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的((南园)) 解析 开头是"花枝草蔓"的那一首
答案:4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2 12:58
- 提问者网友:骨子里的高雅
- 2021-04-01 15:07
李贺的((南园)) 解析 开头是"花枝草蔓"的那一首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野味小生
- 2021-04-01 15:25
南园十三首
年代:【唐】 作者:【李贺】
1.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2.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
3.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
4.三十未有二十馀,白日长饥小甲蔬。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5.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6.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7.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
8.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
9.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
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
10.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11.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
12.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
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
13.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年代:【唐】 作者:【李贺】
1.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2.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
3.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
4.三十未有二十馀,白日长饥小甲蔬。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5.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6.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7.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
8.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
9.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
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
10.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11.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
12.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
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
13.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有你哪都是故乡
- 2021-04-01 18:19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李贺《南国十三首》)
- 2楼网友:风格不统一
- 2021-04-01 16:58
好好的把一首诗分析得落了俗套。你前半部分析就很好了,说那些政治性的干嘛。咏花不就得了,沾了官气,就没了仙气。
- 3楼网友:孤老序
- 2021-04-01 16:24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李贺《南国十三首》)
这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在昌谷家中所作.诗中第一,二句是写新花开,三,四句则写暮春花落,通篇把花人格化.花开时像越女那双水灵灵的眼神和那副白里透红的漂亮的脸蛋,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一到日暮(暮春)百花凋零,落红满径."可怜"乃惜花伤春之情,也是诗人自伤自悼之词.末句则用拟人的手法写落花身不由已的时候的状态.从表面上看"嫁与东风"是自愿,"不用媒"证明了这一点.其实娇花又何尝愿意离开枝头."嫁与东风"虽"不用媒",仍是不自主的事情.花盛开时未嫁,而花凋零时始嫁,则培增惆怅.其实,这是一种悲剧的气氛,却从欣喜的情调来写它.似乎反常,又合乎诗中旨趣之道.联系诗人当时的境况,诗人才不过二十多岁,正当风华正茂,却不被当局所用,怀才不遇,自生自灭,不胜悲凄.细味此情,便知诗人写此诗的良苦用心.
这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在昌谷家中所作.诗中第一,二句是写新花开,三,四句则写暮春花落,通篇把花人格化.花开时像越女那双水灵灵的眼神和那副白里透红的漂亮的脸蛋,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一到日暮(暮春)百花凋零,落红满径."可怜"乃惜花伤春之情,也是诗人自伤自悼之词.末句则用拟人的手法写落花身不由已的时候的状态.从表面上看"嫁与东风"是自愿,"不用媒"证明了这一点.其实娇花又何尝愿意离开枝头."嫁与东风"虽"不用媒",仍是不自主的事情.花盛开时未嫁,而花凋零时始嫁,则培增惆怅.其实,这是一种悲剧的气氛,却从欣喜的情调来写它.似乎反常,又合乎诗中旨趣之道.联系诗人当时的境况,诗人才不过二十多岁,正当风华正茂,却不被当局所用,怀才不遇,自生自灭,不胜悲凄.细味此情,便知诗人写此诗的良苦用心.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