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的义和儒家的仁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案:4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3 11:39
- 提问者网友:黑米和小志
- 2021-03-23 04:43
墨家的义和儒家的仁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怙棘
- 2021-03-23 06:18
当前位置:求职指导>应用范文>毕业论文>哲学论文> 古代儒家关于‘人’概念-——兼论儒墨之争一桩公案
古代儒家关于‘人’概念-——兼论儒墨之争一桩公案
发布时间:2008-04-19 点击:164
二、儒墨之争一桩公案
〈一〉孟子以禽兽喻杨墨
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灿若群星,竞相争辉。《庄子》〈天下〉谓诸子各得道之一偏;司马谈谓各家皆务为治,‘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史记》〈太史公自序〉)由于各家立论各不相同,彼此相互论难之语,乃屡见诸子书中。其中言辞最为严厉者,莫过于孟子以禽兽喻杨墨。
孟子以圣人之徒自任,他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下〉)近代学者于此多所议论,因为‘禽兽’一语给人印象是极度羞辱。汪中以为墨子‘以兼爱教天下之为人子者,使以孝其亲,而谓之无父,斯已枉矣!’[7]为墨子申冤。沈刚伯认为墨家‘爱无差等,施由亲始’之说与孔子入孝出弟、泛爱众之主张无多大区别,孟子驳斥墨子真正原因乃因墨子将爱与利连在一起讲。所以沈氏亦以为‘那“无父”重罪与“禽兽”恶名确是判刑过重,应予平反。’[8]梅贻宝更以‘墨子是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只当称颂,怎可批评?’‘说墨子兼爱即是无父,无父即是禽兽,不言而喻墨子即是禽兽了!这实在不像讨论学术口气,世间亦断没有这样论理。’[9]梁启超在民国十年着《墨子学案》中云∶‘说兼爱便是无父,因此兼爱便成了禽兽,这种论理学,不知从那里得来。’[10]一年之后,梁氏在《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又修正以为孟子‘兼爱无父’之断案不为虐。但梁氏犹以兼爱为人类最高理想,只是‘虽善而不可用’。[11]上述诸贤皆肯定墨子兼爱说是崇高理想,或以为‘虽善而不能用’;或以为兼爱说与儒家泛爱众说无甚区别;而于孟子以禽兽喻墨子极表不满。近人为墨子申冤平反,多是以‘禽兽’为单纯詈骂用语,有违孟子当有泱泱风范。但是孟子批评杨墨,无父无君,‘是禽兽也’,难道只是逞一时意气侮辱?‘禽兽’一词在此脉络中,是不是具有特殊涵意?则似乎一直被忽略了。 www.54yjs.cn
〈二〉古代儒家所理解人兽之别
《孟子》书中提到‘禽兽’有五处,其一即上引孟子拒杨墨一段;其二为〈滕文公上〉∶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其三为〈离娄下〉∶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其自反而有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犹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
其四为〈告子上〉∶
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画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其五为〈离娄下〉∶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这五段关于禽兽材料,透露出相当复杂消息。至少可以由三个不同层面分析。首先是分辨人与禽兽判准。孟子明确地指出,‘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同时孟子以为单是饱食、暖衣、若‘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教’具体内容则是契所教导人伦体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前者事实上可以包含在后者之中,有父有君之道,即五伦中父子与君臣二伦。而这五种伦常关系,及其具体规范(亲、义、别、序、信),则是人之所以为人具体内容,也由此分判了人与禽兽。 www.54yjs.cn
其次,人与禽兽分判,既然不完全以生物学标准为依归,进而树立了文化上意义,那么在生物学上具有人形体者,是不是绝对称得上‘人’,就有了商榷余地了。某些人足以当得上人,某些人却近于禽兽,区分判准仍然是具备五伦与否,而其具体呈现则是君子与小人(庶民)之分。孟子说人与禽兽之别是很细微,而这些东西是‘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同时君子遭横逆时,若自反而仁而礼,又进一步自反得以尽己之力体现仁与礼,则所遭之横逆乃妄人与君子之对立,不知尽仁礼之道妄人,就好比禽兽一般。
再者,孟子进一步挖掘人之所以为人特质(仁、礼、五伦,其实三者是一体)普遍性基础及其具体实践中差异。‘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仁义作为人特质是先天具足,而普遍存在于每一个生物性人身上。但是由于后天修养工夫上差异,‘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
上述三个层面彼此相关,而且也连系到中国古代思想史与社会史上一些重应课题。超乎生物学层次而选择人判准,同时也意谓了对人思想行为设定了一组准则或规范,依此建立了人类生活运作典范。因为所选择判准是具体而特殊,相对人类生活运作典范也就不是普遍。 我是应届生
这样典范一方面与其他可能典范不尽相容,另方面也藉着它定义排除了若干生物性人,如上所述,某些人不是真正‘人’,而是近于禽兽。因此人被区隔成若干个不同范畴,不同范畴人之间具有什么样关连,就具体地影响到了人世秩序安排。在稍后讨论中又可发现,定义人方式,种种不同观念产生,与既存人类生活方式又有密不可分关系(详后)。观念与社会实践之间,不是某一方决定另一方,而是辩证性相互渗透关系。
这三个层面中第三层面及其相关问题,将在本文第三节讨论。这一节当中,仅就前两个层面,试图厘清孟子斥墨子为禽兽深层意义。我们清楚地看到,‘无父’是孟子批判墨子最主应理由,也就是孟子认为墨子欠缺人基本条件∶父子之伦,因此斥之为禽兽。于是我们应问是,在墨子思想中,是不是不存在父子之伦?这留待次一小节续论。另一个问题是∶人异于禽兽所独有是仁、礼或是五伦,那么‘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当作何解。是不是庶民都不具有仁、礼、五伦,因而近于禽兽?‘庶民’、‘君子’又该如何界定?这个问题表面上看似乎与儒墨之争不相干,但事实上却有着极重应关连。
‘君子’一词原专指贵族,因此在古典义中,‘君子’与‘庶民’恰是相对待两个范畴。近年来学者多以为自孔子以降,‘君子’社会阶层义已由道德义所取代。孔子之后,凡称‘君子’者,多指道德高尚者。我以为此说固可成立,但不够完备。孔子将‘君子’赋予道德义,或者是不争之论,然而‘君子’是不是可以指称成德庶民(小人)?则不无疑义。史华慈(B.I.Schwartz)将‘君子’解释为"tr2006-11-25 3:51:10 ue noble man",亦即孔子将封建社会中贵族所应具有内涵赋予道德新内容,唯有实践了一些道德人,才算是个‘真正贵族’(君子)[12]。或许是比较恰当理解。即就孟子前引文脉络言,‘君子’与‘庶民’相对而言,似乎不宜纯以道德标准来分判两端。若是此章之‘君子’与‘庶民’须从社会阶层意义理解,那么,孟子何以说‘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呢?
古代儒家关于‘人’概念-——兼论儒墨之争一桩公案
发布时间:2008-04-19 点击:164
二、儒墨之争一桩公案
〈一〉孟子以禽兽喻杨墨
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灿若群星,竞相争辉。《庄子》〈天下〉谓诸子各得道之一偏;司马谈谓各家皆务为治,‘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史记》〈太史公自序〉)由于各家立论各不相同,彼此相互论难之语,乃屡见诸子书中。其中言辞最为严厉者,莫过于孟子以禽兽喻杨墨。
孟子以圣人之徒自任,他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下〉)近代学者于此多所议论,因为‘禽兽’一语给人印象是极度羞辱。汪中以为墨子‘以兼爱教天下之为人子者,使以孝其亲,而谓之无父,斯已枉矣!’[7]为墨子申冤。沈刚伯认为墨家‘爱无差等,施由亲始’之说与孔子入孝出弟、泛爱众之主张无多大区别,孟子驳斥墨子真正原因乃因墨子将爱与利连在一起讲。所以沈氏亦以为‘那“无父”重罪与“禽兽”恶名确是判刑过重,应予平反。’[8]梅贻宝更以‘墨子是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只当称颂,怎可批评?’‘说墨子兼爱即是无父,无父即是禽兽,不言而喻墨子即是禽兽了!这实在不像讨论学术口气,世间亦断没有这样论理。’[9]梁启超在民国十年着《墨子学案》中云∶‘说兼爱便是无父,因此兼爱便成了禽兽,这种论理学,不知从那里得来。’[10]一年之后,梁氏在《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又修正以为孟子‘兼爱无父’之断案不为虐。但梁氏犹以兼爱为人类最高理想,只是‘虽善而不可用’。[11]上述诸贤皆肯定墨子兼爱说是崇高理想,或以为‘虽善而不能用’;或以为兼爱说与儒家泛爱众说无甚区别;而于孟子以禽兽喻墨子极表不满。近人为墨子申冤平反,多是以‘禽兽’为单纯詈骂用语,有违孟子当有泱泱风范。但是孟子批评杨墨,无父无君,‘是禽兽也’,难道只是逞一时意气侮辱?‘禽兽’一词在此脉络中,是不是具有特殊涵意?则似乎一直被忽略了。 www.54yjs.cn
〈二〉古代儒家所理解人兽之别
《孟子》书中提到‘禽兽’有五处,其一即上引孟子拒杨墨一段;其二为〈滕文公上〉∶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其三为〈离娄下〉∶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其自反而有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犹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
其四为〈告子上〉∶
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画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其五为〈离娄下〉∶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这五段关于禽兽材料,透露出相当复杂消息。至少可以由三个不同层面分析。首先是分辨人与禽兽判准。孟子明确地指出,‘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同时孟子以为单是饱食、暖衣、若‘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教’具体内容则是契所教导人伦体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前者事实上可以包含在后者之中,有父有君之道,即五伦中父子与君臣二伦。而这五种伦常关系,及其具体规范(亲、义、别、序、信),则是人之所以为人具体内容,也由此分判了人与禽兽。 www.54yjs.cn
其次,人与禽兽分判,既然不完全以生物学标准为依归,进而树立了文化上意义,那么在生物学上具有人形体者,是不是绝对称得上‘人’,就有了商榷余地了。某些人足以当得上人,某些人却近于禽兽,区分判准仍然是具备五伦与否,而其具体呈现则是君子与小人(庶民)之分。孟子说人与禽兽之别是很细微,而这些东西是‘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同时君子遭横逆时,若自反而仁而礼,又进一步自反得以尽己之力体现仁与礼,则所遭之横逆乃妄人与君子之对立,不知尽仁礼之道妄人,就好比禽兽一般。
再者,孟子进一步挖掘人之所以为人特质(仁、礼、五伦,其实三者是一体)普遍性基础及其具体实践中差异。‘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仁义作为人特质是先天具足,而普遍存在于每一个生物性人身上。但是由于后天修养工夫上差异,‘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
上述三个层面彼此相关,而且也连系到中国古代思想史与社会史上一些重应课题。超乎生物学层次而选择人判准,同时也意谓了对人思想行为设定了一组准则或规范,依此建立了人类生活运作典范。因为所选择判准是具体而特殊,相对人类生活运作典范也就不是普遍。 我是应届生
这样典范一方面与其他可能典范不尽相容,另方面也藉着它定义排除了若干生物性人,如上所述,某些人不是真正‘人’,而是近于禽兽。因此人被区隔成若干个不同范畴,不同范畴人之间具有什么样关连,就具体地影响到了人世秩序安排。在稍后讨论中又可发现,定义人方式,种种不同观念产生,与既存人类生活方式又有密不可分关系(详后)。观念与社会实践之间,不是某一方决定另一方,而是辩证性相互渗透关系。
这三个层面中第三层面及其相关问题,将在本文第三节讨论。这一节当中,仅就前两个层面,试图厘清孟子斥墨子为禽兽深层意义。我们清楚地看到,‘无父’是孟子批判墨子最主应理由,也就是孟子认为墨子欠缺人基本条件∶父子之伦,因此斥之为禽兽。于是我们应问是,在墨子思想中,是不是不存在父子之伦?这留待次一小节续论。另一个问题是∶人异于禽兽所独有是仁、礼或是五伦,那么‘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当作何解。是不是庶民都不具有仁、礼、五伦,因而近于禽兽?‘庶民’、‘君子’又该如何界定?这个问题表面上看似乎与儒墨之争不相干,但事实上却有着极重应关连。
‘君子’一词原专指贵族,因此在古典义中,‘君子’与‘庶民’恰是相对待两个范畴。近年来学者多以为自孔子以降,‘君子’社会阶层义已由道德义所取代。孔子之后,凡称‘君子’者,多指道德高尚者。我以为此说固可成立,但不够完备。孔子将‘君子’赋予道德义,或者是不争之论,然而‘君子’是不是可以指称成德庶民(小人)?则不无疑义。史华慈(B.I.Schwartz)将‘君子’解释为"tr2006-11-25 3:51:10 ue noble man",亦即孔子将封建社会中贵族所应具有内涵赋予道德新内容,唯有实践了一些道德人,才算是个‘真正贵族’(君子)[12]。或许是比较恰当理解。即就孟子前引文脉络言,‘君子’与‘庶民’相对而言,似乎不宜纯以道德标准来分判两端。若是此章之‘君子’与‘庶民’须从社会阶层意义理解,那么,孟子何以说‘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呢?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夜余生
- 2021-03-23 08:18
墨子的义是侠义。
儒家的仁是爱人。
儒家的仁是爱人。
- 2楼网友:荒野風
- 2021-03-23 07:22
儒家仁 外在规范 礼 克己复礼为仁 为人处世 推己及人 政治 民本 哲学 注重政治与人事 墨家代表小生产者 兼相爱 交相利 非攻 尚贤 节俭
- 3楼网友:我住北渡口
- 2021-03-23 06:32
至于“义”是在墨家思想中的解释还真看不处和儒家有什么不同,
但你的体问说的是义和仁的区别,我个人认为墨子的义更加趋向于公正和平衡
儒家的仁意思是要博爱,好像这2个名词之间没有什么关联! 、
但我理解的好像是 墨子贵义,其思想是主张 非攻,兼爱,
你的问题是不是想说,墨子的 兼爱 和孔子的仁 的区别?
但你的体问说的是义和仁的区别,我个人认为墨子的义更加趋向于公正和平衡
儒家的仁意思是要博爱,好像这2个名词之间没有什么关联! 、
但我理解的好像是 墨子贵义,其思想是主张 非攻,兼爱,
你的问题是不是想说,墨子的 兼爱 和孔子的仁 的区别?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