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问题,教师怎样选择课题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30 10:59
- 提问者网友:骨子里的高雅
- 2021-11-30 04:01
面对新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问题,教师怎样选择课题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廢物販賣機
- 2021-11-30 04:14
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主要价值,在于能够更新教育观念和提升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对新的课程环境,教师遭遇到许多课堂教学实践问题,需要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投身实践探索才能成功地转变教学行为,实现专业发展。但据调查反映,大部分教师感到选择有价值的课题是他们进行课题研究的最大阻力。在新课程背景下,一线教师既为层出不穷的鲜活实践问题而苦恼,同时却又找不到课题,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没有直面自己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进行选题。那么,面对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问题,教师该如何选择有价值课题开展研究,以积极变革教学行为,本文试就本人课题研究实践交流几种选题方法。
一、“评价开发”法
“评价开发”法就是教师要善于通过对专家、同事等人对自己所作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来发现值得改进的关键问题。其操作路径是:回顾曾有所触动的他人对自己所作的课堂教学评价情境→梳理所指出的课堂教学问题→比照新课改理念,遴选出最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将确定的关建问题转化成课题名称。
【案例1】 课题组高琴老师用“评价开发”法确立了课题《构建小学中年级语文自主性质疑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在选择研究问题时,高老师一下子想到了市教研员薛峰老师对她的评课指导。在课题立项前一学期的市教研室督导活动中,高老师在执教《朱德的扁担》时大胆设计了让学生对课文最后一节质疑的教学环节。但薛峰老师对此并不认同,他认为课中的整体感悟填空其实就是课文的重点内容,可以直接以此为突破口让学生质疑,从而引出文中其他小节,不必再按顺序一节节学下去。当时,高琴老师深有感触。因为这番话触及了一个困扰她已久的疑惑:平时她总想着如何通过提高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以使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但课堂上她常被学生提出的令人哭笑不得的问题牵着鼻子走,不能顺利完成教学计划。高老师虽曾查寻资料,但终究没找到有效可行的实施方法。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回顾与反思,高琴老师明白薛峰老师其实给她指出了两大问题:其一、如何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其二、如何根据教材特点从整体上把握质疑点,构建质疑教学模式,在结构化引导中逐渐提升学生自主质疑能力。根据小学新课程标准,高老师觉得第二个问题更有研究的实践价值,不仅能解决自己当前突出的教学实际问题,而且能将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新课程理念切实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于是,高老师选择第二个问题开展研究,并根据课题名称的四要素将问题转化成了课题。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高琴老师能捕捉对自己有影响力的关键事件,以市专家的评课诊断为信息资源,迅速、成功地找到了研究课题。
二、“挫折追问”法
“挫折追问”法就是教师要善于通过对自己新遭遇的教学挫折的深度拷问,来发现亟待解决的新增问题。其操作路径为:正视近期遭遇的教学挫折→反思受挫原因→根据反思结果到课堂中观察分析→确定主要问题,查资料找对策→将研究问题转化成课题名称。
【案例2】 课题组陆艳老师用“挫折追问”法确立了课题《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与方法的实践研究》。确立课题时,陆艳老师任教四年级数学,她当时为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喜欢她上课而苦闷。原来,陆老师任教的两个四年级班是她从一年级开始带上来的。一年级接班时,她还是一个才踏上工作岗位的新师范生。在教学实践之初,她凭着年轻、幽默,很快和学生打成一片,课堂上学生积极性也很高,气氛融洽。后来就慢慢发生了变化。到了四年级,陆老师觉得整个课堂就像是她在发表个人演说,自己口干舌燥地教,而学生们意兴阑珊地学,失去了学习的热情。那么,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是什么呢?陆老师走出自信心缺乏的低迷状态,展开了理性的反思。她清醒地认识到,这种现象并不是因为自己教学能力下降所致,而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四年级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转折期,不爱举手发言是有别于低年级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二是自己没有顺应学情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三是教学评价观念落后,方法单一陈旧,忽视了四年级学生的学段特征,缺乏对学生兴趣与需求的关注。接着陆老师带着这些认识再上课,以审视的眼光进行观察、反思与鉴别。尔后,她将主要问题聚焦为:如何以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的改革为突破口,调动四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为此她还认真研读数学新课程标准,积极查寻资料,努力寻找研究的切入点和问题解决的思路。在此充分准备基础上,陆艳老师确定了课题。
在上述案例中,陆艳老师能积极正视自己遭遇的教学挫折,及时查找原因,深入比较分析,并以理论为依托理性确立研究课题。
三、“顽症聚焦”法
“顽症聚焦”法就是教师要善于通过对自己困惑已久的教学现象的聚焦,来发现有待突破的瓶颈问题。其操作路径为:锁定自己困惑已久的教学现象→透析教学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聚焦导致问题形成的主要教学因素→将问题转化成课题名称。
【案例3】 课题组陈朝夕老师用“顽症聚焦”法确立了课题《小学语文教学拓宽渠道培养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陈朝夕老师在确立课题前详细描述了准备研究的教学现象:本届四年级学生和以往几届学生一样,进入中高年级后口头表达能力逐渐趋向两极分化,课堂成了几个活跃分子“挑梁唱戏”的舞台,而大多数学生“金口难开”,久而久之,一旦进行口语表达,就显得局促不安、拘谨胆怯、神情紧张,不仅声音不响亮,缺乏激情,而且表达不规范、不流畅、不完整,语无伦次,词不达意。因此,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方式难以实施,教学改革踟蹰不前。陈老师经分析认为,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群体的口头表达能力下降,令人担忧。那么其形成的主要教学因素是什么?陈老师深感那是应试教育的必然结果。由于口头表达能力不在检测、评价之列,陈老师觉得自己以往不够重视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口语表达主要作为课堂教学交流的方式,而根本没有将其作为语文教学应尽的培养目标。因而,缺乏必要的培养时空与方法,是导致学生随年级升高而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于是,陈老师将研究问题聚焦为:如何拓宽语文教学渠道切实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最后,她将研究问题转化成课题。
陈朝夕老师能以阻碍自己教改的瓶颈问题为研究对象,由表入里展开清晰、深入的聚焦,找到了富有实践价值的课题。
四、“深度转化”法
“深度转化”法就是教师要善于通过对课改理念转化过程中具体操作问题的诊断,来发现需要改深层次的问题。其操作路径为:清晰自己初见成效的某项教改措施→感悟该项教改措施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生成的不尽人如意的现象→诊断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通过调查细化具体的操作问题→将研究问题转化成课题名称。
【案例4】 课题组吴春花老师用“深度转化”法确立了课题《小学低年级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吴春花老师一年前在该班学生一年级时就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得以丰富,课堂教学气氛得到很好营造,尝试初见成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吴老师发现了一些令人不满的现象:合作学习中遇到意见分歧时,小组成员你说你的思路,我说我的见解,缺乏必要的倾听、讨论等合作技能,没有实际效果;部分学生依赖他人,坐享其成,或趁机偷懒,“游离”在课堂之外;很多学生易被他人同化,合作时“人云亦云”,等等。吴老师认为其本质问题是小组合作学习仍停留在初步尝试运用阶段,因没有采取更细致的富有针对性的措施已然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那么,应该如何加强指导,提高低年级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这是摆在吴老师面前的一个教改理念向实践深度转化的现实问题。为了有的放矢开展研究,吴老师在教师和学生层面进行了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进一步明确了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分工、讨论、反馈、评价方面缺乏有效指导的具体问题,厘清了研究思路。至此,吴老师顺利地就将课题确定了下来。
吴春花老师能敏锐抓住理念向课堂转化过程中的本质问题展开跟进式研究,找准了具有普适意义的课题。
五、“比较筛选”法
“比较筛选”法是指教师要善于通过对并存的教改实践问题的比较与筛选,来发现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其操作路径:梳理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些教改实践问题→以课改为核心比较其实践价值→选择最紧迫、最典型、最有影响力的问题→将优选出的问题转化成课题名称。
【案例5】 课题组吴超花老师用“比较筛选”法确立了课题《小学一年级语文新教材教学中提高识字效率的实践研究》。吴老师在执教一年级语文新教材过程中,感到需要解决的课堂教学实践问题很多:因新教材中拼音教学与识字教学同步进行,她就思考怎样才能让拼音教学更扎实;看到新教材中课文多是短小的诗歌,她就思考怎样进行诗歌教学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兴趣;想到学生今后的写作能力与语言素养的长远发展,她也思考应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写句能力;鉴于大量识字、提前识字的新课程重点,她还思考应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识字效率。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吴老师犹豫难决。于是她问自己:现在最需要迫切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每堂课涉及最多的又是什么问题?经比较,她觉得就目前而言第四个有关提高识字效率的问题最现实、最有价值。大量识字、提前识字是新教材的一个教改亮点,也是一线教师的一个教改难点,对于尚未适应学习生活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每节课从四个字逐渐增加到十几个字的识字量可谓压力不小。因此,吴老师觉得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识字效率的研究迫在眉睫。她的研究课题就这样被选定了。
本案例中的吴超花老师能根据课改的切身体验,在众多实践问题中甄别出最现实的核心问题,优选了研究课题。
六、“高原突破”法
“高原突破”法是指教师要善于通过对自己教学长处的审视,来发现能突破教学现状的要害问题。其操作路径为:明确自己最鲜明的教学长处→审视教学长处的不足之处→揭示要害问题→将问题转化成课题名称。
【案例6】 课题组尹美老师用“高原突破”法确立了课题《小学低年级数学动手操作拓展学生思维的实践研究》。尹美老师一直重视低年级数学教学,喜欢以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兴趣,积累了历年的教具、学具,形成了一定教学风格。她清楚自己的教学长处,并准备从此入手寻找课题。她开始以反思的眼光认真审视这一教学方法,对一些习以为常的教学现象发生了质疑:课堂上要求学生边动手操作边观察思考,但很多同学只顾操作学具,却把老师提的要求丢在一边,有时玩起来就忘了地点和时间,搅乱了教学计划,而她总是费好大一把劲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上来。尹老师发现,以往的动手操作教学片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长效、深层的培养。根据新课程理念,应该如何合理挖掘教材的动手操作资源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对这一蕴含在教学长处中的本质问题的揭示,尹老师满意地找到了研究课题。
尹美老师能从自己的教学长处切入寻找有赖现状突破的焦点问题,很好地完成了选题。
因每个教师课堂教学实践问题的复杂性、独特性,教师课题研究的选题方法灵活不居,上述几种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会有许多变式,因而,教师应直面各自实践问题创造性地运用,并能创造出更多更适合自己的选题方法。
一、“评价开发”法
“评价开发”法就是教师要善于通过对专家、同事等人对自己所作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来发现值得改进的关键问题。其操作路径是:回顾曾有所触动的他人对自己所作的课堂教学评价情境→梳理所指出的课堂教学问题→比照新课改理念,遴选出最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将确定的关建问题转化成课题名称。
【案例1】 课题组高琴老师用“评价开发”法确立了课题《构建小学中年级语文自主性质疑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在选择研究问题时,高老师一下子想到了市教研员薛峰老师对她的评课指导。在课题立项前一学期的市教研室督导活动中,高老师在执教《朱德的扁担》时大胆设计了让学生对课文最后一节质疑的教学环节。但薛峰老师对此并不认同,他认为课中的整体感悟填空其实就是课文的重点内容,可以直接以此为突破口让学生质疑,从而引出文中其他小节,不必再按顺序一节节学下去。当时,高琴老师深有感触。因为这番话触及了一个困扰她已久的疑惑:平时她总想着如何通过提高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以使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但课堂上她常被学生提出的令人哭笑不得的问题牵着鼻子走,不能顺利完成教学计划。高老师虽曾查寻资料,但终究没找到有效可行的实施方法。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回顾与反思,高琴老师明白薛峰老师其实给她指出了两大问题:其一、如何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其二、如何根据教材特点从整体上把握质疑点,构建质疑教学模式,在结构化引导中逐渐提升学生自主质疑能力。根据小学新课程标准,高老师觉得第二个问题更有研究的实践价值,不仅能解决自己当前突出的教学实际问题,而且能将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新课程理念切实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于是,高老师选择第二个问题开展研究,并根据课题名称的四要素将问题转化成了课题。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高琴老师能捕捉对自己有影响力的关键事件,以市专家的评课诊断为信息资源,迅速、成功地找到了研究课题。
二、“挫折追问”法
“挫折追问”法就是教师要善于通过对自己新遭遇的教学挫折的深度拷问,来发现亟待解决的新增问题。其操作路径为:正视近期遭遇的教学挫折→反思受挫原因→根据反思结果到课堂中观察分析→确定主要问题,查资料找对策→将研究问题转化成课题名称。
【案例2】 课题组陆艳老师用“挫折追问”法确立了课题《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与方法的实践研究》。确立课题时,陆艳老师任教四年级数学,她当时为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喜欢她上课而苦闷。原来,陆老师任教的两个四年级班是她从一年级开始带上来的。一年级接班时,她还是一个才踏上工作岗位的新师范生。在教学实践之初,她凭着年轻、幽默,很快和学生打成一片,课堂上学生积极性也很高,气氛融洽。后来就慢慢发生了变化。到了四年级,陆老师觉得整个课堂就像是她在发表个人演说,自己口干舌燥地教,而学生们意兴阑珊地学,失去了学习的热情。那么,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是什么呢?陆老师走出自信心缺乏的低迷状态,展开了理性的反思。她清醒地认识到,这种现象并不是因为自己教学能力下降所致,而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四年级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转折期,不爱举手发言是有别于低年级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二是自己没有顺应学情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三是教学评价观念落后,方法单一陈旧,忽视了四年级学生的学段特征,缺乏对学生兴趣与需求的关注。接着陆老师带着这些认识再上课,以审视的眼光进行观察、反思与鉴别。尔后,她将主要问题聚焦为:如何以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的改革为突破口,调动四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为此她还认真研读数学新课程标准,积极查寻资料,努力寻找研究的切入点和问题解决的思路。在此充分准备基础上,陆艳老师确定了课题。
在上述案例中,陆艳老师能积极正视自己遭遇的教学挫折,及时查找原因,深入比较分析,并以理论为依托理性确立研究课题。
三、“顽症聚焦”法
“顽症聚焦”法就是教师要善于通过对自己困惑已久的教学现象的聚焦,来发现有待突破的瓶颈问题。其操作路径为:锁定自己困惑已久的教学现象→透析教学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聚焦导致问题形成的主要教学因素→将问题转化成课题名称。
【案例3】 课题组陈朝夕老师用“顽症聚焦”法确立了课题《小学语文教学拓宽渠道培养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陈朝夕老师在确立课题前详细描述了准备研究的教学现象:本届四年级学生和以往几届学生一样,进入中高年级后口头表达能力逐渐趋向两极分化,课堂成了几个活跃分子“挑梁唱戏”的舞台,而大多数学生“金口难开”,久而久之,一旦进行口语表达,就显得局促不安、拘谨胆怯、神情紧张,不仅声音不响亮,缺乏激情,而且表达不规范、不流畅、不完整,语无伦次,词不达意。因此,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方式难以实施,教学改革踟蹰不前。陈老师经分析认为,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群体的口头表达能力下降,令人担忧。那么其形成的主要教学因素是什么?陈老师深感那是应试教育的必然结果。由于口头表达能力不在检测、评价之列,陈老师觉得自己以往不够重视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口语表达主要作为课堂教学交流的方式,而根本没有将其作为语文教学应尽的培养目标。因而,缺乏必要的培养时空与方法,是导致学生随年级升高而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于是,陈老师将研究问题聚焦为:如何拓宽语文教学渠道切实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最后,她将研究问题转化成课题。
陈朝夕老师能以阻碍自己教改的瓶颈问题为研究对象,由表入里展开清晰、深入的聚焦,找到了富有实践价值的课题。
四、“深度转化”法
“深度转化”法就是教师要善于通过对课改理念转化过程中具体操作问题的诊断,来发现需要改深层次的问题。其操作路径为:清晰自己初见成效的某项教改措施→感悟该项教改措施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生成的不尽人如意的现象→诊断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通过调查细化具体的操作问题→将研究问题转化成课题名称。
【案例4】 课题组吴春花老师用“深度转化”法确立了课题《小学低年级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吴春花老师一年前在该班学生一年级时就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得以丰富,课堂教学气氛得到很好营造,尝试初见成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吴老师发现了一些令人不满的现象:合作学习中遇到意见分歧时,小组成员你说你的思路,我说我的见解,缺乏必要的倾听、讨论等合作技能,没有实际效果;部分学生依赖他人,坐享其成,或趁机偷懒,“游离”在课堂之外;很多学生易被他人同化,合作时“人云亦云”,等等。吴老师认为其本质问题是小组合作学习仍停留在初步尝试运用阶段,因没有采取更细致的富有针对性的措施已然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那么,应该如何加强指导,提高低年级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这是摆在吴老师面前的一个教改理念向实践深度转化的现实问题。为了有的放矢开展研究,吴老师在教师和学生层面进行了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进一步明确了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分工、讨论、反馈、评价方面缺乏有效指导的具体问题,厘清了研究思路。至此,吴老师顺利地就将课题确定了下来。
吴春花老师能敏锐抓住理念向课堂转化过程中的本质问题展开跟进式研究,找准了具有普适意义的课题。
五、“比较筛选”法
“比较筛选”法是指教师要善于通过对并存的教改实践问题的比较与筛选,来发现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其操作路径:梳理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些教改实践问题→以课改为核心比较其实践价值→选择最紧迫、最典型、最有影响力的问题→将优选出的问题转化成课题名称。
【案例5】 课题组吴超花老师用“比较筛选”法确立了课题《小学一年级语文新教材教学中提高识字效率的实践研究》。吴老师在执教一年级语文新教材过程中,感到需要解决的课堂教学实践问题很多:因新教材中拼音教学与识字教学同步进行,她就思考怎样才能让拼音教学更扎实;看到新教材中课文多是短小的诗歌,她就思考怎样进行诗歌教学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兴趣;想到学生今后的写作能力与语言素养的长远发展,她也思考应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写句能力;鉴于大量识字、提前识字的新课程重点,她还思考应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识字效率。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吴老师犹豫难决。于是她问自己:现在最需要迫切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每堂课涉及最多的又是什么问题?经比较,她觉得就目前而言第四个有关提高识字效率的问题最现实、最有价值。大量识字、提前识字是新教材的一个教改亮点,也是一线教师的一个教改难点,对于尚未适应学习生活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每节课从四个字逐渐增加到十几个字的识字量可谓压力不小。因此,吴老师觉得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识字效率的研究迫在眉睫。她的研究课题就这样被选定了。
本案例中的吴超花老师能根据课改的切身体验,在众多实践问题中甄别出最现实的核心问题,优选了研究课题。
六、“高原突破”法
“高原突破”法是指教师要善于通过对自己教学长处的审视,来发现能突破教学现状的要害问题。其操作路径为:明确自己最鲜明的教学长处→审视教学长处的不足之处→揭示要害问题→将问题转化成课题名称。
【案例6】 课题组尹美老师用“高原突破”法确立了课题《小学低年级数学动手操作拓展学生思维的实践研究》。尹美老师一直重视低年级数学教学,喜欢以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兴趣,积累了历年的教具、学具,形成了一定教学风格。她清楚自己的教学长处,并准备从此入手寻找课题。她开始以反思的眼光认真审视这一教学方法,对一些习以为常的教学现象发生了质疑:课堂上要求学生边动手操作边观察思考,但很多同学只顾操作学具,却把老师提的要求丢在一边,有时玩起来就忘了地点和时间,搅乱了教学计划,而她总是费好大一把劲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上来。尹老师发现,以往的动手操作教学片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长效、深层的培养。根据新课程理念,应该如何合理挖掘教材的动手操作资源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对这一蕴含在教学长处中的本质问题的揭示,尹老师满意地找到了研究课题。
尹美老师能从自己的教学长处切入寻找有赖现状突破的焦点问题,很好地完成了选题。
因每个教师课堂教学实践问题的复杂性、独特性,教师课题研究的选题方法灵活不居,上述几种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会有许多变式,因而,教师应直面各自实践问题创造性地运用,并能创造出更多更适合自己的选题方法。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