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原本清净,为何又产生无明
答案:3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3 18:31
- 提问者网友:送舟行
- 2021-03-23 14:49
都说因为梦,痴妄及分别,就像我今提问,已经坠入轮回虚妄中了,但仍想问,既然因为梦,痴妄,那原本清净,又为何会有梦,有痴妄。若说因为妄想等诸多,可原本清净,已经是佛境,佛境又为何会生诸因?恳请诸位解答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醉吻情书
- 2021-03-23 16:13
这个问题其实在《楞严经》中释迦文佛曾经解释过,简单一句话;“觉明为咎。”这个问题是富楼那提问,也就是为何自性原本清净,却为何乎生山河大地等等一切的器世界。
按照道家的说法就是;静极生动。与释迦文佛的涵义相通。另外我还想楼主晓得佛法中讲过的“客尘烦恼”,也就是指人我一切思维意识的各种情绪,这里包括了一切的精神世界。为什么佛说叫客尘呢?客者客人的意思,也明白指出了这等等此起彼伏的意识形态都是暂时存在的现象,而不尽是主体。这些如空中的云朵一般,忽聚忽散,不会用恒久的存在。正是佛法所说的现象界无常的道理;是说现象的本身是没有一个可以独立永恒存在的个性或性质,所以佛方便分别解释为:无常。但却还是释迦文佛最初的方便施设!
但说这些忽来忽去的现象不完全是那个主体的话,却也不尽然。这些现象是那个主体的外化,叫做:相。这里可以看出佛法所说;体、相、用的道理。
明白了以上道理后,我想楼主不难理解什么是梦、妄想等等烦恼的呈现了。至于为什么我们凡夫会有如此众多的烦恼与迷惘?这是因为我们多生累劫的习气所致,阿赖耶识含藏的无量种子的呈现。当然想要转化、升华为诸佛、菩萨的智慧德相,就涉及到了佛法的真修实证。这些不正确的见、思、惑要靠智慧与修所转化。到这里就一定要通过三无漏学的戒定慧一步一步的去修去证去转化。
至于到了佛菩萨的境界为什么还会生因?作为凡夫的我还没有内证到佛菩萨的境界。这里只能依据教理为楼主分析一、二。道理了诸佛的境界,因为都已自觉内证到了那个不生不灭、本自清净、如如不动的如来境界。这个时候早已打破了我两种执着,也就是我法二执。证到了那一个绝对无二的本体功能,那个绝非是我们凡夫普通二元对立的世界认识观。不是二元,但一也不立。
真正解脱的大士,是生而不生、不生而生的。有位祖师悟道后说了首诗;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以前有位修持者问文殊师利菩萨;为何明知生是不生之理,却仍被生死之所流转?
文殊菩萨答了四个字;其力未充。
是说这个见解是对的,我们明知道一切的虚妄不实际,为什么还会烦恼与不免生死轮回呢。这个认识是对的。这是文殊菩萨的肯定,接下来说这个认识的力量没有充满,力量不够坚实。这要不断努力修持后,也就是通过戒定慧后,心力才会逐渐强大,这个时候才有可能转化或不被现象所扰乱。定力的问题,我们凡夫缺少修持更缺少对于佛法真正见解的认识,缺少真的认识,所以修持一定不会相应与得力。就是这个道理。
祝楼主去深入经藏,畅游佛法的大海,他日一定会智慧如海!
就这样吧,我也这里轮回半天啦!回来!回来!哈哈哈哈~希望可以帮到楼主一二。再会!
按照道家的说法就是;静极生动。与释迦文佛的涵义相通。另外我还想楼主晓得佛法中讲过的“客尘烦恼”,也就是指人我一切思维意识的各种情绪,这里包括了一切的精神世界。为什么佛说叫客尘呢?客者客人的意思,也明白指出了这等等此起彼伏的意识形态都是暂时存在的现象,而不尽是主体。这些如空中的云朵一般,忽聚忽散,不会用恒久的存在。正是佛法所说的现象界无常的道理;是说现象的本身是没有一个可以独立永恒存在的个性或性质,所以佛方便分别解释为:无常。但却还是释迦文佛最初的方便施设!
但说这些忽来忽去的现象不完全是那个主体的话,却也不尽然。这些现象是那个主体的外化,叫做:相。这里可以看出佛法所说;体、相、用的道理。
明白了以上道理后,我想楼主不难理解什么是梦、妄想等等烦恼的呈现了。至于为什么我们凡夫会有如此众多的烦恼与迷惘?这是因为我们多生累劫的习气所致,阿赖耶识含藏的无量种子的呈现。当然想要转化、升华为诸佛、菩萨的智慧德相,就涉及到了佛法的真修实证。这些不正确的见、思、惑要靠智慧与修所转化。到这里就一定要通过三无漏学的戒定慧一步一步的去修去证去转化。
至于到了佛菩萨的境界为什么还会生因?作为凡夫的我还没有内证到佛菩萨的境界。这里只能依据教理为楼主分析一、二。道理了诸佛的境界,因为都已自觉内证到了那个不生不灭、本自清净、如如不动的如来境界。这个时候早已打破了我两种执着,也就是我法二执。证到了那一个绝对无二的本体功能,那个绝非是我们凡夫普通二元对立的世界认识观。不是二元,但一也不立。
真正解脱的大士,是生而不生、不生而生的。有位祖师悟道后说了首诗;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以前有位修持者问文殊师利菩萨;为何明知生是不生之理,却仍被生死之所流转?
文殊菩萨答了四个字;其力未充。
是说这个见解是对的,我们明知道一切的虚妄不实际,为什么还会烦恼与不免生死轮回呢。这个认识是对的。这是文殊菩萨的肯定,接下来说这个认识的力量没有充满,力量不够坚实。这要不断努力修持后,也就是通过戒定慧后,心力才会逐渐强大,这个时候才有可能转化或不被现象所扰乱。定力的问题,我们凡夫缺少修持更缺少对于佛法真正见解的认识,缺少真的认识,所以修持一定不会相应与得力。就是这个道理。
祝楼主去深入经藏,畅游佛法的大海,他日一定会智慧如海!
就这样吧,我也这里轮回半天啦!回来!回来!哈哈哈哈~希望可以帮到楼主一二。再会!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平生事
- 2021-03-23 18:00
llppl
- 2楼网友:刀戟声无边
- 2021-03-23 17:38
朋友这个问题很深入,值得我们反省。
原本清净,又起无明,可见清净和无明是一。《华严经》开示的好:“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真妄即一,若无妄想,自然不起无明烦恼;若无分别,一切平等对待,无有善恶,高下而已。
这个道理不好懂,贵在深入解行,随缘取舍。南无阿弥陀佛!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