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后宫等级(全面的)
答案:5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27 13:05
- 提问者网友:战魂
- 2021-11-27 07:28
中国古代后宫等级(全面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未来江山和你
- 2021-11-27 08:11
在我国历史上夏殷以前,中国后妃制度比较简略,文字记述也很模糊,大率将天子的配偶统称为妃。如黄帝有四妃;帝喾有四妃。正嫡叫元妃,其他的称为次妃。
周代天子开始立后,正嫡便叫王后。《周礼》规定:天子立一后,三夫人(正一品),九嫔(正二品),二十七世妇(正三品至五品),八十一御妻(正六品至八品)。共121人。五者相参,以定尊卑。与外朝六宫、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相对应。六宫即前一宫,后五宫,后五宫指后一宫;三夫人一宫;九嫔一宫;二十七世妇一宫;八十一御妻一宫。其中后正位宫闱,体同天王;夫人坐论妇礼;九嫔掌教四德;世妇主知丧祭宾客;女御序王燕寝。
秦王赢政兼并六国,统一天下,自称为皇帝,其正嫡便叫皇后。
汉帝国后妃制度继承秦制,并明确规定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母亲称皇太后,中国后妃制度的母后称号就此确定,历代相沿。
嫔御制度汉代时确立,汉代后宫制历汉初四帝,以后汉武帝、汉元帝的订立、增益。嫔御名号分为十四等:昭仪、婕妤、娥、容华、美人、八子、充依、七子、良人、长使、少使、五官、顺常、无涓,无涓这一等还包括共和、娱灵、保材、良使、夜者。
西汉初年帝王的正配叫皇后,其余嫔御名号有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
武帝时又加婕妤、娥、容华、充依。
元帝时加昭仪,又有五官、顺常、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等。
东汉的后宫人数没有什么减少,但鉴于西汉外戚权重,改革后宫,嫔御名号只设四等。东汉光武帝并省前制,皇后之外,只立贵人、美人、彩女。后又加宫人、凡嫔妃四等。(后宫只立皇后、贵人。贵人金印紫绶依旧,但奉禄不过是数十斛粟。又设美人、宫人、采女三等,但却没有爵秩,只是赏赐充给而已。)
曹魏时出于文学的浪漫和对雅号的喜好,嫔妃分成12等:贵嫔、夫人、淑妃、淑媛、昭仪、昭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美人、良人。
魏太祖建国,皇后之下分后妃五等: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
文帝增五等: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
明帝增淑妃、昭华、修仪三等。除顺成。
太和时,明帝诏复夫人之制,位在淑妃之上,夫人以下爵凡12等;贵嫔,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淑妃位同相国,爵比诸侯王;淑媛位同御史大夫,爵比县令;昭仪比县侯;昭华比乡侯;修容比亭侯;修仪比关内侯;婕妤视中二千石;容华视真二千石;美人视比二千石;良人视千石。
晋设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另有美人、才人、中才人。
北朝承魏晋制度,略有增损。“道武追尊祖妣,皆从帝谥为皇后。始立中宫。余皆或称夫人,多少无限,然皆有品次。太武稍增左右昭仪及贵人、淑房等。后庭渐多矣。又魏故事,将立皇后,必令乎铸金人,以成者为吉,又则不得古也。”
北魏孝文帝改定内宫:左右昭仪视大司马,三夫人视三公,三嫔视三卿,六嫔视六卿,世妇视中大夫,御女视元士。后来又置女职,以典内事:内司视尚书令、仆;作司、太监、女侍中三宫视二品;监、女尚书、美人、女史、女贤人、女书史、书女、小书女五宫视三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宫人视四品;表衣、女酒、女飨、女食、奚官女奴视五品。
南朝宋在晋制上有增有删,至宋明帝时规定:以贵嫔、贵妃、贵姬为三夫人;以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为九嫔;以婕妤、容华、充华、承微、列荣为五职;另设散役包括美人、才人、良人。
南朝齐高帝建元元年,有司奏置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媛、淑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美人、中才人、才人为散职。三年,太子宫置内职,良绨比开国侯;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驸马都尉。
南朝梁、陈以贵妃、贵嫔、贵姬为三夫人;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为九嫔;婕妤、容华、充华、承微、列荣为五职;美人、才人、良人为三职。
北周宣帝自称为天元皇帝,皇太后便被尊为天元皇太后,又设正阳宫皇后、天皇太后、天皇后、天右皇后、天左皇后,后宫制度至此全乱了。
二年二月,改制诏为天制,敕为天敕。颂令:尊天元皇后为天无皇太后,天皇太后李氏为天元圣皇太后,天元皇后杨氏为天元大皇后,天皇后朱氏为天大皇后,天右皇后元氏为天右大皇后,天左皇后陈氏为天左大皇后,正阳宫皇后称皇后。
隋文帝杨坚得天下后,鉴于前朝的积弊,一一加以革新。后宫中也一改旧制,只设皇后正位宫闱。开皇二年,吩咐依照《周礼》著内官程式,省减后宫人数,规定嫔3人,掌教四德,视正三品;世妇9人,负责宾客祭祀,视正五品;女御38人,主管女工丝台,视正七品。
隋炀帝时,后妃、嫔没有专职,“唯端容丽饰,陪从燕游而已。”炀帝醉心此事,自制嘉名,以贵妃、淑妃、德妃为三夫人,吕第一;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为九嫔,品第二;婕妤12人,品第三。美人、才人15人,品第四。为二十七世妇;宝林24人,品第五。御女24人,品第六。采女37人,品第七。为御妻。总计120人。另有承衣刀人等,“皆趋侍左右,并无员数,视六品以下。”
唐代皇后以下,设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二十六世妇:婕妤、美人、才人各9人;八十一御妻:宝林、御女、采女各26人。
唐开元时期,以皇后以下设四夫人不合旧制,“乃置惠、丽、华三妃,六仪,四美人,七才人,而尚宫、尚仪、尚服各二。”
两宋嫔御的名号没有准则,比较纷纭杂乱。大致地说,初入宫时,女子的名号有:侍御、红霞帔。再进一步,封君,封夫人。南宋改君为夫人。君和夫人在人数和郡名上没有一定。夫人以后,再进便是才人、美人、婕妤,然后进为昭仪、昭容、修媛、修仪、修容、充媛、婉容、婉仪、顺容、贵仪等。再进为妃一级:贵妃、贤妃、德妃、淑妃、宸妃。宋后宫的显著特色是无定位,由初级开始,随宠遇增长,不断晋级。
辽代皇后之下,有元妃、德妃、文妃、惠妃,各妃这间没有什么等级差别。元代除了皇后和各妃这两个称谓,后宫中再没有别的名号。金代则复杂和完善一些。金是女真人建立的王朝。金代明确规定,选后不取自庶族。金创国之初,后宫嫔妃没有名号。到金熙宗时,始有贵妃、贤妃、德妃之称。海陵王执政时,后宫寝多,宠妃有十二位:元妃、姝妃、惠妃、贵妃、贤妃、宸妃、丽妃、淑妃、德妃、昭妃、温妃、柔妃。金世宗天定年间,后宫简少。金章宗明昌时期,后宫规制大备。
金代后宫仿照汉制立了一套嫔御制度,明文确定:
皇后下设贵妃、贤妃、德妃三妃,正一品,同汉三夫人;
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同汉九嫔;
婕妤9人,正三品;美人9人,正四品;才人9人,正五品;同汉二十七世妇;
宝林27人,正六品;御女27人,正七品;采女27人,正八品,同汉八十一御妻。
另有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都不得是后宫内官。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朝代,元后宫除了正皇后以外,不有所谓的第二皇后、第三皇后,只要皇上高兴,设多少皇后都行。
明代的后宫宫女很多。宫女被皇帝御幸以后,便获得妃的名号,进入了皇帝嫔妃的行列。但明代后宫除了皇后的称谓,只有妃这一级,没有嫔。妃有贵妃、淑妃、宁妃、贤妃、恭妃、宸妃、康妃、庄妃、裕妃,贵妃在妃这一级中地位最高。
清代宫廷的后妃制度是在清入关以后坐镇北京的第二位皇帝康熙皇帝玄烨确定的:
尊皇帝的祖母为太皇太后;母亲为皇太后;太皇太后、皇太后住慈宁宫,太妃、太嫔随住;
皇后坐镇中宫,主持后宫事务;
皇后下设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分住东西六宫;
嫔以下设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随皇贵妃分住东西六宫。
清后宫制度规定,皇帝大婚之前,选八位比皇帝大的宫女,供皇帝进御,即献身皇帝。八位宫女都有名分,授以宫中四个女官的职衔:司账、司寝、司仪、司门。
周代天子开始立后,正嫡便叫王后。《周礼》规定:天子立一后,三夫人(正一品),九嫔(正二品),二十七世妇(正三品至五品),八十一御妻(正六品至八品)。共121人。五者相参,以定尊卑。与外朝六宫、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相对应。六宫即前一宫,后五宫,后五宫指后一宫;三夫人一宫;九嫔一宫;二十七世妇一宫;八十一御妻一宫。其中后正位宫闱,体同天王;夫人坐论妇礼;九嫔掌教四德;世妇主知丧祭宾客;女御序王燕寝。
秦王赢政兼并六国,统一天下,自称为皇帝,其正嫡便叫皇后。
汉帝国后妃制度继承秦制,并明确规定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母亲称皇太后,中国后妃制度的母后称号就此确定,历代相沿。
嫔御制度汉代时确立,汉代后宫制历汉初四帝,以后汉武帝、汉元帝的订立、增益。嫔御名号分为十四等:昭仪、婕妤、娥、容华、美人、八子、充依、七子、良人、长使、少使、五官、顺常、无涓,无涓这一等还包括共和、娱灵、保材、良使、夜者。
西汉初年帝王的正配叫皇后,其余嫔御名号有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
武帝时又加婕妤、娥、容华、充依。
元帝时加昭仪,又有五官、顺常、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等。
东汉的后宫人数没有什么减少,但鉴于西汉外戚权重,改革后宫,嫔御名号只设四等。东汉光武帝并省前制,皇后之外,只立贵人、美人、彩女。后又加宫人、凡嫔妃四等。(后宫只立皇后、贵人。贵人金印紫绶依旧,但奉禄不过是数十斛粟。又设美人、宫人、采女三等,但却没有爵秩,只是赏赐充给而已。)
曹魏时出于文学的浪漫和对雅号的喜好,嫔妃分成12等:贵嫔、夫人、淑妃、淑媛、昭仪、昭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美人、良人。
魏太祖建国,皇后之下分后妃五等: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
文帝增五等: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
明帝增淑妃、昭华、修仪三等。除顺成。
太和时,明帝诏复夫人之制,位在淑妃之上,夫人以下爵凡12等;贵嫔,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淑妃位同相国,爵比诸侯王;淑媛位同御史大夫,爵比县令;昭仪比县侯;昭华比乡侯;修容比亭侯;修仪比关内侯;婕妤视中二千石;容华视真二千石;美人视比二千石;良人视千石。
晋设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另有美人、才人、中才人。
北朝承魏晋制度,略有增损。“道武追尊祖妣,皆从帝谥为皇后。始立中宫。余皆或称夫人,多少无限,然皆有品次。太武稍增左右昭仪及贵人、淑房等。后庭渐多矣。又魏故事,将立皇后,必令乎铸金人,以成者为吉,又则不得古也。”
北魏孝文帝改定内宫:左右昭仪视大司马,三夫人视三公,三嫔视三卿,六嫔视六卿,世妇视中大夫,御女视元士。后来又置女职,以典内事:内司视尚书令、仆;作司、太监、女侍中三宫视二品;监、女尚书、美人、女史、女贤人、女书史、书女、小书女五宫视三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宫人视四品;表衣、女酒、女飨、女食、奚官女奴视五品。
南朝宋在晋制上有增有删,至宋明帝时规定:以贵嫔、贵妃、贵姬为三夫人;以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为九嫔;以婕妤、容华、充华、承微、列荣为五职;另设散役包括美人、才人、良人。
南朝齐高帝建元元年,有司奏置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媛、淑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美人、中才人、才人为散职。三年,太子宫置内职,良绨比开国侯;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驸马都尉。
南朝梁、陈以贵妃、贵嫔、贵姬为三夫人;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为九嫔;婕妤、容华、充华、承微、列荣为五职;美人、才人、良人为三职。
北周宣帝自称为天元皇帝,皇太后便被尊为天元皇太后,又设正阳宫皇后、天皇太后、天皇后、天右皇后、天左皇后,后宫制度至此全乱了。
二年二月,改制诏为天制,敕为天敕。颂令:尊天元皇后为天无皇太后,天皇太后李氏为天元圣皇太后,天元皇后杨氏为天元大皇后,天皇后朱氏为天大皇后,天右皇后元氏为天右大皇后,天左皇后陈氏为天左大皇后,正阳宫皇后称皇后。
隋文帝杨坚得天下后,鉴于前朝的积弊,一一加以革新。后宫中也一改旧制,只设皇后正位宫闱。开皇二年,吩咐依照《周礼》著内官程式,省减后宫人数,规定嫔3人,掌教四德,视正三品;世妇9人,负责宾客祭祀,视正五品;女御38人,主管女工丝台,视正七品。
隋炀帝时,后妃、嫔没有专职,“唯端容丽饰,陪从燕游而已。”炀帝醉心此事,自制嘉名,以贵妃、淑妃、德妃为三夫人,吕第一;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为九嫔,品第二;婕妤12人,品第三。美人、才人15人,品第四。为二十七世妇;宝林24人,品第五。御女24人,品第六。采女37人,品第七。为御妻。总计120人。另有承衣刀人等,“皆趋侍左右,并无员数,视六品以下。”
唐代皇后以下,设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二十六世妇:婕妤、美人、才人各9人;八十一御妻:宝林、御女、采女各26人。
唐开元时期,以皇后以下设四夫人不合旧制,“乃置惠、丽、华三妃,六仪,四美人,七才人,而尚宫、尚仪、尚服各二。”
两宋嫔御的名号没有准则,比较纷纭杂乱。大致地说,初入宫时,女子的名号有:侍御、红霞帔。再进一步,封君,封夫人。南宋改君为夫人。君和夫人在人数和郡名上没有一定。夫人以后,再进便是才人、美人、婕妤,然后进为昭仪、昭容、修媛、修仪、修容、充媛、婉容、婉仪、顺容、贵仪等。再进为妃一级:贵妃、贤妃、德妃、淑妃、宸妃。宋后宫的显著特色是无定位,由初级开始,随宠遇增长,不断晋级。
辽代皇后之下,有元妃、德妃、文妃、惠妃,各妃这间没有什么等级差别。元代除了皇后和各妃这两个称谓,后宫中再没有别的名号。金代则复杂和完善一些。金是女真人建立的王朝。金代明确规定,选后不取自庶族。金创国之初,后宫嫔妃没有名号。到金熙宗时,始有贵妃、贤妃、德妃之称。海陵王执政时,后宫寝多,宠妃有十二位:元妃、姝妃、惠妃、贵妃、贤妃、宸妃、丽妃、淑妃、德妃、昭妃、温妃、柔妃。金世宗天定年间,后宫简少。金章宗明昌时期,后宫规制大备。
金代后宫仿照汉制立了一套嫔御制度,明文确定:
皇后下设贵妃、贤妃、德妃三妃,正一品,同汉三夫人;
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同汉九嫔;
婕妤9人,正三品;美人9人,正四品;才人9人,正五品;同汉二十七世妇;
宝林27人,正六品;御女27人,正七品;采女27人,正八品,同汉八十一御妻。
另有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都不得是后宫内官。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朝代,元后宫除了正皇后以外,不有所谓的第二皇后、第三皇后,只要皇上高兴,设多少皇后都行。
明代的后宫宫女很多。宫女被皇帝御幸以后,便获得妃的名号,进入了皇帝嫔妃的行列。但明代后宫除了皇后的称谓,只有妃这一级,没有嫔。妃有贵妃、淑妃、宁妃、贤妃、恭妃、宸妃、康妃、庄妃、裕妃,贵妃在妃这一级中地位最高。
清代宫廷的后妃制度是在清入关以后坐镇北京的第二位皇帝康熙皇帝玄烨确定的:
尊皇帝的祖母为太皇太后;母亲为皇太后;太皇太后、皇太后住慈宁宫,太妃、太嫔随住;
皇后坐镇中宫,主持后宫事务;
皇后下设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分住东西六宫;
嫔以下设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随皇贵妃分住东西六宫。
清后宫制度规定,皇帝大婚之前,选八位比皇帝大的宫女,供皇帝进御,即献身皇帝。八位宫女都有名分,授以宫中四个女官的职衔:司账、司寝、司仪、司门。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长青诗
- 2021-11-27 10:23
全面
- 2楼网友:怙棘
- 2021-11-27 09:00
中国古代后宫等级如下:
妃嫔等级:
(括号里的数字代表最多人数)
所有人都要给太后,太妃和太嫔请安,即便品级很高。
正超品:太后(前朝皇后)(统领后宫,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妃嫔)
从超品:太妃(前朝娘娘)(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小主)(不限)
庶超品:太嫔(前朝小主)(无册封升降妃嫔权利)(不限)
正超品:皇后/正宫娘娘(统领后宫,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除侧皇后以外的妃嫔)
从超品:侧皇后/东宫娘娘/西宫娘娘(统领东六宫或西六宫,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除皇妃和侧皇妃的妃嫔)
正一品:皇妃(1)(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正四品以下妃嫔)
从一品:侧皇妃(2)(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从四品以下妃嫔)
庶一品:夫人(4)(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庶四品以下妃嫔)
正二品:贵妃(2)(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正六品以下妃嫔)
从二品:妃(4)(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从六品以下妃嫔)
庶二品:侧妃(8)(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庶六品以下妃嫔)
正三品:昭仪,昭媛,昭容,淑仪,淑媛,淑容,修仪,修媛,修容(昭仪为首)(昭仪1名,其余各2名)(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正八品以下妃嫔)
从三品:贵嫔(4)(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从八品以下妃嫔)
庶三品:贵姬(8)(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庶八品以下妃嫔)
四品:婕妤(2)
从四品:容华(4)
庶四品:嫔(8)
正五品:婉仪,婉媛,婉容,充仪,充媛,充容(婉仪为首)(婉仪1名,其余各2名) 从五品:顺仪,德仪,佩仪,芬仪,芳仪(顺仪为首)(顺仪1名,其余各2名)
庶五品:小仪,小媛,良娣,良媛(小仪为首)(小仪1名,其余各4名)
正六品:姬(8)
从六品:贵人(16)
庶六品:才人,美人,淑人(等大)(32)
正七品:良人,丽人,佳人(等大)(32)
从七品:常在(64)
庶七品:宝林(64)
正八品:选侍(不限)
从八品:舞涓(不限)
庶八品:答应(不限)
正九品:御女,采女(等大)(不限)
从九品:更衣,充衣,华衣(等大)(不限)
庶九品:娘子(不限)
宫女等级:
从五品以上可以称姑姑
正三品:掌事嬷嬷(管理所有宫里大事,负责分发俸禄,分配宫女等)(1)
从三品:御前尚义(皇帝贴身宫女)(2)
正四品:礼教司仪(教导正七品以下小主和宫女)(2)
从四品:风仪女官(太后,太妃,皇后或侧皇后贴身宫女)(每个主子1名)
正五品:各宫主管(每个宫里的主管宫女,可监督其他宫女)(每个宫1名)
从五品:御花园,佛堂等其他宫殿里的主管宫女(每殿1名)
正六品:浣衣局主管(管教犯错的宫女)(4)
从六品:冷宫主管(分配冷宫里的食物,衣裳)(2)
正七品:一等宫女(端茶倒水等轻活)(娘娘2名,小主1名,秀女无)
从七品:二等宫女(做饭煎药等不轻不重的活)(娘娘2名,小主1名,秀女无)
正八品:三等宫女(烧煤守夜等重活)(娘娘2名,小主1名,秀女无)
从八品:打扫道路和每晚巡视的宫女(8)
正九品:冷宫宫女(1位妃嫔1名)
从九品:浣衣局里的宫女(不限)
太医/医女/医生等级:
正三品:太医院院长(1)
从三品:太医院副院长(2)
正四品:各部部长(6)
从四品:各部副部长(6)
正五品:御医(8)
从五品:太医(16)
正六品:太后,皇后,侧皇后贴身医女(每位妃子各1名)
从六品:娘娘/太妃/太嫔贴身医女(每位妃子各1名)
正七品:医师(2) 从七品:医员(4)
正八品:实习医女/医生(8)
从八品:学习医女/医生(8)
正九品:药剂医女(16)
从九品:使唤医女(不限)
侍卫等级:
正三品:侍卫统领(1)
正四品:护卫使统领(1)
正五品:御前带刀侍卫(1)
正六品:护卫使(16)
正七品:皇后/侧皇后/太后贴身侍卫(每位妃子各1名)
正八品:各宫小主/娘娘/太妃/太嫔贴身侍卫(每位妃子各1名)
正九品:侍卫(不限)
歌姬等级:
正六品:天籁[1]
从六品:绕梁[2]
正七品:飞泉[4]
从七品:鸣玉[8]
正八品:珠圆[16]
从八品:玉润 [32]
正九品:娓娓[不限]
舞姬等级:
正六品:惊鸿[1]
从六品:游龙[2]
正七品:流风[4]
从七品:回雪[8]
正八品:婀娜[16]
从八品:飞扬[32]
正九品:翩翩[不限]
乐师等级:
正六品:清音[1] 从六品:幽韵[2]
正七品:行云[4] 从七品:流水[8]
正八品:断风[16] 从八品:悠扬[32]
正九品:铮铮[不限]
御厨等级:
正五品:御膳房房长[1]
从五品:副房长[1] 正六品:各部部长[6]
从六品:副部长[6]
正七品:太后,皇后,娘娘专用御厨 [每个妃子1个]
从七品:御厨[8]
正八品:实习厨工[16]
从八品:学习厨工[16]]
正九品:一等厨工(绰菜,切菜)[8]
从九品:二等厨工(洗菜,烧火)[8]
妃嫔等级:
(括号里的数字代表最多人数)
所有人都要给太后,太妃和太嫔请安,即便品级很高。
正超品:太后(前朝皇后)(统领后宫,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妃嫔)
从超品:太妃(前朝娘娘)(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小主)(不限)
庶超品:太嫔(前朝小主)(无册封升降妃嫔权利)(不限)
正超品:皇后/正宫娘娘(统领后宫,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除侧皇后以外的妃嫔)
从超品:侧皇后/东宫娘娘/西宫娘娘(统领东六宫或西六宫,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除皇妃和侧皇妃的妃嫔)
正一品:皇妃(1)(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正四品以下妃嫔)
从一品:侧皇妃(2)(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从四品以下妃嫔)
庶一品:夫人(4)(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庶四品以下妃嫔)
正二品:贵妃(2)(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正六品以下妃嫔)
从二品:妃(4)(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从六品以下妃嫔)
庶二品:侧妃(8)(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庶六品以下妃嫔)
正三品:昭仪,昭媛,昭容,淑仪,淑媛,淑容,修仪,修媛,修容(昭仪为首)(昭仪1名,其余各2名)(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正八品以下妃嫔)
从三品:贵嫔(4)(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从八品以下妃嫔)
庶三品:贵姬(8)(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庶八品以下妃嫔)
四品:婕妤(2)
从四品:容华(4)
庶四品:嫔(8)
正五品:婉仪,婉媛,婉容,充仪,充媛,充容(婉仪为首)(婉仪1名,其余各2名) 从五品:顺仪,德仪,佩仪,芬仪,芳仪(顺仪为首)(顺仪1名,其余各2名)
庶五品:小仪,小媛,良娣,良媛(小仪为首)(小仪1名,其余各4名)
正六品:姬(8)
从六品:贵人(16)
庶六品:才人,美人,淑人(等大)(32)
正七品:良人,丽人,佳人(等大)(32)
从七品:常在(64)
庶七品:宝林(64)
正八品:选侍(不限)
从八品:舞涓(不限)
庶八品:答应(不限)
正九品:御女,采女(等大)(不限)
从九品:更衣,充衣,华衣(等大)(不限)
庶九品:娘子(不限)
宫女等级:
从五品以上可以称姑姑
正三品:掌事嬷嬷(管理所有宫里大事,负责分发俸禄,分配宫女等)(1)
从三品:御前尚义(皇帝贴身宫女)(2)
正四品:礼教司仪(教导正七品以下小主和宫女)(2)
从四品:风仪女官(太后,太妃,皇后或侧皇后贴身宫女)(每个主子1名)
正五品:各宫主管(每个宫里的主管宫女,可监督其他宫女)(每个宫1名)
从五品:御花园,佛堂等其他宫殿里的主管宫女(每殿1名)
正六品:浣衣局主管(管教犯错的宫女)(4)
从六品:冷宫主管(分配冷宫里的食物,衣裳)(2)
正七品:一等宫女(端茶倒水等轻活)(娘娘2名,小主1名,秀女无)
从七品:二等宫女(做饭煎药等不轻不重的活)(娘娘2名,小主1名,秀女无)
正八品:三等宫女(烧煤守夜等重活)(娘娘2名,小主1名,秀女无)
从八品:打扫道路和每晚巡视的宫女(8)
正九品:冷宫宫女(1位妃嫔1名)
从九品:浣衣局里的宫女(不限)
太医/医女/医生等级:
正三品:太医院院长(1)
从三品:太医院副院长(2)
正四品:各部部长(6)
从四品:各部副部长(6)
正五品:御医(8)
从五品:太医(16)
正六品:太后,皇后,侧皇后贴身医女(每位妃子各1名)
从六品:娘娘/太妃/太嫔贴身医女(每位妃子各1名)
正七品:医师(2) 从七品:医员(4)
正八品:实习医女/医生(8)
从八品:学习医女/医生(8)
正九品:药剂医女(16)
从九品:使唤医女(不限)
侍卫等级:
正三品:侍卫统领(1)
正四品:护卫使统领(1)
正五品:御前带刀侍卫(1)
正六品:护卫使(16)
正七品:皇后/侧皇后/太后贴身侍卫(每位妃子各1名)
正八品:各宫小主/娘娘/太妃/太嫔贴身侍卫(每位妃子各1名)
正九品:侍卫(不限)
歌姬等级:
正六品:天籁[1]
从六品:绕梁[2]
正七品:飞泉[4]
从七品:鸣玉[8]
正八品:珠圆[16]
从八品:玉润 [32]
正九品:娓娓[不限]
舞姬等级:
正六品:惊鸿[1]
从六品:游龙[2]
正七品:流风[4]
从七品:回雪[8]
正八品:婀娜[16]
从八品:飞扬[32]
正九品:翩翩[不限]
乐师等级:
正六品:清音[1] 从六品:幽韵[2]
正七品:行云[4] 从七品:流水[8]
正八品:断风[16] 从八品:悠扬[32]
正九品:铮铮[不限]
御厨等级:
正五品:御膳房房长[1]
从五品:副房长[1] 正六品:各部部长[6]
从六品:副部长[6]
正七品:太后,皇后,娘娘专用御厨 [每个妃子1个]
从七品:御厨[8]
正八品:实习厨工[16]
从八品:学习厨工[16]]
正九品:一等厨工(绰菜,切菜)[8]
从九品:二等厨工(洗菜,烧火)[8]
- 3楼网友:动情书生
- 2021-11-27 08:54
传说时代:一正妃,三次妃,舜帝只设三妃
夏:十二夫人
商:三十九妃
以上并无具体记述,真正成为规定的为<周礼>: 天子立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共121人.后世的在其上略有添减.[h6][/h6]
周:一后,三夫人(正一品),九嫔(正二品),二十七世妇(正三品至五品),八十一御妻(正六品至八品)。凡一百二十一后妃 。后五宫指后一宫;三夫人一宫;九嫔一宫;二十七世妇一宫;八十一御妻一宫。后正位宫闱,体同天王;夫人坐论妇礼;九嫔掌教四德;世妇主知丧祭宾客;女御序王燕寝。
秦:(宫备七国,爵列八品)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
汉
西汉初立,因秦之称号:皇帝之妻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并立八品(该八品也是沿袭秦时之制):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汉武帝时增加婕妤、经娥(经为女字旁,打不出来,下同)、容华、充依,各有爵位。汉元帝时又创昭仪,仅次于皇后;时后宫已达三千人,除皇后外,以下定制十四等:
1)昭仪,视丞相,爵比诸侯王;
2)婕妤,视上卿,爵比列侯(第二十等爵);
3)娙娥,视中二千石,爵比关内侯(第十九等爵);
4)傛华:视真二千石,爵比大上造(第十六等爵);
5)美人,视二千石,爵比少上造(第十五等爵);
6)八子,视千石,爵比中更(第十三等爵);
7)充依,视千石,爵比左更(第十二等爵);
8)七子,视八百石,爵比右庶长(第十一等爵);
9)良人,视八百石,爵比左庶长(第十等爵);
10)长使,视六百石,爵比五大夫(第九等爵);
11)少使,视四百石,爵比公乘(第八等爵);
12)五官,视三百石;
13)顺常,视二百石;
14)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均视百石。
十四等之外,还有上家人子、中家人子,皆视斗食。除此以外,史籍中还曾出现过诸姬、长御、材人、待诏掖庭、中宫史、学事史等名目。
太子妻称妃,妾有良娣、孺人,妻妾共三级;皇孙妻称夫人,妾无位号,皆称家人子。
东汉光武中兴后,提倡俭朴,六宫称号只剩下皇后、贵人,贵人金印紫绶,俸禄不过数十斛;又置美人、宫人、采女三等,无爵秩,只在岁时赏赐充给。皇子封王,妾数原无限制,此时也定制,正妻称妃,妾不得超过四十人。
三国
曹操为魏王时,于王后以下定五等: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魏文帝时增设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明帝时又增淑妃、昭华、修仪三等,省除顺成,这样在皇后以下定制十二等级:
1)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
2)贵嫔,位次皇后,在夫人下,爵无所视;
3)淑妃,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
4)淑媛,位视御史大夫,爵比县公;
5)昭仪,爵比县侯;
6)昭华,爵比乡侯;
7)修容,爵比亭侯;
8)修仪,爵比关内侯;
9)婕妤,视中二千石;
10)容华,视真二千石;
11)美人,视比二千石;
12)良人,视千石。
晋:皇太后,皇后,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容,修华,修仪,婕妤,容华,充华),散职(美人,才人,中才人)
南朝
宋:皇太后,皇后,三夫人(贵妃,贵嫔,贵人),九嫔(淑妃,淑媛,淑仪,昭仪,昭华,昭容,婕妤,容华,充华)。明帝时有皇太后,皇后,三夫人(贵妃,贵嫔,贵姬),九嫔(淑容,淑媛,淑仪,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容,修仪),五职(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容),散职(美人,才人,良人)
齐:皇太后,皇后,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九嫔(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媛,淑仪,婕妤,容华,充华),美人、中才人、才人为散职。三年,太子宫置内职,良绨比开国侯;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驸马都尉。
梁:皇太后,皇后,三夫人(贵嫔,贵姬,贵妃),九嫔(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容,昭仪,修华,,修容,修仪),五职(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散职(美人,才人,良人)
陈:皇太后,皇后,三夫人(贵妃,贵嫔,贵姬),九嫔(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容,昭仪,修华,修仪,修容),五职(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容),散职(美人,才人,良人)
北朝
承魏晋制度,略有增损。“道武追尊祖妣,皆从帝谥为皇后。始立中宫。余皆或称夫人,多少无限,然皆有品次。太武稍增左右昭仪及贵人、淑房等。后庭渐多矣。又魏故事,将立皇后,必令乎铸金人,以成者为吉,又则不得古也。”
魏:皇太后,皇后,左右昭仪视大司马,贵人,三夫人视三公,上三嫔视三卿,下六嫔视六卿,世妇视中大夫,内司视尚书令、仆;作司、太监、女侍中三宫视二品;监、女尚书、美人、女史、女贤人、女书史、书女、小书女五宫视三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宫人视四品;表衣、女酒、女飨、女食、奚官女奴视五品。
齐:皇太后,皇后,三夫人(弘德,正德,崇德),上三嫔(光猷,昭训,崇徽),下六嫔(宣猷,凝晖,宣明,顺华,凝华,光训),世妇,御女,才女,采女
隋:文帝初设皇后,三嫔掌教四德视正三品,九世妇负责宾客祭祀,视正五品,三十八御女主管女工丝台,视正七品。 。独孤皇后死后增设三贵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炀帝时设皇后,三夫人(贵妃,淑妃,德妃)品第一,九妃(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华,修容,充仪,充容,充华)品第二,二十七世妇(婕妤十二人品第三,美人、才人合十五人品第四),八十一御女(宝林二十二人品第五、御女二十二人品第六,采女三十七人品第七) 另有承衣刀人等,“皆趋侍左右,并无员数,视六品以下。”
唐:皇太后,皇后,三夫人(贵妃,淑妃,德妃),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二十七世妇(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八十一御女(宝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玄宗时增设四妃为贤妃,惠妃,丽妃,华妃
宋:初入宫时,女子的名号有:侍御、红霞帔。再进一步,封君,封夫人。南宋改君为夫人。君和夫人在人数和郡名上没有一定。夫人以后,再进便是才人、美人、婕妤,然后进为昭仪、昭容、修媛、修仪、修容、充媛、婉容、婉仪、顺容、贵仪等。再进为妃一级:贵妃、贤妃、德妃、淑妃、宸妃。宋后宫的显著特色是无定位,由初级开始,随宠遇增长,不断晋级。
辽:皇后之下,有元妃、德妃、文妃、惠妃,各妃这间没有什么等级差别。元代除了皇后和各妃这两个称谓,后宫中再没有别的名号。金代则复杂和完善一些。
金是女真人建立的王朝。金代明确规定,选后不取自庶族。金创国之初,后宫嫔妃没有名号。到金熙宗时,始有贵妃、贤妃、德妃之称。海陵王执政时,后宫寝多,宠妃有十二位:元妃、姝妃、惠妃、贵妃、贤妃、宸妃、丽妃、淑妃、德妃、昭妃、温妃、柔妃。金世宗天定年间,后宫简少。金章宗明昌时期,后宫规制大备。
金代后宫仿照汉制立了一套嫔御制度,明文确定:
皇后下设贵妃、贤妃、德妃三妃,正一品,同汉三夫人;
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同汉九嫔;
婕妤9人,正三品;美人9人,正四品;才人9人,正五品;同汉二十七世妇;
宝林27人,正六品;御女27人,正七品;采女27人,正八品,同汉八十一御妻。
另有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都不得是后宫内官。
元:大皇后,皇后,贵妃,真妃,淑妃,丽妃,婕妤,丽人,才人,顺仪,淑华,淑仪
元后宫除了正皇后以外,不有所谓的第二皇后、第三皇后,只要皇上高兴,设多少皇后都行。
明:皇太后,皇后,宫女被皇帝御幸以后,便获得妃的名号,进入了皇帝嫔妃的行列。但明代后宫除了皇后的称谓,只有妃这一级,没有嫔。妃有贵妃、淑妃、宁妃、贤妃、恭妃、宸妃、康妃、庄妃、裕妃,贵妃在妃这一级中地位最高。
明末尚有选侍,才人,淑女
清:
清代宫廷的后妃制度是在清入关以后坐镇北京的第二位皇帝康熙皇帝玄烨确定的
尊皇帝的祖母为太皇太后;母亲为皇太后;太皇太后、皇太后住慈宁宫,太妃、太嫔随住;
皇后坐镇中宫,主持后宫事务;
皇后下设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分住东西六宫;
嫔以下设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随皇贵妃分住东西六宫。
清后宫制度规定,皇帝大婚之前,选八位比皇帝大的宫女,供皇帝进御,即献身皇帝。八位宫女都有名分,授以宫中四个女官的职衔:司账、司寝、司仪、司门。
附:后宫称谓
1、后、帝王的正妻。夏代帝王生时称“后”,死后称“帝”。后稷、后羿 等的“后”,都是君长的意思。 商代君主生前称“王”,死后称“帝”。在商代,“后”开始成为君主配偶 的专称。 《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
2、皇后:皇帝正妻的称呼,始于秦朝。历代相袭。
3、王后:国王的正妻。
4、皇孋:皇后的别称。《后汉书。皇后纪赞》:“祁祁皇孋,言观贞淑。”
5、元妃、元嫡:国君或诸侯元配夫人的称号。《左传》隐公元年:“惠公元 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
6、元后、元配:帝王的正妻,元配皇后。《明史。后妃传二》:“穆宗即位,礼臣议:‘孝洁皇后,大行皇帝元配,宜合葬袝庙。”
7、女主:女子为君者,多指临朝执政的太后。《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后女主,欲王吕氏。”
8、君妇:君主正妻的称呼。
9、子童 :亦写作“梓童”。皇帝对皇后的称呼,也是皇后的自称。最早出现“子童”名称的《全相平话五种》,其著作的年代当在南宋之中或元至元之初。“子童”这个词汇实际上有根源,它应该是由“小童”衍化而来。“小童”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正配夫人的自称。《论语·季氏》中说:“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日寡小君。”
10、慈壶、慈闱:对帝王母亲或皇后的敬称。宋范成大《丙午东宫寿》诗:“晨昏两慈壶,诗礼一贤王。”
11、中宫:皇后的住处,代称皇后。
12、国阴:后妃的别称。古代称男为阳,女为阴,所以帝王的后妃称国阴。
13、御妻:帝王之妻,也叫“御女”、“女御”,位在世妇之下。《礼记。昏义》:“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
14、天下母、天地母:都是对皇后的敬称。《汉书。元后传赞》:“及王莽之兴,由孝元后,历汉四世,为天下母。”
15、娘娘:皇后或宫妃的称呼。
16、坤极:皇后的别称。《后汉书。梁皇后纪》:“梁小贵人宜配天祚,正位坤极。”
17、妃:对皇帝的妾及太子、王、侯的妻子的称呼。
18、妃子:皇帝的妾,地位次于皇后,在诸妾中地位较高。
19、妃嫔:帝王妾侍的统称。唐杜牧《阿房宫赋》:“妃嫔媵嫱,王子皇孙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历代帝王妃嫔众多。《礼记。昏义》:“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秦始 皇灭六国,尽收其宫女充实内廷;汉武帝妃嫔有昭仪、婕妤等四级;晋武帝有宫
女近万人;康熙有妃嫔五十一人。
20、嫔、九嫔:皇宫中的女官名,也是帝王的妃子。嫔,也称嫔妇。《周礼 。天官。内宰》:“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九御亦即九嫔。据说,宫中女官九人一御,九御八十一人。历代多用其制,但名称不一。唐代以昭仪、昭容 、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新唐书。后妃传》) 。
21、妃嫱、嫔御、嫔嫱:宫中的女官,天子、诸侯的姬妾。妃嫱地位高于嫔御。
22、贵人:宫中女官,妃嫔的称号。东汉光武帝始置,其地位仅次于皇后。 此后,历代沿用其名,但地位的尊卑并不相同。例如,清代贵人位在皇贵妃、贵妃、妃、嫔之下。
23、贵妃:妃嫔的称号,在皇帝姬妾中地位最高,仅次于皇后。南朝宋武帝时始置,与贵嫔、贵人号称三夫人,位比相国。隋以后历代均沿置。
24、贵嫔:宫中女官名,也是皇帝的妃子。魏明帝时地位仅次于皇后。以后,历代多沿用,但地位尊卑不尽相同。
25、德妃、贤妃:宫中女官名,亦是皇帝妃嫔的称号。唐时为正一品。
26、淑妃:宫中女官名,三国魏明帝始置。当时地位较高,仅次于贵嫔和夫人。以后历代多设置。
27、太妃:已故皇帝的遗妃。清制,皇帝的祖父或父亲遗留的妃嫔,分别称 皇贵太妃、贵太妃。
28、椒房:又称“椒室”。汉代皇后所居宫殿,用花椒一类的香料和泥涂抹墙壁,取其温、香、多子之义,以表示吉利。后来就以椒房代称皇后。应劭《汉官仪》:“皇后称椒房……”
29、淑媛:宫中女官名,三国魏文帝时始置。位在淑妃后。
30、惠妃、丽妃、华妃:宫中女官名,亦是皇帝妃嫔的称号。唐玄宗开元时置。《旧唐书。后妃传。序》:开元中,“乃于皇后之下立惠妃、丽妃、华妃等三位,以代夫人,为正一品。”
31、少妃:先秦诸侯之妾的称呼。
32、储妃:太子妃。
33、东妃:太子妃。
34、美人:宫中女官名,亦是皇帝妃嫔的称号。西汉始置。据传,汉宫妃嫔有十四等,美人位居第五等。以后一直到明代,宫廷中皆有美人名号。
35、良娣:太子妃妾的称号,始于西汉。此后,魏晋至隋唐后宫皆沿置。
36、女君:君主的妃妾尊称嫡妻为女君。
37、内宠、内嬖、嬖人:帝王宠幸的姬妾。《左传》僖公十七年:“齐侯好内,多内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
38、正嫡、正室:嫡妻、正妻的别称。
39、侧室、别室、别房:妾的别称。
40、继室:诸侯次妃的别称。
41、大娘、小娘:皇后与妃妾的别称。清梁章钜《称谓录》:“天子妻古称大娘。”
42、细君:原为古代诸侯之妻的称呼,后来转化为妻子的通称。
43、夫人:周代诸侯的嫡妻。《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后来,诸侯之母也可称夫人。汉代皇帝的妾皆称夫人。魏晋以后,或称夫人,或另立名号。
44、寡小君:古代国君夫人对诸侯自称的谦词。《礼记。曲礼》下:“夫人自称于天子,曰老妇;自称于诸侯,曰寡小君。”后来臣民对别国也谦称本国国 君的夫人为寡小君。
45、内官:先秦时诸侯妻妾、宫廷女官的称号。后代多有沿用。
46、内主:先秦时诸侯夫人的称呼。后代有时也指皇后。《晋武帝立皇后大赦诏》:“以仪刑万者,必须内主。”
47、少君、小君:先秦时称诸侯的妻子为少君或小君。
48、姬:古代帝王的妃妾。《汉书。外戚传》:“高祖薄姬,文帝母也。”
49、娣娰:古代帝王诸妾的合称。年长者为娰,年幼者为娣。后世娣娰也指 妯娌。
50、媵:陪嫁的妾。古代诸侯的女儿出嫁时常以妹妹或侄女从嫁为侍妾,称为媵。
51、媵御、媵妾:随嫁的侍妾。又称媵侍、媵婢。
52、妾、侍妾:妾的本意为女奴。帝王后妃之下的侍女通称为妾或侍妾。
53、长妾、贵妾:古代诸侯有子的妾。
54、贱妾、副妾:诸侯地位低下的妾 。
55、小星:古时侍妾的别称。
56、昭仪: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汉元帝时始置。汉朝妃嫔在皇后之下有十四等,昭仪是第一等。“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后世虽然亦多沿用 此名号,但地位尊卑不尽相同。
57、昭容: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汉武帝时始置。魏晋至隋唐多被沿用。杜甫《紫宸殿退朝口号》:“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引朝仪。”
58、昭华: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魏明帝始置。后世亦有置此名号者。
59、修仪: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魏明帝始置。后世虽然亦多沿用此名号,但地位尊卑不尽相同。
60、修容: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魏文帝始置。后世虽然亦多沿用此名号,但地位尊卑不尽相同。
61、婕妤:又作婕伃。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汉武帝始置。当时有赵婕妤、尹婕妤等。婕妤在汉朝妃嫔十四等中列第二等。后世(明代以前)虽然 亦多沿用此名号,但地位尊卑不尽相同。
62、娙娥:汉宫女官名,亦是妃嫔的称号。汉武帝始置。在汉宫妃嫔十四等中位列第三。后世沿用此称号者不多。
63、容华:汉宫女官名,亦是妃嫔的称号。汉武帝始置。在汉宫妃嫔十四等中位列第四。后世亦有沿用此称号者,但地位不高。
64、充依:汉宫女官名,亦是妃嫔的称号。汉武帝始置。在汉宫妃嫔十四等中位列第七。后世亦多沿用此称号,但名称略有不同。南朝宋称“充衣”,隋代 称“充仪”。
夏:十二夫人
商:三十九妃
以上并无具体记述,真正成为规定的为<周礼>: 天子立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共121人.后世的在其上略有添减.[h6][/h6]
周:一后,三夫人(正一品),九嫔(正二品),二十七世妇(正三品至五品),八十一御妻(正六品至八品)。凡一百二十一后妃 。后五宫指后一宫;三夫人一宫;九嫔一宫;二十七世妇一宫;八十一御妻一宫。后正位宫闱,体同天王;夫人坐论妇礼;九嫔掌教四德;世妇主知丧祭宾客;女御序王燕寝。
秦:(宫备七国,爵列八品)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
汉
西汉初立,因秦之称号:皇帝之妻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并立八品(该八品也是沿袭秦时之制):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汉武帝时增加婕妤、经娥(经为女字旁,打不出来,下同)、容华、充依,各有爵位。汉元帝时又创昭仪,仅次于皇后;时后宫已达三千人,除皇后外,以下定制十四等:
1)昭仪,视丞相,爵比诸侯王;
2)婕妤,视上卿,爵比列侯(第二十等爵);
3)娙娥,视中二千石,爵比关内侯(第十九等爵);
4)傛华:视真二千石,爵比大上造(第十六等爵);
5)美人,视二千石,爵比少上造(第十五等爵);
6)八子,视千石,爵比中更(第十三等爵);
7)充依,视千石,爵比左更(第十二等爵);
8)七子,视八百石,爵比右庶长(第十一等爵);
9)良人,视八百石,爵比左庶长(第十等爵);
10)长使,视六百石,爵比五大夫(第九等爵);
11)少使,视四百石,爵比公乘(第八等爵);
12)五官,视三百石;
13)顺常,视二百石;
14)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均视百石。
十四等之外,还有上家人子、中家人子,皆视斗食。除此以外,史籍中还曾出现过诸姬、长御、材人、待诏掖庭、中宫史、学事史等名目。
太子妻称妃,妾有良娣、孺人,妻妾共三级;皇孙妻称夫人,妾无位号,皆称家人子。
东汉光武中兴后,提倡俭朴,六宫称号只剩下皇后、贵人,贵人金印紫绶,俸禄不过数十斛;又置美人、宫人、采女三等,无爵秩,只在岁时赏赐充给。皇子封王,妾数原无限制,此时也定制,正妻称妃,妾不得超过四十人。
三国
曹操为魏王时,于王后以下定五等: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魏文帝时增设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明帝时又增淑妃、昭华、修仪三等,省除顺成,这样在皇后以下定制十二等级:
1)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
2)贵嫔,位次皇后,在夫人下,爵无所视;
3)淑妃,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
4)淑媛,位视御史大夫,爵比县公;
5)昭仪,爵比县侯;
6)昭华,爵比乡侯;
7)修容,爵比亭侯;
8)修仪,爵比关内侯;
9)婕妤,视中二千石;
10)容华,视真二千石;
11)美人,视比二千石;
12)良人,视千石。
晋:皇太后,皇后,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容,修华,修仪,婕妤,容华,充华),散职(美人,才人,中才人)
南朝
宋:皇太后,皇后,三夫人(贵妃,贵嫔,贵人),九嫔(淑妃,淑媛,淑仪,昭仪,昭华,昭容,婕妤,容华,充华)。明帝时有皇太后,皇后,三夫人(贵妃,贵嫔,贵姬),九嫔(淑容,淑媛,淑仪,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容,修仪),五职(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容),散职(美人,才人,良人)
齐:皇太后,皇后,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九嫔(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媛,淑仪,婕妤,容华,充华),美人、中才人、才人为散职。三年,太子宫置内职,良绨比开国侯;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驸马都尉。
梁:皇太后,皇后,三夫人(贵嫔,贵姬,贵妃),九嫔(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容,昭仪,修华,,修容,修仪),五职(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散职(美人,才人,良人)
陈:皇太后,皇后,三夫人(贵妃,贵嫔,贵姬),九嫔(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容,昭仪,修华,修仪,修容),五职(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容),散职(美人,才人,良人)
北朝
承魏晋制度,略有增损。“道武追尊祖妣,皆从帝谥为皇后。始立中宫。余皆或称夫人,多少无限,然皆有品次。太武稍增左右昭仪及贵人、淑房等。后庭渐多矣。又魏故事,将立皇后,必令乎铸金人,以成者为吉,又则不得古也。”
魏:皇太后,皇后,左右昭仪视大司马,贵人,三夫人视三公,上三嫔视三卿,下六嫔视六卿,世妇视中大夫,内司视尚书令、仆;作司、太监、女侍中三宫视二品;监、女尚书、美人、女史、女贤人、女书史、书女、小书女五宫视三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宫人视四品;表衣、女酒、女飨、女食、奚官女奴视五品。
齐:皇太后,皇后,三夫人(弘德,正德,崇德),上三嫔(光猷,昭训,崇徽),下六嫔(宣猷,凝晖,宣明,顺华,凝华,光训),世妇,御女,才女,采女
隋:文帝初设皇后,三嫔掌教四德视正三品,九世妇负责宾客祭祀,视正五品,三十八御女主管女工丝台,视正七品。 。独孤皇后死后增设三贵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炀帝时设皇后,三夫人(贵妃,淑妃,德妃)品第一,九妃(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华,修容,充仪,充容,充华)品第二,二十七世妇(婕妤十二人品第三,美人、才人合十五人品第四),八十一御女(宝林二十二人品第五、御女二十二人品第六,采女三十七人品第七) 另有承衣刀人等,“皆趋侍左右,并无员数,视六品以下。”
唐:皇太后,皇后,三夫人(贵妃,淑妃,德妃),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二十七世妇(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八十一御女(宝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玄宗时增设四妃为贤妃,惠妃,丽妃,华妃
宋:初入宫时,女子的名号有:侍御、红霞帔。再进一步,封君,封夫人。南宋改君为夫人。君和夫人在人数和郡名上没有一定。夫人以后,再进便是才人、美人、婕妤,然后进为昭仪、昭容、修媛、修仪、修容、充媛、婉容、婉仪、顺容、贵仪等。再进为妃一级:贵妃、贤妃、德妃、淑妃、宸妃。宋后宫的显著特色是无定位,由初级开始,随宠遇增长,不断晋级。
辽:皇后之下,有元妃、德妃、文妃、惠妃,各妃这间没有什么等级差别。元代除了皇后和各妃这两个称谓,后宫中再没有别的名号。金代则复杂和完善一些。
金是女真人建立的王朝。金代明确规定,选后不取自庶族。金创国之初,后宫嫔妃没有名号。到金熙宗时,始有贵妃、贤妃、德妃之称。海陵王执政时,后宫寝多,宠妃有十二位:元妃、姝妃、惠妃、贵妃、贤妃、宸妃、丽妃、淑妃、德妃、昭妃、温妃、柔妃。金世宗天定年间,后宫简少。金章宗明昌时期,后宫规制大备。
金代后宫仿照汉制立了一套嫔御制度,明文确定:
皇后下设贵妃、贤妃、德妃三妃,正一品,同汉三夫人;
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同汉九嫔;
婕妤9人,正三品;美人9人,正四品;才人9人,正五品;同汉二十七世妇;
宝林27人,正六品;御女27人,正七品;采女27人,正八品,同汉八十一御妻。
另有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都不得是后宫内官。
元:大皇后,皇后,贵妃,真妃,淑妃,丽妃,婕妤,丽人,才人,顺仪,淑华,淑仪
元后宫除了正皇后以外,不有所谓的第二皇后、第三皇后,只要皇上高兴,设多少皇后都行。
明:皇太后,皇后,宫女被皇帝御幸以后,便获得妃的名号,进入了皇帝嫔妃的行列。但明代后宫除了皇后的称谓,只有妃这一级,没有嫔。妃有贵妃、淑妃、宁妃、贤妃、恭妃、宸妃、康妃、庄妃、裕妃,贵妃在妃这一级中地位最高。
明末尚有选侍,才人,淑女
清:
清代宫廷的后妃制度是在清入关以后坐镇北京的第二位皇帝康熙皇帝玄烨确定的
尊皇帝的祖母为太皇太后;母亲为皇太后;太皇太后、皇太后住慈宁宫,太妃、太嫔随住;
皇后坐镇中宫,主持后宫事务;
皇后下设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分住东西六宫;
嫔以下设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随皇贵妃分住东西六宫。
清后宫制度规定,皇帝大婚之前,选八位比皇帝大的宫女,供皇帝进御,即献身皇帝。八位宫女都有名分,授以宫中四个女官的职衔:司账、司寝、司仪、司门。
附:后宫称谓
1、后、帝王的正妻。夏代帝王生时称“后”,死后称“帝”。后稷、后羿 等的“后”,都是君长的意思。 商代君主生前称“王”,死后称“帝”。在商代,“后”开始成为君主配偶 的专称。 《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
2、皇后:皇帝正妻的称呼,始于秦朝。历代相袭。
3、王后:国王的正妻。
4、皇孋:皇后的别称。《后汉书。皇后纪赞》:“祁祁皇孋,言观贞淑。”
5、元妃、元嫡:国君或诸侯元配夫人的称号。《左传》隐公元年:“惠公元 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
6、元后、元配:帝王的正妻,元配皇后。《明史。后妃传二》:“穆宗即位,礼臣议:‘孝洁皇后,大行皇帝元配,宜合葬袝庙。”
7、女主:女子为君者,多指临朝执政的太后。《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后女主,欲王吕氏。”
8、君妇:君主正妻的称呼。
9、子童 :亦写作“梓童”。皇帝对皇后的称呼,也是皇后的自称。最早出现“子童”名称的《全相平话五种》,其著作的年代当在南宋之中或元至元之初。“子童”这个词汇实际上有根源,它应该是由“小童”衍化而来。“小童”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正配夫人的自称。《论语·季氏》中说:“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日寡小君。”
10、慈壶、慈闱:对帝王母亲或皇后的敬称。宋范成大《丙午东宫寿》诗:“晨昏两慈壶,诗礼一贤王。”
11、中宫:皇后的住处,代称皇后。
12、国阴:后妃的别称。古代称男为阳,女为阴,所以帝王的后妃称国阴。
13、御妻:帝王之妻,也叫“御女”、“女御”,位在世妇之下。《礼记。昏义》:“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
14、天下母、天地母:都是对皇后的敬称。《汉书。元后传赞》:“及王莽之兴,由孝元后,历汉四世,为天下母。”
15、娘娘:皇后或宫妃的称呼。
16、坤极:皇后的别称。《后汉书。梁皇后纪》:“梁小贵人宜配天祚,正位坤极。”
17、妃:对皇帝的妾及太子、王、侯的妻子的称呼。
18、妃子:皇帝的妾,地位次于皇后,在诸妾中地位较高。
19、妃嫔:帝王妾侍的统称。唐杜牧《阿房宫赋》:“妃嫔媵嫱,王子皇孙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历代帝王妃嫔众多。《礼记。昏义》:“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秦始 皇灭六国,尽收其宫女充实内廷;汉武帝妃嫔有昭仪、婕妤等四级;晋武帝有宫
女近万人;康熙有妃嫔五十一人。
20、嫔、九嫔:皇宫中的女官名,也是帝王的妃子。嫔,也称嫔妇。《周礼 。天官。内宰》:“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九御亦即九嫔。据说,宫中女官九人一御,九御八十一人。历代多用其制,但名称不一。唐代以昭仪、昭容 、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新唐书。后妃传》) 。
21、妃嫱、嫔御、嫔嫱:宫中的女官,天子、诸侯的姬妾。妃嫱地位高于嫔御。
22、贵人:宫中女官,妃嫔的称号。东汉光武帝始置,其地位仅次于皇后。 此后,历代沿用其名,但地位的尊卑并不相同。例如,清代贵人位在皇贵妃、贵妃、妃、嫔之下。
23、贵妃:妃嫔的称号,在皇帝姬妾中地位最高,仅次于皇后。南朝宋武帝时始置,与贵嫔、贵人号称三夫人,位比相国。隋以后历代均沿置。
24、贵嫔:宫中女官名,也是皇帝的妃子。魏明帝时地位仅次于皇后。以后,历代多沿用,但地位尊卑不尽相同。
25、德妃、贤妃:宫中女官名,亦是皇帝妃嫔的称号。唐时为正一品。
26、淑妃:宫中女官名,三国魏明帝始置。当时地位较高,仅次于贵嫔和夫人。以后历代多设置。
27、太妃:已故皇帝的遗妃。清制,皇帝的祖父或父亲遗留的妃嫔,分别称 皇贵太妃、贵太妃。
28、椒房:又称“椒室”。汉代皇后所居宫殿,用花椒一类的香料和泥涂抹墙壁,取其温、香、多子之义,以表示吉利。后来就以椒房代称皇后。应劭《汉官仪》:“皇后称椒房……”
29、淑媛:宫中女官名,三国魏文帝时始置。位在淑妃后。
30、惠妃、丽妃、华妃:宫中女官名,亦是皇帝妃嫔的称号。唐玄宗开元时置。《旧唐书。后妃传。序》:开元中,“乃于皇后之下立惠妃、丽妃、华妃等三位,以代夫人,为正一品。”
31、少妃:先秦诸侯之妾的称呼。
32、储妃:太子妃。
33、东妃:太子妃。
34、美人:宫中女官名,亦是皇帝妃嫔的称号。西汉始置。据传,汉宫妃嫔有十四等,美人位居第五等。以后一直到明代,宫廷中皆有美人名号。
35、良娣:太子妃妾的称号,始于西汉。此后,魏晋至隋唐后宫皆沿置。
36、女君:君主的妃妾尊称嫡妻为女君。
37、内宠、内嬖、嬖人:帝王宠幸的姬妾。《左传》僖公十七年:“齐侯好内,多内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
38、正嫡、正室:嫡妻、正妻的别称。
39、侧室、别室、别房:妾的别称。
40、继室:诸侯次妃的别称。
41、大娘、小娘:皇后与妃妾的别称。清梁章钜《称谓录》:“天子妻古称大娘。”
42、细君:原为古代诸侯之妻的称呼,后来转化为妻子的通称。
43、夫人:周代诸侯的嫡妻。《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后来,诸侯之母也可称夫人。汉代皇帝的妾皆称夫人。魏晋以后,或称夫人,或另立名号。
44、寡小君:古代国君夫人对诸侯自称的谦词。《礼记。曲礼》下:“夫人自称于天子,曰老妇;自称于诸侯,曰寡小君。”后来臣民对别国也谦称本国国 君的夫人为寡小君。
45、内官:先秦时诸侯妻妾、宫廷女官的称号。后代多有沿用。
46、内主:先秦时诸侯夫人的称呼。后代有时也指皇后。《晋武帝立皇后大赦诏》:“以仪刑万者,必须内主。”
47、少君、小君:先秦时称诸侯的妻子为少君或小君。
48、姬:古代帝王的妃妾。《汉书。外戚传》:“高祖薄姬,文帝母也。”
49、娣娰:古代帝王诸妾的合称。年长者为娰,年幼者为娣。后世娣娰也指 妯娌。
50、媵:陪嫁的妾。古代诸侯的女儿出嫁时常以妹妹或侄女从嫁为侍妾,称为媵。
51、媵御、媵妾:随嫁的侍妾。又称媵侍、媵婢。
52、妾、侍妾:妾的本意为女奴。帝王后妃之下的侍女通称为妾或侍妾。
53、长妾、贵妾:古代诸侯有子的妾。
54、贱妾、副妾:诸侯地位低下的妾 。
55、小星:古时侍妾的别称。
56、昭仪: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汉元帝时始置。汉朝妃嫔在皇后之下有十四等,昭仪是第一等。“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后世虽然亦多沿用 此名号,但地位尊卑不尽相同。
57、昭容: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汉武帝时始置。魏晋至隋唐多被沿用。杜甫《紫宸殿退朝口号》:“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引朝仪。”
58、昭华: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魏明帝始置。后世亦有置此名号者。
59、修仪: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魏明帝始置。后世虽然亦多沿用此名号,但地位尊卑不尽相同。
60、修容: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魏文帝始置。后世虽然亦多沿用此名号,但地位尊卑不尽相同。
61、婕妤:又作婕伃。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汉武帝始置。当时有赵婕妤、尹婕妤等。婕妤在汉朝妃嫔十四等中列第二等。后世(明代以前)虽然 亦多沿用此名号,但地位尊卑不尽相同。
62、娙娥:汉宫女官名,亦是妃嫔的称号。汉武帝始置。在汉宫妃嫔十四等中位列第三。后世沿用此称号者不多。
63、容华:汉宫女官名,亦是妃嫔的称号。汉武帝始置。在汉宫妃嫔十四等中位列第四。后世亦有沿用此称号者,但地位不高。
64、充依:汉宫女官名,亦是妃嫔的称号。汉武帝始置。在汉宫妃嫔十四等中位列第七。后世亦多沿用此称号,但名称略有不同。南朝宋称“充衣”,隋代 称“充仪”。
- 4楼网友:一秋
- 2021-11-27 08:40
一、 周秦两汉时期 1、周朝 周朝时期,天子称王,正妻称后。 王有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
七世妇,八十一女御。 后正位宫闱,同体天王; 夫人坐论妇礼; 九嫔掌教四德; 世妇主丧、祭
、宾客; 女御序于王之燕寝。 2、秦朝 秦始皇统一天下,始建皇帝皇后称号。 帝祖母曰太皇太
后,帝母曰皇太后,嫡(妻)曰皇后。妾皆称夫人。 3、西汉 西汉初期,沿袭了秦时的皇后称号
。又设置了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妃嫔的称号。 汉武帝时增加了婕妤、娙娥、傛
华、充依。 至汉元帝又新置了昭仪。 妃嫔等级扩充到十四等。且各有爵位: 昭仪位视丞相,爵
比诸侯王。 婕妤视上卿,比列侯。 娙娥视中二千石,比关内侯。 傛华视真二千石,比大上造。 美
人视二千石,比少上造。 八子视千石,比中更。 充依视千石,比左更。 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
。 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 长使视六百石,比五大夫。 少使视四百石,比公乘。 五官视三百石
。 顺常视二百石。 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皆视百石。 上家人子、中家人子视斗食
俸。 五官以下,葬司马门外。 汉时,只有先朝的皇后可被尊为皇太后。如嗣皇帝是妃嫔所生或从
皇族宗室中过继而来者,其生母皆不得称(皇)太后。但也有个别例外。如汉哀帝是诸侯王之子过继
而来,其祖母傅昭仪被尊为帝太太后、皇太太后,生母丁姬被尊为帝太后。再加上已被尊为太皇太后
的汉成帝母王政君,已为皇太后的成帝皇后赵飞燕,宫中一时出现了四位太后并尊的奇景。 4、王
莽新朝 王莽新朝时期,追求复古,种种名目层出不穷。其罢汉朝妃嫔称号,模仿先秦时期,自创了
和、嫔、美、御四等称号。 和三人,嫔九人,美二十七人,御八十一人。 5、东汉 东汉光武帝建
国,去繁为简,妃嫔称号共有四等:贵人、美人、宫人、采女。 贵人授予金印紫绶,俸禄为粟数十
斛。美人、宫人、采女则没有爵位和俸禄。 值得一提的是,西汉时期诸侯王正妻称王后,母称王太
后。东汉时,随着诸侯王封地日渐缩减,王后被改称为王妃,王太后改称王太妃。 汉时太子妻妾分
三等,正妻称妃,妾曰良娣、孺子。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 三国 (1)魏 曹操为魏王
时,王后之下的妃嫔称号有五等:夫人、昭仪、倢伃、容华、美人。 文帝曹丕增加了贵嫔、淑媛、
修容、顺成、良人五等。 明帝曹睿增淑妃、昭华、修仪三等,废除顺成称号。 妃嫔爵位: 贵嫔
、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 淑妃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 淑媛位视御史大夫,爵比县公; 昭
仪比县侯; 昭华比乡侯; 修容比亭侯; 修仪比关内侯; 倢伃视中二千石俸; 容华视真二千石俸
; 美人视比二千石俸; 良人视千石俸。 (2)吴蜀 吴蜀两国史料不详。 蜀有贵人、昭仪,吴
有夫人、美人,其余不详。 2、 两晋 两晋时期的妃嫔等级由晋武帝司马炎依据汉魏制度,稍加修
改而成。 设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位视三公。 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
仪、婕妤、容华、充华。位视九卿。 其余还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爵视千石以下。 3、 南北
朝 ] 南北朝时期,妃嫔称号世有增减。 (1)南朝 宋 宋武帝建国初废除才人、中才人称号,
其余仍用晋制。 孝武帝孝建三年,废除夫人称号,新创制了贵妃的称号,以贵妃、贵嫔、贵人为三
夫人。又以昭仪、昭容、昭华来代替九嫔中的修华、修仪、修容,重新设置了中才人、充衣。贵妃位
比相国,贵嫔比丞相,贵人比三司(司马、司徒、司空)。 明帝泰始二年,废除淑妃、昭华、中才
人、充衣称号,重新设置了修华、修仪、修容、才人、良人。泰始三年,又废除贵人,代之以新设置
的贵姬;再置昭华,增加了淑容、承徽、列荣。 妃嫔等级为: 三夫人:贵妃、贵嫔、贵姬。 九
嫔: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 次于九嫔的称号:婕妤、容华、
充华、承徽、列荣。 散役:美人、才人、良人。 齐 齐高帝建元元年,设置贵嫔、夫人、贵人为
三夫人,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媛、淑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美人、中才人、才人为
散职。 永明元年,以贵妃、淑妃、贵人为三夫人,废除夫人称号。因九嫔中少了一员,永明七年,
增加昭容。 太子妾分三等:良娣、保林、才人。良娣比开国侯,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驸马都尉。
梁 三夫人:贵妃、贵嫔、贵姬。 九嫔: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
修容。 九嫔以下: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 其它还有:美人、才人、良人。 太子妾:
良娣、保林。 陈沿袭梁制。 (4)北朝 北魏东魏西魏 妃嫔称号有左右昭仪、三夫人、九嫔(上
三嫔和下六嫔)、世妇、御女。 左右昭仪位视大司马,三夫人视三公,三嫔视三卿,六嫔视六卿,
世妇视中大夫,御女视元士。 后又设置女官,掌管内司。内司如同尚书令、仆。 二品:作司、大
监、女侍中。 三品:监、女尚书、美人,女史、女贤人、女书史、书女、小书女。 四品:中才人
、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宫人。 五品:青衣、女酒、女飨、女食、奚官女奴。 北齐 文宣
、孝昭二帝妃嫔称号惟有夫人、嫔、御。 武成帝好色,广置妃嫔。清河年间,依古制设三夫人、九
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妃嫔称号有: 左右昭仪,比丞相。 三夫人:弘德、正德、崇德。
比三公。 九嫔:上嫔:光猷、昭训、隆徽。比三卿。下嫔:宣徽、凝晖、宣明、顺华、凝华、光训
。比六卿。 二十七世妇:正华、令侧、修训、曜仪、明淑、芳华、敬婉、昭华、光正、昭宁、贞范
、弘徽、和德、弘猷、茂光、明信、静训、曜德、广训、晖范、敬训、芳猷、婉华、明范、艳仪、晖
则、敬信。比从三品。 八十一御女:穆光、茂德、贞懿、曜光、贞凝、光范、令仪、内范、穆闺、
婉德、明婉、艳婉、妙范、晖章、敬茂、静肃、琼章、穆华、慎仪、妙仪、明懿、崇明、丽则、婉仪
、彭媛、修闲、修静、弘慎、艳光、漪容、徽淑、秀仪、芳婉、贞慎、明艳、贞穆、修范、肃容、茂
仪、英淑、弘艳、正信、凝婉、英范、怀顺、修媛、良则、瑶章、训成、润仪、宁训、淑懿、柔则、
穆仪、修礼、昭慎、贞媛、肃闺、敬顺、柔华、昭顺、敬宁、明训、弘仪、崇敬、修敬、承闲、昭容
、丽仪、闲华、思柔、媛光、怀德、良媛、淑猗、茂范、良信、艳华、徽娥、肃仪、妙则。比正四品
。 散号:才人、采女。 其后又立二后,妃嫔皆加倍。又置左右娥英,比左右丞相,降昭仪比二大
夫。不久又置淑妃一人,比相国。 北周史料不详。 三、隋唐五代宋金辽时期 1、 隋 隋文帝前
期,独孤皇后悍妒,妃嫔只是虚设称号。有: 嫔三员。掌教四德,视正三品。 世妇九员。掌宾客
祭祀,视正五品。 女御三十八员。掌女功丝枲,视正七品。 又设置六尚、六司、六典,互相统摄
,以掌宫掖之政。 尚宫,掌导引皇后及闺阁禀赐。管司令三人,掌图籍法式,纠察宣奏;典琮三人
,掌琮玺器玩。 尚仪,掌礼仪教学。管司乐三人,掌音律之事;典赞三人,掌导引内外命妇朝见。
尚服,掌服章宝藏。管司饰三人,掌簪珥花严;典栉三人,掌巾栉膏沐。 尚食,掌进膳先尝。管
司医三人,掌方药卜筮;典器三人,掌樽彝器皿。 尚寝,掌帷帐床褥。管司筵三人,掌铺设洒扫;
典执三人,掌扇伞灯烛。 尚工,掌营造百役。管司制三人,掌衣服裁缝;典会三人,掌财帛出入。
六尚各三员视从九品,六司视勋品,六典视流外二品。 独孤皇后去世后,文帝又在嫔上设置贵人
三员,又将嫔的人数增至九员,世妇增至二十七员,御女增至八十一员。 隋炀帝继位后,广置嫔妃
: 三夫人:贵妃、淑妃、德妃。正一品。 九嫔: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
充容、充华。正二品。 婕妤,十二员。正三品。 世妇:美人、才人十五员,正四品。 宝林:二
十员,正五品。 御女:二十四员,正六品。 女御:采女,三十七员。正七品。 以上各等级,总
计一百二十人。 又有承衣刀人,皆趋侍左右,并无员数,视六品以下。 又增置女官,拟尚书省,
以六局管二十四司。 尚宫局,管司言,掌宣传奏启;司簿,掌名录计度;司正,掌格式推罚;司闱
,掌门阁管龠。 尚仪局,管司籍,掌经史教学,纸笔几案;司乐,掌音律;司宾,掌宾客;司赞,
掌礼仪赞相导引。 尚服局,管司玺,掌琮玺符节;司衣,掌衣服;司饰,掌汤沐巾栉玩弄;司仗,
掌仗卫戎器。 尚食局,管司膳,掌膳羞;司酝,掌酒醴益醢;司药,掌医巫药剂;司饎,掌廪饩
柴炭。 尚寝局,管司设,掌床席帷帐,铺设洒扫;司舆,掌舆辇伞扇,执持羽仪;司苑,掌园御种
植,蔬菜瓜果;司灯,掌火烛。 尚工局,管司制,掌营造裁缝;司宝,掌金玉珠玑钱货;司彩,掌
缯帛;司织,掌织染。 六尚之中司乐、司膳二司是每司各四人,其余二十二司,每司各二人。各司
下又分设典及掌,以贰其职。六尚十人,从五品。司二十八人,从六品。典二十八人,从七品。掌二
十八人,从九品。 此外还有不入流(无品级)的女史,人数不定。 2、 唐 唐建国之初,参照隋
朝旧制: 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一品。 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
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 婕妤九人,正三品。 美人九人,正四品。 才人九人,正五品
。 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 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还有六尚各司
,分管宫内车马服饰。 唐玄宗开元年间,对妃嫔称号另作更改: 三夫人:惠妃、丽妃、华妃。正
一品。 芳仪六人。正二品。 美人四人。为正三品。 才人七人。为正四品。 尚宫、尚仪、尚服
各二人。正五品。 其余各司各典的女官为六品至九品。 五代、宋、辽皆略同唐制。 3、 金 金
建国初,妃嫔皆无位号。 金熙宗时开始有贵妃、贤妃、德妃的称号。 废帝海陵王时期,后宫嫔妃
渐多,有:元妃、姝妃、惠妃、贵妃、贤妃、宸妃、丽妃、淑妃、德妃、昭妃、温妃、柔妃,共十二
位。 金世宗时又开始削减。 妃嫔品级:诸妃视正一品,比三夫人。以下九嫔、婕妤、美人等皆与
唐初相同。 元史料不详。 四、明清时期 1、 明 明太祖洪武五年,因唐以来的六局二十四司女
官人数过多,于是改设为六局一司。 六局为: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尚宫总管六
局事务。 一司为:宫正。掌管戒令责罚。 品级皆为正六品。 宫中女官共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
,比唐朝减少一百四十多人。 诸妃称号为:贤、淑、庄、敬、惠、顺、康、宁。也有贵妃,位在诸
妃之上。 明英宗复辟,多亏皇太后孙氏在内出力,故其复位后为孙太后上徽号,称圣烈慈寿皇太后
。这就是后世动辄为母后上徽号的滥殇。 明朝中后期还出现了妃嫔中最高的等级——皇贵妃。 明
宪宗宠妃万贵妃死后被追谥为: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 皇贵妃这一称号正式出现是在明神宗时期,
神宗宠妃郑贵妃生皇三子后晋升为皇贵妃。 2、 清 清世祖顺治十五年,采用礼官的建议: 乾清
宫设夫人一名,淑仪一名,婉侍六名,柔婉、芳婉各三十名; 慈宁宫设贞容一名、慎容二名,勤侍
人数不定; 女官设置遵照明朝的六局一司。 建议通过而未能执行。 清圣祖康熙以后,重新制定
施行了妃嫔等级。 皇后,居中宫。 皇贵妃,一名。 贵妃,二名。 妃,四名。 嫔,六名。
贵人、常在、答应,人数不定。 诸嫔妃各分居东、西十二宫。
七世妇,八十一女御。 后正位宫闱,同体天王; 夫人坐论妇礼; 九嫔掌教四德; 世妇主丧、祭
、宾客; 女御序于王之燕寝。 2、秦朝 秦始皇统一天下,始建皇帝皇后称号。 帝祖母曰太皇太
后,帝母曰皇太后,嫡(妻)曰皇后。妾皆称夫人。 3、西汉 西汉初期,沿袭了秦时的皇后称号
。又设置了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妃嫔的称号。 汉武帝时增加了婕妤、娙娥、傛
华、充依。 至汉元帝又新置了昭仪。 妃嫔等级扩充到十四等。且各有爵位: 昭仪位视丞相,爵
比诸侯王。 婕妤视上卿,比列侯。 娙娥视中二千石,比关内侯。 傛华视真二千石,比大上造。 美
人视二千石,比少上造。 八子视千石,比中更。 充依视千石,比左更。 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
。 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 长使视六百石,比五大夫。 少使视四百石,比公乘。 五官视三百石
。 顺常视二百石。 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皆视百石。 上家人子、中家人子视斗食
俸。 五官以下,葬司马门外。 汉时,只有先朝的皇后可被尊为皇太后。如嗣皇帝是妃嫔所生或从
皇族宗室中过继而来者,其生母皆不得称(皇)太后。但也有个别例外。如汉哀帝是诸侯王之子过继
而来,其祖母傅昭仪被尊为帝太太后、皇太太后,生母丁姬被尊为帝太后。再加上已被尊为太皇太后
的汉成帝母王政君,已为皇太后的成帝皇后赵飞燕,宫中一时出现了四位太后并尊的奇景。 4、王
莽新朝 王莽新朝时期,追求复古,种种名目层出不穷。其罢汉朝妃嫔称号,模仿先秦时期,自创了
和、嫔、美、御四等称号。 和三人,嫔九人,美二十七人,御八十一人。 5、东汉 东汉光武帝建
国,去繁为简,妃嫔称号共有四等:贵人、美人、宫人、采女。 贵人授予金印紫绶,俸禄为粟数十
斛。美人、宫人、采女则没有爵位和俸禄。 值得一提的是,西汉时期诸侯王正妻称王后,母称王太
后。东汉时,随着诸侯王封地日渐缩减,王后被改称为王妃,王太后改称王太妃。 汉时太子妻妾分
三等,正妻称妃,妾曰良娣、孺子。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 三国 (1)魏 曹操为魏王
时,王后之下的妃嫔称号有五等:夫人、昭仪、倢伃、容华、美人。 文帝曹丕增加了贵嫔、淑媛、
修容、顺成、良人五等。 明帝曹睿增淑妃、昭华、修仪三等,废除顺成称号。 妃嫔爵位: 贵嫔
、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 淑妃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 淑媛位视御史大夫,爵比县公; 昭
仪比县侯; 昭华比乡侯; 修容比亭侯; 修仪比关内侯; 倢伃视中二千石俸; 容华视真二千石俸
; 美人视比二千石俸; 良人视千石俸。 (2)吴蜀 吴蜀两国史料不详。 蜀有贵人、昭仪,吴
有夫人、美人,其余不详。 2、 两晋 两晋时期的妃嫔等级由晋武帝司马炎依据汉魏制度,稍加修
改而成。 设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位视三公。 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
仪、婕妤、容华、充华。位视九卿。 其余还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爵视千石以下。 3、 南北
朝 ] 南北朝时期,妃嫔称号世有增减。 (1)南朝 宋 宋武帝建国初废除才人、中才人称号,
其余仍用晋制。 孝武帝孝建三年,废除夫人称号,新创制了贵妃的称号,以贵妃、贵嫔、贵人为三
夫人。又以昭仪、昭容、昭华来代替九嫔中的修华、修仪、修容,重新设置了中才人、充衣。贵妃位
比相国,贵嫔比丞相,贵人比三司(司马、司徒、司空)。 明帝泰始二年,废除淑妃、昭华、中才
人、充衣称号,重新设置了修华、修仪、修容、才人、良人。泰始三年,又废除贵人,代之以新设置
的贵姬;再置昭华,增加了淑容、承徽、列荣。 妃嫔等级为: 三夫人:贵妃、贵嫔、贵姬。 九
嫔: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 次于九嫔的称号:婕妤、容华、
充华、承徽、列荣。 散役:美人、才人、良人。 齐 齐高帝建元元年,设置贵嫔、夫人、贵人为
三夫人,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媛、淑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美人、中才人、才人为
散职。 永明元年,以贵妃、淑妃、贵人为三夫人,废除夫人称号。因九嫔中少了一员,永明七年,
增加昭容。 太子妾分三等:良娣、保林、才人。良娣比开国侯,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驸马都尉。
梁 三夫人:贵妃、贵嫔、贵姬。 九嫔: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
修容。 九嫔以下: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 其它还有:美人、才人、良人。 太子妾:
良娣、保林。 陈沿袭梁制。 (4)北朝 北魏东魏西魏 妃嫔称号有左右昭仪、三夫人、九嫔(上
三嫔和下六嫔)、世妇、御女。 左右昭仪位视大司马,三夫人视三公,三嫔视三卿,六嫔视六卿,
世妇视中大夫,御女视元士。 后又设置女官,掌管内司。内司如同尚书令、仆。 二品:作司、大
监、女侍中。 三品:监、女尚书、美人,女史、女贤人、女书史、书女、小书女。 四品:中才人
、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宫人。 五品:青衣、女酒、女飨、女食、奚官女奴。 北齐 文宣
、孝昭二帝妃嫔称号惟有夫人、嫔、御。 武成帝好色,广置妃嫔。清河年间,依古制设三夫人、九
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妃嫔称号有: 左右昭仪,比丞相。 三夫人:弘德、正德、崇德。
比三公。 九嫔:上嫔:光猷、昭训、隆徽。比三卿。下嫔:宣徽、凝晖、宣明、顺华、凝华、光训
。比六卿。 二十七世妇:正华、令侧、修训、曜仪、明淑、芳华、敬婉、昭华、光正、昭宁、贞范
、弘徽、和德、弘猷、茂光、明信、静训、曜德、广训、晖范、敬训、芳猷、婉华、明范、艳仪、晖
则、敬信。比从三品。 八十一御女:穆光、茂德、贞懿、曜光、贞凝、光范、令仪、内范、穆闺、
婉德、明婉、艳婉、妙范、晖章、敬茂、静肃、琼章、穆华、慎仪、妙仪、明懿、崇明、丽则、婉仪
、彭媛、修闲、修静、弘慎、艳光、漪容、徽淑、秀仪、芳婉、贞慎、明艳、贞穆、修范、肃容、茂
仪、英淑、弘艳、正信、凝婉、英范、怀顺、修媛、良则、瑶章、训成、润仪、宁训、淑懿、柔则、
穆仪、修礼、昭慎、贞媛、肃闺、敬顺、柔华、昭顺、敬宁、明训、弘仪、崇敬、修敬、承闲、昭容
、丽仪、闲华、思柔、媛光、怀德、良媛、淑猗、茂范、良信、艳华、徽娥、肃仪、妙则。比正四品
。 散号:才人、采女。 其后又立二后,妃嫔皆加倍。又置左右娥英,比左右丞相,降昭仪比二大
夫。不久又置淑妃一人,比相国。 北周史料不详。 三、隋唐五代宋金辽时期 1、 隋 隋文帝前
期,独孤皇后悍妒,妃嫔只是虚设称号。有: 嫔三员。掌教四德,视正三品。 世妇九员。掌宾客
祭祀,视正五品。 女御三十八员。掌女功丝枲,视正七品。 又设置六尚、六司、六典,互相统摄
,以掌宫掖之政。 尚宫,掌导引皇后及闺阁禀赐。管司令三人,掌图籍法式,纠察宣奏;典琮三人
,掌琮玺器玩。 尚仪,掌礼仪教学。管司乐三人,掌音律之事;典赞三人,掌导引内外命妇朝见。
尚服,掌服章宝藏。管司饰三人,掌簪珥花严;典栉三人,掌巾栉膏沐。 尚食,掌进膳先尝。管
司医三人,掌方药卜筮;典器三人,掌樽彝器皿。 尚寝,掌帷帐床褥。管司筵三人,掌铺设洒扫;
典执三人,掌扇伞灯烛。 尚工,掌营造百役。管司制三人,掌衣服裁缝;典会三人,掌财帛出入。
六尚各三员视从九品,六司视勋品,六典视流外二品。 独孤皇后去世后,文帝又在嫔上设置贵人
三员,又将嫔的人数增至九员,世妇增至二十七员,御女增至八十一员。 隋炀帝继位后,广置嫔妃
: 三夫人:贵妃、淑妃、德妃。正一品。 九嫔: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
充容、充华。正二品。 婕妤,十二员。正三品。 世妇:美人、才人十五员,正四品。 宝林:二
十员,正五品。 御女:二十四员,正六品。 女御:采女,三十七员。正七品。 以上各等级,总
计一百二十人。 又有承衣刀人,皆趋侍左右,并无员数,视六品以下。 又增置女官,拟尚书省,
以六局管二十四司。 尚宫局,管司言,掌宣传奏启;司簿,掌名录计度;司正,掌格式推罚;司闱
,掌门阁管龠。 尚仪局,管司籍,掌经史教学,纸笔几案;司乐,掌音律;司宾,掌宾客;司赞,
掌礼仪赞相导引。 尚服局,管司玺,掌琮玺符节;司衣,掌衣服;司饰,掌汤沐巾栉玩弄;司仗,
掌仗卫戎器。 尚食局,管司膳,掌膳羞;司酝,掌酒醴益醢;司药,掌医巫药剂;司饎,掌廪饩
柴炭。 尚寝局,管司设,掌床席帷帐,铺设洒扫;司舆,掌舆辇伞扇,执持羽仪;司苑,掌园御种
植,蔬菜瓜果;司灯,掌火烛。 尚工局,管司制,掌营造裁缝;司宝,掌金玉珠玑钱货;司彩,掌
缯帛;司织,掌织染。 六尚之中司乐、司膳二司是每司各四人,其余二十二司,每司各二人。各司
下又分设典及掌,以贰其职。六尚十人,从五品。司二十八人,从六品。典二十八人,从七品。掌二
十八人,从九品。 此外还有不入流(无品级)的女史,人数不定。 2、 唐 唐建国之初,参照隋
朝旧制: 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一品。 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
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 婕妤九人,正三品。 美人九人,正四品。 才人九人,正五品
。 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 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还有六尚各司
,分管宫内车马服饰。 唐玄宗开元年间,对妃嫔称号另作更改: 三夫人:惠妃、丽妃、华妃。正
一品。 芳仪六人。正二品。 美人四人。为正三品。 才人七人。为正四品。 尚宫、尚仪、尚服
各二人。正五品。 其余各司各典的女官为六品至九品。 五代、宋、辽皆略同唐制。 3、 金 金
建国初,妃嫔皆无位号。 金熙宗时开始有贵妃、贤妃、德妃的称号。 废帝海陵王时期,后宫嫔妃
渐多,有:元妃、姝妃、惠妃、贵妃、贤妃、宸妃、丽妃、淑妃、德妃、昭妃、温妃、柔妃,共十二
位。 金世宗时又开始削减。 妃嫔品级:诸妃视正一品,比三夫人。以下九嫔、婕妤、美人等皆与
唐初相同。 元史料不详。 四、明清时期 1、 明 明太祖洪武五年,因唐以来的六局二十四司女
官人数过多,于是改设为六局一司。 六局为: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尚宫总管六
局事务。 一司为:宫正。掌管戒令责罚。 品级皆为正六品。 宫中女官共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
,比唐朝减少一百四十多人。 诸妃称号为:贤、淑、庄、敬、惠、顺、康、宁。也有贵妃,位在诸
妃之上。 明英宗复辟,多亏皇太后孙氏在内出力,故其复位后为孙太后上徽号,称圣烈慈寿皇太后
。这就是后世动辄为母后上徽号的滥殇。 明朝中后期还出现了妃嫔中最高的等级——皇贵妃。 明
宪宗宠妃万贵妃死后被追谥为: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 皇贵妃这一称号正式出现是在明神宗时期,
神宗宠妃郑贵妃生皇三子后晋升为皇贵妃。 2、 清 清世祖顺治十五年,采用礼官的建议: 乾清
宫设夫人一名,淑仪一名,婉侍六名,柔婉、芳婉各三十名; 慈宁宫设贞容一名、慎容二名,勤侍
人数不定; 女官设置遵照明朝的六局一司。 建议通过而未能执行。 清圣祖康熙以后,重新制定
施行了妃嫔等级。 皇后,居中宫。 皇贵妃,一名。 贵妃,二名。 妃,四名。 嫔,六名。
贵人、常在、答应,人数不定。 诸嫔妃各分居东、西十二宫。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