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最早的宋词歌谱是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8 19:58
- 提问者网友:謫仙
- 2021-02-18 16:39
现存最早的宋词歌谱是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归鹤鸣
- 2021-02-18 17:28
问题一:现存最早的宋词歌谱是? 南宋的姜夔
《白石道人歌曲》是现存最早的宋词歌谱,用“旁谱”的形式记录了作者的“自度曲”和旧曲共17首,它们是研究宋词音乐的珍贵资料。问题二:宋词曲谱哪里可以找到? 词谱
htt伐:/...=index
用《钦定词谱》问题三:传统知识大赛试题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
一、
选择题
1.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B)
A元宵 B饴糖 C腊八粥 D饺子
2.一种特殊的工艺美术制品,采用蓝色的原料,用紫铜打成胎型,填上釉料,入炉反复烧结再磨光而成。这指的是:(A)
A景泰蓝 B彩陶 C琉璃 D 铜鼎 3.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4.“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B)
A东海 B西域 C南国 D中原
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6.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C A文姬归汉 B霸王别姬 C苏武牧羊 D楚汉相争 7.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B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8.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A
A夷洲 B流求 C东番 D台湾 9.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B
A普陀山 B武当山 C九华山 D峨眉山 10.中国第一长洞是:D
A王屋山洞 B赤城山洞 C青城山洞 D双河洞 11.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 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洛阳 12.龙门石窟位于下列哪个省:A
A河南 B 甘肃 C陕西 D山东 13.苗族的传统乐器是:D
A笙 B笛 C萧 D芦笙 14.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B
A蒿饼 B巧果 C汤圆 D竹筒饭 15.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A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16.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在:A
A丰收年景的6—9月 B每年秋天 C清明后10天 D端午前3天 17.中国全部的少数民族语言共分几个语系?A A 5个 B 6个 C 7个 D 8个 18.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普遍采用什么颜色?C A黄色 B 紫色 C红色 D蓝色 19.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C
A 60岁 B 100岁以上 C 80---100岁 D 70岁
20.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D
A西湖龙井 B太湖碧螺春 C庐山云雾 D铁观音
21.中国刺绣是在布上“以针代笔,以线晕色”的艺术,我国的刺绣驰名世界,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四大名绣不包括:B
A苏绣 B顾绣 C蜀绣 D湘绣
2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D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23.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这里的“一寸”是用哪种古代计时器量出的时间单位?B A圭表 B 漏刻 C日影 D漏壶 24.我国的戏曲脸谱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的:B A雅乐 B燕乐 C清商乐 ......余下全文>>问题四:在什么发现以前 花间集被认为是最早的词集 在《》发现以前,《花间集》被认为是最早的词集——云谣集
《云谣集》为敦煌石室中所发现之晚唐抄本词曲卷子,原题为“云谣集杂曲子”,共三十首,是现存最早之唐词抄本集子。传统文学史家多以后蜀广政三年(公元940年)之《花间集》为中国第一本词曲集子。自此卷出,经学者考定,至迟当在“金山天子”与后梁同时,其时均在922年之前。
为唐人写辑之词,凡三十首,向藏于敦煌石窟,为千余年来所未传之秘笈,而亦词总集之莩甲也”(赵叔雍跋)。“其为词朴拙可喜,询倚声椎轮大辂,且为中土千余年来未睹之秘籍。”(朱孝臧语)。
《云谣集》原有两卷,20世纪初,在中国敦煌藏经洞打开、敦煌遗书重新面世之际,《云谣集》写卷和其他敦煌写卷一起,被斯坦因、伯希和等人窃走,后分藏于英、法国家博物馆。到1912年日本人狩野直喜游欧洲时录得斯坦因部分盗卷,1920年左右被罗振玉和王国维先生所见,从此,中国学术界才开始关注和研究此集。许多有志之士纷纷分赴英法搜寻《云谣集》原卷,并予以校订。从20和30年代,中国先后出现的校本主要有如下几本:
罗振玉之《敦煌零拾》(这是国内第一个《云谣集》刻本,录词18首,不全,1924源于日本狩野直喜绿元. 从伯希和处所得《云谣集》斯卷影片。);
朱孝臧之(又一个《云谣集》早期印本)录词亦18首,不全,源于董康先生欧游时所录《云谣集》伦敦本之录文和吴佰宛之相同印本);
刘复编所收《云谣集》巴黎本,录词14首;
《彊村遗书》,由朱孝臧与其弟子将《彊村丛书》所录18首词和《敦煌掇琐》所收词14首合二为一,删除重复的词作2首后,共辑录词作30首。这是国内第一个《云谣集》足本
30年代后,中国又出现了另外一些比较有影响的校本。与此同时,中国港、台地区亦有相关研究《云谣集》的新校本,如:饶宗颐的《敦煌曲》中有《云谣集》录校(1971);潘重规编有《敦煌云谣集新书》(1977);沈英名编有《敦煌云谣集新校订》(1979)等。
其中,朱孝臧校、龙沐勋跋之《云谣集杂曲子》是国内第一足本。而郑振铎编《中国文学史》之际亦校完了《云谣集杂曲子》,即郑振铎之本(1936),这是国内第一个有句读本。后来的校本都开始标句读,如冒广生本、 唐圭璋本 、王重民本、任二北本等。其中冒广生极自己几十年读词、编词之功力,用古人增、减、摊、破之法,将《云谣集》30首予以“新斟”,并断定其词为北宋写本而非唐人写本,还将许多词作与后来的宋词相比较、印证,并自认为《竹枝子》即;《柳青娘》即《渔家傲》;《拜新月》即《内家娇》;《喜秋天》即《巫山一片云》等。此校本与其他校本差异较大,但其考证不足、臆断太多。
郑振铎在校完《云谣集》的同时,对敦煌出土的其他曲子词亦予以了高度重视,他对罗振玉所编之《敦煌零拾》所载曲子词(非《云谣集》作品),加以句读,并予以了高度的评价,如〔叹五更〕、〔孟姜女〕、〔十二时〕等民间杂曲。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第37章“五代文学”和“ 第五条唐代的“民间歌赋”里对与《云谣集杂曲子》同时发现于敦煌的民间杂曲,予以了摘录赏析:
上王次郎
春雨微,香风少,帘外莺啼声声好。伴孤屏,微语笑,寂对前庭悄悄。当初去向郎道,莫保青娥花容貌。恨惶交,不归早,教妾□在烦恼...余下全文>>问题五:中国古代音乐的隋唐音乐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乱的时期。这时,国家分裂,战乱频仍,错综复杂的矛盾扭曲了社会的形象。固有的秩序,旧时的信念,统统都已幻灭。人们冀求着新的精神寄托,音乐便是一个理想的避难所。 琴曲是这一时期获得重大发展的第一个领域。琴的艺术,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由宫廷乐师向士人转移以来,两汉时期也有相当的发展,许多著名的文人如司马相如、桓谭、蔡邕等都是著名的琴家。但是,魏晋以来,琴的艺术却进入了一个高潮时期。当时的许多名士如魏晋时期的阮籍、嵇康,南北朝时期的戴逵、' class=link>;戴父子等,都以琴名世。对他们来说,琴主要是寄托他们的情志的工具,而非无谓的玩物。无论是不满或者超脱,或寄情山水或饮酒高歌,或求仙成道或尽情享乐,都离不开一个中心:即对于个性或者说个人的价值的肯定。这是处在动荡不安、矛盾重重的时代里名士们能够选取的一种最佳表达方式。由于这样的原因,琴曲的题材范围有所更新,表现形式也有显著的进步。他们创作的或者经他们加工提高的不少琴曲长久地保持着它们的影响。西汉末年由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在这动乱的年代里,一方面由于统治阶级的提倡,另一方面饱经忧患的人民在这里面也似乎得到了某种寄托,因得以广泛流传。在众多的寺院里,僧徒们或作乐以供养佛,或歌赞以宣扬佛法,竟成了宫廷、府邸与地主庄园之外又一重要的音乐活动场所。在这中间,促成了佛曲的俗化和俗乐的佛化,连最少宗教色彩的俗乐──清商乐也开始显现出与佛教音乐相结合的迹象,并逐渐形成了一种“其音清而近雅”的音乐──法曲,成为隋唐燕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西晋时北部边境诸民族的内徙和晋室的南迁,加上连年不断的战争,既造成极大的破坏,也造成了南北之间、各民族之间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与民族融合的某种条件。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相互之间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和宣武帝南征时所收伎乐,包括“江左所传中原旧曲,……及江南吴歌、荆楚西声”,南方的清商乐由此流入北朝;而在6世纪初,南方梁朝宫廷里演奏的鼓角横吹曲则有不少是被称为“北歌”的北方鲜卑族音乐。383年,前秦的吕光征龟兹,龟兹乐于是被带到凉州,它和传到那里的中原音乐结合起来,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秦汉乐”(即后来的“西凉乐”)。此后,龟兹乐在北齐、北周时仍有传入,高昌、疏勒的音乐也相继传进内地。至于外国音乐,早在4世纪中叶的前凉时便有天竺国(印度)音乐传入。其后,还有中亚安国的音乐和东邻高丽的音乐等也于 5世纪中叶陆续传入。这些只不过是这类交流中部分较为突出的事例而已。频繁的音乐文化交流,对当时音乐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给隋唐燕乐的高度繁荣作了准备。 隋唐时期,在国家统一的局面下,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在这基础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繁盛的燕乐便是它的主要标志。隋唐燕乐,是为满足统治阶级享乐的需要而汇集在宫廷里的俗乐的总称,它包括汉族的和少数民族的,中国的和外国的音乐。从隋初的七部乐到唐贞观时的十部乐, 包括燕乐、 清商乐、西凉乐(隋初沿用北周“国伎”名称)、高昌乐、龟兹乐、疏勒乐、康国乐、安国乐、天竺乐和高丽乐。不入十部者尚有扶南、百济、突厥、新罗、倭国、南诏、骠国和属于鼓吹乐系统的鲜卑、吐谷浑、部落嵇等多种伎乐,异常丰富多彩。如前所述,十部乐中大部分自 4世纪中以来已陆续传入内地。然而,只是在国家实现统一之后,国内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国际交往都极大加强的情况下,它们才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充分条件。燕乐包括各种声乐、器乐、舞蹈乃至散乐百戏之类的体裁和样式,而其主体则是......余下全文>>问题六:元代的说唱音乐 20分宋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城市繁荣,市民阶层扩大,城市游乐场所和专业艺人大量增加。以说唱、戏曲为主的多种民间音乐形式迅速发展,歌舞大曲在音乐中的核心地位逐渐为新兴戏曲所取代。在北方有杂剧,在南方有南戏。杂剧音乐通称北曲,其主要特点是用七声音阶,字多调足,风格遒劲;南戏音乐通称南曲,其主要特点是用五声音阶,字少调缓,风格柔婉。在较晚的元杂剧和南戏中,也存在南北互相交流吸收的情况。隋唐以来的曲子在宋代广为传唱,直接导致了宋词的繁荣。南宋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是现存最早的宋词歌谱
参考资料:baidu--百科
《白石道人歌曲》是现存最早的宋词歌谱,用“旁谱”的形式记录了作者的“自度曲”和旧曲共17首,它们是研究宋词音乐的珍贵资料。问题二:宋词曲谱哪里可以找到? 词谱
htt伐:/...=index
用《钦定词谱》问题三:传统知识大赛试题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
一、
选择题
1.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B)
A元宵 B饴糖 C腊八粥 D饺子
2.一种特殊的工艺美术制品,采用蓝色的原料,用紫铜打成胎型,填上釉料,入炉反复烧结再磨光而成。这指的是:(A)
A景泰蓝 B彩陶 C琉璃 D 铜鼎 3.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4.“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B)
A东海 B西域 C南国 D中原
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6.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C A文姬归汉 B霸王别姬 C苏武牧羊 D楚汉相争 7.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B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8.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A
A夷洲 B流求 C东番 D台湾 9.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B
A普陀山 B武当山 C九华山 D峨眉山 10.中国第一长洞是:D
A王屋山洞 B赤城山洞 C青城山洞 D双河洞 11.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 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洛阳 12.龙门石窟位于下列哪个省:A
A河南 B 甘肃 C陕西 D山东 13.苗族的传统乐器是:D
A笙 B笛 C萧 D芦笙 14.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B
A蒿饼 B巧果 C汤圆 D竹筒饭 15.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A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16.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在:A
A丰收年景的6—9月 B每年秋天 C清明后10天 D端午前3天 17.中国全部的少数民族语言共分几个语系?A A 5个 B 6个 C 7个 D 8个 18.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普遍采用什么颜色?C A黄色 B 紫色 C红色 D蓝色 19.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C
A 60岁 B 100岁以上 C 80---100岁 D 70岁
20.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D
A西湖龙井 B太湖碧螺春 C庐山云雾 D铁观音
21.中国刺绣是在布上“以针代笔,以线晕色”的艺术,我国的刺绣驰名世界,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四大名绣不包括:B
A苏绣 B顾绣 C蜀绣 D湘绣
2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D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23.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这里的“一寸”是用哪种古代计时器量出的时间单位?B A圭表 B 漏刻 C日影 D漏壶 24.我国的戏曲脸谱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的:B A雅乐 B燕乐 C清商乐 ......余下全文>>问题四:在什么发现以前 花间集被认为是最早的词集 在《》发现以前,《花间集》被认为是最早的词集——云谣集
《云谣集》为敦煌石室中所发现之晚唐抄本词曲卷子,原题为“云谣集杂曲子”,共三十首,是现存最早之唐词抄本集子。传统文学史家多以后蜀广政三年(公元940年)之《花间集》为中国第一本词曲集子。自此卷出,经学者考定,至迟当在“金山天子”与后梁同时,其时均在922年之前。
为唐人写辑之词,凡三十首,向藏于敦煌石窟,为千余年来所未传之秘笈,而亦词总集之莩甲也”(赵叔雍跋)。“其为词朴拙可喜,询倚声椎轮大辂,且为中土千余年来未睹之秘籍。”(朱孝臧语)。
《云谣集》原有两卷,20世纪初,在中国敦煌藏经洞打开、敦煌遗书重新面世之际,《云谣集》写卷和其他敦煌写卷一起,被斯坦因、伯希和等人窃走,后分藏于英、法国家博物馆。到1912年日本人狩野直喜游欧洲时录得斯坦因部分盗卷,1920年左右被罗振玉和王国维先生所见,从此,中国学术界才开始关注和研究此集。许多有志之士纷纷分赴英法搜寻《云谣集》原卷,并予以校订。从20和30年代,中国先后出现的校本主要有如下几本:
罗振玉之《敦煌零拾》(这是国内第一个《云谣集》刻本,录词18首,不全,1924源于日本狩野直喜绿元. 从伯希和处所得《云谣集》斯卷影片。);
朱孝臧之(又一个《云谣集》早期印本)录词亦18首,不全,源于董康先生欧游时所录《云谣集》伦敦本之录文和吴佰宛之相同印本);
刘复编所收《云谣集》巴黎本,录词14首;
《彊村遗书》,由朱孝臧与其弟子将《彊村丛书》所录18首词和《敦煌掇琐》所收词14首合二为一,删除重复的词作2首后,共辑录词作30首。这是国内第一个《云谣集》足本
30年代后,中国又出现了另外一些比较有影响的校本。与此同时,中国港、台地区亦有相关研究《云谣集》的新校本,如:饶宗颐的《敦煌曲》中有《云谣集》录校(1971);潘重规编有《敦煌云谣集新书》(1977);沈英名编有《敦煌云谣集新校订》(1979)等。
其中,朱孝臧校、龙沐勋跋之《云谣集杂曲子》是国内第一足本。而郑振铎编《中国文学史》之际亦校完了《云谣集杂曲子》,即郑振铎之本(1936),这是国内第一个有句读本。后来的校本都开始标句读,如冒广生本、 唐圭璋本 、王重民本、任二北本等。其中冒广生极自己几十年读词、编词之功力,用古人增、减、摊、破之法,将《云谣集》30首予以“新斟”,并断定其词为北宋写本而非唐人写本,还将许多词作与后来的宋词相比较、印证,并自认为《竹枝子》即;《柳青娘》即《渔家傲》;《拜新月》即《内家娇》;《喜秋天》即《巫山一片云》等。此校本与其他校本差异较大,但其考证不足、臆断太多。
郑振铎在校完《云谣集》的同时,对敦煌出土的其他曲子词亦予以了高度重视,他对罗振玉所编之《敦煌零拾》所载曲子词(非《云谣集》作品),加以句读,并予以了高度的评价,如〔叹五更〕、〔孟姜女〕、〔十二时〕等民间杂曲。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第37章“五代文学”和“ 第五条唐代的“民间歌赋”里对与《云谣集杂曲子》同时发现于敦煌的民间杂曲,予以了摘录赏析:
上王次郎
春雨微,香风少,帘外莺啼声声好。伴孤屏,微语笑,寂对前庭悄悄。当初去向郎道,莫保青娥花容貌。恨惶交,不归早,教妾□在烦恼...余下全文>>问题五:中国古代音乐的隋唐音乐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乱的时期。这时,国家分裂,战乱频仍,错综复杂的矛盾扭曲了社会的形象。固有的秩序,旧时的信念,统统都已幻灭。人们冀求着新的精神寄托,音乐便是一个理想的避难所。 琴曲是这一时期获得重大发展的第一个领域。琴的艺术,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由宫廷乐师向士人转移以来,两汉时期也有相当的发展,许多著名的文人如司马相如、桓谭、蔡邕等都是著名的琴家。但是,魏晋以来,琴的艺术却进入了一个高潮时期。当时的许多名士如魏晋时期的阮籍、嵇康,南北朝时期的戴逵、' class=link>;戴父子等,都以琴名世。对他们来说,琴主要是寄托他们的情志的工具,而非无谓的玩物。无论是不满或者超脱,或寄情山水或饮酒高歌,或求仙成道或尽情享乐,都离不开一个中心:即对于个性或者说个人的价值的肯定。这是处在动荡不安、矛盾重重的时代里名士们能够选取的一种最佳表达方式。由于这样的原因,琴曲的题材范围有所更新,表现形式也有显著的进步。他们创作的或者经他们加工提高的不少琴曲长久地保持着它们的影响。西汉末年由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在这动乱的年代里,一方面由于统治阶级的提倡,另一方面饱经忧患的人民在这里面也似乎得到了某种寄托,因得以广泛流传。在众多的寺院里,僧徒们或作乐以供养佛,或歌赞以宣扬佛法,竟成了宫廷、府邸与地主庄园之外又一重要的音乐活动场所。在这中间,促成了佛曲的俗化和俗乐的佛化,连最少宗教色彩的俗乐──清商乐也开始显现出与佛教音乐相结合的迹象,并逐渐形成了一种“其音清而近雅”的音乐──法曲,成为隋唐燕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西晋时北部边境诸民族的内徙和晋室的南迁,加上连年不断的战争,既造成极大的破坏,也造成了南北之间、各民族之间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与民族融合的某种条件。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相互之间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和宣武帝南征时所收伎乐,包括“江左所传中原旧曲,……及江南吴歌、荆楚西声”,南方的清商乐由此流入北朝;而在6世纪初,南方梁朝宫廷里演奏的鼓角横吹曲则有不少是被称为“北歌”的北方鲜卑族音乐。383年,前秦的吕光征龟兹,龟兹乐于是被带到凉州,它和传到那里的中原音乐结合起来,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秦汉乐”(即后来的“西凉乐”)。此后,龟兹乐在北齐、北周时仍有传入,高昌、疏勒的音乐也相继传进内地。至于外国音乐,早在4世纪中叶的前凉时便有天竺国(印度)音乐传入。其后,还有中亚安国的音乐和东邻高丽的音乐等也于 5世纪中叶陆续传入。这些只不过是这类交流中部分较为突出的事例而已。频繁的音乐文化交流,对当时音乐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给隋唐燕乐的高度繁荣作了准备。 隋唐时期,在国家统一的局面下,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在这基础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繁盛的燕乐便是它的主要标志。隋唐燕乐,是为满足统治阶级享乐的需要而汇集在宫廷里的俗乐的总称,它包括汉族的和少数民族的,中国的和外国的音乐。从隋初的七部乐到唐贞观时的十部乐, 包括燕乐、 清商乐、西凉乐(隋初沿用北周“国伎”名称)、高昌乐、龟兹乐、疏勒乐、康国乐、安国乐、天竺乐和高丽乐。不入十部者尚有扶南、百济、突厥、新罗、倭国、南诏、骠国和属于鼓吹乐系统的鲜卑、吐谷浑、部落嵇等多种伎乐,异常丰富多彩。如前所述,十部乐中大部分自 4世纪中以来已陆续传入内地。然而,只是在国家实现统一之后,国内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国际交往都极大加强的情况下,它们才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充分条件。燕乐包括各种声乐、器乐、舞蹈乃至散乐百戏之类的体裁和样式,而其主体则是......余下全文>>问题六:元代的说唱音乐 20分宋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城市繁荣,市民阶层扩大,城市游乐场所和专业艺人大量增加。以说唱、戏曲为主的多种民间音乐形式迅速发展,歌舞大曲在音乐中的核心地位逐渐为新兴戏曲所取代。在北方有杂剧,在南方有南戏。杂剧音乐通称北曲,其主要特点是用七声音阶,字多调足,风格遒劲;南戏音乐通称南曲,其主要特点是用五声音阶,字少调缓,风格柔婉。在较晚的元杂剧和南戏中,也存在南北互相交流吸收的情况。隋唐以来的曲子在宋代广为传唱,直接导致了宋词的繁荣。南宋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是现存最早的宋词歌谱
参考资料:baidu--百科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