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设备维修制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8-22 06:52
- 提问者网友:我的未来我做主
- 2021-08-21 11:51
全员设备维修制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渡鹤影
- 2021-08-21 12:40
1 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设备维修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主要手段,是煤炭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是生产费用支出的主要部分。我国煤矿机电维修管理模式的演变是与生产方式和生产手段的发展紧密相联的,目前已建立了设备维修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并逐步引入了设备故障诊断与状态监测技术。但从整体上,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仍然采用前苏联计划预修为主的定期维护和检修管理模式。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仍然主要是以时间为基础的传统计划维修管理模式,致使约1/3的工作量由于时机不准而做无效维修,设备开机率低、维修时间长,有时严重影响了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行。 我国对煤矿机电设备可靠性维修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在矿山供电系统及煤矿生产系统中开始引入可靠性的概念,并建立了一些简单的模型。之后,陆续对煤矿机电设备的某些部件开展可靠性维修管理的研究。但从整体上看,现有工作只从理论上对个别零部件的可靠性维修进行了初步探讨,或基于经验对一些故障现象作定性分析。目前尚未对煤矿机电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缺乏对煤矿机电设备及其元部件可靠性、维修性基础数据的积累和分析,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模式、维修策略的确定都缺乏理论上的指导。因此,在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水平和煤炭生产的特点决定要对设备寿命周期实施全过程管理,追求设备最佳综合效益和最经济的寿命周期费用。应建立健全设备维修管理的信息反馈和处理的机构和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设备维修管理决策服务,并应通过组织企业各部门全员全过程参与设备的维修管理。同时,笔者认为应用现代化方法,如可靠性工程、维修性工程、系统论、信息论、决策论等,以及先进的技术,如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经济合理地组织设备的维修管理,将是今后我国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努力方向和发展趋势。 2 设备维修管理基本模式的发展 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是随着生产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其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即事后维修、计划维修和预防维修以及处于发展中的运用可靠性维修理论和故障监测及诊断技术的主动维修或视情维修。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就产生了设备的维修问题。最初由于设备简单,维修费用少,设备维修管理主要是实行事后维修管理模式,即设备坏了才修。事后维修的结果,致使停机时间增加且无法保证机器的正常和及时使用,影响到生产任务的完成。随着生产技术和工艺的不断发展,出现了流程生产和简单的流水作业,生产越来越强烈地依赖于设备,事后维修管理所造成的非计划停机就成为突出问题。这使人们认识到应该积极地设法预防设备的故障。 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开始大规模地研究包括武器装备系统在内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问题。50年代初期,由于设备故障造成的停机影响了成品的交货期,以及因紧急排除故障所需支付的突击加班费用等,使得美国企业不得不考虑如何有效地组织设备的修理和维护工作。研究和实践发现,采用有计划的预防维修可以减少设备的故障,节约大量维修时间和费用,结果逐步形成了预防性维修的概念。之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杜邦公司又针对预防维修存在着既有过剩维修又有维修不足的问题,将预防维修制度发展成为生产维修。生产维修除了坚持日常保养外,还包含以下4种主要维修方式: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和维修预防。针对不同的设备及使用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维修方式。预防性维修和计划预修是以时间为基础定期对设备进行的大规模检查与修理。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科技进步促进工业领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现代化设备向大型化、自动化、精密化、智能化发展。上述特点除带来高效率、高效益等优势外,也使设备的使用、管理、维修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非计划的停机时间始终影响着设备的生产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零库存等新生产体制的出现,意味着很小的故障也极有可能导致整个生产线的瘫痪。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管理模式已成为目前最受人们重视的维修管理模式之一。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是一种用于确定设备在其运行环境下维修需求的方法,是预防维修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它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设备的故障原因、故障模式、故障影响、故障预防等方面,通过使用维修计划软件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跟踪记录并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