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管理
- 提问者网友:咪咪
- 2021-05-13 10:17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愁杀梦里人
- 2021-05-13 10:36
这可真是一个不错的问题,上面的几位说了很多方法,我认为管理的基本含义是:
“管”:制定方向和规章制度(防患于未然)、约束(发现不符合企业发展或违反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行为进行制止)、下达指令(使团队有统一的目标)。
“理”:沟通(了解工作的状况或是利用开会、书面文字、谈话的形式相互了解,准确传达信息),调整(调整工作目标、调整员工心态、调整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调整不准确的工作目标);处理(处理突发事件,处理一些琐碎的杂物,处理所要签批的文件)
对于管理的定义很多,归根结底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带领团队完成工作达成目标”
至于怎样做好一个管理者,那真的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一起努力吧。祝你好运。
- 1楼网友:长青诗
- 2021-05-13 13:45
管理就是围绕你确定的目标,通过有计划的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全过程。
- 2楼网友:撞了怀
- 2021-05-13 13:28
领导是以自己的思维影响他人行为的高层劳动,管理者要学会运用资源来获得工作效果,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先决定做什么,要运用别人去做。
- 3楼网友:过活
- 2021-05-13 12:59
- 4楼网友:笑迎怀羞
- 2021-05-13 12:52
最著名的关于“管理者是什么 ”的论述莫过于亨利·明茨伯格的十种角色论了。 他认为,所有管理者都被授予负责一个组织的正式权力。正式的权力产生了三种人际角
色,这三种人际角色又产生了三种信息角色;这两类角色使管理者能够扮演四种决策角色。 人际角色 名义首脑角色。每一位管理者都必须履行一些礼节性的职责。 领导者角色。管理者还要对他们员工的工作负责。 联络者角色。管理者与他们所处的垂直管理系统以外的环境产生联系。 信息角色 监听者角色。管理者不停地仔细观察周围环境以获得信息,还会向他的联系人和下属打
听情况,并接受别人主动提供的信息。 传播者角色。管理者把下属无法获得的一些特许信息直接传递给下属。如果下属彼此联
系不便,管理者可能会替他们传递信息。 发言人角色。管理者把某些信息传递给外部人士。 决策角色 创业家角色。管理者要设法对自己的部门加以改进,以便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故障排除者角色。管理者需要应对压力。 资源分配者角色。管理者负责决定谁会得到什么样的资源。他们所分配的最重要的资源
也许是他们自己的时间。 谈判者角色。谈判是管理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只有管理者有权力 “实时”分配组
织资源,并拥有进行重要谈判所需要的种种信息。 上述这十种角色形成一种格式塔(gestalt),即一个有机的整体。 亨利 ·明茨伯格还补充道: “管理者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对其工作成效有着重大的影响。
- 5楼网友:洎扰庸人
- 2021-05-13 12:43
理是一种行为,作为行为,首先应当有行为的发出者和承受者,即谁对谁做,其次,还应有行为的目的,为什么做。因此,形成一种管理活动,首先要有管理主体,即说明由谁来进行管理的问题;其次要有管理客体,即说明管理的对象或管理什么的问题;再次要有管理目的,即说明为何而进行管理的问题
- 6楼网友:白昼之月
- 2021-05-13 11:15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权术、谋术一说。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企业如雨后春笋般遍布于神州大地,相应的,管理学又重新被提上日程。无论是权术、谋术,管理学,管理者EQ,还是别的什么称呼,性质与内容都是不变的,都同样要求一个管理人员具备以下九大素质: 一、了解自己的职责所在,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
管理人员常常需要超负荷的同时付出自己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为了时刻保持思维清晰,最好随身携带一本记事本,用以记录行程、会议记录、工作心得、对企业的意见与建议等;而工作例程以提早一个月策划为宜,以确保万无一失。
二、掌握业务知识,用心做事。
每个专业都是相通的。相同专业在不同场合都能发挥同样作用,任何学识都会有发挥空间。为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工作经验的积累很重要,而每个人的修养、特质都不尽相同,需结合自身情况,因循发展。 心即良心。有了良心,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员工、关心员工、善待员工。员工是替管理阶层创造财富的源泉,只有用心对待员工,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员工对企业的热爱,对工作的热枕,进而提高服务质量,树立企业正面形象。 要对员工用心,须做到:一,关心员工。其关心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要落到实处,渗透至每个细节。二,要时常对员工嘘寒问暖。与员工交流时,态度要诚恳,语言要贴心。三,善于观察员工,及时发现他们的负面情绪的滋长,并加以解决。四,要以博爱的胸襟对待员工,包容他们的缺点,体谅他们的难处,并尽早发掘出他们的优势加以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对所有员工一律一视同仁。
在企业里营造出家一般的温馨氛围,让员工在深受感动的同时不知不觉把企业放第一位。当员工犯错时,通过民主的方式决定是否应对其进行处罚,无论处罚通过与否,事后都要对员工进行宽慰。发现问题要及时当众提出,但不宜指名道姓、指桑骂槐地引起员工之间的相互猜忌,若犯了过错的员工仍不为所动,可以私下找其谈心。谈心时,态度要温和,语气要放缓,要就事论事以理服人,让员工心服口服。事后员工若纠正错处,则应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由此提高他的荣誉感。避开矛盾的尖锐锋芒,营造诙谐轻松的气氛,借以缓和员工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化解犯了错失的员工的尴尬心理。
六、以身作则。
身为称职的管理人员,应不计较延长工时。要来得最早,走得最晚,要时常观察每个员工的言行举止及在岗位上的表现。要万事走在员工前头,出了事挑得起梁子,并牢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道理。 七、知道如何引导你的员工遵循你的意愿行事。 第一步骤是观察,了解你的员工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尽人意;其次要循循善诱他们节约成本、珍惜资源、爱护公司财物,并引导他们把工作环境整理得井井有条,并用公司章程督促、监管员工,使工作最终步入正轨。
八、不断培养、培训员工,善于挖掘人才。
企业需要精华来充实壮大自己。企业的精华之一在于人才,而人才则需从基层培养。要时常策划、安排员工培训,例如不断督促员工注重仪容仪表,而某员工却不会化妆,这时就可以针对此进行相关培训。 只有积极上进的员工才是好员工,否则没有必要把人力物力浪费在他身上。当然在下定论前,不妨先给员工一个缓冲期,好做观察。
九、学会如何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团结合作。
要学会这一点,必须先具备以上八点才能实现。这一点至关重要。管理人员无论有多少才能,只要协调性差,企业就如同一盘散沙,才华也将无法施展。 首先,在被人迎头赶超、竞争失败、惨遭降职、命运不济等情况下,要保持自信、大度量,要反思自身的劣势;同时也要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积极协调各员工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唯有如此,企业的凝聚力才会提高,各关节的协调性才能更好完善。 其次,突然间被升职的管理人员往往经验不足,这时更需要广大员工的鼎力支持。新官上任的管理人员与资历丰富的老员工在共同探讨问题时,摩擦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基层有保持沉默的权利,而没有不服从命令的权利。此时,管理人员也不应以权压人,而更应保持心平气,展现民主姿态。 再次,各员工、各级别、各部门之间应加强交流,多多协调,多多相互支持。但当某个部门忙不过来,其他部门的人应声帮忙时,此部门不应得寸进尺。 实践出真知。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光有理论知识远远不够,还要理论结合实际,多做实践,才熟能生巧。
管理知識50點
1. 经常自我反省,检视一下,在管辖范围内的人﹑时﹑地﹑物有没有浪费资源,或无效运用的状况
2. 不要在下属面前抱怨工作,数落上司及公司的不对
3. 接受上司交待任务时,在没有尝试执行之前,绝不说“不可能”, “办不到”
4. 每天找出一件需要突破,创新的事物,并动脑筋想一想,有无改善创新的方法
5. 当工作未能顺利完成时,对上司要能一肩承担所有责任,不在上司面前数落部属的不是
6. 做任何事物以前,先花些时间思考一下目标与方向是否正确
7. 找出在个人管理范畴内,有哪些原理与原则是不可违背的
* 组织管理的原则
8. 除非特殊状况,交待事项只对下一级的直属部属,而不跨级指挥
9. 除非事先已协调有共识或遇紧急状况,否则不指挥其它平行单位的员工
10.接受上级跨级指挥时,必定要及时回报直属上司,让其了解状况
11.交办员工工作或任务分配时,能多花点时间沟通,了解他对工作的想法同时让他了解工作的重要性及意义,想办法唤起他内心执行的愿意
12.交待部属工作时,尽量思考如何给予他更多的空间发挥
13.下达指示时,着重要求目标的完成,对过程不需要太多的限制
* 计划与执行
14.做事以前,一定要先想一想,做好应有的计划,绝不冒然行事
15.在计划阶段,要多参考别人的意见,借用别人的经验与智能,做好必要的协调工作,绝不可以闭门车
16.工作之前,一定要先明确的订定或确认目标,把握正确的方向
17.做计划时,要从人﹑事﹑时﹑物﹑地各方面来收集相关事实﹑信息﹑详细分析研判,作为计划的参考
18.不单凭直觉判断事情,凡事要以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
19.要尽力让部属了解状况,与大家信息共享,不要存在“反正叫去你去做就对了”的观念
* 控制与问题掌握
20.在工作计划阶段,就要先想好可能的状况,事先拟订对应措施
21.当提出问题时,一定要能明确指出它的“目标”﹑“ 现状”以及差距所带来的影响
22.解决问题时,一定要客观的找出原因,不可凭主观的直觉来判断
23.每天发现一项需要改善的事项,并思考应该如何做会更好
24.在部属进行工作的时候,从旁予以观察,当有偏差时给予必要的指导纠正
25.鼓励员工培养观察力,提出问题,并引导出具体的建设性意见.
* 部属培育与教导
26.所属员工接受off.J.T(off job time)训练时,要能够全力支持,协助他排除时间与工作的障碍使他专心接受训练
27.要充分了解部门内各项职位应具备的知识,技巧与态度条件,并设置《岗位说明书》
28.新员工报到前一定要做好他的《新员工训练计划表》
29.一般性的工作,当部属得没有我好时,先不要急着自已去做,仍能让他有一定的学习机会
30.当员工提出问题时,不要急着回答他,可先听听他的看法,让他先思考
31.掌握时机,随时随地对部属进行工作教导,例如:开会时,部属报告时,部属犯错时,交付工作时等等
* 沟通与协调
32.要主动的找部属聊天谈心,不要只是被动的等部属来找人说话
33.当听到其它人有和我不同意见的时候,能够先心来气和的听他把话说完,要克制自已自我防卫式的被动
34.当遇见别人始终未能明白自已怕意思时,能先反省是否自已怕沟通方式有问题,而不先责备对方
35.开会或上课等正式场合上,最好將手机关机,塑造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
36.和他人沟通时,能够专注的看着对方,听对方的话也要用心理解,而不左顾右盼,心有旁鹜
37.和别人协调沟通时,避免对他人有先入为主的负面想法
38.与其它部门或同事协调时,能保持客观的态度,用句多用正面的话
* 掌握人性的管理
39.不要只是期望公司透过制度来激励员工士气, 随时想想有哪些我可以自已来做的部份
40.对每一位员工都要能够多加了解,确实掌握他的背景﹑个性﹑习惯﹑需求﹑态度优缺点
41.養成每天说几名好话的习惯,如“辛苦了” ﹑“谢谢” ﹑“ 做得不错”等
42.不只是赞赏员工, 遇到员工有错的时候,能给予必要的责备
43.员工本人生病时,能拨通电话给予关心,如果员工家中有婚丧喜庆,尽可能去参加
44.要求员工的事,自已也要做到,凡事从自已做起
*领导力的发挥
45.要强化自已的人文素养,培养一些除了工作以外的正当兴趣及嗜好
46.不要只是靠权势(力)要求部属,而要展现自已的管理专业上的才能,让员工能够心服口服
47.在组织内所做的一切,不能只是为了自已私人的利益,而应以团队为出发点
48.对不同的员工,要运用不同的领导方式来带领,而不是一味追求齐头式的平等
49.不论通过何种方式(如:看书﹑上网﹑娱乐活动等),每年都要让自已感受到吸收了新的信息,有明显的成长
50.要將以上所学内容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