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之水,道家之水,佛家之水,有何不同
答案:3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8 22:05
- 提问者网友:临风不自傲
- 2021-04-27 23:39
儒家之水,道家之水,佛家之水,有何不同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往事埋风中
- 2021-04-28 00:45
儒家:知(zhì)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
道家:上善若水!
佛家:善心如水!
一、老子曰:'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江海之所以能为五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五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莫之能先,以其无次易之也。”
水,是位辨证哲人。“上善”的智慧当如“若水”之柔中有刚,刚柔一体。水,貌似柔,实则强;水虽柔,但可克刚。滴水久之可穿石,流水载歌载舞可使角角棱棱的石头日臻完美成鹅卵石。柔软的水,加压能把巨岩击碎,能把成吨的钢材像揉面团般锻压。
“上善”的智慧当“若水”之随机应变。
水,常态为液体,降温至零度就凝固为固体;升温至百度则化为气体——聚于低空则为雾,升到高空则成云,凝结下落则或为雨、或为雪、或为雹、或为霰……借助日光月光,还呈现为霓虹华晕。水以不变呈万态,“大道似水”。
《庄子》云:“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
是啊,水积不厚深就无力行大船,人若学问修养不高深又怎么能担当重任?
“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水自有水流之道,只要顺此道而游,并不需要自己的意志——顺其自然。
水中,有道意。
二、孔子曰:'智者乐水'
“智者”的智慧当如水之灵活。若藏于地下则含而不露,若喷涌而上则清而为泉;少则叮咚作乐,多则奔腾豪壮。
水处天地之间,或动或静;动则为涧、为溪、为江河;静则为池、为潭、为湖海。
水遇不同境地,显各异风采;经沙土则渗流,碰岩石则溅花;遭断崖则下垂为瀑,遇高山则绕道而行。
水,可由滴滴雨水雪水而成涓涓细流,而成滔滔江河,而成茫茫海洋。
“智者”的智慧当如“乐水”之灵感,时间如流水,我们要珍惜,“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百姓如江水,为官要慎笃,《孔子家语》云:“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可以覆舟。”
水是美丽动人的,《红楼梦》中言,“女人是水做的骨肉”,《荷塘月色》写道:“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水也是多愁善感的,清新飘逸的仙湖也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时,词中高手如李煜更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叹。
水是交友的榜样,“君子之交淡如水”;
水也是处世的辨证,“水至清则无鱼……”
水中,有儒风。
三、禅语曰:'善心如水'
佛教的三法印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众生皆苦”,说的是一切东西,包括生命都在永恒不息的流转之中,就是这样短暂的过程也是被欲望折磨的苦海。生命虽然那么短暂无常,无从把握,但并不值得留恋,它只是一种痛苦,一种煎熬,佛家认为生命最大的痛苦不在生命的流逝,而在于生命的生死流转,永无歇止。修行的终极目的就在于超出苦海,永断轮回。佛家认为这样才是解脱,这种解脱又称为“截生死流”。
佛家有时也把佛理比成水,如佛经上说到阿难记忆超群,就说:“佛法大海水,一历耳根,永不忘失。”禅宗也把慧能的禅理称为“曹溪一滴水”或“曹源一滴水”。对水与佛理关系最全面的概括为《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其中有“水喻菩萨十种善法”,它说:与我们生活习习相关的水,本性清净,澄湛凝寂。可以滋长万物,涤除众垢,炎热遇之而清凉,枯渴饮之而沃润。因而取以喻菩萨德行,菩萨身心寂静,垂悯众生,故以法水普济群生,令其善芽增长,罪垢荡除。水与菩萨的修行有种种奇妙的契合之处。
一、流润赴下。菩萨常行平等之慈,柔和善顺,能以清净法水调熟众生,溥得沾溉。令其一切善根,悉皆增长。譬如大水,遍行地中,流润于下,一切种子根芽,无不滋长。
二、植善法种。菩萨广植一切菩提种子,常以定(禅定)水灌溉,令得增长而成妙果。譬如大地,种植一切药树谷果,由水滋溉增长。然后繁茂而结实。
三、信乐欢喜,菩萨自性信顺三宝(佛、法、僧),乐求出世间法。心清净故,即生欢喜,能令一切有情,亦皆信乐而生欢喜。譬如大水,自性流润,复能润物。
四、坏烦恼根。菩萨以禅定之水,浸渍一切有情烦恼根种,悉令败坏,无复续生。譬如大水,浸渍大地,而草木诸根,悉皆坏烂。
五、自体无杂。清净菩萨为离贪嗔痴等杂染之法,守护诸根,悉令清净。譬如大水,其源不杂,而本清净。
六、息烦恼热。菩萨以清凉法水,悉除一切有情烦恼火热*迫之苦。譬如夏月,地极炎蒸,人亦烦热,得水除解,悉皆清凉也。
七、止欲渴爱。欲即五欲,渴爱者,于诸尘境而生爱著,如渴而思饮浆水。菩萨因一切有情,渴爱所*,即为开示,令于欲尘之境,不生爱著。譬犹清凉之水,能除一切焦渴之苦。
八、深广无涯。菩萨由修一切善法,胜智积集,深广无涯。诸魔外道,不能测其边际。譬如大水,众流合会,既深且广,孰能知其涯涘哉?
九、高下充满。菩萨以大悲心,于一切有情,随其根器高下,方便开示,悉使获益,充溢满足,而无损恼。譬如大水,流注一切地方,随其高下,悉能充足,而无所损害。
十、息诸尘坌。菩萨以定慧之水,普润一切有情,令其去粗恶之习,而发柔软之心,永息烦恼之尘,同入清净之境。譬如大水。流润一切尘坌粗恶地方,皆使润泽,而复清净。这段话,用水的特性把菩萨的功德概括无遗,而又深入浅出。
水中,有禅味。
道家:上善若水!
佛家:善心如水!
一、老子曰:'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江海之所以能为五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五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莫之能先,以其无次易之也。”
水,是位辨证哲人。“上善”的智慧当如“若水”之柔中有刚,刚柔一体。水,貌似柔,实则强;水虽柔,但可克刚。滴水久之可穿石,流水载歌载舞可使角角棱棱的石头日臻完美成鹅卵石。柔软的水,加压能把巨岩击碎,能把成吨的钢材像揉面团般锻压。
“上善”的智慧当“若水”之随机应变。
水,常态为液体,降温至零度就凝固为固体;升温至百度则化为气体——聚于低空则为雾,升到高空则成云,凝结下落则或为雨、或为雪、或为雹、或为霰……借助日光月光,还呈现为霓虹华晕。水以不变呈万态,“大道似水”。
《庄子》云:“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
是啊,水积不厚深就无力行大船,人若学问修养不高深又怎么能担当重任?
“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水自有水流之道,只要顺此道而游,并不需要自己的意志——顺其自然。
水中,有道意。
二、孔子曰:'智者乐水'
“智者”的智慧当如水之灵活。若藏于地下则含而不露,若喷涌而上则清而为泉;少则叮咚作乐,多则奔腾豪壮。
水处天地之间,或动或静;动则为涧、为溪、为江河;静则为池、为潭、为湖海。
水遇不同境地,显各异风采;经沙土则渗流,碰岩石则溅花;遭断崖则下垂为瀑,遇高山则绕道而行。
水,可由滴滴雨水雪水而成涓涓细流,而成滔滔江河,而成茫茫海洋。
“智者”的智慧当如“乐水”之灵感,时间如流水,我们要珍惜,“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百姓如江水,为官要慎笃,《孔子家语》云:“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可以覆舟。”
水是美丽动人的,《红楼梦》中言,“女人是水做的骨肉”,《荷塘月色》写道:“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水也是多愁善感的,清新飘逸的仙湖也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时,词中高手如李煜更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叹。
水是交友的榜样,“君子之交淡如水”;
水也是处世的辨证,“水至清则无鱼……”
水中,有儒风。
三、禅语曰:'善心如水'
佛教的三法印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众生皆苦”,说的是一切东西,包括生命都在永恒不息的流转之中,就是这样短暂的过程也是被欲望折磨的苦海。生命虽然那么短暂无常,无从把握,但并不值得留恋,它只是一种痛苦,一种煎熬,佛家认为生命最大的痛苦不在生命的流逝,而在于生命的生死流转,永无歇止。修行的终极目的就在于超出苦海,永断轮回。佛家认为这样才是解脱,这种解脱又称为“截生死流”。
佛家有时也把佛理比成水,如佛经上说到阿难记忆超群,就说:“佛法大海水,一历耳根,永不忘失。”禅宗也把慧能的禅理称为“曹溪一滴水”或“曹源一滴水”。对水与佛理关系最全面的概括为《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其中有“水喻菩萨十种善法”,它说:与我们生活习习相关的水,本性清净,澄湛凝寂。可以滋长万物,涤除众垢,炎热遇之而清凉,枯渴饮之而沃润。因而取以喻菩萨德行,菩萨身心寂静,垂悯众生,故以法水普济群生,令其善芽增长,罪垢荡除。水与菩萨的修行有种种奇妙的契合之处。
一、流润赴下。菩萨常行平等之慈,柔和善顺,能以清净法水调熟众生,溥得沾溉。令其一切善根,悉皆增长。譬如大水,遍行地中,流润于下,一切种子根芽,无不滋长。
二、植善法种。菩萨广植一切菩提种子,常以定(禅定)水灌溉,令得增长而成妙果。譬如大地,种植一切药树谷果,由水滋溉增长。然后繁茂而结实。
三、信乐欢喜,菩萨自性信顺三宝(佛、法、僧),乐求出世间法。心清净故,即生欢喜,能令一切有情,亦皆信乐而生欢喜。譬如大水,自性流润,复能润物。
四、坏烦恼根。菩萨以禅定之水,浸渍一切有情烦恼根种,悉令败坏,无复续生。譬如大水,浸渍大地,而草木诸根,悉皆坏烂。
五、自体无杂。清净菩萨为离贪嗔痴等杂染之法,守护诸根,悉令清净。譬如大水,其源不杂,而本清净。
六、息烦恼热。菩萨以清凉法水,悉除一切有情烦恼火热*迫之苦。譬如夏月,地极炎蒸,人亦烦热,得水除解,悉皆清凉也。
七、止欲渴爱。欲即五欲,渴爱者,于诸尘境而生爱著,如渴而思饮浆水。菩萨因一切有情,渴爱所*,即为开示,令于欲尘之境,不生爱著。譬犹清凉之水,能除一切焦渴之苦。
八、深广无涯。菩萨由修一切善法,胜智积集,深广无涯。诸魔外道,不能测其边际。譬如大水,众流合会,既深且广,孰能知其涯涘哉?
九、高下充满。菩萨以大悲心,于一切有情,随其根器高下,方便开示,悉使获益,充溢满足,而无损恼。譬如大水,流注一切地方,随其高下,悉能充足,而无所损害。
十、息诸尘坌。菩萨以定慧之水,普润一切有情,令其去粗恶之习,而发柔软之心,永息烦恼之尘,同入清净之境。譬如大水。流润一切尘坌粗恶地方,皆使润泽,而复清净。这段话,用水的特性把菩萨的功德概括无遗,而又深入浅出。
水中,有禅味。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逐風
- 2021-04-28 03:26
万教归一法。
- 2楼网友:春色三分
- 2021-04-28 02:04
儒家的水以人为本,道家的水以契自然,佛家的水流而不止。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