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如何看文献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31 07:39
- 提问者网友:孤山下
- 2021-01-30 08:12
研究生如何看文献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山河有幸埋战骨
- 2021-01-30 09:26
问题一:研究生如何看文献、写论文 博士生传给硕士生的经验,不服不行!(转) 1. 先看综述,后看论著。 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 2. 早动手。 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 3. 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 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4. 集中时间看文献。 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5. 做好记录和标记。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6. 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 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 7.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 8. 交流是最好的老师。 做实验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反复尝试?放弃?看书?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交流。对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请教体现你对他的尊重;对同年资的人,公开的讨论可以使大家畅所欲言,而且出言谨慎。千万不能闭门造车。一个实验折腾半年,后来别人告诉你那是死路,岂不冤大头? 9. 最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 能力再好的工作最终都要靠别人认可。表达能力,体现为写和说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素质。比如发现一个罕见病例,写好了发一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病例报道。比如做一个课题,写好了发一篇或数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论著摘要或被枪毙。一张图,一张表,无不是表达能力的体现。寥寥几百上千字的标书,可以赢得大笔基金;虽然关系很重要,但写得太差也不行。有人说,我不学PCR,不学spss,只要学会ppt(powerpoint)就可以了。此话有一点道理,实验室的boss 们表面上就是靠一串串ppt 行走江湖的。经常有研究生因思维敏捷条例清楚而令人肃然起敬。也经常有研究生不理解为什么我做了大部分工作而老板却让另一个没怎么干活的人写了文章?让他去大会发言?你没有看到人家有张口就来的本事吗? 10. 学好英语,不学二外。 如今不论去日本还是欧洲,学术交流早已是英语的天下。你不必为看不懂一篇法语的文章而遗憾,写那篇文章的人正在为没学好英语而犯愁。如果英文尚未精通,暂且不要去学二外。 英文文章写作 1. 阅读10 篇文献,总结100 个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 经常复习。注意,文献作者必须是以英文为母语者,文献内容要与你的专业有关。这属于平时看文献的副产品。 2. 找3-5 篇技术路线和统计方法与你的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 写出论文的草稿。要按照标题、作者、摘要、背景、目的、材料、方法、结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图例、图、表、照片和说明的统一格式来写。这样做的好处是从它可以方便地改成任何杂志的格式。 3. 针对论文的每一部分,尤其是某种具体方法、要讨论的某一具体方面,各找5-8 篇文献阅读,充实完善。这里讨论的只涉及英文表达,也只推荐给缺乏英文写作经验的人。 4. 找到你想投的杂志的稿约,再找2-3 篇该杂志的article,按它的格式改写。注意,每次改写都要先另存为不同的文件名,以免出了问题不能恢复。 5. 找英文高手改。找不到合适的人,就去找提供英语论文编辑服务(English correction and improvement,no......余下全文>>问题二:研究生如何看文献,如何确定自己的研究领域 我们很多的时候,闷在实验室闭门造车,实在不如稍抽出一点时间看看文献,看看别人是否有同样的困惑。我们的大老板说,要想有成绩别无他法只有读,读,大量的读文献,尤其国外的。1.阅读文献的来源精研数据库,对于文献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应该深入研究。重要的如ISI,Medline, Ncbi等了。因人而异添加数据库到你的收藏夹。了解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机构,密切关注在该研究领域和方向的顶尖group所发表的论文并认真研读。对于本研究领域的国际领袖人物和实验室,应该多花一点时间去研究他们的主页。可以在google上免费订购你所感兴趣的alert,他24小时更新,会不间断的向你信箱发送网上出现该话题的文章。经常上网看看最新的资讯说不准会激发你一时的灵感。定期读几篇cell ,nature,science还是很重要的,不要认为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就不关心,其实目前生物医学界的许多方法和思路是相通的,nature,science上最新的方法用到自己的领域上完全可能豁然开朗。对于你从事的领域的重点杂志(NO.1)(>各个分册每其都有许多可读的 综述,注意自己专业的核心刊的专辑,增刊,很重要!),应该是每一期的每一篇文章都阅读一下,然后是重点阅读。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至少每篇的TITLE & ABSTRACT应该阅读的。1)课题未定:我很是崇拜神经所蒲教授的观点,阅读文献从教科书开始-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查找相关综述,你会发现书上一些所谓的成熟观点,在综述中是“推测”,然后找原始文献,你会发现,有许多实验证据是在当时条件不够的情况下的初步探索。如果你发现这样的问题,一个流行观点没有使用目前、最新技术验证,你去验证一下,会有两种结果:①证实,那你就是用最新技术验证一个很正确的观点,给他提供了新证据,这属于好工作;②另外你发现前人的观点有错误,那你就找到一条将来的科研方向,继续做下去,搞定!2)课题已定:首先要做的是寻找权威杂志上相关研究领域权威人士撰写的综述类文章。这类文章信息量大,论述精辟,读后不但有助于掌握相关研究的重点和焦点内容,而且能帮助我们掌握研究领域的大方向和框架,哪些人、哪个大学或研究所、在哪个方向比较强等等;其次是泛读摘要,挑选最相关的进行精读。精读文章同时做笔记和标记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好文章可能每读一遍就有不同的收获,每次的笔记加上心得最后总结起来就会对自己大有帮助;再次是针对不同的需要对论文进行泛读和跳读。涉足一些和专业有点瓜葛但有相当距离的领域。我一般研读相关文献的程序是:1、 对该领域有较多介绍的中文成书(资料一般是比较老,如果是新书通常汇集了最近5到10年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读后可以对这个领域发展历史和近期状况有个全面的了解,一些专门的术语和英文单词也有了概念。3、根据上面的学习掌握的专业词汇,人名,期刊名查国外文献。我的体会是,如果那个领域和原来专业距离比较远,那么一来就去查外文的文献往往找不出好东东,特别是一些关键词常有臆断的情况,导致检索效果不好。我觉得对于自己要研究的不熟悉的内容,例如某种疾病,那么你得首先翻翻中文教科书,要对这一种疾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在你以后阅读文献时会很有帮助。然后,在上网查一些你的老板或你自己想要做的题目的相关方面的中文综述,也算是对教科书内容的补充。同时也让你有可能触及到国内目前的此方面的前沿。这时候,你可以开始阅读一些外文的综述,看一看国外的研究情况和进展。或许,此时你会对你想要研究什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接下来,就可以阅读一些国外的原始论著......余下全文>>问题三:研究生每天阅读多少篇文献比较好 读文献不在数量,而在质量。高质量的文章,精读10篇足够了。如果非要有个数量的概念,一个硕士论文参考文献大概50个。读的文献不可能全部用来做参考文献,有的文献没有参考价值。所以你搜索到并读摘要的文献大概100个,看内容的文献大概70个,最后能用来参考的文献大概50个,真正需要精读的文献不超过10个(估计5-6个就够了,前提是你要知道哪5-6个需要精读)。一般读文献和写文献综述的时间是3个月,90天左右。假设前1个月读完,后2个月写,那么你每天平均读文献的数量大概是2篇。但实际上,读文献和写文献综述往往是穿插进行的,没有那么泾渭分明的时间划分。问题四:研究生课题确定后如何查找文献 首先要做的是寻找权威杂志上相关研究领域权威人士撰写的综述类文章。这类文章信息量大,论述精辟,读后不但有助于掌握相关研究的重点和焦点内容,而且能帮助我们掌握研究领域的大方向和框架,哪些人、哪个大学或研究所、在哪个方向比较强等等;其次是泛读摘要,挑选最相关的进行精读。精读文章同时做笔记和标记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好文章可能每读一遍就有不同的收获,每次的笔记加上心得最后总结起来就会对自己大有帮助;再次是针对不同的需要对论文进行泛读和跳读。涉足一些和专业有点瓜葛但有相当距离的领域。我一般研读相关文献的程序是:1、对该领域有较多介绍的中文成书(资料一般是比较老,如果是新书通常汇集了最近5到10年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读后可以对这个领域发展历史和近期状况有个全面的了解,一些专门的术语和英文单词也有了概念。2、根据研究内容通查最近3年的中文期刊,主要是通过看综述了解最近进展和一些国外发表文章的人名和期刊名,还有国内做到什么程度了,为请该类项目打个基础。你可以知道国内哪些同行在做这工作.如果实验中碰到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的话,你可以联系他们,这便可以使你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3、根据上面的学习掌握的专业词汇,人名,期刊名查国外文献。我的体会是,如果那个领域和原来专业距离比较远,那么一来就去查外文的文献往往找不出好东东,特别是一些关键词常有臆断的情况,导致检索效果不好。我觉得对于自己要研究的不熟悉的内容,例如某种疾病,那么你得首先翻翻中文教科书,要对这一种疾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在你以后阅读文献时会很有帮助。最后一条,看文献,编上号,做好笔记。对于一个尚不熟悉领域的课题,先找相关的综述,综述是了解该领域最快的途径,因为教材具有滞后性,而论著又偏重于某一点,优秀的综述可以作教材读的.读文献的顺序,当然还是从中文到外文,毕竟,中文是自己的母语,容易看懂,也容易有成就感。查找文献之后,就是阅读文献了,阅读分精读和略读,各自看情况选择阅读方式。问题五:对于研究生来讲,看文献有多重要 首先,有必要发表文章吗?对于普硕和博士生来说,这是必须的,由不得你,因为许多高校明确要求毕业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要发表一定数量或级别的文章。但许多高校对于专硕却没有这样的要求,那专硕还有必要发表文章吗?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的,一来是在求职、升级的时候如果人家问起你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的话,空白总是不好的,而如果此时你的竞争对手有文章发表则对你就更不利了;二来如果以后再不搞科研也不再攻读博士了,那么一辈子没有一篇文章发表恐怕也是一件遗憾的事。
其次,写文章一定要认真吗?那到不一定,得看情况。对于博士生来说,认真是必须的,因为博士就是要以学术研究为主业,认真的写文章会与一篇优秀学位论文的形成相得益彰、相辅相成。至于普硕,得看情况:写文章如果只是为了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要有一篇文章发表,那么这种为发文章而写文章的事就大可不必太认真了;而对于立志于学术追求的普硕来说则应当认真,否则就别说自己在搞学术。对于专硕,我想就把写文章当作练练笔吧,也别太重视了。
为什么硕士生对写文章不一定都要认真呢?一方面得承认目前许多人读研究生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找工作,并不都是冲着学术研究来的,再说学术研究也不一定是每一个研究生都能搞的,干任何事既要有热情、激情、兴趣,还要有悟性和灵性,学术研究同样如此。另一方面,学术水平高低或者说发表的文章如何,与应聘工作、求职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是很大。再说,认真的写文章或者说学术的孜孜追求总是要花时间、费精力的,别忙活了一大阵子纸上谈兵的事最后却连招人单位的笔试、面试都过不了关,如此的话有一篇好文章又有何用?想一想,普硕三年,实际是两年(最后一年忙于找工作、准备硕士论文答辩),专硕在校时间更少,所以应把极为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重点放在准备应付各类考试(包括公务员考试)、准备有用的各类考证、准备各类实用知识和技能学习上,其他的事应付应付就行了。实际上现在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就业定位与十几年前相比已经大相径庭,比如金融学研究生能进好的银行就已经不错了,甭管是在支行还是柜台全干一些以前大中专生干的活。唉!可悲的是我们还在用固步自封的思维和知识体系企图把他们培养成学者或者银行家!
再次,写文章很难吗?这还得看情况而定。如果是博士生,发表的文章至少应该在CSSCI刊物上,有的学校对发表刊物的级别要求还更高。那么从入学开始,就先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实证研究方法),再确定研究方向和选题以及研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到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怎么说也得一年半载,这还不要说发表文章的周期了,如果再遇到一次次的退稿那到头连想死的心都会有。如此看博士生要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还是挺不容易的。显然这种学法和写好不适合一般硕士生。我有一位博士生,硕士是读法学的,入学以后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知识体系与研究方法的更新,要写好与经济学相关的文章和学位论文难度是很大的。好歹她很刻苦、很努力,进步很大。前些天,她给我发了一封EMAIL
,谈了她入学一年多的学习体会,从中可见掌握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的难度——“一年半了真是快,想想一直在研究计量经济学eviews的应用和统计学,也一直就此在和您的硕士、其他博士交流。看着自己能用数据做回归分析了;在excel中进行数据的无量纲化,均值和标准差直接在excel中输出,但是标准化的数据确实需要自己计算;对经济系统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值可以会用主成分分析法了(spss软件);之间的协调系数也相应的能用数字公式和指标来量度;本来看完别人论文想用层次分析法,但是得找专家打分,还得整相关系数的矩阵,索性权重采用变异系数法很客观的方法就可以算出,......余下全文>>问题六:研究生怎么检索及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 学校的图书馆网站上有检索文献,或者直接上知网,万方等搜相关的知识看看,随便看看相关的就行了 ,先看综述类的,在看具体的问题七:研究生怎样才能找到和自己相关的文献 橙瓜有帖子说,搜相关的关键词,输入名字啥的,就可以啊。问题八:研究生如何阅读英文文献 20分刚开始看英语论文时比较费劲,可以先根据英文论文的关键词搜索相关中文论文,了解相关术语和方法后,再阅读英文论文。问题九:研究生阅读文献先从看学位论文还是期刊 先看普通期刊 论文比较好些;
学位论文在开篇的国内外进展方面 会总结 相关的期刊研究成果……
你可以参考这些文献去看问题十:研究生如何看文献、写论文 博士生传给硕士生的经验,不服不行!(转) 1. 先看综述,后看论著。 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 2. 早动手。 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 3. 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 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4. 集中时间看文献。 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5. 做好记录和标记。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6. 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 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 7.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 8. 交流是最好的老师。 做实验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反复尝试?放弃?看书?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交流。对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请教体现你对他的尊重;对同年资的人,公开的讨论可以使大家畅所欲言,而且出言谨慎。千万不能闭门造车。一个实验折腾半年,后来别人告诉你那是死路,岂不冤大头? 9. 最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 能力再好的工作最终都要靠别人认可。表达能力,体现为写和说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素质。比如发现一个罕见病例,写好了发一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病例报道。比如做一个课题,写好了发一篇或数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论著摘要或被枪毙。一张图,一张表,无不是表达能力的体现。寥寥几百上千字的标书,可以赢得大笔基金;虽然关系很重要,但写得太差也不行。有人说,我不学PCR,不学spss,只要学会ppt(powerpoint)就可以了。此话有一点道理,实验室的boss 们表面上就是靠一串串ppt 行走江湖的。经常有研究生因思维敏捷条例清楚而令人肃然起敬。也经常有研究生不理解为什么我做了大部分工作而老板却让另一个没怎么干活的人写了文章?让他去大会发言?你没有看到人家有张口就来的本事吗? 10. 学好英语,不学二外。 如今不论去日本还是欧洲,学术交流早已是英语的天下。你不必为看不懂一篇法语的文章而遗憾,写那篇文章的人正在为没学好英语而犯愁。如果英文尚未精通,暂且不要去学二外。 英文文章写作 1. 阅读10 篇文献,总结100 个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 经常复习。注意,文献作者必须是以英文为母语者,文献内容要与你的专业有关。这属于平时看文献的副产品。 2. 找3-5 篇技术路线和统计方法与你的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 写出论文的草稿。要按照标题、作者、摘要、背景、目的、材料、方法、结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图例、图、表、照片和说明的统一格式来写。这样做的好处是从它可以方便地改成任何杂志的格式。 3. 针对论文的每一部分,尤其是某种具体方法、要讨论的某一具体方面,各找5-8 篇文献阅读,充实完善。这里讨论的只涉及英文表达,也只推荐给缺乏英文写作经验的人。 4. 找到你想投的杂志的稿约,再找2-3 篇该杂志的article,按它的格式改写。注意,每次改写都要先另存为不同的文件名,以免出了问题不能恢复。 5. 找英文高手改。找不到合适的人,就去找提供英语论文编辑服务(English correction and improvement,no......余下全文>>
其次,写文章一定要认真吗?那到不一定,得看情况。对于博士生来说,认真是必须的,因为博士就是要以学术研究为主业,认真的写文章会与一篇优秀学位论文的形成相得益彰、相辅相成。至于普硕,得看情况:写文章如果只是为了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要有一篇文章发表,那么这种为发文章而写文章的事就大可不必太认真了;而对于立志于学术追求的普硕来说则应当认真,否则就别说自己在搞学术。对于专硕,我想就把写文章当作练练笔吧,也别太重视了。
为什么硕士生对写文章不一定都要认真呢?一方面得承认目前许多人读研究生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找工作,并不都是冲着学术研究来的,再说学术研究也不一定是每一个研究生都能搞的,干任何事既要有热情、激情、兴趣,还要有悟性和灵性,学术研究同样如此。另一方面,学术水平高低或者说发表的文章如何,与应聘工作、求职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是很大。再说,认真的写文章或者说学术的孜孜追求总是要花时间、费精力的,别忙活了一大阵子纸上谈兵的事最后却连招人单位的笔试、面试都过不了关,如此的话有一篇好文章又有何用?想一想,普硕三年,实际是两年(最后一年忙于找工作、准备硕士论文答辩),专硕在校时间更少,所以应把极为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重点放在准备应付各类考试(包括公务员考试)、准备有用的各类考证、准备各类实用知识和技能学习上,其他的事应付应付就行了。实际上现在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就业定位与十几年前相比已经大相径庭,比如金融学研究生能进好的银行就已经不错了,甭管是在支行还是柜台全干一些以前大中专生干的活。唉!可悲的是我们还在用固步自封的思维和知识体系企图把他们培养成学者或者银行家!
再次,写文章很难吗?这还得看情况而定。如果是博士生,发表的文章至少应该在CSSCI刊物上,有的学校对发表刊物的级别要求还更高。那么从入学开始,就先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实证研究方法),再确定研究方向和选题以及研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到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怎么说也得一年半载,这还不要说发表文章的周期了,如果再遇到一次次的退稿那到头连想死的心都会有。如此看博士生要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还是挺不容易的。显然这种学法和写好不适合一般硕士生。我有一位博士生,硕士是读法学的,入学以后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知识体系与研究方法的更新,要写好与经济学相关的文章和学位论文难度是很大的。好歹她很刻苦、很努力,进步很大。前些天,她给我发了一封EMAIL
,谈了她入学一年多的学习体会,从中可见掌握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的难度——“一年半了真是快,想想一直在研究计量经济学eviews的应用和统计学,也一直就此在和您的硕士、其他博士交流。看着自己能用数据做回归分析了;在excel中进行数据的无量纲化,均值和标准差直接在excel中输出,但是标准化的数据确实需要自己计算;对经济系统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值可以会用主成分分析法了(spss软件);之间的协调系数也相应的能用数字公式和指标来量度;本来看完别人论文想用层次分析法,但是得找专家打分,还得整相关系数的矩阵,索性权重采用变异系数法很客观的方法就可以算出,......余下全文>>问题六:研究生怎么检索及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 学校的图书馆网站上有检索文献,或者直接上知网,万方等搜相关的知识看看,随便看看相关的就行了 ,先看综述类的,在看具体的问题七:研究生怎样才能找到和自己相关的文献 橙瓜有帖子说,搜相关的关键词,输入名字啥的,就可以啊。问题八:研究生如何阅读英文文献 20分刚开始看英语论文时比较费劲,可以先根据英文论文的关键词搜索相关中文论文,了解相关术语和方法后,再阅读英文论文。问题九:研究生阅读文献先从看学位论文还是期刊 先看普通期刊 论文比较好些;
学位论文在开篇的国内外进展方面 会总结 相关的期刊研究成果……
你可以参考这些文献去看问题十:研究生如何看文献、写论文 博士生传给硕士生的经验,不服不行!(转) 1. 先看综述,后看论著。 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 2. 早动手。 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 3. 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 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4. 集中时间看文献。 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5. 做好记录和标记。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6. 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 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 7.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 8. 交流是最好的老师。 做实验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反复尝试?放弃?看书?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交流。对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请教体现你对他的尊重;对同年资的人,公开的讨论可以使大家畅所欲言,而且出言谨慎。千万不能闭门造车。一个实验折腾半年,后来别人告诉你那是死路,岂不冤大头? 9. 最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 能力再好的工作最终都要靠别人认可。表达能力,体现为写和说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素质。比如发现一个罕见病例,写好了发一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病例报道。比如做一个课题,写好了发一篇或数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论著摘要或被枪毙。一张图,一张表,无不是表达能力的体现。寥寥几百上千字的标书,可以赢得大笔基金;虽然关系很重要,但写得太差也不行。有人说,我不学PCR,不学spss,只要学会ppt(powerpoint)就可以了。此话有一点道理,实验室的boss 们表面上就是靠一串串ppt 行走江湖的。经常有研究生因思维敏捷条例清楚而令人肃然起敬。也经常有研究生不理解为什么我做了大部分工作而老板却让另一个没怎么干活的人写了文章?让他去大会发言?你没有看到人家有张口就来的本事吗? 10. 学好英语,不学二外。 如今不论去日本还是欧洲,学术交流早已是英语的天下。你不必为看不懂一篇法语的文章而遗憾,写那篇文章的人正在为没学好英语而犯愁。如果英文尚未精通,暂且不要去学二外。 英文文章写作 1. 阅读10 篇文献,总结100 个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 经常复习。注意,文献作者必须是以英文为母语者,文献内容要与你的专业有关。这属于平时看文献的副产品。 2. 找3-5 篇技术路线和统计方法与你的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 写出论文的草稿。要按照标题、作者、摘要、背景、目的、材料、方法、结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图例、图、表、照片和说明的统一格式来写。这样做的好处是从它可以方便地改成任何杂志的格式。 3. 针对论文的每一部分,尤其是某种具体方法、要讨论的某一具体方面,各找5-8 篇文献阅读,充实完善。这里讨论的只涉及英文表达,也只推荐给缺乏英文写作经验的人。 4. 找到你想投的杂志的稿约,再找2-3 篇该杂志的article,按它的格式改写。注意,每次改写都要先另存为不同的文件名,以免出了问题不能恢复。 5. 找英文高手改。找不到合适的人,就去找提供英语论文编辑服务(English correction and improvement,no......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