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逻辑题,求解!!!!
答案:3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30 15:13
- 提问者网友:雪舞兮
- 2021-01-29 19:02
小丽、小玲、小娟三个人一起去商场里买东西。她们都买了各自需要的东西,有帽子、发夹、裙子、手套等等,而且每个人买的东西都不同。有一个人问她们三个都买了什么,小丽说:“小玲买的不是手套,小娟买的不是发夹。“小玲说:”小丽买的不是发夹,小娟买的不是裙子。“小娟说:”小丽买的不是帽子,小娟买的是裙子。“她们三个人,每个人说的话都是有一半是真的,一半是假的。那么,她们分别买了什么东西???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琴狂剑也妄
- 2021-01-29 19:29
大前提是:所有人都说一半真话一半假话,所以用假设法来做,就很简单了:假设:小丽说的前半句话“小玲买的不是手套”(假设A)——是真话,那么“小娟买的不是发夹”就是假话,所以:小娟买的是发夹(假设A继续);所以:小玲说的后半句——“小娟买的不是裙子”也是真话;所以:小玲说的前半句——“小丽买的不是发夹”是假话,所以小丽买的是发夹(假设A继续);这时矛盾就出现了:题目告诉我们三个人买的东西都不一样,所以不可能两个人都买了发夹。 问题出在最开始的假设A上。所以我们重新走一遍就能得到正确答案:小丽说的前半句话“小玲买的不是手套”——是假话,所以,小玲买的是:手套(答案)所以:小丽说的后半句话“小娟买的不是发夹”——是真话;接下来,面对小玲的话,我们再次假设B:“小丽买的不是发夹”(1)是真话,那么小娟买的不是裙子——假话,所以小娟买的是裙子(假设)接下来我们看小娟说的话,后半句我怀疑你打错了,小娟说的话,应该是“小丽买的不是帽子,小玲买的是裙子”才对吧?前边我们已经确定小玲买的是:手套(答案)所以:小丽买的不是帽子(2)——真话;小玲买的是裙子——假话,到这里,我们知道小丽买的不是发夹(1)、不是帽子(2),也不能和小娟的裙子、小玲的手套重复所以矛盾再次出现,假设B也是错的;所以:“小丽买的不是发夹”是假话,所以,小丽买的是:发夹(答案),而且“小娟买的不是裙子”是真话; 小娟买的不是裙子,又不能和小玲的手套、小丽的发夹重复,所以,小娟买的是:帽子(答案)最后用小娟的话检查一下:小丽买的不是帽子——真话;小玲买的是裙子——假话,没有矛盾。 你可以自己从第二步我怀疑你打错的地方再推理一下,即使你没打错小娟,得到的结论也是不会变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蓝房子
- 2021-01-29 20:43
第一步,将6升水壶装满,再将水壶里的水倒进5升水壶,6升水壶剩1升
第二步,将5升水壶水倒掉,剩余1升水倒进5升水壶
第三步,将6升水壶装满,再将6升水壶水倒进5升水壶,6升水壶剩2升
第四步,操作同第二步
第五步,又将6升水壶装满,因为5升水壶已经装了2升水了,所以只要把5升水壶装满,那么6升水壶剩余的就只有3升了
- 2楼网友:枭雄戏美人
- 2021-01-29 19:46
艾欣飞儿 这么解释就是说答案应该是 d 了。可是标准答案是 c。
楼主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我也认为“父亲的姐夫”和“姐夫的父亲”不应该是同一个人,所以要我选的话,我也会选 d 。但是既然已经知道答案是 c 了,那就只能牵强附会解释一下了。
我们之所以认为“父亲的姐夫”和“姐夫的父亲”是同一个人有违伦理,是因为:我们默认为这个人的“妻子”既是“父亲的姐姐”又是“姐夫的母亲”;于是“姐姐的姑姑”成了“姐姐的婆婆”;这才导致“姐姐”和“姐夫”有了血缘关系。
所以,解决此矛盾的方法就是:令“父亲的姐姐”和“姐夫的母亲”不再是同一个人。这是有可能的,因为:那人
1)之所以会是“父亲的姐夫”,是因为他(在法律上)娶了“父亲的姐姐”;
——“姐夫”通常是指法律上的;当其(与姐姐)离婚或丧偶(即姐姐)之后,法律关系解除,此时仍可称其为“姐夫”,但这只是情理上的;
2)之所以会是“姐夫的父亲”,是因为他(在法律上或不在法律上)娶了或娶过“姐夫的母亲”;
——“父亲”既可以是指法律上的,也可以是指血缘上的;如果是指后者(而且通常都是如此),那么这就和他(与母亲)是否结过婚、是否已离婚,乃至配偶(即母亲)是否还在世都无关。
所以,只要允许这人娶过两个妻子,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一个合理又合法的例子是:
“父亲的姐姐”是这人的现妻;“姐夫的母亲”是其前妻(已离婚或已过世)。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