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如图1表示真核细胞内合成某种分泌蛋白过程中由DNA到蛋白质的信息流动过程,①②③④表示相关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过程发生在______期,催化过程②的酶是______.(2)已知甲硫氨酸和酪氨酸的密码子分別是AUG、UAC,某tRNA-端的三个碱基是UAC,该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______.(3)④过程进行的场所(细胞器)有______.(4)一个mRNA上连接多个核糖体叫做多聚核糖体,多聚核糖体形成的意义是______.Ⅱ.兔子皮下脂肪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和a)的控制.研究人员选择纯种亲本进行了如2所示两组杂交实验,请分析回答:(1)控制兔子皮下脂肪颜色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______是显性性状.F2性状表现说明家兔皮下脂肪颜色的表现是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2)兔子体内某一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以催化黄色素分解,说明这一基因是通过控制______来控制生物性状的.(3)兔子白细胞细胞核的形态有正常、Pelger异常(简称P异常)、极度病变三种表现型,这种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的.P异常的表现是白细胞核异形,但不影响生命力;极度病变会导致死亡.为研究控制皮下脂肪颜色与白细胞核的形态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实验人员做了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杂交组合白脂、正常黄脂、正常白脂、P异常黄脂、P异常白脂、极度病变黄脂、极度病变Ⅰ黄脂、正常×白脂、P异常2370217000Ⅱ白脂、P异常×白脂、P异常16756329110309注:杂交后代的每种表现型中雌、雄比例均约为1:1①杂交组合Ⅰ中白脂、P异常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杂交组合Ⅱ中白脂、P异常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②根据杂交组合______的结果可以判断上述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③杂交组合Ⅱ的子代中白脂、P异常雌性和黄脂、P异常雄性个体交配,理论上其后代中出现黄脂、P异常的概率是______.④杂交组合Ⅱ的子代中极度病变的个体数量明显低于理论值,是因为分个体的死亡发生在______.
Ⅰ.如图1表示真核细胞内合成某种分泌蛋白过程中由DNA到蛋白质的信息流动过程,①②③④表示相关过程.请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9 23:19
- 提问者网友:动次大次蹦擦擦
- 2021-04-09 18:37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归鹤鸣
- 2021-04-09 19:19
Ⅰ、(1)据图分析可知:①过程指DNA的复制,在真核细胞中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②过程指转录过程,转录过程利用的酶有解旋酶和RNA聚合酶.
(2)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在mRNA上,据tRNA上的反密码子UAC可推知密码子为AUG,AUG决定的氨基酸是甲硫氨酸.
(3)据图观察可知:从a→b来看,越接近b端的核糖体上翻译出的肽链越长,说明越接近b端的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的距离越长,由此推出它们的移动方向为a→b.④过程是对蛋白质加工和运输过程,相应的场所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4)当一个mRNA上连接多个核糖体以后,可以同时合成多条相同的肽链,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度.
Ⅱ、(1)脂肪颜色遗传时与性别无关,因此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白脂×黄脂→白脂,因此白脂是显性性状.F2性状因为饲喂食物不同,脂肪颜色有差异,说明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某一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以催化黄色素分解,说明这一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的.
(3)①由Ⅱ知:双亲为P异常,后代有正常,说明P异常为显性性状.杂交组合Ⅰ的后代中无黄脂,有正常,说明亲代中的白脂为纯合、P异常为杂合,即白脂、P异常个体基因型为AABb.杂交组合Ⅱ后代有黄脂、白脂、正常、P异常,说明双亲均为双杂合子,即AaBb.
②杂交组合Ⅱ中后代的性状发生了重组,因此根据杂交组合Ⅱ的结果可以判断上述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③杂交组合Ⅱ后代中正常、P异常=1:2,说明P异常为杂合子,极度病变为显性纯合子.故杂交组合Ⅱ后代中的白脂、P异常雌性个体(2/3AaBb、1/3AABb)与黄脂、P异常雄性个体(aaBb)杂交,后代有2/3×1/2=1/3的黄脂,P异常的概率为1/2,故黄脂、P异常理论上所占的比例为:1/3×1/2=1/6.
④由于部分个体的死亡发生在出生前,因此杂交组合Ⅱ的子代中极度病变的个体数量明显低于理论值.
故答案为:Ⅰ、(1)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RNA聚合酶
(2)甲硫氨酸
(3)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4)短时间内能合成较多的肽链
Ⅱ、(1)常 白脂 基因与环境
(2)酶的合成
(3)①AABb AaBb ②Ⅱ③1/6 出生前(胚胎期)
(2)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在mRNA上,据tRNA上的反密码子UAC可推知密码子为AUG,AUG决定的氨基酸是甲硫氨酸.
(3)据图观察可知:从a→b来看,越接近b端的核糖体上翻译出的肽链越长,说明越接近b端的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的距离越长,由此推出它们的移动方向为a→b.④过程是对蛋白质加工和运输过程,相应的场所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4)当一个mRNA上连接多个核糖体以后,可以同时合成多条相同的肽链,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度.
Ⅱ、(1)脂肪颜色遗传时与性别无关,因此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白脂×黄脂→白脂,因此白脂是显性性状.F2性状因为饲喂食物不同,脂肪颜色有差异,说明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某一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以催化黄色素分解,说明这一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的.
(3)①由Ⅱ知:双亲为P异常,后代有正常,说明P异常为显性性状.杂交组合Ⅰ的后代中无黄脂,有正常,说明亲代中的白脂为纯合、P异常为杂合,即白脂、P异常个体基因型为AABb.杂交组合Ⅱ后代有黄脂、白脂、正常、P异常,说明双亲均为双杂合子,即AaBb.
②杂交组合Ⅱ中后代的性状发生了重组,因此根据杂交组合Ⅱ的结果可以判断上述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③杂交组合Ⅱ后代中正常、P异常=1:2,说明P异常为杂合子,极度病变为显性纯合子.故杂交组合Ⅱ后代中的白脂、P异常雌性个体(2/3AaBb、1/3AABb)与黄脂、P异常雄性个体(aaBb)杂交,后代有2/3×1/2=1/3的黄脂,P异常的概率为1/2,故黄脂、P异常理论上所占的比例为:1/3×1/2=1/6.
④由于部分个体的死亡发生在出生前,因此杂交组合Ⅱ的子代中极度病变的个体数量明显低于理论值.
故答案为:Ⅰ、(1)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RNA聚合酶
(2)甲硫氨酸
(3)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4)短时间内能合成较多的肽链
Ⅱ、(1)常 白脂 基因与环境
(2)酶的合成
(3)①AABb AaBb ②Ⅱ③1/6 出生前(胚胎期)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猎心人
- 2021-04-09 19:50
dna病毒本身不具有细胞结构,构成物质也只有dna和蛋白质,所以病毒本身无法进行任何生命活动。所以dna病毒必须依赖于寄生。就以t2噬菌体为例吧,噬菌体侵染细胞后会释放出本身所携带的dna,这段dna会进入宿主的细胞核,然后在细胞核内经过转录产生mrna,mrna在核糖体的参与下合成构成病毒的蛋白质。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