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针对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应提出什么样的看法呢?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1 06:18
针对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应提出什么样的看法呢?
最佳答案
这问题见仁见智,分成两派,更认可通才教育的,也有更认可专才教育的。下位几位人士看法。
“大学应设立多种学科,培养多种类型的人才。正科注重通才教育,但不忽视应用。专修科注重专才教育,但不忽视基础。一个综合大学的好处,通才与专才相互调剂,使通才不致流于空疏,专才不致流于狭隘。大学生都应成为平正通达的建国人才。”
——著名教育家郭秉文

“学问范围务广,不宜过狭,这样才可以使吾们对于所谓人生观,得到一种平衡不偏的观念。对于世界大势文化变迁,亦有一种相当了解。如此不但使吾们的生活上增加意趣,就是在服务方面亦可以加增效率。”

——著名教育家,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

大学教育应施行“通才教育”还是“专才教育”这个问题向来是高校教育的争论所在。有人说,“专才教育”的弊端在于让“人才”工具化,有人说,“通才教育”只能培养出半桶水人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这一决定被誉为人才培养模式从“专才”转向“通才”的风向标。

大学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存在何种辩证关系?

专才教育是大学的终极关怀

练洪洋

欧洲中世纪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即后来的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之争,我国也一样,从大学引进之日开始就存在育人方向之辩。20世纪50年代初,百废待兴,国家建设急需专才,于是大学教育照搬苏联模式,偏向专才教育。近年来,对专才教育之偏进行反思的人越来越多,于是社会又出现另外一种倾向,提倡通才与通才教育,否定专才与专才教育。通才教育固然需要,但若以通才教育代替专才教育,对社会、学校、学生都不是一件好事。大学,说到底还是要将更多注意力放在专才教育上。

社会需求层面,在社会科技化、人文环境技术化、科技纵深分支细微化、产业结构国际化背景下,新兴工业的每个行业都需要专门人才,甚至可以说基本上靠专才。譬如时下应用最为广泛的互联网领域,就汇聚了各类高精尖人才,而不是所谓的通才。科学研究本身,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每门学科都被无限细分,像欧洲中世纪达·芬奇那种横跨建筑学、音乐、数学、工程学、解剖学、地质学、植物学等学科的大师已一去不复返。如今,哪怕是同一门科学,现在也很难做到通识了。有人做过统计,在物理学领域,就算是一个物理学家也不可能同时看完与看懂世界上三本顶尖级物理学杂志的文章。

个人层面,一方面,由于社会分工细化,一个大行业分成许多小行业,每个小行业的从业者都各司其职,各领风骚,各自精彩。一个人不可能做到行行精通,即使有这种才华与能力,也难有精力同时从事多个行业;另一方面,这个社会需要的是专才,各个行业都聚集了大量具有竞争力的知识精英,而不是“万金油式”的通才。除非他真有本事,行行都精通、吃得开,否则那种什么都懂点、什么都不精通的人,在社会上很难有竞争力。在差异化生存的时代,某些所谓通才教育往往是以“宽口径”之名抹杀个性,削弱学生的竞争力,将学生推上“学无所用”的泥沼。

从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关系看,通才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在社会精英的生涯之初就注意培养他们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健全的人格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专才教育则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培养出具有全面素质基础且精通某一专门学问的高级人才。有鉴于此,有学者提出大学教育应培养“T型人才”,这种人才在横向上,具有较宽、较扎实的知识面,纵向上有一门钻研较深的专业知识,所谓“术业有专攻”。由是可见,通才教育最终还是要服务于专才教育这一大方向。只“专”不“通”,固然不可持续,而只“通”不“专”,大学教育的意义也要大打折扣。

通才教育方可培养复合型人才

张涨

从个人层面来看,通才教育还有个名称叫“全人教育”,一个人要心智健全地发展,就得学习多种不同知识,只通晓某一领域而对其他领域毫无涉猎,这样的人知识结构有问题,性格气质的塑造可能也会有偏差。但目前教育体制下,高中便开始文理分科,进入大学后实施某一专业的教育,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比如理工科学生缺乏人文素养,表达能力不佳,人际交往存在困难,而文科学生则缺乏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缺乏理性思考、逻辑思维的能力。而实施通才教育,大学生均衡地接受各种门类的教育,不仅夯实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对于人的气质培养也很有好处。社会学上有个“木桶理论”,最短的短板决定了一个木桶的盛水量,只有通才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不会有明显的知识短板。事实上,很多名家皆是学贯中西、文理兼通的,如陈寅恪、辜鸿铭、林徽因等。

而从学校教育角度来看,能成为大师的学生毕竟是少数,但即便在就业层面来说,当下专业对口的就业模式已经越来越少,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最受用人单位的青睐。社会发展瞬息万变,不断有新行业、新职业涌现出来,这些岗位正是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去从事的工作。但学校教育往往滞后于社会现实,比如近年来流行的动漫制作、新媒体、互联网金融等,既让大学院校的专业设置难以无缝跟上,又具有学科交叉的特点,今后这种复合型工种会越来越多。因此,大学教育也该转换思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某一种技能,不如教会学生如何学习。通才教育看似不强调某一方面的知识,但正是这种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模式,给毕业后的自我提升带来了更大空间。在美国,耶鲁、哈佛等名校都有所谓的“核心课程”供全校学生修读,涉及人文、历史、科学、哲学、自然等多个领域,美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研究人才数量世界领先,与这种通才教育打好人才基础不无关系。

上升到社会层面来看,当下的世界已变得愈加纷繁复杂,小到个人生活,大到公共政策的制定,都不可能只凭借某一方面的知识就能做出正确判断。通才教育培养出来的社会成员不论从事哪种工作,因为具有相同的“教育基因”,相互之间思维碰撞、达成共识的障碍更小;相比之下,专才可能擅长某一方面,但相互之间缺乏共同的知识背景,孤立的存在着,不利于推动社会整体前进。举个例子来说,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结合人文精神的引领,在科技给人类带来更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作恶的可能性,原子能、克隆技术、人工智能莫不如此。只有让人文素质教育为自然科学提供人文导向,才能让科学技术为我所用,促进发展而不是毁灭未来。
全部回答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应并不违背
  20世纪末期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界,甚至整个社会都高度关注通才教育问题,通才与通才教育成为热点。而相比之下,对专才与专才教育的关注度大大降低,几乎降到冰点。对于通才教
育与专才教育,认识有待提高与深化。这里,我主要谈三点认识。
  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既要有通才又要有专才
  关于通才与专才、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我们的认识经常陷入两者对立与对抗的误区。历史给了我们很多启示。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国家建设急需上岗就能立即发
挥作用的专才,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向苏联学习搞专才教育,照搬苏联专才教育模式,并依据苏联模式对高等教育学科体制大改组,其结果是学科专业细化与窄化。
  近二三十年来,为适应经济体制持续改革与社会生活稳步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学科体制也在持续改革,主要表现是专科教育、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几次调整,数量逐步减少
,口径逐步加宽。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厚基础、宽口径人才及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素质与素质教育,通才与通才教育,逐步进入或回
归我们的视野,并越来越受到重视。
  可以说,我们的高等教育,无论是认识上还是实践上,都已经突破了苏联模式。这些年,在素质教育与通才教育上,我们做过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因此,在一统二包的用人机制退出历
史舞台之后,我们的高等学校毕业生,不但已经基本上认清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人力资源需求,直接面对市场选择,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才市场中冲浪或弄潮,而且已经基本具备终身学习
的理念与能力,能在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适应社会变化与岗位选择,在适应中满足国家需求、提升自身素质。这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可喜成就。
  但是,与此同时,一种倾向似乎又一次掩盖另一种倾向。在我们关注和倡导通才与通才教育时,我们似乎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否定专才与专才教育,甚至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排斥专才与专才
教育,这种否定与排斥对于学生、学校与社会都有极大的危害。
  其实,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都需要通才与专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时代和新型工业化大时代,更是既呼唤通才又需要专才。一方面,随着科技高度社会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学习与素
质教育终身化、生存环境人文化,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通才;另一方面,在社会科技化、人文环境技术化、科技纵深分支细微化、产业结构国际化背景下,新兴工业的每个行业都需要专
才,甚至可以说基本上靠专才。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是必须兼顾的人才培养模式
  讨论通才与专才,势必讨论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通才和专才都出自高等学校,高等教育既包括通才教育也包括专才教育。对于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式,我们的高等学校有时认识明确
,有时却没有自觉地加以考虑与选择,往往陷于认识迷茫、方向迷失的境地,进而失去对办学思想与行为的有效把握。
  实际上,在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通才与专才都是并存且互补的人才,因此,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都是高等教育必须兼顾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只要认识到位,要实现这种模
式与目标的兼顾并不是难事。
  第一,可以通过不同层次与不同类型的高校实现。清一色的专才教育与清一色的通才教育,不利于高校发展,不利于高等教育发展,不利于国家建设。行业性与应用型本科院校,长于专
才教育,办学定位可以偏重于专才教育,多培养专才;多科性与综合性大学,有条件和资源从事通才教育,办学定位可以偏重于通才教育,多培养通才。本科院校办学一味求大、求全、求高
是错误的,一些高水平的行业性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片面追求综合化也是错误的。
  第二,可以通过多科性与综合性大学专业学科群实现。《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将高等教育5A即本科教育专业学科分为基础理论型、研究准备型与高级技能型三种类型,其中,前两种基
本上属于通才教育,后一种基本上属于专才教育。在本科层次上,既有通才教育,也有专才教育。本科层次的通才教育是硕士与博士层次专才教育的准备、过渡与基础。多科性与综合性大学
专业学科齐全,学科资源容易转化为教学资源,既可以在本科层次上做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并举,也可以在本科层次通才教育的基础之上实现高层次专才教育,培养知识、能力与素质呈金
字塔型结构的高层次专才。我所在的中南大学,近年来一直坚持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并举,不断在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之间探索建立有效结合点和平衡点,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
探索通专兼顾与兼容型人才培养途径,构建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多模式的人才培养体系。
  第三,可以通过多科性与综合性大学的厚基础、宽口径学科教育实现。学生智能倾向存在差别,兴趣倾向也存在差异。学生的智能倾向与兴趣倾向,如果与高等学校提供的教育不相符合
,不但知识、能力与素质无法健康发展,而且意志与志向会遭遇挫折,进而影响人格健全发展,这对于学生个人、对于学校、对于国家,都是损失。在学生进入高等学校时将他们一次性绑定
在通才教育或专才教育路径上,是对他们智能与兴趣差异的忽视与忽略,是一种高风险教育行为。多科性大学与综合性大学有条件也有责任规避这种风险。在这方面,中南大学近年来进行了
有益尝试,如在本科教育实施厚基础、宽口径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发挥学科群优势,从2008年起,按学科大类招生,学生按学科大类入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智能倾向显现充分,兴趣倾
向也表现充分,再进入相对明确的学科专业学习,初步形成了通专合一、通专弹性分流的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模式。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是两种互补的教育教学方式
  相当多的高等教育实践者与研究者认为,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是两种课程设置类型。其实,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就其应然本质属性而言,是两种教育教学方式。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
连同通识教育与专识教育,本质差别不是课程设置,而是课程教育教学方式。换言之,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可以有相同的课程设置,但必须有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
  专才教育的教育教学方式,偏向于技术主义、分析主义、经验主义;通才教育的教育教学方式,偏向于科学主义、整体主义、思辨主义,表现出高度的社会关怀与人文关怀。同是法律课
程,资深律师与法学教授或法学家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同;同是地学课程,资深地质工程师与地学教授或地学家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同;同是临床医学课程,主治医师与医学教授或医学家的教育
教学方式不同。通才教育相对于专才教育而言、通识教育相对于专识教育而言,教育教学更重高度、广度、思想性、人文关怀、哲学深度与创新性。两种教育教学方式互为补充,不能以一种
否定另一种。专才教育,可以通才教育的教学方法为塔底;通才教育,可以专才教育的教学方式为塔尖。
  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既要有通才也要有专才,以通才否定专才,或以专才否定通才,两种做法都不妥当。在对于人才的认识上,以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不利于高等教育发
展,也不利于社会发展。
从应用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两个角度
高校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比较——从应用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两个角度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严纲绳诊所我想知道这个在什么地方
【弟子规拼音】弟子规拼音
都昌县图书馆地址在哪,我要去那里办事,
口袋妖怪漆黑的魅影怎么把所有的宠物都弄成10
为什么我家里搬完新家诸事不顺啊,搬家时有吵
小松饭店地址在哪,我要去那里办事
黑暗之魂 肢体动作能学几个 好像无论学了多少
在焦作大学那里可以寄包裹?
求与X轴相切,且与圆x^2+y^2=1外切的动圆圆心
物业未经业主允许私自开门进屋犯法吗
华景食府在什么地方啊,我要过去处理事情
触手录解析错误是为什么
网友见面不开房?开什么玩笑。大家都这么忙!
毛呢裙掉毛怎么办
人和春天茶楼地址在什么地方,想过去办事
推荐资讯
我想要看穿脱隔离衣的图片,有吗?
测试分手后还能复合吗
怎么把皮肤晒黑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在谈到他最崇拜的人物是谁
给闺蜜送什么生日礼物
求石惠老师的所有合集,有的请联系我,给邮箱
乔阳怎么去啊,有知道地址的么
380v三匹等于多少安电流
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
被人指认的嫌疑犯可以上网逃吗
请问,数字1为什么在有的时候叫做“yao” ?,
CAM350 9.5无法打印Gerber?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阴历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