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形容故人回乡的诗句
- 提问者网友:遮云壑
- 2021-05-10 05:04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白昼之月
- 2021-05-10 06:25
回乡偶书(2)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这一首可看作是另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近来人事半消磨”一
句,看仅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访旧半为鬼”时发出的阵阵惊呼,因亲朋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无不包孕其中。唯其不胜枚举,也就只好笼而统之地一笔带过了。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镜湖,在今浙
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周围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居即在镜湖之旁。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写下了“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诗人以“不改”反
衬“半消磨”,以“惟有”进一步发挥“半消磨”之意,强调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净尽了。从直抒的一二句转到写景兼议论的三中句,仿佛闲闲道来,不着边际,实则这是妙用反衬,正好从反面加强了所要抒写的感情,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
了。还需注意的是诗中的“岁月多”、“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之中。与第一首相比较,如果说诗人初进家门见到儿童时也曾感到过一丝置身于亲人之中的欣慰的话,那么,到他听也亲朋介绍以后,独立于波光粼粼的镜
湖之旁时,无疑已变得愈来愈感伤了。
- 1楼网友:枭雄戏美人
- 2021-05-10 11:40
- 2楼网友:青灯有味
- 2021-05-10 10:37
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一、二句,诗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于平静。
- 3楼网友:猎心人
- 2021-05-10 09:32
一个是风情万种,一个是万种风情。诉说今生缘,道不尽人间爱与情,诉说相思苦,解不了世间冷暖情。一个枉自蹉跎,一个枉自悲伤,一个大厦将倾,一个人生难定,畅想未来能有多少成功,怎堪人言蜚短流长,何时人敬?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4楼网友:雪起风沙痕
- 2021-05-10 09:20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 5楼网友:酒醒三更
- 2021-05-10 08:44
- 6楼网友:零点过十分
- 2021-05-10 07:24
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