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有许多关于花的描写。曹雪芹好像是对花“情有独钟”,大观园...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2 21:46
- 提问者网友:未信
- 2021-03-22 18:3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楼梦》中,有许多关于花的描写。曹雪芹好像是对花“情有独钟”,大观园里繁花似锦,一派春光。黑格尔认为,人和人的性格是理想的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自然界丰姿艳色的百花固然美丽绝伦,但只有当它们成为表现出人的主观情思的审美意象时,它们才是有意义的。曹雪芹正是借助于对花的描绘,写出了一个鲜花似锦的大观园,又以大观园为背景来衬托和展现人物形象,显示了我国古典文学以“借物抒情”、“托物寓意”来表现生活的艺术手法的巨大深厚的工力。他的大量的花人相映、花人交融的艺术描绘,使花与人物的形象全完契合,以至同化了。至此,雨果的哲理名言“人生是花”自然而然地浮现于人们的脑海。大观园里众多的女儿正像花一样美,比花还美。在她们的豆蔻年华里,她们本当生活得更幸福,她们理应享受青春的一切欢乐。但是,“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的曹雪芹,却严格地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把她们一个不漏地统统归之于“薄命司”中。正如再美的花也得归葬于“浊臭逼人”的污泥一样,这一群花容月貌的女儿们,最终还是一个个地被黑暗的社会吞噬了,毁灭了。从金钏、司棋、晴雯到黛玉、迎春,她们都曾经有过理想,有过追求,有过抗争,或至少有过挣扎,但是,“春荣秋谢花折磨”,“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红楼梦曲:[虚花悟])。她们的一幕幕人生悲剧在春花秋月的背景的映衬下,显示出了尤为深刻感人的艺术力量。这一幕幕以标准的古典艺术的形式出现的人生悲剧透露出的,却是近代艺术在表现生活上的新内容:“人物苦痛的反省,不安的毅力,绝望的斗争意志,为不能实现的理想所困而受的苦难”(《罗丹艺术论》)。这是曹雪芹以思想家的敏感和颖悟,对社会与人生所作的伟大的探索。他在苦思冥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些可痛的悲剧?是宿命,是天意,是历史的轮回,还是个别人、某些人的罪过,抑或社会制度的罪恶?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悲剧的继续产生? 1.下列关于曹雪芹对花“情有独钟”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雪芹生来爱花,这一天性不但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同时也表现在文学创作里。 B.曹雪芹借助对花的描绘来营造背景,衬托和展现人物形象。 C.曹雪芹对花“情有独钟”,实际上是作者运用的一种“借物抒情”、“托物寓意”的艺术表现手法。 D.曹雪芹用大量的花人相映、花人交融的艺术描绘,使花与人物的形象全完契合,来增加作品的艺术魅力。 2.下列对“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在文中的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曹雪芹虽然有悲悯之心,但笔如刀斧,太过犀利。 B.曹雪芹虽然有着悲悯之心,但是作品却如刀砍斧劈一般,批判意识太强。 C.曹雪芹的“菩萨之心”表现在对女性的同情上,“刀斧之笔”表现在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上。 D.曹雪芹有着悲悯之心,但他的作品并不违背生活的真实,而是严格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来写的。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雪芹把丰姿艳色的百花当做表现出人的主观情思的审美意象,使花具有了意义。 B.在《红楼梦》中,“花”最终都不能逃离凋谢的命运,作者正是借这种悲剧结局显示其作品深刻感人的艺术力量。 C.从金钏、司棋、晴雯到黛玉、迎春,她们都有过追求,有过抗争,也许有的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最后都香消玉殒,这也许是曹雪芹故意夸大社会的阴暗面造成的。 D.在《红楼梦》中,曹雪芹以思想家的敏感和颖悟,对社会与人生作出了伟大的探索。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玩家
- 2021-03-22 20:05
1.A 2.D 3.C 1. 文中没有此类说法的依据。 2. A、B、C三项都是脱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对其字面意思的理解,D项是针对曹雪芹的创作态度而作出的正确理解。 3. 主观臆断,从文章来看,曹雪芹本着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并不是故意夸大社会的阴暗面,而这些女子最终被社会吞噬,也是人物命运的必然。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第四晚心情
- 2021-03-22 21:01
这个解释是对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