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作为中国古代灿烂文化,其主要社会意义和代表作品是什么
答案:5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03 12:57
- 提问者网友:鼻尖触碰
- 2021-12-02 15:42
青铜器作为中国古代灿烂文化,其主要社会意义和代表作品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你哪知我潦倒为你
- 2021-12-02 16:00
青铜文化的变迁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变迁及文化内涵的变迁。郭沫若曾用铜器形象学的考古方法研究了西周彝器,确定了判断时代的标准。他把中国青铜器时代划分为五个时期。他以殷、周、春秋、战国的朝代为经,以铜器的形态、纹饰、铭辞为纬,就青铜器进化过程寻找其时代的共同特征,考察其演变之迹。用这种方法分期如下:
滥觞期:大概在夏、殷之际。地点可能在中国南方江淮流域下流。鼎盛期:年代是在殷商后期及周初成、康、昭、穆诸世。器物上,以鼎、方彝、尊、卣、爵为多。装饰方面,不是全身饰以花纹,就是纯素。颓败期:年代上自恭、懿、孝、夷诸世至春秋中叶。器制简陋轻率,但已脱去原始风味及神话传统,而有自由奔放的精神。中兴期:春秋中叶至战国末年。此期的器制轻便适用而式样翻新,质薄、形巧,表现出一般铜器已经商品化了。衰落期:自战国末叶以后,因青铜时代行将更易,一切器物复归于简陋,但更实用,轻便朴素。从此青铜器艺术让位于其他艺术,青铜时代也大约至秦统一天下后便转入铁器时代。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红铜加入锡、铅,成为一种新的合金,这种合金历经几千年的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灰色的锈,所以今人谓之"青铜",而古人则将这种合金称之为"金",文献中所讲"赐金"、"受金"多少,即指青铜。
青铜器则是以青铜为材料,采用一种非常特殊的工艺(今人称之为青铜铸造工艺)制作出来的器物,它是古代灿烂文明的载体之一。 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它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饰华丽,工艺高超,体现了庄严凝重的风格。司母戊鼎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800多公斤,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铸造这样大型的青铜器,先要分别铸出部件,然后再合铸成为一个整体,工艺十分复杂,铸造时需要二三百个工匠同时操作,密切配合才能完成。根据测定,司母戊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这三种金属的比例是比较合理的,它反映了商朝工匠的聪明才智。司母戊鼎于1939年在河南安阳出土。当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大举侵略中国。大鼎出土的消息传出后,日军派人四处搜索,企图将它掠走。为了保护好这一珍贵文物,当地群众再次把它深埋起来。抗战胜利后,大鼎才被重新挖出。1948年,大鼎在南京首次公开展出,立即引起轰动。司母戊鼎的复制品作为中国人民的珍贵礼物,现已被联合国永久收藏。
1986年四川三星堆出土的大型青铜立人像,高2.62米,重180公斤,是采用分段浇筑法制成的。青铜人像的眼睛很大,鼻梁挺直,耳垂穿孔,双脚赤裸地站立在方座之上。这是商代蜀文化的杰出作品。
滥觞期:大概在夏、殷之际。地点可能在中国南方江淮流域下流。鼎盛期:年代是在殷商后期及周初成、康、昭、穆诸世。器物上,以鼎、方彝、尊、卣、爵为多。装饰方面,不是全身饰以花纹,就是纯素。颓败期:年代上自恭、懿、孝、夷诸世至春秋中叶。器制简陋轻率,但已脱去原始风味及神话传统,而有自由奔放的精神。中兴期:春秋中叶至战国末年。此期的器制轻便适用而式样翻新,质薄、形巧,表现出一般铜器已经商品化了。衰落期:自战国末叶以后,因青铜时代行将更易,一切器物复归于简陋,但更实用,轻便朴素。从此青铜器艺术让位于其他艺术,青铜时代也大约至秦统一天下后便转入铁器时代。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红铜加入锡、铅,成为一种新的合金,这种合金历经几千年的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灰色的锈,所以今人谓之"青铜",而古人则将这种合金称之为"金",文献中所讲"赐金"、"受金"多少,即指青铜。
青铜器则是以青铜为材料,采用一种非常特殊的工艺(今人称之为青铜铸造工艺)制作出来的器物,它是古代灿烂文明的载体之一。 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它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饰华丽,工艺高超,体现了庄严凝重的风格。司母戊鼎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800多公斤,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铸造这样大型的青铜器,先要分别铸出部件,然后再合铸成为一个整体,工艺十分复杂,铸造时需要二三百个工匠同时操作,密切配合才能完成。根据测定,司母戊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这三种金属的比例是比较合理的,它反映了商朝工匠的聪明才智。司母戊鼎于1939年在河南安阳出土。当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大举侵略中国。大鼎出土的消息传出后,日军派人四处搜索,企图将它掠走。为了保护好这一珍贵文物,当地群众再次把它深埋起来。抗战胜利后,大鼎才被重新挖出。1948年,大鼎在南京首次公开展出,立即引起轰动。司母戊鼎的复制品作为中国人民的珍贵礼物,现已被联合国永久收藏。
1986年四川三星堆出土的大型青铜立人像,高2.62米,重180公斤,是采用分段浇筑法制成的。青铜人像的眼睛很大,鼻梁挺直,耳垂穿孔,双脚赤裸地站立在方座之上。这是商代蜀文化的杰出作品。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底特律间谍
- 2021-12-02 20:16
香炉
- 2楼网友:鸠书
- 2021-12-02 18:39
司母戊鼎,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四羊方尊,
社会意义是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四羊方尊,
社会意义是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 3楼网友:深街酒徒
- 2021-12-02 17:52
司母戊鼎,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四羊方尊,
社会意义是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三星堆青铜文化遗址
四羊方尊,
社会意义是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三星堆青铜文化遗址
- 4楼网友:举杯邀酒敬孤独
- 2021-12-02 16:59
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
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家的农地中出土,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又称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该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
铜尊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时期,是一种饮酒用具。这件四羊方尊是我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重达34公斤,加上它独一无二的造型,理当进入文物精品之宝库。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器身方形,方口,大沿,颈饰口沿外侈,每边边长为52.4厘米,其边长几乎接近器身58.3厘米的高度。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四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尊腹即为羊的前胸,羊腿则附于圈足上,承担着尊体的重量。羊的前胸及颈背部饰鳞纹,两侧饰有美丽的长冠凤纹,圈足上是夔纹。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全体饰有细雷纹。器四角和四面中心线合范处均设计成长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掩盖合范时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的纹饰。
酗亚方尊 容酒器。商代晚期铸品。清宫旧物,现藏故宫博物院。原器通高45.5厘米,宽38厘米。大敞口,宽折肩,高圈足。肩四隅有四立体有角象首,肩中部有四双角分叉龙首。颈饰蕉叶纹,肩及圈足饰鸟纹。腹部与圈足有曲折角型大兽面纹,圈足曲折角雕成龙形。器四隅及每壁中心线皆设有棱脊,上端侈出器口,形象庄严
龙虎尊 商器。原器一九五七年出土于安徽阜南县。器高五十点五厘米,口径四十四点九厘米,重约二十公斤,是一件具有喇叭形口沿,宽折肩、深腹、圈足,体形较高大的盛酒器。龙虎尊的肩部饰以三条蜿蜒向前的龙,龙头突出肩外。腹部纹饰为一个虎头两个虎身,虎口之下有一人形,人头衔于虎口之中。虎身下方以扉棱为界,饰两夔龙相对组成的兽面。圈足上部有弦纹,并开有十字形镂孔。 龙虎尊纹饰的主题是"虎口衔人"。关于这一主题,有人认为:在这里,"人"应是那些奴隶,"虎口衔人"反映奴隶社会的残酷、恐怖。对于这种传统的解释,另外一些考古学家则提出质疑,他们认为这应该是在表现一种巫术主题。青铜器在当时是十分重要的礼器,这样的纹饰应是巫师作法的情景纪实。张开的虎口在古代是分割生死两界的象征,虎口下的人很可能就是巫师,巫师在祭祀中通过老虎的帮助而表现出一种能够通天地、感鬼神的能力。"虎口衔人"这一图案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我们还不能做出精确的解释,但在当时一定是和某种神话和宗教信仰相联系的,在祭祀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尊是商代青铜器中与四羊方尊齐名的珍品。
鸮尊 商代后期
尊为古代盛酒器。铜尊,最早见于商代。鸮,俗称猫头鹰。在古代,鸮是人们最喜爱和崇拜的神鸟。鸮的形象是古代艺术品经常采用的原形。商代的王器、石器、陶器、青铜器中,都有精美的鸮形。此鸮尊即是商代鸟兽形青铜器中的精品。
鸮尊一九七六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原器为一对两只,铸于商代后期。原器通高四十五点九厘米,外形从整体上看,为一昂首挺胸的猫头鹰。通体饰以纹饰,富丽精细。喙、胸部纹饰为蝉纹;鸮颈两侧为夔纹;翅两边各饰以蛇纹;尾上部有一展翅欲飞的鸮鸟,整个尊是平面的立体的完美结合。尊口内侧有铭文“妇好”二字。
“妇好”应是商王武丁之妻。据殷墟甲骨文记载,妇好是一位能干、有魄力的女子。生前,她曾参与国家大事,主持祭祀,还带兵征伐过羌、土方等国家,颇具传奇色彩。 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钺 作为一种兵器,由青铜铍头、长柄构成,铍头尖锋直刃、扁茎,穿透力很强,很可能是由扁茎短剑发展而来。它出现于春秋时期,在战国时期大量使用。至于斧钺,由于其杀伤力不如戈矛,在春秋时期实战中的地位已大大降低,已多用于仪仗、装饰之需,以作为军权的象征。
钺是商周时代重要的礼器之一,也是一种兵器。据考证,这种器物是由石斧等工具演变而来的,在青铜器中更强调华丽、美观的特质,成为象征权力、象征威严的礼仪用物,此处所选两件钺是商代后期作品,格外强调器物威严恐怖的特性,同商代艺术风格完全一致。
.爵 饮酒器,青铜爵最早出现于夏代晚期,盛行于商代晚期。爵的基本形制是前有流,即倾酒的流槽;流与杯口之际有两注,后有尖锐状尾、中为杯,一侧有柄,下有三足。夏商时期
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家的农地中出土,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又称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该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
铜尊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时期,是一种饮酒用具。这件四羊方尊是我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重达34公斤,加上它独一无二的造型,理当进入文物精品之宝库。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器身方形,方口,大沿,颈饰口沿外侈,每边边长为52.4厘米,其边长几乎接近器身58.3厘米的高度。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四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尊腹即为羊的前胸,羊腿则附于圈足上,承担着尊体的重量。羊的前胸及颈背部饰鳞纹,两侧饰有美丽的长冠凤纹,圈足上是夔纹。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全体饰有细雷纹。器四角和四面中心线合范处均设计成长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掩盖合范时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的纹饰。
酗亚方尊 容酒器。商代晚期铸品。清宫旧物,现藏故宫博物院。原器通高45.5厘米,宽38厘米。大敞口,宽折肩,高圈足。肩四隅有四立体有角象首,肩中部有四双角分叉龙首。颈饰蕉叶纹,肩及圈足饰鸟纹。腹部与圈足有曲折角型大兽面纹,圈足曲折角雕成龙形。器四隅及每壁中心线皆设有棱脊,上端侈出器口,形象庄严
龙虎尊 商器。原器一九五七年出土于安徽阜南县。器高五十点五厘米,口径四十四点九厘米,重约二十公斤,是一件具有喇叭形口沿,宽折肩、深腹、圈足,体形较高大的盛酒器。龙虎尊的肩部饰以三条蜿蜒向前的龙,龙头突出肩外。腹部纹饰为一个虎头两个虎身,虎口之下有一人形,人头衔于虎口之中。虎身下方以扉棱为界,饰两夔龙相对组成的兽面。圈足上部有弦纹,并开有十字形镂孔。 龙虎尊纹饰的主题是"虎口衔人"。关于这一主题,有人认为:在这里,"人"应是那些奴隶,"虎口衔人"反映奴隶社会的残酷、恐怖。对于这种传统的解释,另外一些考古学家则提出质疑,他们认为这应该是在表现一种巫术主题。青铜器在当时是十分重要的礼器,这样的纹饰应是巫师作法的情景纪实。张开的虎口在古代是分割生死两界的象征,虎口下的人很可能就是巫师,巫师在祭祀中通过老虎的帮助而表现出一种能够通天地、感鬼神的能力。"虎口衔人"这一图案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我们还不能做出精确的解释,但在当时一定是和某种神话和宗教信仰相联系的,在祭祀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尊是商代青铜器中与四羊方尊齐名的珍品。
鸮尊 商代后期
尊为古代盛酒器。铜尊,最早见于商代。鸮,俗称猫头鹰。在古代,鸮是人们最喜爱和崇拜的神鸟。鸮的形象是古代艺术品经常采用的原形。商代的王器、石器、陶器、青铜器中,都有精美的鸮形。此鸮尊即是商代鸟兽形青铜器中的精品。
鸮尊一九七六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原器为一对两只,铸于商代后期。原器通高四十五点九厘米,外形从整体上看,为一昂首挺胸的猫头鹰。通体饰以纹饰,富丽精细。喙、胸部纹饰为蝉纹;鸮颈两侧为夔纹;翅两边各饰以蛇纹;尾上部有一展翅欲飞的鸮鸟,整个尊是平面的立体的完美结合。尊口内侧有铭文“妇好”二字。
“妇好”应是商王武丁之妻。据殷墟甲骨文记载,妇好是一位能干、有魄力的女子。生前,她曾参与国家大事,主持祭祀,还带兵征伐过羌、土方等国家,颇具传奇色彩。 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钺 作为一种兵器,由青铜铍头、长柄构成,铍头尖锋直刃、扁茎,穿透力很强,很可能是由扁茎短剑发展而来。它出现于春秋时期,在战国时期大量使用。至于斧钺,由于其杀伤力不如戈矛,在春秋时期实战中的地位已大大降低,已多用于仪仗、装饰之需,以作为军权的象征。
钺是商周时代重要的礼器之一,也是一种兵器。据考证,这种器物是由石斧等工具演变而来的,在青铜器中更强调华丽、美观的特质,成为象征权力、象征威严的礼仪用物,此处所选两件钺是商代后期作品,格外强调器物威严恐怖的特性,同商代艺术风格完全一致。
.爵 饮酒器,青铜爵最早出现于夏代晚期,盛行于商代晚期。爵的基本形制是前有流,即倾酒的流槽;流与杯口之际有两注,后有尖锐状尾、中为杯,一侧有柄,下有三足。夏商时期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