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思亲,和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各一首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5 14:39
- 提问者网友:爱唱彩虹
- 2021-04-04 18:58
苏轼思亲,和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各一首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白昼之月
- 2021-04-04 19:35
思亲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
独爱苏轼《江城子》,因为只爱“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明月夜,短松岗”,两句话情感饱满,惹人心里满是惆怅。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追悼亡妻,生命中如此重要之人,本应“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哪知连手指还没多碰几下就已隔了生死。那种哀痛,那种思念,那种无奈,该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吧。
提及喜欢,也是见文就有自己的愁绪,爱情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友情。
曾经的好朋友,朝夕相处过,三个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在一起,度过那些开心的、不开心的日夜。一起手牵着手踏过那些悠长而又斑驳的路。而今却还是被现实分得七零八落,近的还在北京的各大城区游荡,远的竟真的到了齐齐哈尔、西安、重庆,隔了大半个中国的距离。一眨眼工夫,朋友竟无法把手握在一起了。提及生死太过严重,但是路漫漫,人海茫茫,思念之情又岂是一两句话能够说清的,不如思量,过去的一切,皆自难忘。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自认为苏轼这一句话就教会我珍惜。喜欢就来自这莫名的感动。
“明月夜,短松岗。”
日日年年,在自己心里地动山摇却不过在别人眼里无尘无埃,思念该是痛苦,痛彻心扉,“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那一刻眼泪不自觉地弥漫了脸颊。就是喜欢那种简单而又直接的情感,爱就是爱,喜欢就坚定地喜欢。纵然只剩“明月夜,短松岗”,存在过就足够了。那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告诉我们:逝者已逝,桃花还是那年的桃花,绚烂夺目,过去的就让它过去,青春不能太依赖回忆。明月夜还是明月夜,短松岗还是短松岗,过去的固然积极向上、乐观开朗,但是时间总是要一步步往前走,人总要一个人面对日升月沉,不能留的就不要再留。
如果思念,那让所有思念都在今晚释放,悲伤也好,愁苦也罢。
我最喜欢的一篇语文课文,却只是喜爱这两句话,喜爱苏轼那也悲也向上的情绪,喜欢他的大气,喜欢他的直接,喜欢到把自己也装满了情绪,或喜或悲。
这个季节,思念如洪水般蔓延,我喜欢。
人生哲理
定风波 苏轼
序: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静,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读者面前.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
独爱苏轼《江城子》,因为只爱“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明月夜,短松岗”,两句话情感饱满,惹人心里满是惆怅。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追悼亡妻,生命中如此重要之人,本应“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哪知连手指还没多碰几下就已隔了生死。那种哀痛,那种思念,那种无奈,该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吧。
提及喜欢,也是见文就有自己的愁绪,爱情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友情。
曾经的好朋友,朝夕相处过,三个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在一起,度过那些开心的、不开心的日夜。一起手牵着手踏过那些悠长而又斑驳的路。而今却还是被现实分得七零八落,近的还在北京的各大城区游荡,远的竟真的到了齐齐哈尔、西安、重庆,隔了大半个中国的距离。一眨眼工夫,朋友竟无法把手握在一起了。提及生死太过严重,但是路漫漫,人海茫茫,思念之情又岂是一两句话能够说清的,不如思量,过去的一切,皆自难忘。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自认为苏轼这一句话就教会我珍惜。喜欢就来自这莫名的感动。
“明月夜,短松岗。”
日日年年,在自己心里地动山摇却不过在别人眼里无尘无埃,思念该是痛苦,痛彻心扉,“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那一刻眼泪不自觉地弥漫了脸颊。就是喜欢那种简单而又直接的情感,爱就是爱,喜欢就坚定地喜欢。纵然只剩“明月夜,短松岗”,存在过就足够了。那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告诉我们:逝者已逝,桃花还是那年的桃花,绚烂夺目,过去的就让它过去,青春不能太依赖回忆。明月夜还是明月夜,短松岗还是短松岗,过去的固然积极向上、乐观开朗,但是时间总是要一步步往前走,人总要一个人面对日升月沉,不能留的就不要再留。
如果思念,那让所有思念都在今晚释放,悲伤也好,愁苦也罢。
我最喜欢的一篇语文课文,却只是喜爱这两句话,喜爱苏轼那也悲也向上的情绪,喜欢他的大气,喜欢他的直接,喜欢到把自己也装满了情绪,或喜或悲。
这个季节,思念如洪水般蔓延,我喜欢。
人生哲理
定风波 苏轼
序: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静,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读者面前.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