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课本里的古文复习对高考有什么用
答案:6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1 09:47
- 提问者网友:我的未来我做主
- 2021-03-31 22:13
语文的课本里的古文复习对高考有什么用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英雄的欲望
- 2021-03-31 23:16
一、精彩回放史传性文章,积累丰富的文史知识。
新教材中的文言文选文可以说是文质兼美,包罗万象,无所不有。从春秋战国到近代,从孔子到近代的孙中山,从语录体到纪传体,从诸子散文到游记散文,为学生学习文言文提供了很好的材料。但是,高考文言文的选材多以史传性文章为主,因此,应该指导学生将重点放在史传性的课文上,如《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从作家作品、史书体例、文化知识(古代官职、历法、礼俗)、历史典故等方面要求学生在复习时认真阅读课文,了解上述有关的知识,以备高考考试时能做有效的参考。
二、重视课文后"辨析下列多义词的意思"的练习设计,积累文言实词。
新教材中文言课文后都附有"辨析下列多义词的意思"的一道练习设计,多数从文言实词的角度来训练学生对实词的意义、用法,一词多义现象等掌握情况,如第一册《鸿门宴》课后练习第三题辨析"因、如、举、谢、意"的多义现象。这些一词多义现象的练习设计在复习时是不可忽视的,可以此为基础,进行逐个认识,比较鉴别,掌握规律,归纳实词的意义、用法。
三、利用课文虚词使用的实例,归纳整理虚词意义及用法表格,供记忆和复习使用。
新教学大纲列出"重点掌握的常见文言虚词"共18个,而《考试说明》又在此基础上缩减到8个,数量明显少于文言实词,但是使用率却很高,虽无实际意义,但其语法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在历年高考中都要设计一道文言虚词使用的题,考查学生。这样,复习时就应该利用课文中虚词使用的实例,逐个整理《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几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便在高考中灵活运用。如自己制作一个"常用文言虚词简表",列出"虚词、词类、意义、例句"几个栏目,认真填写,并且随时把复习时见到的实例填写到表格中。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去死记字典的意义,因为那是生疏的,而课文却是我们熟悉的,为什么舍熟而就生呢?
四、串联课文实例,总结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的规律。
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在今年高考中轮空,不考。但是,在复习时仍需要认真对待,不可忽视。虽然不直接考查,但是在阅读高考文言材料、翻译句子时都可能碰到。如果不能够了解古代一些特殊用法,如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就有可能某些句子读不懂,或不能顺利地翻译文句。因此,对这一点,也应该略作了解。
五、重译课文重要文段,养成独立通译全文的习惯和技巧。
2002年高考将文言翻译的考查由第一卷选择题挪至第二卷,由考生直接翻译。平时学习时,有教师讲授,又有注释和工具书相助,可以说没有什么大碍。但是,高考改为直接考查学生的翻译文言文的能力,增加了难度。因而,对高三复习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复习时重温课文译文,养成独立通译全文的习惯,熟悉一些翻译的技巧,就显得十分重要了。那种靠臆测侥幸选对的现象是不能再存在了。通过对课文的重新温习,掌握翻译的标准:信、达、雅,即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译文要明白通畅,要有文采。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关键是确切地表达原文的原意。词义古今一一对应的,语序古今一致的,无须多说,直译就是了。但是,当遇到特殊情况时,就需要现代汉语的各方面知识进行意译了。切记不要臆测大意,误将大意当做译文。
复习时,重新通读高中新教材中文言文课文,以课文作为积累文言知识、应试训练的材料,认真进行"反刍",在高考文言文测试中将会受益非浅。
新教材中的文言文选文可以说是文质兼美,包罗万象,无所不有。从春秋战国到近代,从孔子到近代的孙中山,从语录体到纪传体,从诸子散文到游记散文,为学生学习文言文提供了很好的材料。但是,高考文言文的选材多以史传性文章为主,因此,应该指导学生将重点放在史传性的课文上,如《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从作家作品、史书体例、文化知识(古代官职、历法、礼俗)、历史典故等方面要求学生在复习时认真阅读课文,了解上述有关的知识,以备高考考试时能做有效的参考。
二、重视课文后"辨析下列多义词的意思"的练习设计,积累文言实词。
新教材中文言课文后都附有"辨析下列多义词的意思"的一道练习设计,多数从文言实词的角度来训练学生对实词的意义、用法,一词多义现象等掌握情况,如第一册《鸿门宴》课后练习第三题辨析"因、如、举、谢、意"的多义现象。这些一词多义现象的练习设计在复习时是不可忽视的,可以此为基础,进行逐个认识,比较鉴别,掌握规律,归纳实词的意义、用法。
三、利用课文虚词使用的实例,归纳整理虚词意义及用法表格,供记忆和复习使用。
新教学大纲列出"重点掌握的常见文言虚词"共18个,而《考试说明》又在此基础上缩减到8个,数量明显少于文言实词,但是使用率却很高,虽无实际意义,但其语法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在历年高考中都要设计一道文言虚词使用的题,考查学生。这样,复习时就应该利用课文中虚词使用的实例,逐个整理《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几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便在高考中灵活运用。如自己制作一个"常用文言虚词简表",列出"虚词、词类、意义、例句"几个栏目,认真填写,并且随时把复习时见到的实例填写到表格中。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去死记字典的意义,因为那是生疏的,而课文却是我们熟悉的,为什么舍熟而就生呢?
四、串联课文实例,总结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的规律。
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在今年高考中轮空,不考。但是,在复习时仍需要认真对待,不可忽视。虽然不直接考查,但是在阅读高考文言材料、翻译句子时都可能碰到。如果不能够了解古代一些特殊用法,如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就有可能某些句子读不懂,或不能顺利地翻译文句。因此,对这一点,也应该略作了解。
五、重译课文重要文段,养成独立通译全文的习惯和技巧。
2002年高考将文言翻译的考查由第一卷选择题挪至第二卷,由考生直接翻译。平时学习时,有教师讲授,又有注释和工具书相助,可以说没有什么大碍。但是,高考改为直接考查学生的翻译文言文的能力,增加了难度。因而,对高三复习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复习时重温课文译文,养成独立通译全文的习惯,熟悉一些翻译的技巧,就显得十分重要了。那种靠臆测侥幸选对的现象是不能再存在了。通过对课文的重新温习,掌握翻译的标准:信、达、雅,即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译文要明白通畅,要有文采。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关键是确切地表达原文的原意。词义古今一一对应的,语序古今一致的,无须多说,直译就是了。但是,当遇到特殊情况时,就需要现代汉语的各方面知识进行意译了。切记不要臆测大意,误将大意当做译文。
复习时,重新通读高中新教材中文言文课文,以课文作为积累文言知识、应试训练的材料,认真进行"反刍",在高考文言文测试中将会受益非浅。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鸽屿
- 2021-04-01 03:54
实词虚词活用典故等等等等
这些看似琐碎,但是做起古文理解题这些都是能关联上的。
这些看似琐碎,但是做起古文理解题这些都是能关联上的。
- 2楼网友:行路难
- 2021-04-01 03:12
从哪复制来的啊,就是推荐答案。。。。。。。。。。。。
- 3楼网友:执傲
- 2021-04-01 02:43
用上我老师跟我说的一句话,同样也跟以上几个回答大致相同:其实考试的实词跟虚词都有从课本中抽出来,只是我们不熟悉课本,没联想到
- 4楼网友:人類模型
- 2021-04-01 02:21
教材主要是训练你的文言文能力,当然高考的考点在课本里面都有相应展示。
- 5楼网友:平生事
- 2021-04-01 00:48
高考文言文里边的的许多字或词的解释都来源于课本。课本上的属于基础,必须掌握。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