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凉州词及其赏析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8 19:50
- 提问者网友:不爱我么
- 2021-04-27 22:37
求凉州词及其赏析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洎扰庸人
- 2021-04-27 23:27
此诗经“孤城”为中心而衬以辽阔雄奇的背景。首句“黄河直上”,有人 认为很费解,故易“黄河”为“黄沙”。然而“黄沙直上”,天昏地暗,那能 看见“白云”?其实,“黄河直上”并不难理解。李白与王之涣都写过沿黄河 西望的景色,不同点在于:李白的目光由远而近,故创出“黄河之水天上来” 的奇句;王之涣的目光自近及远,故展现了“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奇景。遥望 西陲,黄河由东向西,无限延伸,直入白云,这是纵向描写。在水天相接处突 起“万仞山”, 山天相连, 这是竖向描写。就在这水天相接、山天相连处, “一片孤城”,隐约可见。这,就是此诗所展现的独特画面。
前两句偏重写景,后两句偏重抒情。然而后两句的情,已孕育于前两句的 景。“一片孤城”,已有萧索感、荒凉感。而背景的辽阔,更反衬出它的萧索; 背景的雄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孤城”中人的感受,尤其如此。这“孤城” 显然不是居民点,而是驻防地。住在这里的征人,大约正是沿着万里黄河直上 白云间,来此戍守边疆的。久住“孤城”,能无思家怀乡之情?这就引出了三 四句。羌笛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愁杀行客见”的《折杨柳曲》,其思家怀 乡之情已明白可见。妙在不说思家怀乡,而说“怨杨柳”。“怨”甚么呢?从 结句看,是怨杨柳尚未发青。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 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有助于加深对这个“怨”字的理解。诗意很婉曲: 闻《折杨柳曲》,自然想到当年离家时亲人们折柳送别的情景,激起思家之情; 由亲人折柳的回忆转向眼前的现实,便想到故乡的杨柳早已青丝拂地,而“孤 城”里还看不风一点春色,由此激起的,仍然是思家之情。诗意如此委婉深厚, 而诗人意犹未足,又用“不须”宕开,为结句蓄势,然后以解释“不须”的原 因作结。 意思是: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 “怨”它又有何用?黄生《唐诗摘抄》云:“王龙标‘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 金闺万里愁’,李君虞‘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与此并同一意, 然不及此作,以其含蓄深永,只用‘何须’二字略略见意故耳。”写景雄奇壮 阔,抒情含蓄深永,正是这首诗的艺术魅力所在。
含蓄深永的诗是可以从多方面理解的。杨慎《升庵诗话》卷二:“此诗言 恩泽不及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李锳《诗法易简录》进 一步指出: “不言君恩之不及,而托言春风之不度,立言尤为得体。”
从唐人薛用弱《集异记》所载,“旗亭画壁”故事看,这道诗脱稿不久, 已传遍四方,推为绝唱。
前两句偏重写景,后两句偏重抒情。然而后两句的情,已孕育于前两句的 景。“一片孤城”,已有萧索感、荒凉感。而背景的辽阔,更反衬出它的萧索; 背景的雄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孤城”中人的感受,尤其如此。这“孤城” 显然不是居民点,而是驻防地。住在这里的征人,大约正是沿着万里黄河直上 白云间,来此戍守边疆的。久住“孤城”,能无思家怀乡之情?这就引出了三 四句。羌笛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愁杀行客见”的《折杨柳曲》,其思家怀 乡之情已明白可见。妙在不说思家怀乡,而说“怨杨柳”。“怨”甚么呢?从 结句看,是怨杨柳尚未发青。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 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有助于加深对这个“怨”字的理解。诗意很婉曲: 闻《折杨柳曲》,自然想到当年离家时亲人们折柳送别的情景,激起思家之情; 由亲人折柳的回忆转向眼前的现实,便想到故乡的杨柳早已青丝拂地,而“孤 城”里还看不风一点春色,由此激起的,仍然是思家之情。诗意如此委婉深厚, 而诗人意犹未足,又用“不须”宕开,为结句蓄势,然后以解释“不须”的原 因作结。 意思是: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 “怨”它又有何用?黄生《唐诗摘抄》云:“王龙标‘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 金闺万里愁’,李君虞‘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与此并同一意, 然不及此作,以其含蓄深永,只用‘何须’二字略略见意故耳。”写景雄奇壮 阔,抒情含蓄深永,正是这首诗的艺术魅力所在。
含蓄深永的诗是可以从多方面理解的。杨慎《升庵诗话》卷二:“此诗言 恩泽不及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李锳《诗法易简录》进 一步指出: “不言君恩之不及,而托言春风之不度,立言尤为得体。”
从唐人薛用弱《集异记》所载,“旗亭画壁”故事看,这道诗脱稿不久, 已传遍四方,推为绝唱。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