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土壤剖面形态判断土壤肥力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5 06:56
- 提问者网友:孤山下
- 2021-04-04 18:30
如何从土壤剖面形态判断土壤肥力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掌灯师
- 2021-04-04 19:05
A、土壤颜色:
土壤颜色是土壤物质成分和内在性质的外部反映,是土壤发生层次外表形态特征最显著的标志.许多土壤类型的名称都以颜色命名,例如黑土、红壤、棕壤、褐土、紫色土等等.
土壤颜色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土壤的物质组成及含量.如土壤越深黑,表示土壤有机质含量越大;颜色越浅,有机质含量越小.土壤矿物质种类和含量也影响土壤颜色.土壤含氧化铁多时,呈红色;含水氧化铁多时,土壤变黄;氧化亚铁多时,就变青灰.石灰、二氧化硅和可溶性盐多时,土壤变白.此外,土壤含水量多时,会使土壤发暗发深.因此观察土壤颜色时,要注意土壤湿度.记载土色时,可反映自然状态的颜色.由于土壤是一个不均匀体,往往土色混杂,记载时主色在后,次色在前.如土壤以棕色为主,次色为灰色,可记为灰棕色.
土壤颜色的比色,应在明亮光线下进行,但不宜在阳光下.土样应是新鲜而平的自然裂面,而不是用刀削平的平面.碎土样的颜色可能与自然土体外部的颜色差别很大,湿润土壤的颜色与干燥土壤的颜色也不相同,应分别加以测定,一般应描述湿润状态下的土壤颜色.
B、土壤质地:
野外鉴定土壤质地,一般用目视手测的简便方法.此法虽较粗放,但在野外条件下还是比较可行的.鉴定者以过长期摸练,也可达到基本鉴别质地类别的目的.
土壤质地的鉴别应注意“细土”部分的鉴定和描述.鉴定质地时,先边观察,边手摸,以了解在自然湿度下的质地触觉.然后和水少许,进行湿测,再按表3的方法确定质地,填入记载表.
砾质土壤质地描述,要在原有质地名称前冠以砾质字样,如多砾质砂土、少砾质砂土等.1)少砾质:砾石含量1-5%.2)中砾质:砾石含量5-10%.多砾质:砾石含量10-30%.
砾石含量在30%以上的土壤属砾石土,则不再记载细粒部分的质地名称而以轻重相区别,如轻砾石:砾石含量30-50%.中砾石土:砾石含量50-70%.重砾石:砾石含量大于70%.
表3 田间土壤质地鉴定规格
砂 土\x09散碎,几乎全是砂粒,极粗糙\x09不成细条,亦不成球,搓时土粒自散于手中.,主要为砂粒
砂壤土\x09疏松,砂粒占优势,有少许粉粒,能成土球,不能成条(破碎为大小不同的碎段)\x09砂粒为主,杂有粉粒
轻壤土\x09稍紧,易压碎,粗细不一的粉末,粗的较多,粗糙,略有可塑性,可搓成粗3mm的小土条,但水平拿起易碎断.主要为粉粒
中壤土\x09紧密,用力方可压碎\x09粗细不一的粉末,稍感粗糙.\x09有可塑性,可成3mm的小土条,但弯曲成2-3cm小圈时出现裂纹.主要为粉粒
重壤土\x09更紧密,用手不能压碎,粗细不一的粉末,细的较多,略有粗糙感.可塑性明显,可搓成1-2mm的小土条,能弯曲成直径2cm的小圈而无裂纹,压扁时有裂纹.主要为粉粒,杂有粘粒.
粘 土\x09很紧密,不易敲碎\x09细而均一的粉末,有滑感.可塑性、粘结性均强,搓成1-2mm的土条,弯成的小圆圈压扁时无裂纹.主要为粘粒
C、土壤结构:
在自然条件下,土壤被手或其他取土工具轻触而自然散碎成的形状,即土壤的结构体.在野外常见的有:块状、核状、棱柱状、片状、团粒等.
块状结构——近立方体,纵横轴大致相等,边面的棱角不明显,按其大小又可分为大块状结构(轴长大于5cm)、块状结构(轴长3—5cm)和碎块状结构(轴长0.5—3cm),这种结构在土壤质地粘重,缺乏有机质表土中常见,特别是土壤过湿或过干时最易形成.
核状结构——近立方体型,边面的棱角明显,轴长0.5—1.5cm,在粘土而缺乏有机质心底土层中出现较多.
柱状结构——柱状结构纵轴远大于横轴在土体中呈直立状态,按棱角明显程度分为两种,棱角不明显叫柱状结构,棱角明显叫棱柱状结构,这类结构往往在心土层,底土层出现在干湿交替作用下形成的,碱化土和碱土的心土中常有柱状结构.
片状结构——横轴远大于纵轴,呈扁平薄片状,老耕地犁底层中常见到.此外在雨后或灌水后所形成的地表结壳和板结层也属于片状结构.
团粒结构——团粒结构近似球形,疏松多孔的小团聚体,其直径约为0.25—10mm,粒径在0.25mm以下称为微团粒.
D、松紧度:
它是反映土壤物理性状的指标.松紧度应该用特定仪器来测试.在没有仪器的情况下,可用采土工具(剖面刀、取土铲等)测定土壤松紧度.其标准可概括如下:
极紧实——用土钻或土铲等工具很难楔入土体,加较大的力也难将其压缩,用力更大即行破碎.
紧实——土钻或土铲不易压入土体,加较大的力才能楔入,但不能楔入很深.
稍紧实——用土钻、土铲或削土刀较易楔入土体,但楔入深度仍不大.
疏松——土钻、削土刀很容易楔入深度大,易散碎,加压力土体缩小较显著,湿时也呈松散状态.
极松——土钻能自行入土,例如砂土的表层土壤.
土壤颜色是土壤物质成分和内在性质的外部反映,是土壤发生层次外表形态特征最显著的标志.许多土壤类型的名称都以颜色命名,例如黑土、红壤、棕壤、褐土、紫色土等等.
土壤颜色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土壤的物质组成及含量.如土壤越深黑,表示土壤有机质含量越大;颜色越浅,有机质含量越小.土壤矿物质种类和含量也影响土壤颜色.土壤含氧化铁多时,呈红色;含水氧化铁多时,土壤变黄;氧化亚铁多时,就变青灰.石灰、二氧化硅和可溶性盐多时,土壤变白.此外,土壤含水量多时,会使土壤发暗发深.因此观察土壤颜色时,要注意土壤湿度.记载土色时,可反映自然状态的颜色.由于土壤是一个不均匀体,往往土色混杂,记载时主色在后,次色在前.如土壤以棕色为主,次色为灰色,可记为灰棕色.
土壤颜色的比色,应在明亮光线下进行,但不宜在阳光下.土样应是新鲜而平的自然裂面,而不是用刀削平的平面.碎土样的颜色可能与自然土体外部的颜色差别很大,湿润土壤的颜色与干燥土壤的颜色也不相同,应分别加以测定,一般应描述湿润状态下的土壤颜色.
B、土壤质地:
野外鉴定土壤质地,一般用目视手测的简便方法.此法虽较粗放,但在野外条件下还是比较可行的.鉴定者以过长期摸练,也可达到基本鉴别质地类别的目的.
土壤质地的鉴别应注意“细土”部分的鉴定和描述.鉴定质地时,先边观察,边手摸,以了解在自然湿度下的质地触觉.然后和水少许,进行湿测,再按表3的方法确定质地,填入记载表.
砾质土壤质地描述,要在原有质地名称前冠以砾质字样,如多砾质砂土、少砾质砂土等.1)少砾质:砾石含量1-5%.2)中砾质:砾石含量5-10%.多砾质:砾石含量10-30%.
砾石含量在30%以上的土壤属砾石土,则不再记载细粒部分的质地名称而以轻重相区别,如轻砾石:砾石含量30-50%.中砾石土:砾石含量50-70%.重砾石:砾石含量大于70%.
表3 田间土壤质地鉴定规格
砂 土\x09散碎,几乎全是砂粒,极粗糙\x09不成细条,亦不成球,搓时土粒自散于手中.,主要为砂粒
砂壤土\x09疏松,砂粒占优势,有少许粉粒,能成土球,不能成条(破碎为大小不同的碎段)\x09砂粒为主,杂有粉粒
轻壤土\x09稍紧,易压碎,粗细不一的粉末,粗的较多,粗糙,略有可塑性,可搓成粗3mm的小土条,但水平拿起易碎断.主要为粉粒
中壤土\x09紧密,用力方可压碎\x09粗细不一的粉末,稍感粗糙.\x09有可塑性,可成3mm的小土条,但弯曲成2-3cm小圈时出现裂纹.主要为粉粒
重壤土\x09更紧密,用手不能压碎,粗细不一的粉末,细的较多,略有粗糙感.可塑性明显,可搓成1-2mm的小土条,能弯曲成直径2cm的小圈而无裂纹,压扁时有裂纹.主要为粉粒,杂有粘粒.
粘 土\x09很紧密,不易敲碎\x09细而均一的粉末,有滑感.可塑性、粘结性均强,搓成1-2mm的土条,弯成的小圆圈压扁时无裂纹.主要为粘粒
C、土壤结构:
在自然条件下,土壤被手或其他取土工具轻触而自然散碎成的形状,即土壤的结构体.在野外常见的有:块状、核状、棱柱状、片状、团粒等.
块状结构——近立方体,纵横轴大致相等,边面的棱角不明显,按其大小又可分为大块状结构(轴长大于5cm)、块状结构(轴长3—5cm)和碎块状结构(轴长0.5—3cm),这种结构在土壤质地粘重,缺乏有机质表土中常见,特别是土壤过湿或过干时最易形成.
核状结构——近立方体型,边面的棱角明显,轴长0.5—1.5cm,在粘土而缺乏有机质心底土层中出现较多.
柱状结构——柱状结构纵轴远大于横轴在土体中呈直立状态,按棱角明显程度分为两种,棱角不明显叫柱状结构,棱角明显叫棱柱状结构,这类结构往往在心土层,底土层出现在干湿交替作用下形成的,碱化土和碱土的心土中常有柱状结构.
片状结构——横轴远大于纵轴,呈扁平薄片状,老耕地犁底层中常见到.此外在雨后或灌水后所形成的地表结壳和板结层也属于片状结构.
团粒结构——团粒结构近似球形,疏松多孔的小团聚体,其直径约为0.25—10mm,粒径在0.25mm以下称为微团粒.
D、松紧度:
它是反映土壤物理性状的指标.松紧度应该用特定仪器来测试.在没有仪器的情况下,可用采土工具(剖面刀、取土铲等)测定土壤松紧度.其标准可概括如下:
极紧实——用土钻或土铲等工具很难楔入土体,加较大的力也难将其压缩,用力更大即行破碎.
紧实——土钻或土铲不易压入土体,加较大的力才能楔入,但不能楔入很深.
稍紧实——用土钻、土铲或削土刀较易楔入土体,但楔入深度仍不大.
疏松——土钻、削土刀很容易楔入深度大,易散碎,加压力土体缩小较显著,湿时也呈松散状态.
极松——土钻能自行入土,例如砂土的表层土壤.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