5.3.1土地平整工程
土地平整是本项目的重要内容,主要有两项工作内容,一是坡改梯,二是坡地平整。坡改梯按“等高不等宽,大弯随弯,小弯取直”的原则,沿等高线修成水平梯田和坡式梯田。为了满足灌溉、排水要求,每个梯田田面的坡度保持在17%左右。原有水平地的平整结合灌排工程的布局来进行,同时解决地田块破碎化的现状问题,为了避免深挖深填,减少土石方量,坡地平整的平整单元不能过大,经过比较分析,平整单元大小为15亩。
土地平整的主要原则是保证梯田田坎的高度在允许范围之内,以确保梯田的稳定。在项目区,一般要求梯田田坎低于1.8m,保持在1.0~1.5m之间,在坡度较小、地势平缓的地方可适当降低梯田田坎的高度。在满足田坎高度的条件下,梯田田面宽度依据地形地势而定,地势较为平缓时,田面宽度可适当大些,否则应小些,田面宽度方向与等高线垂直。梯田田面长度的确定与项目区道路等的布置相结合进行,一般长度为450~200m左右,田面长度方向与等高线平行。
水平梯田采用土坎,坡式梯田采用干砌石坎,平整时需要保留表土,并保证有50cm的耕作层。 5.3.2项目区灌溉工程
项目区1#地、2#地拟从盐环定二干渠引水,修建引水渠道,引水至18万m3的调蓄水池;3#地和4#地预在沙沟上修建扬水泵站,引水至18万m3德调蓄水池;5#和6#地从现有的12万m3调蓄水池取水。在18万m3调蓄水池和12万m3调蓄水池边上
29
利通区耕地占补平衡2011年度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各修建泵站,通过加压设施,将水输送到田间。
项目区滴灌灌溉面积10038亩,其中:枸杞3920亩,土豆6118亩、油葵4230亩。田间灌溉工程为喷灌、滴灌。 5.3.3田间道路工程
为了便于交通运输,项目区设主干道、次干道和生产道路。项目区需增设东西南北走向主干道,主干道路基宽10m,路面宽8m;次干道路基宽8m,路面宽6m;生产道路沿地块布设,路基宽6m,路面宽4m。
5.3.4农田防护林工程
主干道两侧各种植8米宽林带,2行新疆杨,2行刺槐;次要田间道两侧各种植2米宽林带,1行新疆杨,1行刺槐。
详见项目区道路林网配套工程造林典型设计。
6 工程规划设计
6.1规划依据
本项目规划内容为项目区农田水利配套规划,规划依据为: (1)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2—2000;
(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 (3)《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1992;
(4)《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GB/T5791—1993; (5)《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63-2006
(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
(7)《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16453.1; (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小型蓄水排引水工程》GB/T16453.4; (9)《农业工程手册》;
(10)宁夏水利厅《田间配套规划设计技术要求》; (11)《宁夏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稿);
(12)《利通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1-2015); (13)利通区统计年鉴。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