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之前的官员选拔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3 11:52
- 提问者网友:眉目添风霜
- 2021-03-03 02:33
隋朝以前官员选拔大多为推举,比如汉朝。是不是主要指的是举孝廉呢?其评判标准是什么,寒门有机会做官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杯酒困英雄
- 2021-03-03 03:33
秦朝的历史很短,秦始皇统一六国,好像是12年而亡,后来又维持的几年,大概15年就灭亡了e5a48de588b6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238643666。秦朝官员的选拔,一般还是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秦朝本国人出任将军领兵打仗,而文官除了秦朝本国的贵族外,还有外国的士人、客卿,这时官员选拔制度还不完备,大致沿袭着秦以前的方法。
士人,是中国历史所特有的集团。大致是没落的贵族或自由民,而又有一技之长的人。孟尝君有门客三千,其中包括鸡鸣狗盗之徒,但大多数是士人。蔺相如就是由士人受到投靠的贵族的推荐,而成为赵国的卿相。春秋战国时期,国家都不大,外国或本国的士人或者想成为士人的人,都可以直接见到国王,谋取一官半职。当然各国为了吸引士人,也给了很多待遇,如燕国曾修黄金台吸引人才。
中国的封建历史到秦一统天下就已经灭亡了,我会另写文章讨论这件事。而所谓皇帝一人说得算,专制独裁,恐怕也有待商榷。其实那时的中国的文官制度是由士人集团组成的,更准确地说,中国的官僚集团是由士人组成的,行政权和决策权大部分在士人集团手里。只是有时皇权大于治权,这种行政制度理论上一直维系到清朝灭亡。
汉朝的官员产生,是由地方上举荐孝廉,汉朝是以孝治天下。孝廉和贵族子弟被推荐,到中央作郎官,学习管理,积累从政经验。一旦官员出缺,就会被派去做官,然后每三年考核一次,逐级升迁。
当然这种选拔制度开始执行是好的,但过了些年,天下太平,它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其中贪污舞弊事件层出不穷。到东汉末年,甚至出现花钱就可以买官,甚至可以买“三公”那样最高长官来做。曹操的爸爸就是买来的官。
到了魏晋时期,曹丕实行九品中正治,把官员分为九品,而官员的选拔有大多数从氏族集团中产生。东晋南渡,一时名士如过江之鲫,但这种选拔制度的局限性已经显现出来了。曹丕实施这种制度是为了调和曹氏篡权带来的矛盾,维护氏族集团利益。而东晋南渡后,为了维护北方南下皇权的集权统治,打压江南的土族豪族势力,也采取了类似的制度。
南北朝后,这种氏族士人制度走到了尽头。
士人,是中国历史所特有的集团。大致是没落的贵族或自由民,而又有一技之长的人。孟尝君有门客三千,其中包括鸡鸣狗盗之徒,但大多数是士人。蔺相如就是由士人受到投靠的贵族的推荐,而成为赵国的卿相。春秋战国时期,国家都不大,外国或本国的士人或者想成为士人的人,都可以直接见到国王,谋取一官半职。当然各国为了吸引士人,也给了很多待遇,如燕国曾修黄金台吸引人才。
中国的封建历史到秦一统天下就已经灭亡了,我会另写文章讨论这件事。而所谓皇帝一人说得算,专制独裁,恐怕也有待商榷。其实那时的中国的文官制度是由士人集团组成的,更准确地说,中国的官僚集团是由士人组成的,行政权和决策权大部分在士人集团手里。只是有时皇权大于治权,这种行政制度理论上一直维系到清朝灭亡。
汉朝的官员产生,是由地方上举荐孝廉,汉朝是以孝治天下。孝廉和贵族子弟被推荐,到中央作郎官,学习管理,积累从政经验。一旦官员出缺,就会被派去做官,然后每三年考核一次,逐级升迁。
当然这种选拔制度开始执行是好的,但过了些年,天下太平,它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其中贪污舞弊事件层出不穷。到东汉末年,甚至出现花钱就可以买官,甚至可以买“三公”那样最高长官来做。曹操的爸爸就是买来的官。
到了魏晋时期,曹丕实行九品中正治,把官员分为九品,而官员的选拔有大多数从氏族集团中产生。东晋南渡,一时名士如过江之鲫,但这种选拔制度的局限性已经显现出来了。曹丕实施这种制度是为了调和曹氏篡权带来的矛盾,维护氏族集团利益。而东晋南渡后,为了维护北方南下皇权的集权统治,打压江南的土族豪族势力,也采取了类似的制度。
南北朝后,这种氏族士人制度走到了尽头。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duile
- 2021-03-03 05:12
1.初兴科举
晋以来的 九品中正制 的选官旧弊,在北周时逐渐被认识,开始注重 才干.隋文帝即位后,彻底废弃旧制。开皇七年定制,每州每岁贡士3人。州、县保举贡士的标准是文章华美,特别优美者州可保举应秀才科,受特别考试。开皇十八年下诏,京官五品以上,地方官总管、刺史, 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 。这是 正史 上明确记载的以科举士,显示出科举制度的形成。史书记载,大都称隋炀帝始建进士科。但《旧唐书?房玄龄传》却写着房玄龄18岁 本州举进士 ,以此推算,以隋文帝开皇年间(581- 600年)已开进士科。
2.推进科举
在强调君民建国,教学为先 的诏命中,炀帝已经提到课试 生徒以 进士者.改官制的同时,又下诏 选贤与能 ,认为 帝王之功,岂一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238646264士之略 ,命五品以上文武职事官 宜依令十科举人.所谓 十科 ,即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美秀、才堪将略、膂力骁壮。 有一于此,不必求备。朕当待以不次,随才擢升。 五年六月,又下诏诸郡,以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膂力骁壮、超绝等伦,在官勤奋、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4科举人。这都是要求地方贡举,称乡贡。
隋朝时间短促,国子学、州县学又兴废不断,因而由生徒考试入选者颇少,大都由乡贡而入仕。秀才科,在当时等为最高。《隋书?文学传》中,刘臻、崔儦是隋以前 举秀才 的,文帝时 举秀才 的有王贞、杜正玄、杜正藏,炀帝时 学业该通,应诏举秀才 者有杜正伦。整个隋朝, 举秀才止十余人 。明经科,起于隋。文帝时,有韦云起 明经举,授符玺直长 。炀帝时,孔颖达 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 。进士科,《北史?杜铨传》叙其族孙之孙,称杜正藏兄弟大业中 应诏被举。时正藏弟正仪贡充进士.这是炀帝时开进士科的最早记载。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