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事故致因理论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1 02:53
- 提问者网友:不爱我么
- 2021-02-20 13:00
安全事故致因理论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舊物识亽
- 2021-02-20 14:31
问题一:什么是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是用来阐明事故的成因、始末过程和事故后果,以便对事故现象的发生、发展进行明确的分析。事故致因理论的出现,已有80年历史,是从最早的单因素理论发展到不断增多的复杂因素的系统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即以事故频发倾向论和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为代表的早期事故致因理论,以能量意外释放论为主要代表的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现代的系统安全理论。
详细的理论概括如下:
(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和伍兹把许多伤亡事故发生次数按照泊松分布、偏倚分布和非均等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当发生事故的概率不存在个体差异时,一定时间内事故发生次数服从泊松分布。一些工人由于存在精神或心理方面的毛病,如果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发生过一次事故,当再继续操作时,就有重复发生第二次、第三次事故的倾向,符合这种统计分布的主要是少数有精神或心理缺陷的工人,服从偏倚分布。当工厂中存在许多特别容易发生事故的人时,发生不同次数事故的人数服从非均等分布。
在此研究基础上,1939年,法默和查姆勃等人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
尽管事故频发倾向论把工业事故的原因归因于少数事故频发倾向者的观点是错误的,然而从职业适合性的角度来看,关于事故频发倾向的认识也有一定可取之处。
(二)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1931年,美国的海因里希在《工业事故预防》一书中,阐述了工业安全理论,该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论述了事故发生的因果连锁理论,后人称其为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事件的连锁,即: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五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海因里希用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因果连锁关系。在多米诺骨牌系列中,一颗骨牌被碰倒了,则将发生连锁反应,其余的几颗骨牌相继被碰倒。如果移去中间的一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他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事故因果连锁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管理。大多数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完全依靠工程技术上的改进来预防事故是不现实的,需要完善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如果管理上出现缺欠,就会使得导致事故基本原因的出现。
(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1961年吉布森提出了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在吉布森的研究基础上,1966年哈登完善了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提出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并提出了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伤害的分类方法,将伤害分为两类: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阀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哈登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伤害造成人......余下全文>>问题二:由事故致因理论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1)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的分析中所提炼出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这种机理和模型反映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能够为事故的定性定量分析,为事故的预测预防,为改进安全管理工作,从理论上提供科学的、完整的依据。
(2)事故致因理论是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产物。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过程中存在安全问题有所不同,特别是随着生产形式的变化,人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处地位的变化,引起人的安全观念的变化,使事故致因理论不断发展完善。
(3)到目前为止,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还很不完善,还没有给出对于事故致因进行预测、预防的普遍而有效的方法。某个事故致因理论只能在某类事故的研究、分析中起到指导或参考作用。
(4)通过对事故致因理论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深入理解事故发生的机理,指导我们的事故调查分析乃至预防工作,为系统安全分析、危险分析评价和安全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和依据,最终促使对事故的研究从定性的物理模型向定量的数学模型发展,为事故的定量分析和预测奠定基础,真正实现安全管理的科学化。问题三:事故模式理论和事故致因理论什么区别 事故模式理论是人们对事故机理所作的逻辑抽象或数学抽象,是描述事故成因、经过和后果的理论,是研究人、物、环境、管理及事故处理这些基本因素如何作用而形成事故、造成损失的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的分折中所提炼出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这些机理和模型反映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能够为事故原因的定性、定量分析,为事故的预测预防,为改进安全管理工作,从理论上提供科学的、完整的依据。
二者强调的重点不同。问题四:安全致因理论在现代安全生产中有什么理论指导意义 你是要写论文还是要咋?这个题目简直都可以写本科毕业论文了。也不是几句话能够说清楚的。光是海因里希法则的1:29:300(事故三角形)都可以让人写出N篇论文,我至少可以说“事故是必然的,降低事故必须从减少和严控未遂事件开始”。
事故致因理论有十多种吧,安全师需要掌握的大概有以下几种。
1、海因里希的多米诺理论。简而言之就是事故发生是因果连锁型,由前后5个因素组成,只要控制其中一个因素不发生(打断事故链),则事故不发生。
弗兰克博德在海因里希的理论上把5个因素加以完善,提出现代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2、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吉布森提出,事故是由于不正常或不期望的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并把能量分为两类。能量的大小、接触时间、频率和集中程度决定事故是否发生,屏蔽能量可以防止事故发生。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其实在现在是完全广泛使用的,各种安全防护设备都可以归于这个理论。
3、轨迹交叉理论。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同一时间和地点发生就造成事故。这个理论的提出的避免事故的要点就是要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包括我们国家对于隐患的定义从字面上都来自于这个理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
4、系统安全理论。主要是控制系统寿命周期内的各类危险源将其危险性降低至最小。系统安全理论提出了“没有事物是绝对安全的”、“危险只能控制不能根除”等理念,并把人的失误深化为人的设计失误和人的操作失误。系统安全理论提出后就特别强调管理延伸到全生命周期(设计、生产至报废)。
我只能大概给你讲这几个比较典型的事故致因理论,时间顺序也差不多是这样的。我相信你也能看出这些理论是不断完善和进步的。尽管系统安全理论现在应用特别广泛,但是前面的理论现在仍然是有用的。就我个人而言,这些事故致因理论对我的启示是:
1、要重视风险评估工作。要辨识出生产过程乃至厂区范围的危险有害因素,加以评价(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然后制定出控制措施。在我的理解中,这些个控制措施换个说法就是操作规程。(系统理论)
2、要重视管理缺陷类特别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隐患。这个是很多企业容易犯的错误,一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就只查各种物的不安全行为,对照各种规定还能查点管理类缺陷。但人的不安全行为类隐患反而是容易忽视但在各种理论中反而是最容易引起事故的隐患。(轨迹理论、系统理论)
3、加强安全防护和劳动防护。设备的各种安全附件、各类报警器、各类劳保用品要配备到位,防、减事故。并且还要合理安排劳动时间。(能量理论)
4、重视人的心理因素。安全管得好的企业,必定不是安全口的人管安全,而是一线人员或者主管管安全。要让一线人员主动管好安全,要重视人的心理因素。(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大概写这么多吧。抛砖引玉问题五:事故致因理论发展历程 从事故的定义和特性可知,事故是违背人的意志而发生的意外事件,而且事故具有明显的因果性和规律性。因而,要想找出事故的根牟原因,进而预防和控制事故,就必须在千变万化、各种各样的事故中发现共性的东西,把其抽象出来,即把感性的认识与积累的经验升华到理论的水平,反过来指导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事故控制的最有效的方案。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的分析中所提炼出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这些机理和模型反映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能够为事故的定性定量分析.为事故的预测预防,为改进安全管理工作,从理论上提供科学的、完整的依据。
wangzhuo.001.blog.163.com/...20832/问题六:如何运用事故致因理论分析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 所谓事故致因理论,简单地分析就是阐明危险如何转变成事故的理论,主要分析事故的成因、发展及事故后果。根据事故致因可知事故的发生是人和物两大系列轨迹交叉的结果。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当前存在的问题
(1)道路交通科学规划工作有待加强。
(2)安全隐患还比较突出。
(3)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薄弱。
(4)管理水平和执法能力仍有待提高。
(5)公民交通安全意识有待强化。问题七:事故致因理论有哪几种 常见的事故致因理论有下面几种。 1.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1939年,法默和查姆勃等人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理论。该理论认为少数工人由于自身原因,具有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是所谓的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这种理论目前不被大多数人认可。 2.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该理论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事件的连锁,并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5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一人的缺点一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一事故一伤害。即: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人的缺点;人的缺点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事故的发生;事故的发生造成人员的伤亡。该理论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便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3.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该理论认为,工业事故对人的伤害是由于发生了能量或有毒物质意外的释放,因此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4.系统安全理论 该理论应用现代系统论的观点考查事故的原因,其区别于传统安全理论的创新概念主要有: (1)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 (2)不存在绝对安全,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 (3)不应追求根除一切危险源,但可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以减少总的危险性。 (4)安全工作的目标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即使万一发生事故,也可以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较轻的程度上。问题八:什么是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是用来阐明事故的成因、始末过程和事故后果,以便对事故现象的发生、发展进行明确的分析。事故致因理论的出现,已有80年历史,是从最早的单因素理论发展到不断增多的复杂因素的系统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即以事故频发倾向论和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为代表的早期事故致因理论,以能量意外释放论为主要代表的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现代的系统安全理论。
详细的理论概括如下:
(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和伍兹把许多伤亡事故发生次数按照泊松分布、偏倚分布和非均等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当发生事故的概率不存在个体差异时,一定时间内事故发生次数服从泊松分布。一些工人由于存在精神或心理方面的毛病,如果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发生过一次事故,当再继续操作时,就有重复发生第二次、第三次事故的倾向,符合这种统计分布的主要是少数有精神或心理缺陷的工人,服从偏倚分布。当工厂中存在许多特别容易发生事故的人时,发生不同次数事故的人数服从非均等分布。
在此研究基础上,1939年,法默和查姆勃等人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
尽管事故频发倾向论把工业事故的原因归因于少数事故频发倾向者的观点是错误的,然而从职业适合性的角度来看,关于事故频发倾向的认识也有一定可取之处。
(二)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1931年,美国的海因里希在《工业事故预防》一书中,阐述了工业安全理论,该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论述了事故发生的因果连锁理论,后人称其为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事件的连锁,即: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五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海因里希用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因果连锁关系。在多米诺骨牌系列中,一颗骨牌被碰倒了,则将发生连锁反应,其余的几颗骨牌相继被碰倒。如果移去中间的一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他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事故因果连锁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管理。大多数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完全依靠工程技术上的改进来预防事故是不现实的,需要完善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如果管理上出现缺欠,就会使得导致事故基本原因的出现。
(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1961年吉布森提出了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在吉布森的研究基础上,1966年哈登完善了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提出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并提出了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伤害的分类方法,将伤害分为两类: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阀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哈登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伤害造成人......余下全文>>
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即以事故频发倾向论和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为代表的早期事故致因理论,以能量意外释放论为主要代表的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现代的系统安全理论。
详细的理论概括如下:
(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和伍兹把许多伤亡事故发生次数按照泊松分布、偏倚分布和非均等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当发生事故的概率不存在个体差异时,一定时间内事故发生次数服从泊松分布。一些工人由于存在精神或心理方面的毛病,如果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发生过一次事故,当再继续操作时,就有重复发生第二次、第三次事故的倾向,符合这种统计分布的主要是少数有精神或心理缺陷的工人,服从偏倚分布。当工厂中存在许多特别容易发生事故的人时,发生不同次数事故的人数服从非均等分布。
在此研究基础上,1939年,法默和查姆勃等人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
尽管事故频发倾向论把工业事故的原因归因于少数事故频发倾向者的观点是错误的,然而从职业适合性的角度来看,关于事故频发倾向的认识也有一定可取之处。
(二)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1931年,美国的海因里希在《工业事故预防》一书中,阐述了工业安全理论,该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论述了事故发生的因果连锁理论,后人称其为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事件的连锁,即: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五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海因里希用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因果连锁关系。在多米诺骨牌系列中,一颗骨牌被碰倒了,则将发生连锁反应,其余的几颗骨牌相继被碰倒。如果移去中间的一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他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事故因果连锁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管理。大多数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完全依靠工程技术上的改进来预防事故是不现实的,需要完善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如果管理上出现缺欠,就会使得导致事故基本原因的出现。
(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1961年吉布森提出了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在吉布森的研究基础上,1966年哈登完善了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提出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并提出了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伤害的分类方法,将伤害分为两类: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阀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哈登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伤害造成人......余下全文>>问题二:由事故致因理论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1)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的分析中所提炼出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这种机理和模型反映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能够为事故的定性定量分析,为事故的预测预防,为改进安全管理工作,从理论上提供科学的、完整的依据。
(2)事故致因理论是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产物。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过程中存在安全问题有所不同,特别是随着生产形式的变化,人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处地位的变化,引起人的安全观念的变化,使事故致因理论不断发展完善。
(3)到目前为止,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还很不完善,还没有给出对于事故致因进行预测、预防的普遍而有效的方法。某个事故致因理论只能在某类事故的研究、分析中起到指导或参考作用。
(4)通过对事故致因理论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深入理解事故发生的机理,指导我们的事故调查分析乃至预防工作,为系统安全分析、危险分析评价和安全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和依据,最终促使对事故的研究从定性的物理模型向定量的数学模型发展,为事故的定量分析和预测奠定基础,真正实现安全管理的科学化。问题三:事故模式理论和事故致因理论什么区别 事故模式理论是人们对事故机理所作的逻辑抽象或数学抽象,是描述事故成因、经过和后果的理论,是研究人、物、环境、管理及事故处理这些基本因素如何作用而形成事故、造成损失的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的分折中所提炼出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这些机理和模型反映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能够为事故原因的定性、定量分析,为事故的预测预防,为改进安全管理工作,从理论上提供科学的、完整的依据。
二者强调的重点不同。问题四:安全致因理论在现代安全生产中有什么理论指导意义 你是要写论文还是要咋?这个题目简直都可以写本科毕业论文了。也不是几句话能够说清楚的。光是海因里希法则的1:29:300(事故三角形)都可以让人写出N篇论文,我至少可以说“事故是必然的,降低事故必须从减少和严控未遂事件开始”。
事故致因理论有十多种吧,安全师需要掌握的大概有以下几种。
1、海因里希的多米诺理论。简而言之就是事故发生是因果连锁型,由前后5个因素组成,只要控制其中一个因素不发生(打断事故链),则事故不发生。
弗兰克博德在海因里希的理论上把5个因素加以完善,提出现代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2、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吉布森提出,事故是由于不正常或不期望的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并把能量分为两类。能量的大小、接触时间、频率和集中程度决定事故是否发生,屏蔽能量可以防止事故发生。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其实在现在是完全广泛使用的,各种安全防护设备都可以归于这个理论。
3、轨迹交叉理论。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同一时间和地点发生就造成事故。这个理论的提出的避免事故的要点就是要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包括我们国家对于隐患的定义从字面上都来自于这个理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
4、系统安全理论。主要是控制系统寿命周期内的各类危险源将其危险性降低至最小。系统安全理论提出了“没有事物是绝对安全的”、“危险只能控制不能根除”等理念,并把人的失误深化为人的设计失误和人的操作失误。系统安全理论提出后就特别强调管理延伸到全生命周期(设计、生产至报废)。
我只能大概给你讲这几个比较典型的事故致因理论,时间顺序也差不多是这样的。我相信你也能看出这些理论是不断完善和进步的。尽管系统安全理论现在应用特别广泛,但是前面的理论现在仍然是有用的。就我个人而言,这些事故致因理论对我的启示是:
1、要重视风险评估工作。要辨识出生产过程乃至厂区范围的危险有害因素,加以评价(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然后制定出控制措施。在我的理解中,这些个控制措施换个说法就是操作规程。(系统理论)
2、要重视管理缺陷类特别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隐患。这个是很多企业容易犯的错误,一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就只查各种物的不安全行为,对照各种规定还能查点管理类缺陷。但人的不安全行为类隐患反而是容易忽视但在各种理论中反而是最容易引起事故的隐患。(轨迹理论、系统理论)
3、加强安全防护和劳动防护。设备的各种安全附件、各类报警器、各类劳保用品要配备到位,防、减事故。并且还要合理安排劳动时间。(能量理论)
4、重视人的心理因素。安全管得好的企业,必定不是安全口的人管安全,而是一线人员或者主管管安全。要让一线人员主动管好安全,要重视人的心理因素。(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大概写这么多吧。抛砖引玉问题五:事故致因理论发展历程 从事故的定义和特性可知,事故是违背人的意志而发生的意外事件,而且事故具有明显的因果性和规律性。因而,要想找出事故的根牟原因,进而预防和控制事故,就必须在千变万化、各种各样的事故中发现共性的东西,把其抽象出来,即把感性的认识与积累的经验升华到理论的水平,反过来指导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事故控制的最有效的方案。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的分析中所提炼出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这些机理和模型反映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能够为事故的定性定量分析.为事故的预测预防,为改进安全管理工作,从理论上提供科学的、完整的依据。
wangzhuo.001.blog.163.com/...20832/问题六:如何运用事故致因理论分析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 所谓事故致因理论,简单地分析就是阐明危险如何转变成事故的理论,主要分析事故的成因、发展及事故后果。根据事故致因可知事故的发生是人和物两大系列轨迹交叉的结果。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当前存在的问题
(1)道路交通科学规划工作有待加强。
(2)安全隐患还比较突出。
(3)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薄弱。
(4)管理水平和执法能力仍有待提高。
(5)公民交通安全意识有待强化。问题七:事故致因理论有哪几种 常见的事故致因理论有下面几种。 1.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1939年,法默和查姆勃等人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理论。该理论认为少数工人由于自身原因,具有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是所谓的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这种理论目前不被大多数人认可。 2.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该理论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事件的连锁,并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5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一人的缺点一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一事故一伤害。即: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人的缺点;人的缺点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事故的发生;事故的发生造成人员的伤亡。该理论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便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3.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该理论认为,工业事故对人的伤害是由于发生了能量或有毒物质意外的释放,因此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4.系统安全理论 该理论应用现代系统论的观点考查事故的原因,其区别于传统安全理论的创新概念主要有: (1)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 (2)不存在绝对安全,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 (3)不应追求根除一切危险源,但可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以减少总的危险性。 (4)安全工作的目标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即使万一发生事故,也可以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较轻的程度上。问题八:什么是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是用来阐明事故的成因、始末过程和事故后果,以便对事故现象的发生、发展进行明确的分析。事故致因理论的出现,已有80年历史,是从最早的单因素理论发展到不断增多的复杂因素的系统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即以事故频发倾向论和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为代表的早期事故致因理论,以能量意外释放论为主要代表的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现代的系统安全理论。
详细的理论概括如下:
(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和伍兹把许多伤亡事故发生次数按照泊松分布、偏倚分布和非均等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当发生事故的概率不存在个体差异时,一定时间内事故发生次数服从泊松分布。一些工人由于存在精神或心理方面的毛病,如果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发生过一次事故,当再继续操作时,就有重复发生第二次、第三次事故的倾向,符合这种统计分布的主要是少数有精神或心理缺陷的工人,服从偏倚分布。当工厂中存在许多特别容易发生事故的人时,发生不同次数事故的人数服从非均等分布。
在此研究基础上,1939年,法默和查姆勃等人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
尽管事故频发倾向论把工业事故的原因归因于少数事故频发倾向者的观点是错误的,然而从职业适合性的角度来看,关于事故频发倾向的认识也有一定可取之处。
(二)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1931年,美国的海因里希在《工业事故预防》一书中,阐述了工业安全理论,该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论述了事故发生的因果连锁理论,后人称其为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事件的连锁,即: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五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海因里希用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因果连锁关系。在多米诺骨牌系列中,一颗骨牌被碰倒了,则将发生连锁反应,其余的几颗骨牌相继被碰倒。如果移去中间的一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他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事故因果连锁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管理。大多数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完全依靠工程技术上的改进来预防事故是不现实的,需要完善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如果管理上出现缺欠,就会使得导致事故基本原因的出现。
(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1961年吉布森提出了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在吉布森的研究基础上,1966年哈登完善了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提出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并提出了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伤害的分类方法,将伤害分为两类: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阀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哈登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伤害造成人......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