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氏的五言诗的意思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5 19:30
- 提问者网友:温旧梦泪无声
- 2021-02-15 11:19
无名氏的五言诗的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几近狂妄
- 2021-02-15 11:40
问题一:体制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的时代是? 个人认为是东汉后期
代表作是《古诗十九首》
内容上,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有共同的一面,即都反映征夫(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都表现追求人生享乐、及时行乐的生活观;但汉乐府民歌多反映社会面貌,《古诗十九首》多关注人生,题材范围宽窄不同。艺术上,汉乐府民歌与《古诗十九首》的表现方法、诗体、风格、语言等各具特色。
从内容上看,汉乐府民歌出于社会下层群众之口,题材范围很广泛。它“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班固《汉书·艺文志》),表达了人民自己的心声,道出了人民自己的爱和憎,广泛地反映了两汉人民的痛苦生活,像镜子一样照出了两汉的政治面貌和社会面貌。
《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在东汉末年桓灵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矛盾极为尖锐,下层人民深受水深火热的痛苦。在统治阶级内部,政治腐败黑暗,外戚宦官和地方豪强垄断政治,彼此又争斗不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中下层知识分子既无社会地位,又无政治前途,他们往往落魄江湖,背井离乡,辛苦辗转,走投无路,失意彷徨。《古诗十九首》就是这个危机四伏的时代生活的病态反映,它的题材范围比起汉乐府民歌来,就狭窄得多了。“它所反映的是处于动乱时代失意之士的羁旅愁怀而已” ,“在《十九首》里,表现这种羁旅愁怀的不是游子便是思妇之词,综括起来,有这两种不同题材的分别,但实质上是一个问题的两面。”[1](P18)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也说:“《十九首》中所流露出的游子思妇的感伤,正是东汉末年封建统治阶级走向没落时期的反映。”[2](P214)当然这都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文学研究界比较流行的观点。倪其心指出:“《十九首》的思想特点是封建下层文士从自身地位、利益、处境、遭遇出发充满感伤哀怨,抒写惆怅不满,迸发气愤不平。为了改善提高地位和待遇,他们不得不放弃家庭生活,奔走仕途,追求功名,谋取富贵,因而造成这一阶层游子思妇的普遍离愁别绪的丛生。”[3](P264)叶嘉莹认为:“《古诗十九首》之所以能引起千百年读者的共鸣,就在于它所写的三类感情:离别、失意、忧虑人生无常,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情。”[4](P79)由此可见,汉乐府民歌多反映当时社会,选题范围广泛,而《古诗十九首》多关注人生,题材范围比较狭小。当然其中也不乏共同关注的话题:
1.都反映征夫(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
汉乐府诗中有大量的游子诗、思妇诗,如《悲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表达沉痛的感情,真切地展示了人们生离死别颠沛流离的画面,这个家破人亡的游子,使我们联想到《十五从军征》中那个八十岁的复员老兵,可以想象,他的结局必然也是要加入流浪者的行列。游子思乡其实主要是思念着家中的妻子、亲人,而家中的亲人又何尝不在日夜思念着外出的游子,如《饮马长城窟行》写妇人对外出的丈夫日思夜想,竟成梦寐:“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梦中固然甜蜜,但梦后更添一层相思。《古绝句》也写了一位闺中思妇对行役在外的丈夫的思念盼归之情,揭示了当时兵役给千家万户带来的家人离散之苦。
游子思妇的离别和相思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主题,到了《古诗十九首》,表现这种主题的作品更多,占了一半有余。其中既有游子之辞,也有思妇之辞,思妇之辞又占其中的多数。如《涉江采芙蓉》写了一位漂流异乡的失意者怀念妻子的愁苦之情。游子涉江采芙蓉,又入泽采兰草,“采芙蓉”以遗“远道”之人,可见游子对亲人感情之深。由于路途遥远,无法寄赠,惆怅感伤之情油然而生。“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直接写出了游子......余下全文>>问题二:请一位高人给我写讽刺人一首诗,要有文采,有感情,暗喻形式的,讽刺无理,无文化,下三滥(最好五言绝句 卧春 卧梅又闻花,卧知绘中天, 鱼吻卧石水,卧石答春绿。 再自己写一首: 无名氏 履拾易殆地, 字面意思是:家里的鞋子什么的收拾干净会显的地面也很干净 购市宜码觅; 而买东西应该要仔细,注意斤斤两两的差别 路谓何汝名? 如果有人为你叫什么呢?我四十三岁了! 四十二又一! 谐音是:驴是你爹地,狗是你妈咪,那人家怎么称呼你呢? 叫我四(S )十三(B)好了 这个可是原创的问题三: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楼主不对啊 这句话分别出自两首诗 ============================我是分割线========================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这首我就不说了 三楼说的很明白 ============================我是分割线======================== 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思量意。 词以长江起兴。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隔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体味的那层转折。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词人只淡淡道出“不见”与“共饮”的事实,隐去它们之间的转折关系的内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换头仍紧扣长江水,承上“思君不见”进一步抒写别恨。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用“几时休”、“何时已”这样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江水永无不流之日,自己的相思隔离之恨也永无销歇之时。此词以祈望恨之能已反透恨之不能已,变民歌、民间词之直率热烈为深挚婉曲,变重言错举为简约含蓄。 写到这里,词人翻出一层新的意蕴:“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恨之无已,正缘爱之深挚。“我心”既是江水不竭,相思无已,自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心”,我定不负我相思之意。江头江尾的阻隔纵然不能飞越,而两相挚爱的心灵却一脉遥通。这样以来,单方面的相思便变为双方的期许,无已的别恨便化为永恒的相爱与期待。这样,阻隔的双方心灵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润与慰藉。从“此恨何时已”翻出“定不负相思意”,是感情的深化与升华。江头江尾的遥隔这里反而成为感情升华的条件了。 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同住长江边,同饮长江水,却因相隔两地而不能相见,此情如水长流不息,此恨绵绵终无绝期。只能对空遥祝君心永似我心,彼此不负相思情意。语极平常,感情却深沉真挚。设想很别致,深得民歌风味,以情语见长。 这首词的结拍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之爱,给人以江水长流情长的感受。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万里阻隔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相爱与期待的见证。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问题四:我生君未生,君长我已老 只恨不逢时,不能与君老 出自谁手 什么意思 此诗为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作者可能是陶工自己创作或当时流行的里巷歌谣。1974-1978年间出土于湖南长沙铜官窑窑址。见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下册,《全唐诗续拾》卷五十六,无名氏五言诗,第1642页,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版。全诗为: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也有版本为: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也有首诗: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问题五:君生我未生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一、诗 此诗为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可能是陶工自己的创作或当时流行的里巷歌谣。1974-1978年间出土于湖南长沙铜官窑窑址。见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下册,《全唐诗续拾》卷五十六,无名氏五言诗,第1642页,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版。全诗为:
夜夜挂长钩,朝朝望楚楼。可怜孤月夜,沧照客心愁。
圣水出温泉,新阳万里传。常居安乐国,多报未来缘。
日日思前路,朝朝别主人。行行山水上,处处鸟啼新。
祇愁啼鸟别,恨送古人多。去后看明月,风光处处过。
一别行万里,来时未有期。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
千里人归去,心画 【 疑为尽字】 一杯中。莫虑前途远,开坑 【 疑为帆字】 逐便风。
小水通大河,山深鸟宿多。主人看客好,曲路亦相过。
道别即须分,何劳说苦辛。牵牛石上过,不见有蹄痕。
一月三场战,曾无赏罚为。将军马上坐,将士雪中眠。 【 眠字不韵,疑有误。原校改作「归」字,尚难确定。】
自入新丰市,唯闻旧酒香。抱琴酤一醉,尽日卧弯汤。
我有方寸心,无人堪共说。遣风吹却云,言向天边月。
男儿大丈夫,何用本乡居。明月家家有,黄金何处无。
客人莫直入,直入主人嗔。扣门三五下,自有出来人。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天地平如水,王道自然开。家中无学子,官从何处来。
龙门多贵客,出户是贤宾。今日归家去,将与贵人看。
天明日月(上夭下明),五月已三龙。言身一寸谢,千里重金偅。 【 末字疑应为「钟」字。】
上有东流水,下有好山林。主人居此宅,可以斗量金。
买人心惆怅,卖人心不安。题诗安瓶上,将与卖人看。
自从君别后,常守旧时心。洛阳来路远,还用几黄金。
念念催年促,由如少水如。劝诸行过众,修学香无馀。
唐代铜官窑瓷诗集萃
驰名中外的唐代长沙铜官窑,不仅首创釉下彩瓷新工艺,而且别开生面地把诗题写于瓷器上,既达到当时用以装饰的目的,又给今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唐代长沙铜官窑,是未见于史籍记载的民间瓷窑。在已发现的几百件器物上题写的各种诗句数十首,基本属于流行在市井巷里的歌谣,唐代潭州的民俗风情全凸现在这些瓷诗里。素以收诗最全著称的《全唐诗》中未见这些瓷诗,尤显其珍贵,这类诗句,可分以下几个类型。
其一,反映离别与相思的。如:“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只愁啼鸟别,恨迭古人多,去后看明月,风光处处过。”“道别即须分,何劳说苦新(辛),牵牛石上过,不见有啼恨(蹄痕)。”“我有方寸心,无人堪共说,遣风吹却云,言向天边月。”以上四首,诗意很可能是描写游子别游子,或者是别人送给游子的,也有思妇怀远,托月寄意之辞。
其二,反映边塞征战的。如:“一日三场战,曾无赏罚为,将军马上坐,将士雪中眠(归)。”“自入新峰(丰)市,唯闻旧酒香,抱琴沾一醉,尽日卧弯汤。”
其三,反映宗教思想的。如:“念念催年促,由(犹)如少水鱼,劝诸行过众,修学香无徐。”“圣水出温泉,新阳万里传,常居安乐国,多报未来缘。”
其四,反映商贾经营活动的。如:“人归千里去,心画一杯中,莫虑前途远,开坑(航)逐便风。”“买人心恫恨,卖人心不安,题诗安瓶上,将与买人看。”以上两首,前者似乎表现商客不顾路途遥远,惨淡经营的情景;后者却反映坐贾脱货求财的心思。
其五,反映游子与游人的。如:“日日思前路,朝朝别主人,行行山水上,处处鸟啼新。”“男儿大丈夫,何用本乡居,明月家家有,黄金何处无。”“小水通大河,山深鸟雀多,主人看客好,曲路亦相过。”“夜夜挂长钩,朝朝望......余下全文>>问题六: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此句原意(出自唐代,并非网上流传的版本) 10分此名句摘自为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
.........
客人莫直入,直入主人嗔。扣门三五下,自有出来人。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
自从君别后,常守旧时心。洛阳来路远,还用几黄金。
........
诗中的无奈可能是由于年龄的差距,是朋友间的遗憾或者是师生间的,两个人精神上产生了共鸣,可惜年龄差距太大。。
我也说不好,想来是还差些感悟问题七:简述五言诗的发展历程 在汉代文人文学中一向并不显得重要的诗歌创作,到了东汉中后期,由于乐府民歌的长期影响与时代、生活的需要,开始出现初步兴盛的局面。尤其是五言诗,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虽然这个时期的文人诗歌依然不足以取代辞赋的主流地位,但至少已经显示了这样的趋势,因而为魏晋南北朝以五言诗型为主体的文人诗歌的高度繁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东汉中后期文人诗歌的内容,同这一时期的散文、辞赋表现出同样的特征,即一方面具有批判精神和反传统精神,一方面注重抒情表现,而歌功颂德之风亦已消歇。当然,作为诗歌,前一方面的内容不那么普遍,但仍有一些——特别是东汉后期的——作品,表现得十分强烈。如朱穆的《与刘伯宗绝交诗》,通过鸱与凤的比较,指斥无耻之徒,歌颂正直之士;赵壹《刺世疾邪赋》所附的两首五言诗,同赋作一样激烈地批判社会的昏乱和不公平,感叹贫士虽贤而无所用的命运;而仲长统的《显志诗》,更公然宣称:“六合之内,恣心所欲。人事可遗,何为局促!”“寄愁天上,埋怨地下。叛散五经,灭弃风雅。”充满了反叛和异端精神。
在抒情表现方面,东汉中后期的文人诗广泛地歌咏了夫妇或恋人相思离别之情、朋友之情、游子思乡之情,尤其是对于生命短促的感伤和紧紧抓住这短暂人生的欲望,既反映出时代的生活气氛,也开拓了中国古典诗的题材。特别是人生主题,成为魏晋南北朝诗歌的中心主题。
在本节中,我们将主要介绍五言诗的情况,但在此之前首先需要对七言诗的情况作必要的交代。作为东汉中期最杰出的诗人,张衡写作了中国诗歌史上现存第一首独立的完整的七言诗——《四愁诗》。虽然我们不能说在此以前已失传的作品中绝没有这样的诗篇,而且《四愁诗》的个别句子尚有脱胎于楚歌的痕迹,但它在七言诗型发展史上的意义,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四愁诗》的第一节: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全诗共四节,以下三节是歌辞略作变化的重奏(如首句“我所思兮在太山”改为“在桂林”、“在汉阳”、“在雁门”),具有浓厚的民歌风格,显然受到《诗经》中民间歌谣叠章手法的影响。诗中主人公向四面八方寻找自己之所爱,却一再遭受挫折,因而心怀忧愁,表现出对美好爱情的深沉思慕,写得婉转动人。这也是七言诗型第一次被用来写情爱题材,七言句式语调曼婉悠长的优越性,在这首诗中得到了表现。《文选》载此诗,前有后人所加的小序,谓此诗乃因作者郁郁不得志,“效屈原以美人为君子,以珍宝为仁义,以水深雪雰为小人,思以道术相报,贻于时君,而惧谗邪不得以通”,恐系迂儒之见,未必合于张衡的本意;即使张衡确有此意,他能写出如此真切热烈的恋歌,无疑也是有着生活体验和审美趣味的背景的。
在马融的《长笛赋》之末,也系有一首七言诗。虽然这不是独立的作品,质量也不高,但它已完全消除了楚歌的痕迹,在七言诗史的初期,仍是值得重视的:
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鸣水中不见已,截竹吹之声相似。剡其上孔通洞之,裁以当符便易持。易京君明识音律,故来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后出,是谓商声五音毕。
另外,李尤残存的《九由歌》也是一首七言诗,其断句云:“年岁晚暮日已斜,安得壮士翻日车。”上述几首诗都是东汉中期的作品,东汉后期在七言诗方面无甚表现。这说明,七言诗虽然又有明显进步,但步调仍然缓慢。
在五言诗的发展过程中,张衡同样起了重要的作用。他的《同声歌》,是班固之后的又一首完整保存至今的文人五言诗,而且较之班固,语言技巧更为成熟:
邂逅承际会,得充君后房。情好新交接,恐栗若探汤。
不才勉自竭,贱妾职所当。......余下全文>>问题八:《君生我未生》最早出自于哪里?有什么具体的毕竟和含义? 此诗为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可能是陶工自己的创作或当时流行的里巷歌谣。1974-1978年间出土于湖南长沙铜官窑窑址。见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下册,《全唐诗续拾》卷五十六,无名氏五言诗,第1642页,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版。原诗中只有一句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网络流传的比较诗情画意,是网友自己编写的。
主要意思是与爱慕的对象生不同时,或对方已有家室不能相守吧。。很凄婉
代表作是《古诗十九首》
内容上,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有共同的一面,即都反映征夫(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都表现追求人生享乐、及时行乐的生活观;但汉乐府民歌多反映社会面貌,《古诗十九首》多关注人生,题材范围宽窄不同。艺术上,汉乐府民歌与《古诗十九首》的表现方法、诗体、风格、语言等各具特色。
从内容上看,汉乐府民歌出于社会下层群众之口,题材范围很广泛。它“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班固《汉书·艺文志》),表达了人民自己的心声,道出了人民自己的爱和憎,广泛地反映了两汉人民的痛苦生活,像镜子一样照出了两汉的政治面貌和社会面貌。
《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在东汉末年桓灵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矛盾极为尖锐,下层人民深受水深火热的痛苦。在统治阶级内部,政治腐败黑暗,外戚宦官和地方豪强垄断政治,彼此又争斗不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中下层知识分子既无社会地位,又无政治前途,他们往往落魄江湖,背井离乡,辛苦辗转,走投无路,失意彷徨。《古诗十九首》就是这个危机四伏的时代生活的病态反映,它的题材范围比起汉乐府民歌来,就狭窄得多了。“它所反映的是处于动乱时代失意之士的羁旅愁怀而已” ,“在《十九首》里,表现这种羁旅愁怀的不是游子便是思妇之词,综括起来,有这两种不同题材的分别,但实质上是一个问题的两面。”[1](P18)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也说:“《十九首》中所流露出的游子思妇的感伤,正是东汉末年封建统治阶级走向没落时期的反映。”[2](P214)当然这都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文学研究界比较流行的观点。倪其心指出:“《十九首》的思想特点是封建下层文士从自身地位、利益、处境、遭遇出发充满感伤哀怨,抒写惆怅不满,迸发气愤不平。为了改善提高地位和待遇,他们不得不放弃家庭生活,奔走仕途,追求功名,谋取富贵,因而造成这一阶层游子思妇的普遍离愁别绪的丛生。”[3](P264)叶嘉莹认为:“《古诗十九首》之所以能引起千百年读者的共鸣,就在于它所写的三类感情:离别、失意、忧虑人生无常,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情。”[4](P79)由此可见,汉乐府民歌多反映当时社会,选题范围广泛,而《古诗十九首》多关注人生,题材范围比较狭小。当然其中也不乏共同关注的话题:
1.都反映征夫(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
汉乐府诗中有大量的游子诗、思妇诗,如《悲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表达沉痛的感情,真切地展示了人们生离死别颠沛流离的画面,这个家破人亡的游子,使我们联想到《十五从军征》中那个八十岁的复员老兵,可以想象,他的结局必然也是要加入流浪者的行列。游子思乡其实主要是思念着家中的妻子、亲人,而家中的亲人又何尝不在日夜思念着外出的游子,如《饮马长城窟行》写妇人对外出的丈夫日思夜想,竟成梦寐:“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梦中固然甜蜜,但梦后更添一层相思。《古绝句》也写了一位闺中思妇对行役在外的丈夫的思念盼归之情,揭示了当时兵役给千家万户带来的家人离散之苦。
游子思妇的离别和相思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主题,到了《古诗十九首》,表现这种主题的作品更多,占了一半有余。其中既有游子之辞,也有思妇之辞,思妇之辞又占其中的多数。如《涉江采芙蓉》写了一位漂流异乡的失意者怀念妻子的愁苦之情。游子涉江采芙蓉,又入泽采兰草,“采芙蓉”以遗“远道”之人,可见游子对亲人感情之深。由于路途遥远,无法寄赠,惆怅感伤之情油然而生。“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直接写出了游子......余下全文>>问题二:请一位高人给我写讽刺人一首诗,要有文采,有感情,暗喻形式的,讽刺无理,无文化,下三滥(最好五言绝句 卧春 卧梅又闻花,卧知绘中天, 鱼吻卧石水,卧石答春绿。 再自己写一首: 无名氏 履拾易殆地, 字面意思是:家里的鞋子什么的收拾干净会显的地面也很干净 购市宜码觅; 而买东西应该要仔细,注意斤斤两两的差别 路谓何汝名? 如果有人为你叫什么呢?我四十三岁了! 四十二又一! 谐音是:驴是你爹地,狗是你妈咪,那人家怎么称呼你呢? 叫我四(S )十三(B)好了 这个可是原创的问题三: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楼主不对啊 这句话分别出自两首诗 ============================我是分割线========================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这首我就不说了 三楼说的很明白 ============================我是分割线======================== 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思量意。 词以长江起兴。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隔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体味的那层转折。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词人只淡淡道出“不见”与“共饮”的事实,隐去它们之间的转折关系的内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换头仍紧扣长江水,承上“思君不见”进一步抒写别恨。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用“几时休”、“何时已”这样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江水永无不流之日,自己的相思隔离之恨也永无销歇之时。此词以祈望恨之能已反透恨之不能已,变民歌、民间词之直率热烈为深挚婉曲,变重言错举为简约含蓄。 写到这里,词人翻出一层新的意蕴:“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恨之无已,正缘爱之深挚。“我心”既是江水不竭,相思无已,自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心”,我定不负我相思之意。江头江尾的阻隔纵然不能飞越,而两相挚爱的心灵却一脉遥通。这样以来,单方面的相思便变为双方的期许,无已的别恨便化为永恒的相爱与期待。这样,阻隔的双方心灵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润与慰藉。从“此恨何时已”翻出“定不负相思意”,是感情的深化与升华。江头江尾的遥隔这里反而成为感情升华的条件了。 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同住长江边,同饮长江水,却因相隔两地而不能相见,此情如水长流不息,此恨绵绵终无绝期。只能对空遥祝君心永似我心,彼此不负相思情意。语极平常,感情却深沉真挚。设想很别致,深得民歌风味,以情语见长。 这首词的结拍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之爱,给人以江水长流情长的感受。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万里阻隔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相爱与期待的见证。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问题四:我生君未生,君长我已老 只恨不逢时,不能与君老 出自谁手 什么意思 此诗为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作者可能是陶工自己创作或当时流行的里巷歌谣。1974-1978年间出土于湖南长沙铜官窑窑址。见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下册,《全唐诗续拾》卷五十六,无名氏五言诗,第1642页,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版。全诗为: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也有版本为: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也有首诗: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问题五:君生我未生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一、诗 此诗为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可能是陶工自己的创作或当时流行的里巷歌谣。1974-1978年间出土于湖南长沙铜官窑窑址。见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下册,《全唐诗续拾》卷五十六,无名氏五言诗,第1642页,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版。全诗为:
夜夜挂长钩,朝朝望楚楼。可怜孤月夜,沧照客心愁。
圣水出温泉,新阳万里传。常居安乐国,多报未来缘。
日日思前路,朝朝别主人。行行山水上,处处鸟啼新。
祇愁啼鸟别,恨送古人多。去后看明月,风光处处过。
一别行万里,来时未有期。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
千里人归去,心画 【 疑为尽字】 一杯中。莫虑前途远,开坑 【 疑为帆字】 逐便风。
小水通大河,山深鸟宿多。主人看客好,曲路亦相过。
道别即须分,何劳说苦辛。牵牛石上过,不见有蹄痕。
一月三场战,曾无赏罚为。将军马上坐,将士雪中眠。 【 眠字不韵,疑有误。原校改作「归」字,尚难确定。】
自入新丰市,唯闻旧酒香。抱琴酤一醉,尽日卧弯汤。
我有方寸心,无人堪共说。遣风吹却云,言向天边月。
男儿大丈夫,何用本乡居。明月家家有,黄金何处无。
客人莫直入,直入主人嗔。扣门三五下,自有出来人。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天地平如水,王道自然开。家中无学子,官从何处来。
龙门多贵客,出户是贤宾。今日归家去,将与贵人看。
天明日月(上夭下明),五月已三龙。言身一寸谢,千里重金偅。 【 末字疑应为「钟」字。】
上有东流水,下有好山林。主人居此宅,可以斗量金。
买人心惆怅,卖人心不安。题诗安瓶上,将与卖人看。
自从君别后,常守旧时心。洛阳来路远,还用几黄金。
念念催年促,由如少水如。劝诸行过众,修学香无馀。
唐代铜官窑瓷诗集萃
驰名中外的唐代长沙铜官窑,不仅首创釉下彩瓷新工艺,而且别开生面地把诗题写于瓷器上,既达到当时用以装饰的目的,又给今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唐代长沙铜官窑,是未见于史籍记载的民间瓷窑。在已发现的几百件器物上题写的各种诗句数十首,基本属于流行在市井巷里的歌谣,唐代潭州的民俗风情全凸现在这些瓷诗里。素以收诗最全著称的《全唐诗》中未见这些瓷诗,尤显其珍贵,这类诗句,可分以下几个类型。
其一,反映离别与相思的。如:“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只愁啼鸟别,恨迭古人多,去后看明月,风光处处过。”“道别即须分,何劳说苦新(辛),牵牛石上过,不见有啼恨(蹄痕)。”“我有方寸心,无人堪共说,遣风吹却云,言向天边月。”以上四首,诗意很可能是描写游子别游子,或者是别人送给游子的,也有思妇怀远,托月寄意之辞。
其二,反映边塞征战的。如:“一日三场战,曾无赏罚为,将军马上坐,将士雪中眠(归)。”“自入新峰(丰)市,唯闻旧酒香,抱琴沾一醉,尽日卧弯汤。”
其三,反映宗教思想的。如:“念念催年促,由(犹)如少水鱼,劝诸行过众,修学香无徐。”“圣水出温泉,新阳万里传,常居安乐国,多报未来缘。”
其四,反映商贾经营活动的。如:“人归千里去,心画一杯中,莫虑前途远,开坑(航)逐便风。”“买人心恫恨,卖人心不安,题诗安瓶上,将与买人看。”以上两首,前者似乎表现商客不顾路途遥远,惨淡经营的情景;后者却反映坐贾脱货求财的心思。
其五,反映游子与游人的。如:“日日思前路,朝朝别主人,行行山水上,处处鸟啼新。”“男儿大丈夫,何用本乡居,明月家家有,黄金何处无。”“小水通大河,山深鸟雀多,主人看客好,曲路亦相过。”“夜夜挂长钩,朝朝望......余下全文>>问题六: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此句原意(出自唐代,并非网上流传的版本) 10分此名句摘自为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
.........
客人莫直入,直入主人嗔。扣门三五下,自有出来人。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
自从君别后,常守旧时心。洛阳来路远,还用几黄金。
........
诗中的无奈可能是由于年龄的差距,是朋友间的遗憾或者是师生间的,两个人精神上产生了共鸣,可惜年龄差距太大。。
我也说不好,想来是还差些感悟问题七:简述五言诗的发展历程 在汉代文人文学中一向并不显得重要的诗歌创作,到了东汉中后期,由于乐府民歌的长期影响与时代、生活的需要,开始出现初步兴盛的局面。尤其是五言诗,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虽然这个时期的文人诗歌依然不足以取代辞赋的主流地位,但至少已经显示了这样的趋势,因而为魏晋南北朝以五言诗型为主体的文人诗歌的高度繁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东汉中后期文人诗歌的内容,同这一时期的散文、辞赋表现出同样的特征,即一方面具有批判精神和反传统精神,一方面注重抒情表现,而歌功颂德之风亦已消歇。当然,作为诗歌,前一方面的内容不那么普遍,但仍有一些——特别是东汉后期的——作品,表现得十分强烈。如朱穆的《与刘伯宗绝交诗》,通过鸱与凤的比较,指斥无耻之徒,歌颂正直之士;赵壹《刺世疾邪赋》所附的两首五言诗,同赋作一样激烈地批判社会的昏乱和不公平,感叹贫士虽贤而无所用的命运;而仲长统的《显志诗》,更公然宣称:“六合之内,恣心所欲。人事可遗,何为局促!”“寄愁天上,埋怨地下。叛散五经,灭弃风雅。”充满了反叛和异端精神。
在抒情表现方面,东汉中后期的文人诗广泛地歌咏了夫妇或恋人相思离别之情、朋友之情、游子思乡之情,尤其是对于生命短促的感伤和紧紧抓住这短暂人生的欲望,既反映出时代的生活气氛,也开拓了中国古典诗的题材。特别是人生主题,成为魏晋南北朝诗歌的中心主题。
在本节中,我们将主要介绍五言诗的情况,但在此之前首先需要对七言诗的情况作必要的交代。作为东汉中期最杰出的诗人,张衡写作了中国诗歌史上现存第一首独立的完整的七言诗——《四愁诗》。虽然我们不能说在此以前已失传的作品中绝没有这样的诗篇,而且《四愁诗》的个别句子尚有脱胎于楚歌的痕迹,但它在七言诗型发展史上的意义,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四愁诗》的第一节: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全诗共四节,以下三节是歌辞略作变化的重奏(如首句“我所思兮在太山”改为“在桂林”、“在汉阳”、“在雁门”),具有浓厚的民歌风格,显然受到《诗经》中民间歌谣叠章手法的影响。诗中主人公向四面八方寻找自己之所爱,却一再遭受挫折,因而心怀忧愁,表现出对美好爱情的深沉思慕,写得婉转动人。这也是七言诗型第一次被用来写情爱题材,七言句式语调曼婉悠长的优越性,在这首诗中得到了表现。《文选》载此诗,前有后人所加的小序,谓此诗乃因作者郁郁不得志,“效屈原以美人为君子,以珍宝为仁义,以水深雪雰为小人,思以道术相报,贻于时君,而惧谗邪不得以通”,恐系迂儒之见,未必合于张衡的本意;即使张衡确有此意,他能写出如此真切热烈的恋歌,无疑也是有着生活体验和审美趣味的背景的。
在马融的《长笛赋》之末,也系有一首七言诗。虽然这不是独立的作品,质量也不高,但它已完全消除了楚歌的痕迹,在七言诗史的初期,仍是值得重视的:
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鸣水中不见已,截竹吹之声相似。剡其上孔通洞之,裁以当符便易持。易京君明识音律,故来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后出,是谓商声五音毕。
另外,李尤残存的《九由歌》也是一首七言诗,其断句云:“年岁晚暮日已斜,安得壮士翻日车。”上述几首诗都是东汉中期的作品,东汉后期在七言诗方面无甚表现。这说明,七言诗虽然又有明显进步,但步调仍然缓慢。
在五言诗的发展过程中,张衡同样起了重要的作用。他的《同声歌》,是班固之后的又一首完整保存至今的文人五言诗,而且较之班固,语言技巧更为成熟:
邂逅承际会,得充君后房。情好新交接,恐栗若探汤。
不才勉自竭,贱妾职所当。......余下全文>>问题八:《君生我未生》最早出自于哪里?有什么具体的毕竟和含义? 此诗为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可能是陶工自己的创作或当时流行的里巷歌谣。1974-1978年间出土于湖南长沙铜官窑窑址。见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下册,《全唐诗续拾》卷五十六,无名氏五言诗,第1642页,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版。原诗中只有一句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网络流传的比较诗情画意,是网友自己编写的。
主要意思是与爱慕的对象生不同时,或对方已有家室不能相守吧。。很凄婉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