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麽诸葛亮愿意为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仅仅为了报答刘备知遇之恩吗?
答案:4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8 17:44
- 提问者网友:火车头
- 2021-01-28 09:38
为什麽诸葛亮愿意为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仅仅为了报答刘备知遇之恩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酒醒三更
- 2021-01-28 10:21
我一直想不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诸葛亮为什么要一直不停的北伐,以他的才智,不可能不明白在战争中,实力是决定一切的。蜀汉的实力太过于弱小,与曹魏相差甚远,而且四川地区的地形是典型的自守有余, 进攻不足。诸葛亮会不明白么?但他还是要一无返顾去北伐,后来想想,原因估计有二:一是为了完成他心中的那个政治理想,也是刘备的政治理想,那就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虽知不可为,但“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政治口号却迫使他这样去做,不然何以凝聚天下人心?蜀汉的存在便失去了合理性。所以他虽知汉室早已不可复兴,但“兴复汉室”这个沉重的政治包袱却无论如何以甩不掉。二是他更有想报刘备的知遇之恩吧。在第一次北伐前,诸葛亮所上的《出师表》中,“先帝”一词出现了十七次,诸葛亮对刘备的感激和怀念可见一般。在诸葛亮写《出师表》的时候,不知他的眼前是否会浮现出刘备临终时那凄切而又满怀希望的眼神?“陛下,你当年没有走完的路,臣替你接着走下去,除非臣死,否则决不回头!”
可惜现实往往是很残酷的,诸葛亮的抱负最终没有如愿,而他自己也在建兴十二年匆匆的走完了他的人生之路。给后人留下的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的千古遗恨。不知在他人生的最后一刻,他会想些什么呢?他的眼中是否会有泪花?“陛下,十一年前,你把一切托付给了我,虽然我没有完成你未完成心愿,但我尽力了,我用我的生命证明了我忠诚,报答了你的知遇之恩!”
可惜现实往往是很残酷的,诸葛亮的抱负最终没有如愿,而他自己也在建兴十二年匆匆的走完了他的人生之路。给后人留下的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的千古遗恨。不知在他人生的最后一刻,他会想些什么呢?他的眼中是否会有泪花?“陛下,十一年前,你把一切托付给了我,虽然我没有完成你未完成心愿,但我尽力了,我用我的生命证明了我忠诚,报答了你的知遇之恩!”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迟山
- 2021-01-28 11:53
隆中对、赤壁之战打败曹操奠定三分天下,整顿军务占据西川,选拔人才,六出祁山等
- 2楼网友:夜余生
- 2021-01-28 10:41
不然你说怎么办??他在蜀国已经做到丞相了,谁还能给他更高的位置???
只能老老实实在那了
- 3楼网友:一叶十三刺
- 2021-01-28 10:36
当然不是。 1、诸葛亮是一个无视民生的战争狂人。诸葛亮经过三国演义的美化,几乎成为人民心目中的圣人。其实诸葛亮不但不爱民如子,还是个缺乏才能之人。一个爱民如子的领导者怎能动辄首先挑起战争,六出岐山、五次北伐,我们很难想象百姓在如此频繁的战争中的疾苦,可以说诸葛亮就是一个无视民生的战争狂人。说他是战争狂人,一是对战争狂热,二是对战争狂妄,但凡有点常识之人都会分析出六出祁山、屡战屡败的症结所在。《三国演义》中将诸葛亮的六出祁山美化成都是功败垂成的天意如此,事实呢?历史的事实是“魏国的实力是三国中最大的,国泰民安、兵强马壮,根本是蜀国实力无法抗衡的”,因此书中被罗贯中贬低的司马懿每次都逢凶化吉,诸葛亮每次都功败垂成,这其实不是巧合和运气不佳,诸葛亮的失败是注定的,诸葛亮实质是一个不会审时度势的战争狂人。
2、诸葛亮的才能言过其实。
首先诸葛亮六出祁山、屡战屡败,就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一个用兵如神的人,而是一个常败统帅。其次失街亭显示出诸葛亮的用人不当,更为关键的是对魏延的多疑导致了本可以奇兵制胜的绝好良机的丧失,而日后曹军邓艾恰恰是用魏延当年的路线奇兵制胜,灭了西蜀。这里可以看出诸葛亮不是一个合格的真正统帅,他缺乏“前瞻的眼光”,缺乏领军人物的战略决策力。诸葛亮之才充其量是一个谋士、军师之才,他的才能不能堪当统帅的重任。过于谨小慎微,缺乏雄才大略和冒险精神,冒险精神实质也是一种创新精神,这是以诸葛亮为代表的文人的通病。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