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卷是什么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5 06:18
- 提问者网友:留有余香
- 2021-02-04 17:58
胶卷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千杯敬自由
- 2021-02-04 19:26
问题一:胶卷是什么意思? 胶卷的分类:
1. 按尺寸分类:常见的有120,135,6×4.5等。我们经常用的是135胶卷,这种胶卷宽35毫米,长160~170厘米,片边两旁具有规则的片孔,一般可拍摄3.6厘米×2.4厘米的底片36张,也有可拍摄20、24、72张的135胶卷。
2.按感光速度分类:按感光速度有iso100、iso200、iso400等等。这里数值变一倍则我们曝光时所需的曝光量也变一倍,数值越大则速度越快。当然,以前也用过很多其他速度表示方法,如GB、ASDI等等,分别是中国、美国、德国的标准。
3. 按色彩还原分:有黑白片,彩色片,X射线片等等。其中黑白片按其感色范围分可分为全色片、分色片、色盲片等,全色片是对所有颜色都感光(现在我们用的黑白片都是这骸类型)。分色片指可感受蓝紫色光和黄、绿色光,但对红色光不可感受。色盲片指对蓝紫色光敏感,而对绿、红色光很不敏感,一般用于文件与黑白底片拷贝等。
胶卷中各个成分:
1.保护膜,它的用处是,保护。因为胶卷的感光乳剂很软,容易划伤,所以在它上面涂一层保护膜以使它不致受伤。保护膜是透明且很硬的。
2.最重要的是感光乳剂其主要成份为卤化银和照相明胶。卤化银便是胶卷的感光材料,照相明胶是卤化银的载体,卤化银受光的照射后形成潜影,(这时是看不到影像的,所以叫潜影)既卤化银中出现了银原子的颗粒。后期经显影,就成为我们一般看到的胶片了(就是将形成银颗粒的点放大)。其实将胶片长时间曝光也有这样的效果,胶卷头的颜色就是长时间曝光形成的(没有经过显影过程)。
3.片基,它的用处就是一个架子,所以对它的要求是透明度好,平整韧性好和机械强度高,要能撑起感光乳剂。
4.防光晕层,拍摄的一个路灯会大的像太阳一样,这就是光晕,强光使胶卷上一个很大的面积感光。
胶卷的感光性能:
这包括:感光度、反差、灰雾、宽容度、最高密度、解象力、颗粒度、感色性等。
1.感光度:前面已经说过了,是胶卷的感光能力的标准。
2.反差:是指拍摄后的影像的明暗程度与原景物的明暗程度的比值。如果我们用胶卷把被摄物的明暗度正确的反映再底片上,我们则称其反差为1 ;如底片大于被摄物,则大于1。我们看图会明白一些。照片从左到右反差逐渐加大。一般来说反差大可以给人震撼力,但会使其不真实。反差是可以除和胶卷本身有关外,还和冲洗有关。
3.灰雾:灰雾就是胶卷不经过曝光,显影后产生的灰密度,反映在照片上就是使照片过亮,灰雾是越小越好的,产生灰雾有胶卷本身的原因,也有曝光时不准,冲洗不当等原因。
4.宽容度:宽容度是指胶卷表达被摄物全部亮度间距的能力。一般说来,胶卷的宽容度是有限的,是小于真实景物的。所以,在拍摄时经常会遇到景物反差过大的情况,这时,就要选择一个范围,一个要用胶卷表达的范围。设景物从最暗到最亮有200级,而的胶卷只可以表达100级,则如果选择了1~100,那么在100~200的那些景物在胶卷上就只会是一边白,也就是所说的丢失了层次。此为其一,还有一点,对于彩色胶卷,虽然有很大的宽容度,但可以最正确表达层次,颜色的范围很小,这就是什么要准确曝光的愿因,差了半档,效果就
会不一样。
5.最高密度:就是胶卷可以黑的最高程度。
6.解像力:指胶卷对被摄物细部清晰辨别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在单位面积内可以表示出的可分别的线的数量。
7.颗粒度:指胶卷经曝光、显影后现成影像的银粒的大小。注意此与解像力是不同的。......余下全文>>问题二:胶卷是什么样子,图片是什么 问题三:一什么胶卷呢? 一筒胶卷问题四:胶卷是什么做成的? 胶卷的基本组成部分别是:(1)用作感光的药膜(又称「乳剂」);以及用作承托药膜的(2)片基(Film base)。
(1)药膜(乳剂) 药膜是由在胶卷胶片表层(片基)上的感光化学物质,它们由一些感光的晶体微粒组成,而胶卷的片基,则是透明的胶片,用作承托药膜。
胶卷药膜内的粒子是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微粒,因此,由胶卷拍出的影像,可以作高倍数放大,如在一定的距离外观看,也不一定看到有明显的粒子,这一点正是传统胶卷远胜于目前大约2~3百万像素的数码相机。
药膜的特性是它们在曝光后会实时改变其结构,但其具体的化学变化特性,对摄影师来说,特别是初学者来说,其实并不重要,变化的最后结果才是重要的。 但粗略地了解一下其变化原理还是必须的。当我们拍摄照片的时候,影像的光束穿过镜头,进入相机内并投射在胶卷平面的药膜上,使药膜上的晶体粒子感光。晶体粒子受光后改变其结构并和其它晶体结合成块状,投射在药膜上的光越多,晶体改变并结成的块状也越多。投射在药膜上的光少,则晶体改变及结成块状的也就少了。因此,不同的光度射在胶卷上就会产生不同数目、大小、形状的改变了结构的晶体,形成一个还未看见的影像。 这一个我们看不见的影像叫做「潜在影像」(Latent image)。要把这一个潜在影像转变为稳定的、可见的影像,我们必须将胶卷进行「显影」(Develop),这一过程一般会交由冲晒店去做,流行的彩色负片显影会以C-41程序或相若的程序进行,而幻灯片则用E-6程序冲洗,但传统的黑白胶卷则用D76程序或有关胶卷指定的程序。
以黑白胶卷为例,当胶卷以D76显影时,已改变结构的晶体会变为黑色银团,形成「负像」(negative)。没有被光照射的晶体则未改变其结构,其后在定影过程中被定影液(Fixer)冲洗掉,只会留下极淡的甚至透明的部分。 结果是胶卷上受光多的地方影像「厚」,受光少的地方影像则显得「薄」,没有受光的部分则是透明的,形成一个「负像」(Negative)。 显影时间及湿度有一定的规定,如时间长了,胶卷的药膜亦会「厚」了,反之时间短了,则药膜亦会「薄」了。
(2)片基(Film base) 我们上述谈到的药膜必须附在片基之上,使它能够固定在一个「平面」上,现代胶卷的片基是胶片,但药膜实际上可以涂在任何固体物质上,如纸张、玻璃、布料等等。因此,可以把相片做在T恤、水杯及瓷器上。其实,早期的「胶卷」,是把药膜涂在玻璃片上,当然,那时的「胶卷」绝不是叫作胶卷(Film)的。 药膜附在片基的一面,胶卷的一面有药膜,另一面则没有药膜,只有胶片。看左右正确的影像,必须看没有药膜的一面,晒相或Scan胶卷时,有药膜的一边亦须向下。
参考资料:zhidao.baidu.com/question/22956697.html?si=1问题五:胶片是什么意思 胶片就是银盐感光胶片,也叫菲林。由PC/PP/PET/PVC料制作而成。现在一般是指胶卷,也可以指印刷制版中的底片。菲林都是黑色的,菲林的边角一般有一个英文的符号,是菲林的编号,标明该菲林是C、M、Y、K中的哪一张,是cmyk的其中一个(或专色号),表示这张菲林是什么色输出的,如果没有,可以看挂网的角度,来辨别是什么色。问题六:胶卷如何曝光(什么叫曝光呢?) 如果你直接取出来就叮了
你给照像馆弄 只让他们给定影就可以了 不要洗照片
也就几元钱一卷问题七:相机胶卷的单位是什么 普通摄影相机的135胶卷单位是张,便准全画幅胶卷相机使用135摄影胶卷一卷为36张,半格相机使用则为72张。120画幅的胶卷一卷为12张(成像部分高6CM总长72CM,以6X6计算是12张,如果是6X7画幅则是10张,645画幅则是16张)。如果是135级别的电影胶卷,也可以用在普通照相机上的,电影胶卷的单位比较多,有帧为单位,一帧约等于1/2张135胶卷,也有以时间为单位的,一秒24帧(一卷135摄影胶卷在电影机上也就是3秒的拍摄长度而已),也有以米为单位,最小封装的一卷大约100~120米,最长封装可以300多米。以上为个人了解到的信息,如有错误欢迎指正。问题八:胶卷的度数是什么意思?代表什么? ISO感光度是对应传统相机的胶卷度数而言的,众所周知,胶卷有100度、200度和400度之分,若在阳光灿烂或光线充足的地方只需选择度数最低的胶卷即可,反之则选用度数最高的胶卷。
建议一般用200的足以,太高了,颗粒感顶大,反而使照片不清晰。问题九:相机胶卷是什么样子啊 在十几年前数码相机尚未普及之前,传统的相机都是用胶卷拍摄。最常见的就是135单反相机使用的胶卷,是由赛璐璐(制作乒乓球的材料)材质制成的两端打孔长条形状,表面涂有感光图层,所以被密封卷在金属圆筒里,如下所示。
这是全球著名的柯达胶卷,这家公司发明了数码相机,然后就被数码相机的大潮给吞没了,传统胶卷产业迅速衰退,前两年刚刚宣布破产。
这是有名的富士公司的富士胶卷
当年著名的国产品牌——乐凯胶卷
这是胶卷安装在传统相机里,尚未扣上后盖的样子,注意到拉出来的这一段胶卷上下两侧打的两排小孔了吗?这是方便相机通过齿轮卷动胶片前进,拍一张,齿轮转动,卷动胶卷前进一张。这就是传统胶卷相机的工作原理。
1. 按尺寸分类:常见的有120,135,6×4.5等。我们经常用的是135胶卷,这种胶卷宽35毫米,长160~170厘米,片边两旁具有规则的片孔,一般可拍摄3.6厘米×2.4厘米的底片36张,也有可拍摄20、24、72张的135胶卷。
2.按感光速度分类:按感光速度有iso100、iso200、iso400等等。这里数值变一倍则我们曝光时所需的曝光量也变一倍,数值越大则速度越快。当然,以前也用过很多其他速度表示方法,如GB、ASDI等等,分别是中国、美国、德国的标准。
3. 按色彩还原分:有黑白片,彩色片,X射线片等等。其中黑白片按其感色范围分可分为全色片、分色片、色盲片等,全色片是对所有颜色都感光(现在我们用的黑白片都是这骸类型)。分色片指可感受蓝紫色光和黄、绿色光,但对红色光不可感受。色盲片指对蓝紫色光敏感,而对绿、红色光很不敏感,一般用于文件与黑白底片拷贝等。
胶卷中各个成分:
1.保护膜,它的用处是,保护。因为胶卷的感光乳剂很软,容易划伤,所以在它上面涂一层保护膜以使它不致受伤。保护膜是透明且很硬的。
2.最重要的是感光乳剂其主要成份为卤化银和照相明胶。卤化银便是胶卷的感光材料,照相明胶是卤化银的载体,卤化银受光的照射后形成潜影,(这时是看不到影像的,所以叫潜影)既卤化银中出现了银原子的颗粒。后期经显影,就成为我们一般看到的胶片了(就是将形成银颗粒的点放大)。其实将胶片长时间曝光也有这样的效果,胶卷头的颜色就是长时间曝光形成的(没有经过显影过程)。
3.片基,它的用处就是一个架子,所以对它的要求是透明度好,平整韧性好和机械强度高,要能撑起感光乳剂。
4.防光晕层,拍摄的一个路灯会大的像太阳一样,这就是光晕,强光使胶卷上一个很大的面积感光。
胶卷的感光性能:
这包括:感光度、反差、灰雾、宽容度、最高密度、解象力、颗粒度、感色性等。
1.感光度:前面已经说过了,是胶卷的感光能力的标准。
2.反差:是指拍摄后的影像的明暗程度与原景物的明暗程度的比值。如果我们用胶卷把被摄物的明暗度正确的反映再底片上,我们则称其反差为1 ;如底片大于被摄物,则大于1。我们看图会明白一些。照片从左到右反差逐渐加大。一般来说反差大可以给人震撼力,但会使其不真实。反差是可以除和胶卷本身有关外,还和冲洗有关。
3.灰雾:灰雾就是胶卷不经过曝光,显影后产生的灰密度,反映在照片上就是使照片过亮,灰雾是越小越好的,产生灰雾有胶卷本身的原因,也有曝光时不准,冲洗不当等原因。
4.宽容度:宽容度是指胶卷表达被摄物全部亮度间距的能力。一般说来,胶卷的宽容度是有限的,是小于真实景物的。所以,在拍摄时经常会遇到景物反差过大的情况,这时,就要选择一个范围,一个要用胶卷表达的范围。设景物从最暗到最亮有200级,而的胶卷只可以表达100级,则如果选择了1~100,那么在100~200的那些景物在胶卷上就只会是一边白,也就是所说的丢失了层次。此为其一,还有一点,对于彩色胶卷,虽然有很大的宽容度,但可以最正确表达层次,颜色的范围很小,这就是什么要准确曝光的愿因,差了半档,效果就
会不一样。
5.最高密度:就是胶卷可以黑的最高程度。
6.解像力:指胶卷对被摄物细部清晰辨别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在单位面积内可以表示出的可分别的线的数量。
7.颗粒度:指胶卷经曝光、显影后现成影像的银粒的大小。注意此与解像力是不同的。......余下全文>>问题二:胶卷是什么样子,图片是什么 问题三:一什么胶卷呢? 一筒胶卷问题四:胶卷是什么做成的? 胶卷的基本组成部分别是:(1)用作感光的药膜(又称「乳剂」);以及用作承托药膜的(2)片基(Film base)。
(1)药膜(乳剂) 药膜是由在胶卷胶片表层(片基)上的感光化学物质,它们由一些感光的晶体微粒组成,而胶卷的片基,则是透明的胶片,用作承托药膜。
胶卷药膜内的粒子是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微粒,因此,由胶卷拍出的影像,可以作高倍数放大,如在一定的距离外观看,也不一定看到有明显的粒子,这一点正是传统胶卷远胜于目前大约2~3百万像素的数码相机。
药膜的特性是它们在曝光后会实时改变其结构,但其具体的化学变化特性,对摄影师来说,特别是初学者来说,其实并不重要,变化的最后结果才是重要的。 但粗略地了解一下其变化原理还是必须的。当我们拍摄照片的时候,影像的光束穿过镜头,进入相机内并投射在胶卷平面的药膜上,使药膜上的晶体粒子感光。晶体粒子受光后改变其结构并和其它晶体结合成块状,投射在药膜上的光越多,晶体改变并结成的块状也越多。投射在药膜上的光少,则晶体改变及结成块状的也就少了。因此,不同的光度射在胶卷上就会产生不同数目、大小、形状的改变了结构的晶体,形成一个还未看见的影像。 这一个我们看不见的影像叫做「潜在影像」(Latent image)。要把这一个潜在影像转变为稳定的、可见的影像,我们必须将胶卷进行「显影」(Develop),这一过程一般会交由冲晒店去做,流行的彩色负片显影会以C-41程序或相若的程序进行,而幻灯片则用E-6程序冲洗,但传统的黑白胶卷则用D76程序或有关胶卷指定的程序。
以黑白胶卷为例,当胶卷以D76显影时,已改变结构的晶体会变为黑色银团,形成「负像」(negative)。没有被光照射的晶体则未改变其结构,其后在定影过程中被定影液(Fixer)冲洗掉,只会留下极淡的甚至透明的部分。 结果是胶卷上受光多的地方影像「厚」,受光少的地方影像则显得「薄」,没有受光的部分则是透明的,形成一个「负像」(Negative)。 显影时间及湿度有一定的规定,如时间长了,胶卷的药膜亦会「厚」了,反之时间短了,则药膜亦会「薄」了。
(2)片基(Film base) 我们上述谈到的药膜必须附在片基之上,使它能够固定在一个「平面」上,现代胶卷的片基是胶片,但药膜实际上可以涂在任何固体物质上,如纸张、玻璃、布料等等。因此,可以把相片做在T恤、水杯及瓷器上。其实,早期的「胶卷」,是把药膜涂在玻璃片上,当然,那时的「胶卷」绝不是叫作胶卷(Film)的。 药膜附在片基的一面,胶卷的一面有药膜,另一面则没有药膜,只有胶片。看左右正确的影像,必须看没有药膜的一面,晒相或Scan胶卷时,有药膜的一边亦须向下。
参考资料:zhidao.baidu.com/question/22956697.html?si=1问题五:胶片是什么意思 胶片就是银盐感光胶片,也叫菲林。由PC/PP/PET/PVC料制作而成。现在一般是指胶卷,也可以指印刷制版中的底片。菲林都是黑色的,菲林的边角一般有一个英文的符号,是菲林的编号,标明该菲林是C、M、Y、K中的哪一张,是cmyk的其中一个(或专色号),表示这张菲林是什么色输出的,如果没有,可以看挂网的角度,来辨别是什么色。问题六:胶卷如何曝光(什么叫曝光呢?) 如果你直接取出来就叮了
你给照像馆弄 只让他们给定影就可以了 不要洗照片
也就几元钱一卷问题七:相机胶卷的单位是什么 普通摄影相机的135胶卷单位是张,便准全画幅胶卷相机使用135摄影胶卷一卷为36张,半格相机使用则为72张。120画幅的胶卷一卷为12张(成像部分高6CM总长72CM,以6X6计算是12张,如果是6X7画幅则是10张,645画幅则是16张)。如果是135级别的电影胶卷,也可以用在普通照相机上的,电影胶卷的单位比较多,有帧为单位,一帧约等于1/2张135胶卷,也有以时间为单位的,一秒24帧(一卷135摄影胶卷在电影机上也就是3秒的拍摄长度而已),也有以米为单位,最小封装的一卷大约100~120米,最长封装可以300多米。以上为个人了解到的信息,如有错误欢迎指正。问题八:胶卷的度数是什么意思?代表什么? ISO感光度是对应传统相机的胶卷度数而言的,众所周知,胶卷有100度、200度和400度之分,若在阳光灿烂或光线充足的地方只需选择度数最低的胶卷即可,反之则选用度数最高的胶卷。
建议一般用200的足以,太高了,颗粒感顶大,反而使照片不清晰。问题九:相机胶卷是什么样子啊 在十几年前数码相机尚未普及之前,传统的相机都是用胶卷拍摄。最常见的就是135单反相机使用的胶卷,是由赛璐璐(制作乒乓球的材料)材质制成的两端打孔长条形状,表面涂有感光图层,所以被密封卷在金属圆筒里,如下所示。
这是全球著名的柯达胶卷,这家公司发明了数码相机,然后就被数码相机的大潮给吞没了,传统胶卷产业迅速衰退,前两年刚刚宣布破产。
这是有名的富士公司的富士胶卷
当年著名的国产品牌——乐凯胶卷
这是胶卷安装在传统相机里,尚未扣上后盖的样子,注意到拉出来的这一段胶卷上下两侧打的两排小孔了吗?这是方便相机通过齿轮卷动胶片前进,拍一张,齿轮转动,卷动胶卷前进一张。这就是传统胶卷相机的工作原理。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