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兰地的历史起源
- 提问者网友:兔牙战士
- 2021-11-26 23:34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迷人又混蛋
- 2021-11-27 00:43
1701年,法国卷入了一场西班牙的战争,期间,葡萄蒸馏酒销路大跌,大量存货不得不被存放于橡木桶中,然而正是由于这一偶然,产生了白兰地。战后,人们发现储存于橡木桶中的白兰地酒质实在妙不可言,香醇可口,芳香浓郁,那色泽更是晶莹剔透,琥珀般的金黄色,如此高贵典雅。至此,产生了白兰地生产工艺的雏形──发酵、蒸馏、贮藏,也为白兰地发展奠定了基础。
白兰地起源于法国,在公元12世纪,干邑生产的葡萄酒就已经销往欧洲各国,外国商船也常来夏朗德省滨海口岸购买其葡萄酒。约在16世纪中叶,为便于葡萄酒的出口,减少海运的船舱占用空间及大批出口所需缴纳的税金,同时也为避免因长途运输发生的葡萄酒变质现象,干邑镇的酒商把葡萄酒加以蒸馏浓缩后出口,然后输入国的厂家再按比例兑水稀释出售。这种把葡萄酒加以蒸馏后制成的酒即为早期的法国白兰地。当时,荷兰人称这种酒为“Brandewijn”,意思是“燃烧的葡萄酒”(Burnt Wine)。
公元17世纪初,法国其他地区已开始效仿干邑镇的办法去蒸馏葡萄酒,并由法国逐渐传播到整个欧洲的葡萄酒生产国家和世界各地。
公元1701年,法国卷入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法国白兰地也遭到禁运。酒商们不得不将白兰地妥善储藏起来,以待时机。他们利用干邑镇盛产的橡木做成橡木桶,把白兰地贮藏在木桶中。1704年战争结束,酒商们意外的发现,本来无色的白兰地竟然变成了美丽的琥珀色,酒没有变质,而且香味更浓。于是从那时起,用橡木桶陈酿工艺,就成为干邑白兰地的重要制作程序。这种制作程序,也很快流传到世界各地。
公元1887年以后,法国改变了出口外销白兰地的包装,从单一的木桶装变成木桶装和瓶装。随着产品外包装的改进,干邑白兰地的身价也随之提高,销售量稳步上升。据统计,当时每年出口干邑白兰地的销售额已达三亿法郎。
- 1楼网友:末日狂欢
- 2021-11-27 03:00
- 2楼网友:猎心人
- 2021-11-27 02:39
相传公元前930年,在新疆吐鲁番的交城,隔墙住着两个酿酒世家。一家姓白,一家姓兰。他们两家酿造的葡萄酒,风格各异,远近闻名,历代均被作为当朝贡酒。
白家有一女,艳,她是全城最美丽的少女。兰家有一男,山,他是全城最英俊的少年。
隔着那高大而坚固的石墙,他们嬉戏谈心,一起长大,后来只是对望彼此一眼,就深深牵动着对方的心,他们的爱在墙的两边燃烧,相约势必相守一生。
可惜,同行是冤家,双方父母却从不往来。双方父母的坚决反对使艳和山站在墙边的时候都感到心碎。但两颗热恋的心怎么能够轻易分得开?每一个清晨,微曦刚刚驱走天边的星星,露珠还沾在园中的草尖,他们就偷偷来到石墙两边,倚墙低声吐露难以压抑的爱意,并为悲惨的命运痛哭。有时候,他们互视着含泪的眼睛,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又是一个清晨,他们在墙前约定,逃离命运的安排,希望能逃到一个让他们自由相爱的地方。于是他们相约当晚夜离家出走,在城外一株长满雪白浆果的古桑下相会。
终于等到了夜晚,艳穿上最美的长裙,披上最爱的面纱,在夜色的掩护下偷偷溜出庄园,向城外的古桑奔去。因为爱情的力量,黑路里走着竟一点也不害怕,与山相会的渴望,使她完全忘记了恐惧。
很快的,艳就来到了古桑树,周围是那样的安静,她坐在长满雪白色浆果的桑树下,遥望远处,偶尔风过,每一片桑树叶沙沙的响声仿佛歌唱一般。桑果应该快成熟了吧?她想起幼时,在桑树下听白胡子老爷爷讲故事,和同伴在树下嬉戏玩耍,随大人一起采摘桑果的情景......那乳白色的桑果又香又甜,那时候多么美好呀!如今却要永远离开这里,离开这株古桑,离开娘亲,她的心此刻居然有些不舍,但想着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艳又充满信心的等待。因为他们曾相互起誓,不管多么困难,都要在桑树下相会,若不相见,至死不散。
突然一阵狼嚎把她惊醒,她隐隐约约看到从不远处走来一头狼!艳惊惶地翻身躲到树后,飞快地逃走了。不知跑了多久,惊魂未定的艳才发现自己的面纱已经被遗落了。
逃到远处的艳固然害怕野狼,却更担心山也遇到危险,害怕失去爱人,就大着胆子冒险回到桑树下。当她跑到古桑前的时候呆住了,山靠着古桑瘫坐在血泊中!艳扑上去搂抱山, 声嘶力竭地喊,“山!你醒来呀!山!你不要抛下我!山,我是艳,你最爱的艳啊!”
艳看见山手中滑落的刀,以及另一只手沾满血迹的面纱,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原来,山在去古桑的路上,突然听到一阵狼嚎从古桑那边传来。心里一紧,不好,有狼!艳有危险!山越想越怕,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等他到达古桑树下的时候,看到艳的面纱挂在古桑枝头,却不见艳的身影。
“艳! 艳!......”他大声的呼喊,疯狂的四处寻找,周围寂静无声,一种不祥之感涌上心头!因为他意识到艳已被凶猛的野兽吞噬。他转而痛恨自己,我为什么不早点过来!山依在桑树干上泪流满面,喃喃自语,“艳,是我害了你,是我害了你!”他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艳正被狼撕咬,全身血淋淋的样子,仿佛听到艳在向自己呼救:山,救我。山,救我......!
山绝望了!他从枝头取下面纱,紧拥在怀中。艳,等我!于是,山拔出了腰刀,抹向了自己的脖子,一股鲜血喷射而出,把枝头上如星星洁白闪耀的桑果都染成血一样鲜红的颜色!
不知何时,艳缓缓苏醒过来,此时阳光已洒满枝头。她发现树上原来洁白的桑果全是血一般鲜艳透红。山,像是睡着了似的躺在她的旁边,她慢慢的明白,山走了,永远也不会再回来了!永远不会用那饱含深情眼睛望着她说:艳,我们走吧,我们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一个只有我们两个人的世界。我们不酿酒,我们只养羊,还有牛!我给你编最好看的花环,给你抓最肥的兔子!恍惚中:她看到了山在坡上认真的挑选野花,在草丛中追兔子,挥着鞭子驱赶羊群和牛群,还不是回头冲她大笑.......
山,等我!她用那把沾着干涸血迹的刀,刺进自己的心窝,鲜血喷洒而出,已经被染红的桑椹,更鲜红了,红得犹如要滴出血来!
后来村民发现了这对古桑下的恋人,白家和兰家更是痛不欲生。他们含泪将古桑上的鲜红的桑果一颗一颗地采摘下来,两家一起酿造了99斤桑果酒,并埋藏在古桑下,取名为白兰地,寓意以后白家和兰家地久天长,永不分开。
每年的这个时间,村里的人都会聚集到这里祭奠这对年轻人。据说每到这一天的晚上,你只要仔细的听,就会听到艳和山在古桑下品酒聊天,还会闻到从古桑那边飘来阵阵奇妙的酒香!
从那个时候开始,全世界的桑果由原来的白色全部变成紫红色,仿佛在纪念艳和山的爱情,也成为真心相爱的人永恒的标志。
又过了很多年,张骞出使西域,路经此地,为这个故事所感动。在一番隆重的祭奠活动后,他们挖出古桑下面的酒坛,人们发现,桑根就像两双手一样紧紧的抱着酒坛。打开酒坛,一股浓烈的酒香扑鼻而来,仔细一看,酒坛中的原本紫红色的酒液竟然呈琥珀色,称其重仅为9.9斤。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桑果白兰地。
- 3楼网友:鸽屿
- 2021-11-27 01:34
白兰地,是洋酒之一。所谓洋酒,其实意为西方酒。白兰地在荷兰语中是“烧焦的葡萄酒”。13世纪那些到法国沿海运盐的荷兰船只将法国干邑地区盛产的葡萄酒运至北海沿岸国家,这些葡萄酒深受欢迎。至16世纪,由于葡萄酒产量的增加及海运的途耗时间长,使法国葡萄酒变质滞销。这时,聪明的荷兰商人利用这些葡萄酒作为原料,加工成葡萄蒸馏酒,这样的蒸馏酒不仅不会因长途运输而变质,并且由于浓度高反而使运费大幅度降低,葡萄蒸馏酒销量逐渐大增,荷兰人在夏朗德地区所设的蒸馏设备也逐步改进,法国人开始掌握蒸馏技术,并将其发展为二次蒸馏法,但这时的葡萄蒸馏酒为无色,也就是现在的被称之为原白兰地的蒸馏酒。
1701年,法国卷入了一场西班牙的战争,期间,葡萄蒸馏酒销路大跌,大量存货不得不被存放于橡木桶中,然而正是由于这一偶然,产生了白兰地。战后,人们发现储存于橡木桶中的白兰地酒质实在妙不可言,香醇可口,芳香浓郁,那色泽更是晶莹剔透,琥珀般的金黄色,如此高贵典雅。至此,产生了白兰地生产工艺的雏形──发酵、蒸馏、贮藏,也为白兰地发展奠定了基础。
白兰地起源于法国,在公元12世纪,干邑生产的葡萄酒就已经销往欧洲各国,外国商船也常来夏朗德省滨海口岸购买其葡萄酒。约在16世纪中叶,为便于葡萄酒的出口,减少海运的船舱占用空间及大批出口所需缴纳的税金,同时也为避免因长途运输发生的葡萄酒变质现象,干邑镇的酒商把葡萄酒加以蒸馏浓缩后出口,然后输入国的厂家再按比例兑水稀释出售。这种把葡萄酒加以蒸馏后制成的酒即为早期的法国白兰地。当时,荷兰人称这种酒为“Brandewijn”,意思是“燃烧的葡萄酒”(Burnt Wine)。
公元17世纪初,法国其他地区已开始效仿干邑镇的办法去蒸馏葡萄酒,并由法国逐渐传播到整个欧洲的葡萄酒生产国家和世界各地。公元1701年,法国卷入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法国白兰地也遭到禁运。酒商们不得不将白兰地妥善储藏起来,以待时机。他们利用干邑镇盛产的橡木做成橡木桶,把白兰地贮藏在木桶中。1704年战争结束,酒商们意外的发现,本来无色的白兰地竟然变成了美丽的琥珀色,酒没有变质,而且香味更浓。于是从那时起,用橡木桶陈酿工艺,就成为干邑白兰地的重要制作程序。这种制作程序,也很快流传到世界各地。
公元1887年以后,法国改变了出口外销白兰地的包装,从单一的木桶装变成木桶装和瓶装。随着产品外包装的改进,干邑白兰地的身价也随之提高,销售量稳步上升。据统计,当时每年出口干邑白兰地的销售额已达三亿法郎。
中国发展史
白兰地生产在我国历史悠久,著名的专门研究中国科学史的英国李约瑟(Joseph Needham)博士曾发表文章认为:白兰地当首创于中国;《本草纲目》也曾有记载:“烧者取葡萄数十斤与大曲酿酢,入甑蒸之,以器承其滴露,古者西域造之,唐时破高昌,始得其法”。然而直至中国第一个民族葡萄酒企业──张裕葡萄酿酒公司成立后,国内白兰地才真正得以发展,张弼士先生对中国的葡萄酒发展真可谓功不可没,单说一个地下大酒窖的建立,就可谓“气势磅礴”──酒窖低于海平面一米多,深七米,稳稳地扎根于泛白的沙滩上近一百年。酒窖于1895年开始修建,直至1905年,历时十年经三次改建而成,采用的是土洋建筑法的结合,从此白兰地也如这酒窖一样稳稳地在中国扎下坚实的基础。
1915年国产白兰地“可雅”在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我国有了自己品牌的优质白兰地,可雅白兰地也从此更名为金奖白兰地。
但白兰地毕竟为“洋酒”,要被国人接受认可,尚需长时间的渗入潜化,并且白兰地工艺复杂,酿制成本较高,因而价格也较之白酒偏高,白兰地的生产规模一直不大。
80年代后,改革开放使国门大开,“洋”字打头的观点、物品迅速为国内所接受,进口白兰地迅猛地涌入国内市场,在冲击了国内白兰地市场的同时,也使国内对白兰地的认识及国内白兰地生产得以发展,白兰地生产量在逐年扩大。
4月21日,由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主办的首届国际白兰地盲品会在广州举行。在V.S.O.P级别的盲品评比中,人头马、马爹利、张裕可雅、百事吉以及轩尼诗分列前五;在X.O级别的盲品评比中,人头马、轩尼诗、百事吉、马爹利,路易老爷分列前五,张裕可雅X.O排名第六。从盲评结果来看,国产白兰地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自酿白兰地
由于白兰地价格昂贵,中国白兰地种类少,广大酿酒爱好者流行自酿白兰地,采用葡萄发酵,通过“3D蒸酒器”蒸馏得到高度的葡萄蒸馏酒,然后调度到42度,再放入橡木桶存放数月。就可以喝白兰地了。 当然橡木桶也比较贵,可以加入橡木片在酒中浸泡数月,就可以喝白兰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