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李清照的名句,临江仙夜归临皋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08 19:30
- 提问者网友:相思似海深
- 2021-05-08 11:38
临江仙李清照的名句,临江仙夜归临皋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duile
- 2021-05-08 12:30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首词作于公元1082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以这件生活小事为由,即兴抒怀,表现了词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对于这首词的赏析,有很多分歧。下面谈谈我对这首词的理解。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醒复醉”和“醉复醒”有何区别?因何而醉?醉到什么程度?怎样理解他这份醉饮的豪兴?
“醒复醉”给人感觉应该是醉了多次,“醉复醒”就是醉了刚刚清醒过来,词人在这表现的不是一般人的一醉方休,他表达的应该是一种醉的状态,而非醉的结果。虽然醉了多次,但给我的感觉不是一般人的酩酊大醉,而是一种似醉非醉的状态。“仿佛”二字,传神地刻画出了词人这种的情态,就好像醉拳大师打醉拳时的情形,说是醉了吧套路又是那么规范流畅,说没醉吧那神态步伐招式又都醉意朦胧的神似喝醉的人的一举一动。至于为何而醉?思想感情有是怎样?可谓见仁见智,是因为仕途不顺,精神极度愤懑;还是遇到知己,比较高兴;还是这只是他平时生活的状态,平静、淡定;亦或是多方面的原因,心情比较复杂,既有些许伤感又显得比较平静。这份醉饮的豪兴表现出诗人洒脱的形象,旷达的态度和率真的个性。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体现了词人怎么的情怀?看到这句时,脑海里浮现出另外一幅场景,就是《红楼梦》26回里宝玉踢袭人的情景,宝玉是出了名的喜爱尊重女性的,可是袭人打开门就被狠狠的踢了一脚,都吐了血。词人在这里却是另外一幅情形,家童应该是服侍他的,可是词人回来的太晚了,家童等了很久主人也没有回来,实在熬不住了就睡下了,睡的还挺香,鼻息已雷鸣,词人也想回去休息,敲了敲门,家童没有反应,并没有使劲的继续敲,他手里可是拿着手杖的啊,按理说,家童的鼻息那么清晰,离门应该不是很远,如果词人一心想让他起来开门的话应该是可以把他叫醒的,可是他没有,而是踱到江边,倚靠在手杖上静听江声。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啊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和《长恨歌》的“长恨”有什么不同没有?《长恨歌》的“长恨”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恨,个人理解词人在这里的“恨”只是一种牢骚而已,毕竟经历过“乌台诗案”的打击,再豁达再淡定的人也不可能无动于衷,发发牢骚在正常不过,不应该理解成是对现实的不满,如果那样的话,苏轼也就不是苏轼了。
夜阑风静縠纹平。——这一句有什么作用?“夜阑风静彀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眼前江上景致,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一语双关,既写了自然景象,风平浪静,又写出了词人的心境,比较平静,也冲淡了前面的恨。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对于这句的理解也有好几种观点,比如有说是运用了范蠡的典故,想象着能像范蠡一样功成身退;有人认为是不满现实,想逃避现实,寻求解脱,也有人觉得是词人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到无限的大自然之中。苏东坡在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在这时思想基本上稳定下来了 ,汲取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积极因素,儒家的入世和有为,引导他热爱生活和人生;道家的无为非凡,又使他淡泊名利;佛家的静达圆通,则启迪他走向圆融和通达。结合同时期的其它作品,比如《东坡》、《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应该看出这一句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
全词叙事、议论......余下全文>>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首词作于公元1082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以这件生活小事为由,即兴抒怀,表现了词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对于这首词的赏析,有很多分歧。下面谈谈我对这首词的理解。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醒复醉”和“醉复醒”有何区别?因何而醉?醉到什么程度?怎样理解他这份醉饮的豪兴?
“醒复醉”给人感觉应该是醉了多次,“醉复醒”就是醉了刚刚清醒过来,词人在这表现的不是一般人的一醉方休,他表达的应该是一种醉的状态,而非醉的结果。虽然醉了多次,但给我的感觉不是一般人的酩酊大醉,而是一种似醉非醉的状态。“仿佛”二字,传神地刻画出了词人这种的情态,就好像醉拳大师打醉拳时的情形,说是醉了吧套路又是那么规范流畅,说没醉吧那神态步伐招式又都醉意朦胧的神似喝醉的人的一举一动。至于为何而醉?思想感情有是怎样?可谓见仁见智,是因为仕途不顺,精神极度愤懑;还是遇到知己,比较高兴;还是这只是他平时生活的状态,平静、淡定;亦或是多方面的原因,心情比较复杂,既有些许伤感又显得比较平静。这份醉饮的豪兴表现出诗人洒脱的形象,旷达的态度和率真的个性。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体现了词人怎么的情怀?看到这句时,脑海里浮现出另外一幅场景,就是《红楼梦》26回里宝玉踢袭人的情景,宝玉是出了名的喜爱尊重女性的,可是袭人打开门就被狠狠的踢了一脚,都吐了血。词人在这里却是另外一幅情形,家童应该是服侍他的,可是词人回来的太晚了,家童等了很久主人也没有回来,实在熬不住了就睡下了,睡的还挺香,鼻息已雷鸣,词人也想回去休息,敲了敲门,家童没有反应,并没有使劲的继续敲,他手里可是拿着手杖的啊,按理说,家童的鼻息那么清晰,离门应该不是很远,如果词人一心想让他起来开门的话应该是可以把他叫醒的,可是他没有,而是踱到江边,倚靠在手杖上静听江声。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啊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和《长恨歌》的“长恨”有什么不同没有?《长恨歌》的“长恨”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恨,个人理解词人在这里的“恨”只是一种牢骚而已,毕竟经历过“乌台诗案”的打击,再豁达再淡定的人也不可能无动于衷,发发牢骚在正常不过,不应该理解成是对现实的不满,如果那样的话,苏轼也就不是苏轼了。
夜阑风静縠纹平。——这一句有什么作用?“夜阑风静彀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眼前江上景致,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一语双关,既写了自然景象,风平浪静,又写出了词人的心境,比较平静,也冲淡了前面的恨。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对于这句的理解也有好几种观点,比如有说是运用了范蠡的典故,想象着能像范蠡一样功成身退;有人认为是不满现实,想逃避现实,寻求解脱,也有人觉得是词人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到无限的大自然之中。苏东坡在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在这时思想基本上稳定下来了 ,汲取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积极因素,儒家的入世和有为,引导他热爱生活和人生;道家的无为非凡,又使他淡泊名利;佛家的静达圆通,则启迪他走向圆融和通达。结合同时期的其它作品,比如《东坡》、《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应该看出这一句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
全词叙事、议论......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