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陵前的红烛(任宗耀)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2 16:14
- 提问者网友:辞取
- 2021-04-11 23:35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所设题目黄帝陵前的红烛(任宗耀) 有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有谁不热爱自己的祖先呢?当第一批返乡探亲的台湾同胞,来到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上的黄帝陵前的时候,这些少小离家的同胞们,再也禁不住那(封闭、封锁、禁锢)了四十年的感情的闸门了!四十多年的日思夜盼,四十多年的朝思暮想,终于化作一片哭声、一阵泪雨(倾泻、倾洒、抛洒)在先祖灵前!那是怎样一幅激动人心的画面啊。时间是1988年1月18日上午。当“首批台湾同胞返乡探亲旅行团”的老人们,身穿印着“想念、想念”,“四十多年啦,放我回家吧!”等红色字样的上衣,痛哭流涕地默立在黄帝陵前的时候,那桥山上的千年古柏也为之动情!几十位老人的滚滚热泪洒在了这片(哺育、繁衍、生息)我们中华民族的桑梓之地上。老人们在陵园内(徜徉、徘徊、流连)着;他们有的用手深情地抚摸着那些表皮斑驳、粗糙的千年古柏;有的伸出颤抖的手从陵园松软的土地上抓起一把泥土准备带回台湾去;有的站在寒风阵阵的柏林里回忆着几十年前的往事,久久不忍离去…… 这时,一位头戴旅行帽的老人健步朝我走来。他看上去有六十多岁年纪,脸色饱经风霜,身体却很健康。出于礼貌,我问老人照不照相(我是在山上为游客照相的)。他很慈祥地说:“我带着相机,你帮我拍一张好吗?”“好。”我连忙说。老人一连要我给他照了十余张相,他反复对我说:早在几年前他就提出申请回大陆,果然现在实现了,他非常兴奋。 老人还告诉我,他早就有一个愿望:把台湾产的红蜡烛敬献在黄帝陵前,以尽他作为一个炎黄子孙的一点心意。这个想法在他心中已有了几十年时间,一直实现不了。现在他终于来到了这里,请求我在他点燃蜡烛拜黄帝陵时再为他照一张。我连连点头。接着,他就从旅行袋里拿出一个塑料纸袋给我看,我看到塑料袋上画着红红绿绿的图案,并有“新竹县方记蜡烛”等字样。那蜡烛鲜红鲜亮的,质量非常好。我问他为啥要从台湾带蜡烛来呢? 他说:“一是不知道大陆有没有这种蜡烛,二是表示心诚。”说毕,他把从台湾带回来的香表、红烛一一点燃,烟雾缭绕中,老人神态虔诚,双手合十,忽地泪如泉涌,朝黄帝陵慢慢跪了下去。我赶忙按动快门摄下了这动人的一瞬。 老人频频回首依依不舍地走了。 我还站在黄帝陵前,看到那艳艳的红烛闪烁跳动着火苗,仿佛那是老人的一颗红心。这颗红心一直跳动了四十多年,还在不停息地跳着,跳着……①文中共有四处括号,根据语境,分别从每个括号中选出一个最贴切的词。②“千年古柏也为之动情”一句,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属什么修辞格?“之”代什么?③统摄本文的关键句子是哪些?④本文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请指出“点”和“面”各是哪儿,并说说“点”“面”结合的作用。⑤作者在题末设喻,这有什么作用?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青灯有味
- 2021-04-12 00:43
答案:解析:①禁锢、倾洒、繁衍、徜徉②是移情写法,属于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格,“之”指那祭陵的动人场面。③有谁不热爱自己的家乡呢?有谁不热爱自己的祖先呢?④集体祭陵场面是“面”,老人点红烛并让“我”照相是“点”。写文章一般都得“点”“面”结合,没“面”缺乏广度,没“点”缺乏深度⑤题末设喻是为了深化主题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你可爱的野爹
- 2021-04-12 01:01
感谢回答,我学习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
阴历怎么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