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淮阴侯列传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0 15:16
- 提问者网友:城市野鹿
- 2021-12-19 18:23
(’06南通课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韩信拜将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上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上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上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上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上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上:指汉王刘邦。②顾王策安所决耳:只看您作哪种抉择了。③东:向东进军,与项羽争天下。④为公:为了您,看在您的面上。1)写出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思。①信度何等已数言上( ) ②诸将亡者以十数( )③王必欲长王汉中( ) ④上许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王)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3)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韩信随着“亡者数十人”而离去,其原因在于他看不到自己被刘邦重用的希望。C.“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这一细节写出了萧何急于要追回韩信的迫切心情。D.刘邦对萧何十分信任,言听计从,说明汉军的实际领导人是萧何而不是刘邦。4)根据上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韩信最终被刘邦以隆重的仪式拜为大将,其原因有哪些?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你哪知我潦倒为你
- 2021-12-19 20:02
答案:解析: 1)【答案】①估计②计数(计算)③为王(称王)④答应 【解析】“数”在这里做动词“计算”,“王”为名词动用。 2)【答案】(大王您)倘若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与您图谋大业的人了。 【解析】“必欲”可以解释为“倘若要”,“计事者”可以理解为共谋大业的人,“计事”为“商议讨论事情”。 3)D 刘邦对萧何言听计从,说明他对大臣的信任,并不是说领导人就是萧何。 4)【答案】A.韩信自身具有“国士无双”的真才实学;B.萧何极力举荐;C.刘邦对人才的需求及其对萧何的充分信任。 【解析】想答好此题,一定要对课文有全面深入的理解,要从文中出现的三个人物的不同角度去分析,这样才能客观全面。 译文:韩信多次跟萧何谈话,萧何认为他是位奇才。到达南郑,各路将领在半路上逃跑的有几十人。韩信揣测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推荐自己,汉王不任用,也就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报告汉王,亲自追赶他。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恼怒又是高兴。骂萧何道:“你逃跑,为什么?”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去追赶逃跑的人。”汉王说:“你追赶的人是谁呢?”回答说:“是韩信。”汉王又骂道:“各路将领逃跑了几十人,您没去追一个;却去追韩信,是骗人。”萧何说:“那些将领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杰出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个人。大王果真要长期在汉中称王,自然用不着韩信,如果一定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可以和您计议大事的人了。但看大王怎么决策了。”汉王说:“我是要向东发展啊,怎么能够内心苦闷地长期呆在这里呢?”萧何说:“大王决意向东发展,能够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不能重用,韩信终究要逃跑的。”汉王说:“我为了您的缘由,让他做个将军。”萧何说:“即使是做将军,韩信一定不肯留下。”汉王说:“任命他做大将军。”萧何说:“太好了。”于是汉王就要把韩信召来任命他。萧何说:“大王向来对人轻慢,不讲礼节,如今任命大将军就像呼喊小孩儿一样。这就是韩信要离去的原因啊。大王决心要任命他,要选择良辰吉日,亲自斋戒,设置高坛和广场,礼仪要完备才可以呀。”汉王答应了萧何的要求。众将听到要拜大将都很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要做大将军了。等到任命大将时,被任命的竞然是韩信,全军都感到惊讶。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由着我着迷
- 2021-12-19 21:03
这个问题我还想问问老师呢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