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报告
- 提问者网友:回忆在搜索
- 2021-05-03 17:08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神鬼未生
- 2021-05-03 17:23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总的分为以下两个大方面:
——
一、客观原因
——
1.高校扩招,客观上加大了学生就业的难度
我国高校从1999 年大规模扩招,高等教育进入加速发展时期。2006年,全国应届大学毕
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比去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除高校扩招每年新产生大量的
毕业生即将就业外,还有大量往年未成功就业的毕业生,这在客观上加大了就业的难度。
——
2.就业政策、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不畅和不及时
目前,政府还没有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具体保护政策,对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等问题还
没有相关有效措施,某些地区还存在户口、档案限制,这势必会影响人才的自由流动,
影响就业。此外,大学毕业生正处于真正迈入社会的关键时期,对社会还不是很了解,
自己的工作和前途的定位也感到困惑和迷茫,需要学校对他们提供有关职业规划、就业
方面的帮助,但有关学校存在就业指导和信息的滞后,就业渠道、就业信息不畅。
——
3.学校专业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比较随意,没有考虑自身学校的实际水平和要求,开设了许
多社会热门专业,造成了高校专业重复设置,这造成了师资和结构性人才浪费,增加了
部分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难度。
——
4.部分单位、企业的用人观念还未转变,人才资源逐年增加,为企、事业单位输送大量
的人才。但部分单位、企业还存在阻碍就业因素。例如:盲目追求求职者高学历以及证
书的多少;存在性别歧视现象,以各种理由拒绝接受女大学生,导致女大学生就业相对
较难;还有户口、编制等问题。
——
二、主观原因
——
有部分大学毕业生主观上存在一定的择业误区,影响和制约了自己的就业。主要表现有:
——
1.功利性强在价值多元化的影响下,大学毕业生更加关注现实、个人价值的实现以及个
人的选择,这就
导致了毕业生过分看重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片面追求舒适安逸,功利性较强,这些观念
直接影响了他们的顺利就业。
——
2.就业期望值过高,表现为求职择业时对自己和社会认识不够,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
蜂。就业期望值过高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结构性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在众多的原因之中,大学连年扩招所造成的学生质量下降,高校师资力量不足是主要原
因之一,
——
以下我国大学扩招七年以来人数增加达到具体数字
——
1998年,扩招前一年,大学招生107万。
1999年,扩招的头一年就多招了50万。而原本计划招30万。
2000年比上年扩招了60万人,
2001扩招了48万人,
2002年扩招了52万人,
2003年扩招了20万人,
2004年扩招了68万人,
——
由此可见,从1999年到2004年全国高校共扩招了278万人。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338
万从1998年到2005年的七年里招生人数增加了四倍,年均增加22%,大大超过人口、经济
的增长速度。大学生人数增加本来应该是好事。但是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毕业生的
工资下降,。对此我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
一 大学生质量降低及就业难
——
首先,比如原来录取的分数线是550分,现在降低到500分。这样势必造成部分大学入
学学生的质量下降,甚至高于现在的大学生,其原因也是因为招生的人数少,百里挑一,
因而质量高。现在大家埋怨大学生质量下降,这肯定和扩招有关。再者,培养一位大学老
师不是一两年能够做到的。少说也得五六年。扩招以前大学的师资力量基本和招生人数是
匹配的现在忽然增加了许多学生,马上显得师资不够。所以扩招以后各大学偏普感觉师资
严重不足,再就是就业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如果也不变,导致了学生质量降低。
——
二 大学师资质量下降
——
我们再来看看大学扩招对大学本身的影响。首先高校的数目从1998年的1022所增加到2004
年的1731所,增加了709所。建国以来50多年高校一共才一千零几所,而扩招后的六七年就
增加了700多所。这个成绩如果没有大学扩招是不可能的。再看大学专职教师的人数,扩招
前的1998年是40.7万,到2004年达到了85.8万,增加了45.1万。六年的增加数超过了过去50
多年的累计数。教师的质量总体上不好作判断。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最后来看就业。
扩招以前大学毕业生基本都能够找到工作,也没有强烈的供给不足的呼声。可以认为大体
上供求平衡。扩招后的这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普遍问题。所以有理由说不是供给
过度,而是所学与社会需求脱节。这里关系到大学教育改革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专业设置滞
,教材陈腐,老师的知识更新太慢。尤其在社会科学方面更为严重。大学教育也是应试教育
学生只会解题,不会发现问题。
——
扩招造成问题解决之道
——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 政府对策
1.高等教育主管部门,一方面通过评估等措施,从外部保证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
采取切实措施引导各种高校分类、分层。增加对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投入,促进其健康、快
速发展。
——
2.教育部、人事部、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并与全国各地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联网,
各高等教育机构之间也联网,构成一个完整系统;建立职业指导机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
自我评估、职业开发以及制定工作寻找战略,为学生提供平等、充分的信息与指导服务,以
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决策,让他们能够将职业规划战略融入其终身规划之中。
——
3.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取消户籍限制与其它非法的、不合理的限制,努力消除就业制度障碍
保证不同区人才的自由流。
——
4.继续加大对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导向与保护。国家需要通过有效的政策刺激以促进劳动力市
场实现均衡,鼓励大学生到特定地区(落后地区、危险地区)、特定企业(中小企业、微型
企业)、特定职业(中小学教师、护理)就业,并对大学生的收益差进行制度化的合理补偿
。在一定的服务期满以后,可以通过免试保送研究生,允许再次择业等办法,鼓励大学生到
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就业。
——
二、 学校对策
——
1.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毕业生是高校的天职。一方面,高校要不断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
;另一方面,学校要把“就业”当作高校头等大事来抓。
——
2.学校应优化整合专业课程设置,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和水平设置课程,提高课程的质量和
竞争力,发展自己的优势科目;在专业设置方面要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有发展性和长远的眼
光,使学生在校教育的知识结构能够和社会需求尽量匹配,从而缓解就业压力。
——
3.高校要与地方就业指导中介组织合作,设立类似与“就业指导中心”,一方面收集、整理
和发布社会上就业需求信息;另一方面,主动向用人单位发布本校毕业信息。
——
4.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就业观,树立“先就业,再择业”
意识。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建立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
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培训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
。学校不仅要开设求职课(指导课程并列入学校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之中,并给予学分)
、讲授面试技巧礼仪、讲解相关法律法规、传达人才市场的最新动态,还应该让专业设置和就
业状况挂钩,广开思路,着眼长远,走出校门与用人单位长期合作,做长期的毕业生就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