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鹧鸪的诗句,郑谷,唐代诗人,因其诗作《鹧鸪》而被誉为什么?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3 00:48
- 提问者网友:棒棒糖
- 2021-04-22 11:56
关于鹧鸪的诗句,郑谷,唐代诗人,因其诗作《鹧鸪》而被誉为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刀戟声无边
- 2021-04-22 12:42
郑谷(公元849--911年),字守愚,江西袁州(今宜春)人。其父郑史,其兄郑启,均为唐代诗人。受父兄熏陶,郑谷七岁便能诗,“自骑竹之年则有赋咏”。当时著名诗人、诗论家司空图“见而奇之,拊其背曰:当为一代风骚主”。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郑谷考中进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他写的一首《鹧鸪》诗声名远播,因而又有“郑鹧鸪”之称。他与许棠、张乔、任涛等九位同辈人经常唱和往还,诗名颇盛,被誉为“芳林十哲”。唐乾宁年间,郑谷“独守义命之戒,而不牵于名利之域”,毅然归隐故乡的仰山,过着“好句未停无暇日,旧山归老有东林”的隐居生活。郑谷一生作诗不下千首;因曾“寓居云台道舍”,故称诗集为《云台编》,一名《宜阳集》,又叫《郑守愚文集》,共分上、中、下三卷。另著有《宜阳外编》、《国风正误》等书籍,有的著作已失传。《全唐诗》收入郑谷的诗歌共有三百多首。
郑谷所作的一首七律《鹧鸪》,脍炙人口,风靡一时。其诗曰: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鹧鸪是一种羽色斑斓美丽的鸟,形如雌雉,体大似鸠,分布于祖国大陆的南方。其“鸣云‘钩辀格磔’是也”,俗称极象“行不得也哥哥”。古人常借鹧鸪的啼鸣来抒写迁客孤寂愁苦之状,游子思乡怀亲之情。
历代骚人墨客对郑谷的“一字师”和这首《鹧鸪》诗,均极为推重。有诗云:“早梅一字师,齐已谢不逮”;有诗云:“一字之师齐已拜,早梅开后独踟蹰”;有诗云:“一卷云台刚读罢,耳边疑听鹧鸪声”;有诗云:“读书堂侧老松枯,故址荒凉唱鹧鸪”;还有诗云:“何以鹧鸪诗,脍炙于千载”。元代辛文房赞赏郑谷“尝赋鹧鸪,警绝”;清代金圣叹称扬郑谷这首诗“深得比兴之遗”;沈德潜也说《鹧鸪》诗的“三四语胜于‘钩(车舟) 格磔’也”,并称誉是“以神韵胜”。上海辞书出版社于1983年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一书也载文称,《鹧鸪》诗“终篇宕出远神,言虽尽而意无穷,透出诗人那沉重的羁旅乡思之愁”,赞许“诗人紧紧把握住人与鹧鸪在感情上的联系,咏鹧鸪而重在传神韵,使人和鹧鸪均融为一体,构思精妙缜密”。
在评论郑谷全部诗作的问题上,历代文人各抒己见。宋代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说,郑谷“其诗极有意思,亦多隹句”,但他直言“其格不甚高”。童宗说的意见比较委婉,他称郑谷的诗“丰入而啬出之,论其格调虽不甚高”,但“要其锻炼句意,鲜有不合于道”。元代辛文房的说法有点不同,他认为“谷诗清婉明白,不俚而切”。而明代的叶涵云和费嘉树对郑谷的评价却显得很高;叶涵云把郑谷推崇为“有唐三百年,风雅雄一代”的重量级人物,费嘉树不仅称赞郑谷“骚坛树赤帜,群贤拜下风”,而且还说他的诗是与“李杜相颉顽,岂与郊岛同”的杰作。在清代纪晓岚等人主编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也有一说,谓郑诗“往往于风调之中,独饶思致”,但“汰其肤浅,撷其菁华,固亦晚唐之巨擘矣”。
然而,称他“风雅雄一代”也好,论其“格调不甚高”也好,不过都是各取一端,各执其词罢了。客观地讲,从“汰其肤浅,撷其菁华”的角度来看,郑谷在诗歌创作上毕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艺术成就,他的部分作品也确实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他的“平楚干戈后,田园失耦耕”;他的“访邻多指冢,问路半移原”;他的“乱兵何日息,故老几人全”;他的“十口飘零犹寄食,两川消息未休兵”;还有他的“不会苍苍主何事,忍饥多是力耕人”等诗句,大都不同程度地揭露与批判了唐末衰败,人民......余下全文>>
郑谷所作的一首七律《鹧鸪》,脍炙人口,风靡一时。其诗曰: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鹧鸪是一种羽色斑斓美丽的鸟,形如雌雉,体大似鸠,分布于祖国大陆的南方。其“鸣云‘钩辀格磔’是也”,俗称极象“行不得也哥哥”。古人常借鹧鸪的啼鸣来抒写迁客孤寂愁苦之状,游子思乡怀亲之情。
历代骚人墨客对郑谷的“一字师”和这首《鹧鸪》诗,均极为推重。有诗云:“早梅一字师,齐已谢不逮”;有诗云:“一字之师齐已拜,早梅开后独踟蹰”;有诗云:“一卷云台刚读罢,耳边疑听鹧鸪声”;有诗云:“读书堂侧老松枯,故址荒凉唱鹧鸪”;还有诗云:“何以鹧鸪诗,脍炙于千载”。元代辛文房赞赏郑谷“尝赋鹧鸪,警绝”;清代金圣叹称扬郑谷这首诗“深得比兴之遗”;沈德潜也说《鹧鸪》诗的“三四语胜于‘钩(车舟) 格磔’也”,并称誉是“以神韵胜”。上海辞书出版社于1983年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一书也载文称,《鹧鸪》诗“终篇宕出远神,言虽尽而意无穷,透出诗人那沉重的羁旅乡思之愁”,赞许“诗人紧紧把握住人与鹧鸪在感情上的联系,咏鹧鸪而重在传神韵,使人和鹧鸪均融为一体,构思精妙缜密”。
在评论郑谷全部诗作的问题上,历代文人各抒己见。宋代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说,郑谷“其诗极有意思,亦多隹句”,但他直言“其格不甚高”。童宗说的意见比较委婉,他称郑谷的诗“丰入而啬出之,论其格调虽不甚高”,但“要其锻炼句意,鲜有不合于道”。元代辛文房的说法有点不同,他认为“谷诗清婉明白,不俚而切”。而明代的叶涵云和费嘉树对郑谷的评价却显得很高;叶涵云把郑谷推崇为“有唐三百年,风雅雄一代”的重量级人物,费嘉树不仅称赞郑谷“骚坛树赤帜,群贤拜下风”,而且还说他的诗是与“李杜相颉顽,岂与郊岛同”的杰作。在清代纪晓岚等人主编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也有一说,谓郑诗“往往于风调之中,独饶思致”,但“汰其肤浅,撷其菁华,固亦晚唐之巨擘矣”。
然而,称他“风雅雄一代”也好,论其“格调不甚高”也好,不过都是各取一端,各执其词罢了。客观地讲,从“汰其肤浅,撷其菁华”的角度来看,郑谷在诗歌创作上毕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艺术成就,他的部分作品也确实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他的“平楚干戈后,田园失耦耕”;他的“访邻多指冢,问路半移原”;他的“乱兵何日息,故老几人全”;他的“十口飘零犹寄食,两川消息未休兵”;还有他的“不会苍苍主何事,忍饥多是力耕人”等诗句,大都不同程度地揭露与批判了唐末衰败,人民......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