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理念是什么?
答案:5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01 14:37
- 提问者网友:临风不自傲
- 2021-05-01 10:21
佛法的理念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纵马山川剑自提
- 2021-05-01 11:36
自从太虚大师倡导“人生佛教”以来,在许多大德共同努力下,中国佛教走向了一个新的里程。在中国佛教走向人间之际,净慧法师更提出了“生活禅”的理念并付诸实践,利益人间,其功甚伟。净慧法师说得好:“必须把佛法净化人生、净化社会的精神,完整地落实在生活中,落实在工作中,落实在做人的分分秒秒中”,“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净慧法师的开示本身就已说明了佛法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就笔者理解,这些开示中其实包含了两个基本要点,即:以佛法指导生活实践和在生活中实现佛法。以佛法指导生活实践意味着以佛法的智慧融入生活中,以大乘菩萨行的精神自利利他,自净净他,使自己、使他人、使社会远离染污,远离烦恼;而在生活中实现佛法则意味着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自在、更安祥、更幸福,转烦恼为菩提,使社会更和平、更安宁、更洁净,化人间为净土。在这里,以佛法指导生活实践为因,在生活中实现佛法为果。然而,我们将要面临的问题是:佛法与生活究竟是同是异?佛法究竟能不能指导生活?也就是佛法与世法的关系将如何定位的问题。事实上,就笔者观察,有些在家修行人在这方面的认识是比较模糊,本文主要想谈谈这些问题,以期得到一清醒认识。
言佛法与现实生活的有同异问题,就佛法的究竟来说早已落在戏论中了,但就随俗谛而言,却又必须弄明白。一般而言,在认识上容易走上两个极端:一是认为佛法是出世法,与世间法完全是两回事,因而佛法根本上很难与世法融合在一起,否则只能导致佛法的世俗化,这是比较传统的看法;一是认为佛法与世法不二,所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佛法与世法是一个东西,有些修行人动辄言“佛魔不二”,认为强调佛法与世法的区别无异于将佛法与世法打成两段,等于使佛法脱离现实生活,这在提倡“人间佛教”的今天是最易产生的看法。(“佛魔不二”的概念也往往被某些附佛外道别有用心地借用,以混淆是非)
佛法可以分为真谛和世谛,从真谛方面看,佛法、世法一性不二,空寂平等,一切法皆是佛法,它们本质上是一体的;但从世谛方面看,佛法、世法的缘起不同,佛法缘清净法得建立,世法缘染污法而成就。因而佛法是出世法,是解脱法,而世法是轮回法,是系缚法。因此二者是不同的,是相异的。在贯彻佛法走向人间的同时,要全面衡量这二谛的深刻意义而行于中道。认为佛法与世法是两回事,是执着于二者在缘起上的差异性,这不仅迷失二者在体性上一致平等一味的真谛,同时也迷失了佛法必然要化导世间、净化生活的大乘菩萨精神,因为佛法的真精神必然是以不舍众生,献身世间的普贤愿行为归趣的,如《金刚经》言:“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果我们将佛法与世法,修行与生活都打成两截,只顾自己的解脱和安乐,不愿深入世间担当弘法利生、影响大众的责任,不愿用佛法的真谛去唤醒烦恼众生的恶梦,那我们凭什么去灭度众生?凭什么去圆满普贤愿行?由此可见,虽然佛法与世法在缘起上有异,但我们不能因此将其判为两途,因为二者在体性上是圆融无碍的,生活与修行是可以并行不悖的。相反,如果由于佛法与世法在体性上一味不二,便由此认为佛法就是世法,世法就是佛法的话,那就惑于二者体性的平等而迷失二者缘起上的差异,那么就会模糊二者的界线,我们说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并不意味着把佛法异化为世间法,也不是把佛法等同于世间法,而是要以佛法的基本精神,以四摄为基本原则贯通于现实生活中,在顺应现实变化的基础上去净化我们的生活,消除我们的心垢,息灭我们的烦恼,这是实行“人间佛教”这一基本理念时要清醒认识到的。无论大、小乘佛法,根本上都是针对众生烦恼而建立的对治法,“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须一切法”。佛陀是大医王,佛法便是这位大医王针对众生疾病为求对治而开出的药方,能治众生八万四千烦恼病,令众生转染得净,离苦证乐。如果佛法与世法变成了一回事儿,在世谛上也变成不二了,那佛法的存在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功能,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有时,过于强调佛法与世法的平等同样会失去佛法应有的旨趣。因此在给佛法与世法之间的关系定位时,要注意真谛和世谛间的问题,不着真谛不舍真谛,不着世谛不舍世谛而行中道。
无论我们是使佛法脱离世法还是将佛法混同世法,其结果都是使佛法失去其本有的功能。由于我们长劫以来的无明习气,我们在工作、生活中都充满了贪嗔痴的意识心念及行为,但我们却往往无知无觉,这是世法的根本面貌。正如《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地藏菩萨所说的:“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我们的情形恰是如此。如果我们失去了佛法的引导,我们便如离家出走,失去依怙而时常迷路的幼儿被危险所包围一样,轻言“佛魔不二”对我们尚在凡夫地的修行者来说并不是一件明智的事。而佛法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能引领我们远离贪嗔痴之恶疾,脱离六道烦恼苦海,在同样的工作和生活中,转染污为清净,转系缚为解脱,从而在不废弃世间的工作和生活的同时获得人生意义的终极之乐。由此可见,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佛法的引导意义是勿用置疑的。我们不仅要用佛法来指导我们自己的生活,照顾当下的一言一行,照顾当下的起心动念,令自己的身口意三业能转恶为善,转染成净。同时,我们还要用佛法的智慧来观照世间的现象,观照人类发展的终极意义,发起大乘愿行,不住真谛,不染世法,自利利他,与一切有情共圆种智。笔者以为,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理解净慧法师所说的:“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的真实意趣,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验到“人间佛教”的真谛。
言佛法与现实生活的有同异问题,就佛法的究竟来说早已落在戏论中了,但就随俗谛而言,却又必须弄明白。一般而言,在认识上容易走上两个极端:一是认为佛法是出世法,与世间法完全是两回事,因而佛法根本上很难与世法融合在一起,否则只能导致佛法的世俗化,这是比较传统的看法;一是认为佛法与世法不二,所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佛法与世法是一个东西,有些修行人动辄言“佛魔不二”,认为强调佛法与世法的区别无异于将佛法与世法打成两段,等于使佛法脱离现实生活,这在提倡“人间佛教”的今天是最易产生的看法。(“佛魔不二”的概念也往往被某些附佛外道别有用心地借用,以混淆是非)
佛法可以分为真谛和世谛,从真谛方面看,佛法、世法一性不二,空寂平等,一切法皆是佛法,它们本质上是一体的;但从世谛方面看,佛法、世法的缘起不同,佛法缘清净法得建立,世法缘染污法而成就。因而佛法是出世法,是解脱法,而世法是轮回法,是系缚法。因此二者是不同的,是相异的。在贯彻佛法走向人间的同时,要全面衡量这二谛的深刻意义而行于中道。认为佛法与世法是两回事,是执着于二者在缘起上的差异性,这不仅迷失二者在体性上一致平等一味的真谛,同时也迷失了佛法必然要化导世间、净化生活的大乘菩萨精神,因为佛法的真精神必然是以不舍众生,献身世间的普贤愿行为归趣的,如《金刚经》言:“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果我们将佛法与世法,修行与生活都打成两截,只顾自己的解脱和安乐,不愿深入世间担当弘法利生、影响大众的责任,不愿用佛法的真谛去唤醒烦恼众生的恶梦,那我们凭什么去灭度众生?凭什么去圆满普贤愿行?由此可见,虽然佛法与世法在缘起上有异,但我们不能因此将其判为两途,因为二者在体性上是圆融无碍的,生活与修行是可以并行不悖的。相反,如果由于佛法与世法在体性上一味不二,便由此认为佛法就是世法,世法就是佛法的话,那就惑于二者体性的平等而迷失二者缘起上的差异,那么就会模糊二者的界线,我们说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并不意味着把佛法异化为世间法,也不是把佛法等同于世间法,而是要以佛法的基本精神,以四摄为基本原则贯通于现实生活中,在顺应现实变化的基础上去净化我们的生活,消除我们的心垢,息灭我们的烦恼,这是实行“人间佛教”这一基本理念时要清醒认识到的。无论大、小乘佛法,根本上都是针对众生烦恼而建立的对治法,“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须一切法”。佛陀是大医王,佛法便是这位大医王针对众生疾病为求对治而开出的药方,能治众生八万四千烦恼病,令众生转染得净,离苦证乐。如果佛法与世法变成了一回事儿,在世谛上也变成不二了,那佛法的存在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功能,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有时,过于强调佛法与世法的平等同样会失去佛法应有的旨趣。因此在给佛法与世法之间的关系定位时,要注意真谛和世谛间的问题,不着真谛不舍真谛,不着世谛不舍世谛而行中道。
无论我们是使佛法脱离世法还是将佛法混同世法,其结果都是使佛法失去其本有的功能。由于我们长劫以来的无明习气,我们在工作、生活中都充满了贪嗔痴的意识心念及行为,但我们却往往无知无觉,这是世法的根本面貌。正如《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地藏菩萨所说的:“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我们的情形恰是如此。如果我们失去了佛法的引导,我们便如离家出走,失去依怙而时常迷路的幼儿被危险所包围一样,轻言“佛魔不二”对我们尚在凡夫地的修行者来说并不是一件明智的事。而佛法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能引领我们远离贪嗔痴之恶疾,脱离六道烦恼苦海,在同样的工作和生活中,转染污为清净,转系缚为解脱,从而在不废弃世间的工作和生活的同时获得人生意义的终极之乐。由此可见,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佛法的引导意义是勿用置疑的。我们不仅要用佛法来指导我们自己的生活,照顾当下的一言一行,照顾当下的起心动念,令自己的身口意三业能转恶为善,转染成净。同时,我们还要用佛法的智慧来观照世间的现象,观照人类发展的终极意义,发起大乘愿行,不住真谛,不染世法,自利利他,与一切有情共圆种智。笔者以为,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理解净慧法师所说的:“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的真实意趣,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验到“人间佛教”的真谛。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不甚了了
- 2021-05-01 14:59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 2楼网友:罪歌
- 2021-05-01 14:19
佛法的理念:
断恶修善,
断惑证真,
自利利他,
同成佛道!
南无阿弥陀佛!
- 3楼网友:我住北渡口
- 2021-05-01 13:53
关于佛教的含义,释迦牟尼给出了最准确的定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 4楼网友:走死在岁月里
- 2021-05-01 12:48
自利利他
从世俗来理解,就是:
只自利,不利他的事决定不做
利他不自利的事,可以去做
自利利他的事遇到了必做
实际上是,没有自利也没有利他的,呵呵,这是下一层了。能做到上一层再说别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