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是什么引起的?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6 08:13
- 提问者网友:書生途
- 2021-04-16 01:11
是食物还是身体对这种食物的排斥啊…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舍身薄凉客
- 2021-04-16 01:22
长期腹泻病因
腹泻能引起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贫血、降低身体的抵抗力。腹泻时,机体不但丢失大量水分和营养物质,还会丧失大量的电解质,如钠、钾、钙及镁等。如果丢失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出现电解质紊乱,还可能出现酸碱中毒。
病因学
(一)急性腹泻 病程多不超过3星期,其最常见原因是感染。
1.食物中毒 由于食物被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产气夹膜梭状芽胞杆菌、肉毒杆菌等的毒素污染,多表现为 非炎症性水泻。
2.肠道感染
(1)病毒感染:轮状病毒、Norwalk病毒、肠腺病毒感染时,可发生小肠非炎症性腹泻。 其中轮状病毒是小儿秋季腹泻常见的病原菌。
(2)细菌感染:霍乱弧菌和产毒性大肠杆菌可致小肠非炎症性水泻。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弯曲杆菌属、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crocolitica)、侵入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难辨性梭状芽胞菌可致结肠炎,产生脓血腹泻。
(3)寄生虫感染:梨形鞭毛虫、隐孢子虫感染可致小肠非炎症性水泻。溶组织肠阿米巴侵犯结肠时引起炎症、溃疡和脓血腹泻。
(4)旅行者腹泻:是旅途中或旅行后发生的腹泻。多数为感染所致,病原体常为产毒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梨形鞭毛虫、溶组织阿米巴等。
(5)药物引起的腹泻:泻药、高渗性药、拟胆碱能药、抗菌药和某些降压或抗心律失常药,在服药期内不致腹泻。
(二)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的病期在2个月以上,病因比急性的更复杂,因此诊断和治疗有时很困难,是本章讨论的重点。
1. 肠道感染性疾病 ①慢性阿米巴痢疾;②慢性细菌性疾病;③肠结核;④梨形鞭毛虫病、血吸虫病;⑤肠道念珠菌病。
2.肠道非感染性炎症 ①炎症性肠病(克隆病和溃疡性结肠炎);②放射性肠炎;③缺血性结肠炎;④憩室炎;⑤尿毒症性肠炎。
3.肿瘤 ①大肠癌;②结肠腺瘤病(息肉);③小肠恶性淋巴瘤;④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瘤(APU-Doma);胃泌素瘤、类癌、肠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等。
4.小肠吸收不良
(1)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
(2)继发性小肠吸收不良。
1)消化不良:①胰消化酶缺乏,如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瘘等;②双糖酶缺乏,如乳糖不耐受症等;③胆汁排出受阻和结合胆盐不足,如肝外胆道梗阻,肝内胆汁瘀积,小肠细菌过长(盲袢综合征)等。
2)小肠吸收面减少:①小肠切除过多(短肠综合征);②近段小肠-结肠吻合或瘘道等。
3)小肠浸润性疾病:Whipple病、α-重链病、系统性硬化症等。
5.运动性腹泻 肠蠕动紊乱(多数为加速)引起,如肠易激综合征、胃大部切除术后,迷走神经切断后、部分性肠梗阻、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6.药源性腹泻 ①泻药如酚酞、番泻叶等;②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新霉素等;③降压药如利血平、胍乙啶等;④肝性脑病用药如乳果糖、乳山梨醇等。
肠易激综合症引起的慢性腹泻和便秘
肠易激综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伴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粪便性状异常(稀便、粘液便/便秘)等临床表现,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但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1946年Dolhart首先提出IBS这一术语,此前有过敏性大肠炎、过敏性结肠炎、过敏性大肠症候群等病名。IBS虽不危及生命但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们身心、工作和生活质量,占用了大量有限的医疗资源。
中医学没有肠易激综合症这一病名,目前科研及临床多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可归于泄泻、腹痛、便秘、郁证等病症范畴。对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其痛泻相伴的症状与中医古方痛泻要方治疗的症状相似,临床中用痛泻药方加减治疗腹泻型IBS效果亦较佳,因此有人提出“痛泻”中医病名。根据IBS病位在肠,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也有人提出“肠郁”这一病名。
肠易激综合症引起的腹泻和便秘表面上是两种不同的病理现象,其实际上同一种病的不同表现,都是患者的肠道功能紊乱。有机构在传统中医有效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的理论,由中医的思伤脾、怒伤肝理论得到启发,对患者精神因素对本病的影响做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心脑一体,肠脑互动的学说。采用宁心安神,疏肝解郁,温补脾肾的方法,结合现代微生态制剂合生素,疗效非常令人满意,患者腹泻和便秘消失的同时其他一系列由肠易激综合症引起的症状如大便干结、腹泻、便秘、口臭、恶心、心烦、易怒、焦虑、抑郁、神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头晕耳鸣、四肢乏力、痤疮、皮肤粗糙、雀斑、黄褐斑、头发干枯脱落、舌炎、口角炎、多发性神经炎、贫血、心慌气短、心律失常等等也不治而愈,疗效堪称神奇,详细内容在参考资料的肠易激综合症引起的慢性腹泻和便秘里。
腹泻能引起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贫血、降低身体的抵抗力。腹泻时,机体不但丢失大量水分和营养物质,还会丧失大量的电解质,如钠、钾、钙及镁等。如果丢失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出现电解质紊乱,还可能出现酸碱中毒。
病因学
(一)急性腹泻 病程多不超过3星期,其最常见原因是感染。
1.食物中毒 由于食物被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产气夹膜梭状芽胞杆菌、肉毒杆菌等的毒素污染,多表现为 非炎症性水泻。
2.肠道感染
(1)病毒感染:轮状病毒、Norwalk病毒、肠腺病毒感染时,可发生小肠非炎症性腹泻。 其中轮状病毒是小儿秋季腹泻常见的病原菌。
(2)细菌感染:霍乱弧菌和产毒性大肠杆菌可致小肠非炎症性水泻。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弯曲杆菌属、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crocolitica)、侵入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难辨性梭状芽胞菌可致结肠炎,产生脓血腹泻。
(3)寄生虫感染:梨形鞭毛虫、隐孢子虫感染可致小肠非炎症性水泻。溶组织肠阿米巴侵犯结肠时引起炎症、溃疡和脓血腹泻。
(4)旅行者腹泻:是旅途中或旅行后发生的腹泻。多数为感染所致,病原体常为产毒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梨形鞭毛虫、溶组织阿米巴等。
(5)药物引起的腹泻:泻药、高渗性药、拟胆碱能药、抗菌药和某些降压或抗心律失常药,在服药期内不致腹泻。
(二)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的病期在2个月以上,病因比急性的更复杂,因此诊断和治疗有时很困难,是本章讨论的重点。
1. 肠道感染性疾病 ①慢性阿米巴痢疾;②慢性细菌性疾病;③肠结核;④梨形鞭毛虫病、血吸虫病;⑤肠道念珠菌病。
2.肠道非感染性炎症 ①炎症性肠病(克隆病和溃疡性结肠炎);②放射性肠炎;③缺血性结肠炎;④憩室炎;⑤尿毒症性肠炎。
3.肿瘤 ①大肠癌;②结肠腺瘤病(息肉);③小肠恶性淋巴瘤;④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瘤(APU-Doma);胃泌素瘤、类癌、肠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等。
4.小肠吸收不良
(1)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
(2)继发性小肠吸收不良。
1)消化不良:①胰消化酶缺乏,如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瘘等;②双糖酶缺乏,如乳糖不耐受症等;③胆汁排出受阻和结合胆盐不足,如肝外胆道梗阻,肝内胆汁瘀积,小肠细菌过长(盲袢综合征)等。
2)小肠吸收面减少:①小肠切除过多(短肠综合征);②近段小肠-结肠吻合或瘘道等。
3)小肠浸润性疾病:Whipple病、α-重链病、系统性硬化症等。
5.运动性腹泻 肠蠕动紊乱(多数为加速)引起,如肠易激综合征、胃大部切除术后,迷走神经切断后、部分性肠梗阻、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6.药源性腹泻 ①泻药如酚酞、番泻叶等;②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新霉素等;③降压药如利血平、胍乙啶等;④肝性脑病用药如乳果糖、乳山梨醇等。
肠易激综合症引起的慢性腹泻和便秘
肠易激综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伴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粪便性状异常(稀便、粘液便/便秘)等临床表现,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但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1946年Dolhart首先提出IBS这一术语,此前有过敏性大肠炎、过敏性结肠炎、过敏性大肠症候群等病名。IBS虽不危及生命但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们身心、工作和生活质量,占用了大量有限的医疗资源。
中医学没有肠易激综合症这一病名,目前科研及临床多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可归于泄泻、腹痛、便秘、郁证等病症范畴。对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其痛泻相伴的症状与中医古方痛泻要方治疗的症状相似,临床中用痛泻药方加减治疗腹泻型IBS效果亦较佳,因此有人提出“痛泻”中医病名。根据IBS病位在肠,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也有人提出“肠郁”这一病名。
肠易激综合症引起的腹泻和便秘表面上是两种不同的病理现象,其实际上同一种病的不同表现,都是患者的肠道功能紊乱。有机构在传统中医有效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的理论,由中医的思伤脾、怒伤肝理论得到启发,对患者精神因素对本病的影响做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心脑一体,肠脑互动的学说。采用宁心安神,疏肝解郁,温补脾肾的方法,结合现代微生态制剂合生素,疗效非常令人满意,患者腹泻和便秘消失的同时其他一系列由肠易激综合症引起的症状如大便干结、腹泻、便秘、口臭、恶心、心烦、易怒、焦虑、抑郁、神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头晕耳鸣、四肢乏力、痤疮、皮肤粗糙、雀斑、黄褐斑、头发干枯脱落、舌炎、口角炎、多发性神经炎、贫血、心慌气短、心律失常等等也不治而愈,疗效堪称神奇,详细内容在参考资料的肠易激综合症引起的慢性腹泻和便秘里。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