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在姓氏里怎么读,俞的姓氏是怎么来的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2 10:30
- 提问者网友:愿为果
- 2021-04-11 21:42
阿在姓氏里怎么读,俞的姓氏是怎么来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醉吻情书
- 2021-04-11 22:45
俞氏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七位的姓氏,人口约一百九十二万余,占全国人口的0.12%。
俞姓 - 姓氏渊源
俞氏宗祠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属臣跗之后,属于以物事称谓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和《史记》等记载,黄帝时有名医跗,其医术高超,精于腧经之治,为中国传统中医经脉理论的奠基人。
腧,为“脉之所注”,就是人们俗称的“穴道”、脉之端口,故而大家皆称名医跗为腧跗。在古代,“腧”与“俞”二字相通,后简笔写作俞跗。
在俞跗的后裔子孙中,为光大先人的经典医术,多称为俞跗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俞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公族公子泄堵俞,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泄堵俞,为鲁国王室公子,是鲁庄公姬同的小儿子。
在周襄王姬郑十六年(公元前636年),鲁国公子泄堵俞率鲁军征伐滑国(原在今河南睢县,后迁费,即今河南偃师氏缑镇,故又称为费滑,后被秦国所灭),后被鲁僖公(鲁釐公)姬申封赐于俞地。俞,又称符俞,亦称先俞、西俞,即今江苏省泗阳市。
周安王姬骄九年(楚悼王九年,公元前393年),楚悼王熊疑因鲁国声援郑国而发动了进攻鲁国的战役,符俞之地成为两军战场,之后归于楚国。两年后的周安王十一年(楚悼王十一年,公元前391年),韩、魏、赵三国联手讨伐楚国,大败楚军于大梁(今河南开封)、榆关(今河南中牟),其后,大梁成为魏国的都城,而符俞则被赵列侯赵籍瓜分而去。
符俞之地归鲁无望后,在公子泄堵俞的后裔子孙中,即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俞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官吏俞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据史籍《路史》记载:“春秋时楚公族有大夫俞人,相传至今。”
其实,俞人,并不是芈姓直接衍派的血缘氏族,而是官职称谓,就是执掌建造船只的官员。
俞,在远古时期就是指挖空树干做船(独木舟),“以为河径”,就是渡河的工具、途径。后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泛指船。俞人,开始指制作船只的工匠,后演变为督管船只建造的官职称谓,直接隶属于尹司。
由于楚国地处江淮平原,渡河运输、作战十分频要,因此“俞”是楚国令尹辖下的重要职能部门,俞人是不可或缺的职位。至战国中期的周显王姬扁四十六年(楚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由楚怀王熊槐改称其为更明确的“舟节”,与“车节”一起归由工尹启之府统一管辖。
在战国时期的楚国,“节”是“专”的意思,舟节就是专职掌管水路营造、运输的官位,车节就是专职掌管陆路营造、运输的官位。后世汉、唐朝时期的“节度使”之官称,就是从此而来。
在俞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或职业为姓氏者,称俞人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俞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宁俞,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宁俞,就是著名的姬宁俞,是春秋时期卫国执政上卿姬元咺的儿子,后亦为卫国大夫,以聪慧、忠诚著称于世。
周襄王姬郑二十年(公元前632年)春天,晋文公姬重耳下令晋军准备攻打卫国,卫成公姬郑大惧,偕公子姬歂犬逃到了襄中(今山西襄汾),把国政交给弟弟姬叔武和大夫姬元咺代管。同年冬天,晋文公和众诸侯在践土会盟(今河南原武),姬叔武和姬元咺趁机替卫成公求情,请求晋侯让他复位。
复位后的卫成公却听信了姬歂犬的谗言,无端杀害了姬元咺的儿子士荣。回京城后,姬歂犬又杀死了叔叔姬叔武。姬元咺只得向晋文公告状,请求昭雪。晋文公请示了周襄王后公开审判,姬元咺居理为胜。但姬元咺虽然理直,可是那时的规矩是下不能犯上,臣不能犯君,因此却也不能把卫成公怎样。
卫成公忿其臣子在晋文公面前状告自己,在周襄王......余下全文>>
俞姓 - 姓氏渊源
俞氏宗祠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属臣跗之后,属于以物事称谓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和《史记》等记载,黄帝时有名医跗,其医术高超,精于腧经之治,为中国传统中医经脉理论的奠基人。
腧,为“脉之所注”,就是人们俗称的“穴道”、脉之端口,故而大家皆称名医跗为腧跗。在古代,“腧”与“俞”二字相通,后简笔写作俞跗。
在俞跗的后裔子孙中,为光大先人的经典医术,多称为俞跗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俞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公族公子泄堵俞,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泄堵俞,为鲁国王室公子,是鲁庄公姬同的小儿子。
在周襄王姬郑十六年(公元前636年),鲁国公子泄堵俞率鲁军征伐滑国(原在今河南睢县,后迁费,即今河南偃师氏缑镇,故又称为费滑,后被秦国所灭),后被鲁僖公(鲁釐公)姬申封赐于俞地。俞,又称符俞,亦称先俞、西俞,即今江苏省泗阳市。
周安王姬骄九年(楚悼王九年,公元前393年),楚悼王熊疑因鲁国声援郑国而发动了进攻鲁国的战役,符俞之地成为两军战场,之后归于楚国。两年后的周安王十一年(楚悼王十一年,公元前391年),韩、魏、赵三国联手讨伐楚国,大败楚军于大梁(今河南开封)、榆关(今河南中牟),其后,大梁成为魏国的都城,而符俞则被赵列侯赵籍瓜分而去。
符俞之地归鲁无望后,在公子泄堵俞的后裔子孙中,即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俞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官吏俞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据史籍《路史》记载:“春秋时楚公族有大夫俞人,相传至今。”
其实,俞人,并不是芈姓直接衍派的血缘氏族,而是官职称谓,就是执掌建造船只的官员。
俞,在远古时期就是指挖空树干做船(独木舟),“以为河径”,就是渡河的工具、途径。后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泛指船。俞人,开始指制作船只的工匠,后演变为督管船只建造的官职称谓,直接隶属于尹司。
由于楚国地处江淮平原,渡河运输、作战十分频要,因此“俞”是楚国令尹辖下的重要职能部门,俞人是不可或缺的职位。至战国中期的周显王姬扁四十六年(楚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由楚怀王熊槐改称其为更明确的“舟节”,与“车节”一起归由工尹启之府统一管辖。
在战国时期的楚国,“节”是“专”的意思,舟节就是专职掌管水路营造、运输的官位,车节就是专职掌管陆路营造、运输的官位。后世汉、唐朝时期的“节度使”之官称,就是从此而来。
在俞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或职业为姓氏者,称俞人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俞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宁俞,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宁俞,就是著名的姬宁俞,是春秋时期卫国执政上卿姬元咺的儿子,后亦为卫国大夫,以聪慧、忠诚著称于世。
周襄王姬郑二十年(公元前632年)春天,晋文公姬重耳下令晋军准备攻打卫国,卫成公姬郑大惧,偕公子姬歂犬逃到了襄中(今山西襄汾),把国政交给弟弟姬叔武和大夫姬元咺代管。同年冬天,晋文公和众诸侯在践土会盟(今河南原武),姬叔武和姬元咺趁机替卫成公求情,请求晋侯让他复位。
复位后的卫成公却听信了姬歂犬的谗言,无端杀害了姬元咺的儿子士荣。回京城后,姬歂犬又杀死了叔叔姬叔武。姬元咺只得向晋文公告状,请求昭雪。晋文公请示了周襄王后公开审判,姬元咺居理为胜。但姬元咺虽然理直,可是那时的规矩是下不能犯上,臣不能犯君,因此却也不能把卫成公怎样。
卫成公忿其臣子在晋文公面前状告自己,在周襄王......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