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31 14:23
- 提问者网友:原来太熟悉了会陌生
- 2021-12-30 18:1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封刀令
- 2021-12-30 19:39
心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科学(也叫中间科学或交叉科学),它不仅仅是一门认识世界的科学,也是一门认识、预测和调节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科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现代心理学的历史应该从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建立心理学实验室算起,但是心理学研究可以追朔到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所著《论灵魂》一书。所以,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认为,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却只有一段短暂的历史。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而人的心理现象通常分为两个方面:
1、共性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心理过程在不同的人身上具体表现时所呈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个体差异,包括能力、气质与性格。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的区别就是整体与个体的区别,心理现象是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的统一体。
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联系或关系的过程。(另:认识过程是人接受、储存、加工和理解各种信息的过程,即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反映过程。)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比如:“我感到很冷!”,这就是感觉。
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综合、整体的直接反映。比如:“我感到天气很冷!”,这是知觉,因为这个感到的冷是天气的一个属性。
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比如:记得母亲的模样。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间接的反映。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以及必须要借助于语言来实现的特性。概括性包括两个方面:1、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2、一类事物与另一类事物的关系。一切科学的概念、定理、规律、法则,都是思维概括的结果,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反映。间接性指要借助:1、媒介;2、知识。思维的间接性,使人的认知能力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从具体的一事一物的认知的局限性中摆脱出来,因此人类的认知能力远远超过动物的认知能力,即拥有智慧。思维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总是借助语言进行的。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没有语言就没有思维。思维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
想象是人脑对已经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比如:好多年没见到母亲,根据记忆中母亲的样子,想象现在母亲会是什么样。
情感过程是指人在认识事物过程中,对所认识的客观事物所持有态度的体验。比如人的喜、怒、哀、惧,人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都是情感过程的具体表现。
意志过程是指人自觉地确立目的,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体现。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统一的总体,他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是:1、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2、情感过程能反作用于认识过程,这种反作用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是:1、认识过程是意志过程的前提。只有通过认识过程对事物规律有了了解,才能确定意志过程的目的,选择实现目的的途径、方式、方法等等。2、意志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使人在认识过程中更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
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是:1、情感对意志有一定的影响。积极愉快的情感可以提高人活动的积极性,成为意志的动力。消极不愉快的情感会降低人活动的积极性,妨碍意志活动的进行。2、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意志坚强的人可......余下全文>>
现代心理学的历史应该从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建立心理学实验室算起,但是心理学研究可以追朔到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所著《论灵魂》一书。所以,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认为,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却只有一段短暂的历史。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而人的心理现象通常分为两个方面:
1、共性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心理过程在不同的人身上具体表现时所呈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个体差异,包括能力、气质与性格。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的区别就是整体与个体的区别,心理现象是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的统一体。
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联系或关系的过程。(另:认识过程是人接受、储存、加工和理解各种信息的过程,即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反映过程。)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比如:“我感到很冷!”,这就是感觉。
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综合、整体的直接反映。比如:“我感到天气很冷!”,这是知觉,因为这个感到的冷是天气的一个属性。
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比如:记得母亲的模样。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间接的反映。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以及必须要借助于语言来实现的特性。概括性包括两个方面:1、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2、一类事物与另一类事物的关系。一切科学的概念、定理、规律、法则,都是思维概括的结果,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反映。间接性指要借助:1、媒介;2、知识。思维的间接性,使人的认知能力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从具体的一事一物的认知的局限性中摆脱出来,因此人类的认知能力远远超过动物的认知能力,即拥有智慧。思维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总是借助语言进行的。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没有语言就没有思维。思维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
想象是人脑对已经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比如:好多年没见到母亲,根据记忆中母亲的样子,想象现在母亲会是什么样。
情感过程是指人在认识事物过程中,对所认识的客观事物所持有态度的体验。比如人的喜、怒、哀、惧,人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都是情感过程的具体表现。
意志过程是指人自觉地确立目的,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体现。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统一的总体,他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是:1、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2、情感过程能反作用于认识过程,这种反作用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是:1、认识过程是意志过程的前提。只有通过认识过程对事物规律有了了解,才能确定意志过程的目的,选择实现目的的途径、方式、方法等等。2、意志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使人在认识过程中更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
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是:1、情感对意志有一定的影响。积极愉快的情感可以提高人活动的积极性,成为意志的动力。消极不愉快的情感会降低人活动的积极性,妨碍意志活动的进行。2、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意志坚强的人可......余下全文>>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蕴藏春秋
- 2021-12-30 20:09
就是这个解释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