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整个小说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赞美生命是该书的主题。“是要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
《红高粱》并不是十分具有现实性的作品,也不是一种对民族文化的寻根。相反,在这个联系三代的以过去时回叙出来的故事中,塑造的是一个未来意义的人格,是一种人格理想,超越了具体的社会表层,具有人的本性与本质的深度,《红高粱》自始至终所呼唤的主题就是勃勃的生命力,就是张扬活得不扭曲、无拘无束、坦坦荡荡的生命观。因此.摆在读者面前的作品不是一个已被理解的世界,而是对一个世界的生命的理想。这种理想就是在那具有“太阳崇拜”的神话中。《红高粱》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反映农民的书籍,它的视角已从传统的对土地的礼赞转向了对生命的礼赞。故事的超常特点决定了叙事的非现实性,故事的地点也被淡化。在《红高粱》中甚至淡化了社会最基本的结构——村落。《红高粱》的所有叙事元素与视听元素都在为这种自然生命的热烈、自由自在和痛快淋漓的风格服务。
与以往的探索小说不同,《红高粱》虽然也承载了作者对生命主题的意念,但并不是完全像《黄土地》等探索淡化情节,靠纯粹的语言的震撼力来直接表达导演的意念。作者在这部下小说中是从实处入手,从规定情境下的具体人物性格人手,编织一个完整、美妙动人的故事框架,从而使意念通过故事的曲折、人物的行为、动作自然而然地流溢出来。在此,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的方法来达到这两者的完美结合的呢?
首先,《红高粱》自身有一条完整的故事线,但这条叙事线大部分由文字感受来完成。《红高粱》一开始,就传来了“我”的叙述;“我给你说说我爷爷我奶奶的这段事,这段事在我老家至今还有人提起。”这是一个以现在时进行回述的读点,这个“我”在此是一个故事的叙述者。由于他没有在故事中出现,按理是一个客观的叙述者,但他又是故事中人物的后代,这又使得他具有某种参与意识,从而又具有被叙述的意义。因此,这个读点是非常奇特而又新颖的,它使作者在处理《红高粱》时有了一种游刃有余的读点参照,非常自由而又具有全知性。同时,他的叙述的特点把故事拉远,又具有历史的间离效果。在此读者基础上,《红高粱》在这开场中道明了故事的虚构性。“日子久了,有人信,也有人不信。”从而非常自如地把故事纳入非现实的时空之中。
《红高粱》中的人物关系、周围环境、时间转换等几个主要情节转折点,几乎都是读者感受的。如我奶奶与麻风掌柜李大头的关系,高梁地的“鬼气”,新婚三天新娘回老家的规矩,李大头被杀,秃三炮绑走我奶奶的过程,罗汉大爷的出走,日本人的出场等。《红高粱》还承担了一种“预叙”的功能,如抬轿出发时就告诉读者,轿把式将成为我爷爷,这就增设了读者的“期待读欲”,使故事的进展更富有张力。《红高粱》的空间与文字上也就能尽情挥洒,将大部分的文字用在表现颠轿、劫道、野合、敬酒神、日全食上,让意念承附在具体的画面上,依附于一个个具有强烈生命象征意味的仪式之中,从而达到虚实相生的艺术境地。它“缝合”了过去与现在、意念与故事。
其次,当我们面对《红高粱》时,就会感知到《红高粱》都被那辉煌的红色所浸透。红色是太阳、血、高粱酒的色彩。在这里,《红高粱》对色彩的运用是高度风格化的。开头就是年轻漂亮、灵气逼人的我奶奶那张充满生命的红润的脸,接着就是占满银幕的红盖头,那顶热烈饱满的红轿子,野合时那在狂舞的高粱秆上闪烁的阳光,似红雨般的红高粱酒,血淋淋人肉,一直到那日全食后天地通红的世界……,整部影片都被红色笼罩。作者对这种基调的选择几乎完全剥夺了我们对《红高粱》情节的关注,而进入一种对一个特定的造型空间的纯粹情绪性体验了。这是一种对完美自由的自然生命的渴望与赞美。这不是一个完全现实时空的再现,而是我们内在生命力的精神外化。《红高粱》结束在那神秘的日全食中,红色的扩张力获得了一种凝固的近乎永恒的沉寂效果。黑红色的高粱舒展流动充满了整个《红高粱》空间,极为辉煌、华丽、壮美。
第三,《红高粱》的空间环境与造型描写,都在努力寻求一种色彩的单纯化和空间的神秘与阔大。一切琐细的对比协调和过渡都被抛开,造成一种崇高神圣和神秘生命的生存空间。《红高粱》主要是两个空间环境:高梁地和酿酒作坊,酿酒作坊体现出生命的远古意识,如风雨剥蚀、似古堡般的十八里坡的圆形门洞。而那片自生自灭的高粱地,则透着生命的神圣。当《红高粱》上描写高粱地时,它是作为一个巨大的自然生命符号群,舒展、盛大、坚强、热烈、宽厚。《红高粱》三次对高粱的渲染都呈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生命的整一性。当我奶奶泪水满面、仰天躺在我爷爷踩踏出来的圣坛上时,《红高粱》上一连出现了四个叠化的狂舞的高潮。在这里,高粱地是生命诞生的见证。而在日本人强迫百姓踩踏高粱的中,又感到生命被摧残的震撼。《红高粱》结尾,我爷爷与我爹泥塑般立于血红的阳光里,面对那高速流动的高梁的镜头,我们内心唤起的是一种对生命的自信和对热烈悲壮的生命的礼赞。
当然,《红高粱》在思想内涵和意蕴指向上也还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莫言谈童年
莫言,就是那个写《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的作家。
在书中,莫言认为“所谓的‘为老百姓写作’其实不能算作‘民间写作’,还是一种准庙堂的写作。当作家站起来要用自己的作品为老百姓说话时,其实已经把自己放在了比老百姓高明的位置上。真正的民间写作就是‘作为老百姓写作’。”
说到自己的写作,他多次提到“高密东北乡是我的精神故乡,我用写作发现故乡返回故乡超越故乡。”提到故乡肯定就要提到:大自然、父母、童年。
莫言的童年是在孤独中度过的。因为时代的原因,他小小年纪就辍学了,“辍学之后,因为太小,干不了重活,就放牛。放了有3年的时间,主要是春夏秋三季,有时候冬季也放。”经常独自一人,没有伙伴。他说:“我童年时代,我父母最操心的事一是要想法弄点吃的,不把孩子们饿死;二是要小心翼翼,不被社会入了另册,至于孩子的孤独感,这个问题太奢侈了。这都是我自己长大后总结出来的。”童年的那种特殊的体验,对他后来的写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他的文章显得很特别。当然,莫言说他宁愿要一个幸福的童年。 茜茜的童年
我想到了女儿茜茜的童年,她现在就读小学一年级。她会不会也有孤独感呢?莫言提醒了我,使我反思:
茜茜是独生女;我的多数亲戚在老家;茜茜爸虽说有不少亲戚在上海但住得很分散,平时也难得见面;在家里和课余时间里,她接触到的往往只是爸爸和妈妈,有时爸爸妈妈忙不过来,就是请爷爷帮忙;爸爸妈妈忙于生计和前途,即使在家休息也要用功学习,于是经常要茜茜自己学习自己玩......
我有时看到人家有双胞胎孩子的;或养了两个三个孩子的;也有家是在本地,亲戚朋友多数住在附近好互相走动互相照应的;或是交游广阔,朋友老乡众多的......我曾经觉得比起那些前呼后拥的孩子,疼爱茜茜的人是不是太少了,好象多少有点委屈了她。 既而,我细细再想一想,松了一口气,还好,茜茜目前的这种状态处理得好也不见得是件坏事:
孩子会比较独立。茜茜有很多自己的自由时间,于是她很会自己玩,作业也是独立完成的,她习惯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了自得其乐。
她会更关注父母亲。父母亲成了她最要好的朋友,她更关注父母亲的要求,与父母亲更亲近。
家务成了亲子活动。我们没有很多的时间很多的钱经常到消费场所游玩,于是一起做家务就成了很好的亲子时间,茜茜也就喜欢上了做家务,享受着劳动的成果。事实上,强度不大的一些体力劳动如扫地、倒垃圾、擦桌子、包饺子馄饨、做爸爸妈妈的下手等等,对孩子来说有时甚至是一种乐趣。
她更珍惜同同班学的情谊。茜茜特别喜欢和同班同学相处,在校外见到也会很开心,如果有同学要到我们家一起做功课,茜茜也很欢迎。
我们更多地与外界接触。我带着茜茜参与一些志愿者团体和社会的其他活动,接触到很多孩子以及各类人群,也有很多收获,比如更为多元化,比如放在不同的环境中更能认识我们自己。 茜茜和大自然
独自放牛的那段生活,莫言认为:“让我对动物比较了解,也认识了很多植物。更重要的是,让我跟大自然之间,有了一种特别的亲近感情。”原来还有这样的收获!
仔细观察茜茜的生活,的确会是这样的,由于平日里,茜茜缺少伙伴,动物植物白云白雪都成为了她的朋友,她与自然很亲近。又如莫言所说的“孤独的童年培养出丰富的想象力”。有时候我以为茜茜在自言自语,原来是跟小猫小狗小树小草讲话。
身处上海这个大都市,如何有机会亲近大自然呢?我以前总认为小孩子在农村生活是最开心的,大自然对孩子身心的发展特别有益。茜茜好象缺少这种机会,我的老家也在城市里。
书中,莫言提到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在公园里也是可以接触到大自然。哦,他说得对啊!现在的城市也很重视环境建设,我们家住在浦东新区花木地区,社区的绿化就相当好。距世纪公园约3000米,距花木公园约1000米,距在建的文化公园也不过是大约4000米,周围有许多花园式的住宅小区,附近有花园式的幼儿园,花园式的小学就在我家门口。还有还有,离开我家走大约500米处有一条小河,河水还是很清的,河里还能钓到鱼,两岸杨柳依依......
更有意思的还在我们家所在的小区呢,不高档,又很小,只有几幢房子,物业管理也不是很精细。与周围的小区比,可以算是野生植物园和野生动物园。此话怎解?待我一一道来。
野生植物园:树木自由生长十多年,已经很成样子了,又有热爱养花种菜的居民自说自话添上许多品种,还有小鸟带来的种子也在这里生根发芽。草——有一位生物老师说,我们小区的草品种特多,可以找到别的地方很难看得到的药草,车前草、半枝莲、鱼腥草、枸杞等等;果树——香蕉、枇杷、葡萄、桃子、石榴、橘子等等;至于其他的各种常见花卉乔木灌木就更多了。茜茜也可以拥有如鲁迅笔下的百草园那样的野趣。
野生动物园:小区里有十几只流浪猫,茜茜经常去喂它们吃鱼骨头,有的猫咪一听到她的声音就会跑过来;由于植物繁茂平时又不多打理,小鸟们就安心在小区落户,麻雀好像很多,我们家的空调机旁边就常年有个鸟窝,不知养大了几代小麻雀了,经常听到小鸟喳喳叫,茜茜最希望小鸟跟她做朋友,停在她的手上。
我们的房子虽然很小,但外面就是大自然。于是就不会为茜茜的童年没在农村长时间生活而感到遗憾了。更何况,茜茜爸喜欢旅游,而且是自助游,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玩得经济实惠又地道,茜茜爸带着茜茜已经跑过上海很多郊县以及江浙一些地方了,多为农家乐,茜茜是小小的驴友,爬起小山来比一般经常坐办公室的姐姐阿姨要有脚劲。
这么说来,其实我们身边就有很好的教育资源。既有城市丰富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熏陶,又有大自然的陶冶,我们可以令孩子过得很热闹,也可以给她足够的自由发展独立思考的时间。 祝福孩子
莫言认为:“一个人的童年时期,正是世界观、思想的形成发展时期,求知欲旺盛,记忆力最好。”看《说吧莫言,作为老百姓写作:访谈对话录》,我明白写作与人生密切相关,也知道了童年与写作也密切相关。
不止写作,童年与长大后很多方面相关。在教育茜茜的时候,我经常会回想自己的童年和观望别人的童年,看到了经验也看到了教训,我们还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要学会善用我们身边很好的教育资源。
希望茜茜的童年过得很开心很充实,希望在她的童年能够为她的成长打好基础,希望她比我更幸福,同时也祝福所有的孩子,祝愿他们都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