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关于政治生活的,但是我不知从何下手,跪求大家给我一点提示,不用写出来,只要提供一下题目就好
谢谢
急求!我要写篇论文
答案:1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1 09:38
- 提问者网友:我一贱你就笑
- 2021-01-31 14:44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轻雾山林
- 2021-01-31 16:18
第一阶段:遭遇“错误”, 我倍加珍惜
1995年我考上了浙江师范大学政法系,选择政治教育专业,并非本意。我酷爱体育而且成绩出众但由于身高的缘故不得不放弃!我的志愿从头到尾没有一个政治专业,却与这个专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当初一心想做老师,所以最后填了服从分配,就入了我最不想进的政治教育专业学习。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我取得了本科学历并获得法学学士学位。那是1999年,我被分配在我们县的重点高中——常山一中。说实话,一开始我真不明白该如何教书。虽然经过了4年的专业学习,但拿着课本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还是感到心里没底、很不自信。可是年轻的我有的是对工作的热情!我刻苦钻研教材、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一直用心坚持着自己“错误”的选择。在前两年的教学中我体会着无限乐趣,苦中有甜。我与学生共同快乐地成长着,并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
2000年《浅谈青年教师心理素质的自我提高》获县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三等奖;2001年《发散思维能力与政治课堂教学》获县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2001年6月《爱国主义教育读本》获市优秀录像课评比一等奖;2001年11月《爱国主义教育读本》获省优秀录象课评比二等奖。
第二阶段:面对挫折,我不改初衷
2001年由于办学的需要,常山一中初、高中实行分流。而我的编制在初中,自然就只得留在初中部,也就是现在的三衢中学。
一直在高中任教的我一下子碰上许多问题。首先是教学思维难以调整。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与高中学生有较大的区别:初中时期他们身心发展迅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相互交错,充满矛盾的时期。我一时适应不了,习惯地用对待高中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方式来对付初中学生。这使我走了不少弯路甚至跟学生产生对立情绪,觉得他们真难教。其次是心态难以调整。我当时很失落:因为三衢中学是一所民办学校,所以总觉得前途渺茫,没有什么值得我奋斗的了,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于是我停驻了前进的脚步,多次与机会失之交臂。就在这样的一个阶段,有一位和蔼可亲的老教师对我说:“你可以不要机会、不要荣誉,到最后你只是个普通教师,这都没关系。但是你不能对不起学生,不能对不起自己,你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就是这一席话,让我在短暂的沉寂后重新振作起来。我知道自己不能对教学有任何松懈,因为每一堂课就是自己的机会,自己的舞台,为了学生磨练自己的舞台。”我开始力争做好这样几件事:“欲求教好书,先做读书人”,与经典为友,倾听书本的声音,读出问题来,读出自己来;在反思中成长;潜心学习教育教学的最新理论和教育教学的最新成果。积极参加学校、县里组织的一些教学教研活动。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努力换来了:
2002年参与衢州市一般规划课题《初中社会课自主问答的环境创设研究》,2003年12月结题并获市三等奖;2002年11月指导学生参加全省小论文评比,骆旖同学《风雨历史人》获省三等奖;2003年10月指导学生参加全市小论文评比,金凤同学《一科都不能少》获市一等奖;2003学年第二学期所带班级参加县期末抽考单科位列全县第一;2003年《初二政治教学案例运用初探》获县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2003年3月首届城区优质课评比获得三等奖;2004年《冷淡、冷漠、冷落》获县教育局教研室德育论文评比二等奖;2004年《关于初中学生参与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思考》获县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2004年2月获得县初中社会、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命题大赛一等奖;2004年5月获得县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第三阶段:把握契机,我扬帆起航
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开始实施,我们县04年正式实施新课程,这又让我得到一个新的成长契机。初中政治新课程发生了大变身,具有知识点少、有层次地渗透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四个方面教学内容,教材知识逻辑弱、教学活动多等特点。一开始我也感觉很不适应,因为受原有教学大纲的羁绊,对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心理定势,主要还是以知识为本,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虽然意识到三维目标特别是情感目标的重要性,但不得要领不能将其真正落到实处。而且在课堂设计上,还不能适应新课程所要求的充分利用,即时生成资源。
为了能使自己适应思想品德新课程的要求,我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注意角色的转变,并逐渐形成了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课堂上:我用赏识的目光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学方式变了,评价学生的标准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知识面广了,爱学、乐学了,也变聪明了,更可爱了,课堂更有生命力了。课堂成了师生平等对话,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乐园,学生的个性和灵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我努力做到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尊重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浓浓的人文关怀带进课堂,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面向全体学生,不让发言成为少数“好学生”的特权与专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教学的平等性原则以利于学生整体发展。
教学设计上:在课前设计的基础上,我根据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与想法,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计划并有效利用即时生成资源。例如:在执教《赞扬与鼓励》这一教学内容时,提了如下问题:你给过别人赞扬吗?你给过别人的赞扬多吗?许多同学回答给过别人赞扬,但并不多。我接着又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位学生马上站起来回答:“别人给我的赞扬少,我给别人的也少。”我说:“这可能与人的性格有关,有些人不喜欢去赞扬别人。”第三位学生颇为幽默地说:“物以稀为贵嘛。赞扬多了就会没意思了。”这时我不是急于去评判熟是熟非,而是让学生就这三种回答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我再作了归纳分析。事实上,一堂好课,必须使所有学生都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真实的才是最美的,真实的学习过程才能令人难忘。
学习方式上: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学习环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例如,青春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成长发展阶段,会出现很多问题与困惑。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帮助初中学生坦然而快乐地迎接青春,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粤教版教材对这个内容进行了大胆的重组,围绕“青春 ”这一主题创设三大板块:青春调色板、青春进行时、青春畅想曲,力图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体会青春的多姿与美丽,在整体基调上把握青春节拍。我首先导入 ——“超级模仿秀”,看看哪位同学最具模仿能力和表演天赋;接着引导学生走进“青春调色板”:请用一种颜色描绘出你心中的青春色彩,并说说理由;此后,再适时地让学生感受“青春进行时”:青春是五彩缤纷的,但这五彩缤纷中也夹杂着黑色的忧郁、灰色的烦恼、蓝色的困惑和迷惘。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将成长中的烦恼记录下来,并进行集体呈现,讨论解决再组织学生用诗词、漫画、歌曲等形式描绘青春,尽情放飞心中的梦想,一起奏响“青春畅想曲”。在这一系列的课堂活动中将主动权充分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在生生互动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课堂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地方,课堂是教师实现教育理想的最佳空间。由于对课堂教学的关注,我的课堂教学的质量也逐步提升。我经常审视自己,如何才能使自己早日成长。我想只有把握好当前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实践的新课题,才能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我深知,要成为学者,必须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专业素养,必须学习。我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读书、上网,潜心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及时了解国内外教改的动态信息、理论导向,博采众长,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充实自己,以适应时代和未来的需要。我认真阅读教育专著和教育教学新理论,系统地学习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四大支柱》、《新课程中教学行为的变化》、《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以及《赏识你的学生》、《给教师的建议》等教育书籍,并认真反思,撰写读书笔记,及时进行实践和感悟。在“学习——实践——科研——学习”的专业成长道路上,我欣喜地发现:学习,使自己不断地进步着;行动,使自己快乐地体验着;反思,能生长出智慧;收获,能让自己享受着充实的教育人生……一路耕耘,几多收获;辛勤的耕耘,我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沉甸甸的收获:
2004年参与浙江省教学研究系统立项课题《农村中学法制教育之探究》的研究统计、分析工作,2005年6月已结题;2004年参与省立项课题《初中学生学习意志培养之探究》的研究,作为课题组的主要成员现正在撰写结题论文,将于2006年11月结题;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抽考单科位列全县第一;2005年所任班级中考成绩列全县第三;2005年度《透过现象看本质》获县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2005年1月县初中社会、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课件制作评比获得一等奖;2005年1月初中教师说课比赛获得二等奖;2006年2月初中社会、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命题大赛青年组一等奖;2006年5月由县科协团县委联办的科技节“环境与资源”征文活动中获得优秀组织奖;2006年度《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获县教育局教研室德育论文评比一等奖;2006年 8月《让情感之花盛开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获市思想品德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2006年9月全国第二届爱国百分百寻宝大行动活动中获得优秀辅导奖;
在新课程改革中最大的收获是观念的更新。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使我对现代教育观、学生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深切体会到了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学海无涯,教海无边。教学7年,所取得的荣誉不多,但是自己的进步,自己的努力是很大的。“成长是我们生命中永恒的主题,感受到自我的成长无疑是一件惬意的事情”。为了让自己能成长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素质全面的优秀教师,我始终不懈地努力着。前面的路还长,但愿我能有足够的勇气自信而坚定地走下去!凭着一颗不泯的爱心,把自己精心酿制的师爱和师情化作涓涓暖流,陪伴孩子们一起快乐的成长……正如张华教授所说的:
“新课程——
是一本读不完的书,需要我们不断学习;
是一段说不完的话,需要我们大家分享;
是一道解不完的题,需要我们共同研究;
是一件做不完的事,需要每一个人的行动;……
1995年我考上了浙江师范大学政法系,选择政治教育专业,并非本意。我酷爱体育而且成绩出众但由于身高的缘故不得不放弃!我的志愿从头到尾没有一个政治专业,却与这个专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当初一心想做老师,所以最后填了服从分配,就入了我最不想进的政治教育专业学习。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我取得了本科学历并获得法学学士学位。那是1999年,我被分配在我们县的重点高中——常山一中。说实话,一开始我真不明白该如何教书。虽然经过了4年的专业学习,但拿着课本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还是感到心里没底、很不自信。可是年轻的我有的是对工作的热情!我刻苦钻研教材、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一直用心坚持着自己“错误”的选择。在前两年的教学中我体会着无限乐趣,苦中有甜。我与学生共同快乐地成长着,并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
2000年《浅谈青年教师心理素质的自我提高》获县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三等奖;2001年《发散思维能力与政治课堂教学》获县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2001年6月《爱国主义教育读本》获市优秀录像课评比一等奖;2001年11月《爱国主义教育读本》获省优秀录象课评比二等奖。
第二阶段:面对挫折,我不改初衷
2001年由于办学的需要,常山一中初、高中实行分流。而我的编制在初中,自然就只得留在初中部,也就是现在的三衢中学。
一直在高中任教的我一下子碰上许多问题。首先是教学思维难以调整。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与高中学生有较大的区别:初中时期他们身心发展迅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相互交错,充满矛盾的时期。我一时适应不了,习惯地用对待高中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方式来对付初中学生。这使我走了不少弯路甚至跟学生产生对立情绪,觉得他们真难教。其次是心态难以调整。我当时很失落:因为三衢中学是一所民办学校,所以总觉得前途渺茫,没有什么值得我奋斗的了,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于是我停驻了前进的脚步,多次与机会失之交臂。就在这样的一个阶段,有一位和蔼可亲的老教师对我说:“你可以不要机会、不要荣誉,到最后你只是个普通教师,这都没关系。但是你不能对不起学生,不能对不起自己,你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就是这一席话,让我在短暂的沉寂后重新振作起来。我知道自己不能对教学有任何松懈,因为每一堂课就是自己的机会,自己的舞台,为了学生磨练自己的舞台。”我开始力争做好这样几件事:“欲求教好书,先做读书人”,与经典为友,倾听书本的声音,读出问题来,读出自己来;在反思中成长;潜心学习教育教学的最新理论和教育教学的最新成果。积极参加学校、县里组织的一些教学教研活动。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努力换来了:
2002年参与衢州市一般规划课题《初中社会课自主问答的环境创设研究》,2003年12月结题并获市三等奖;2002年11月指导学生参加全省小论文评比,骆旖同学《风雨历史人》获省三等奖;2003年10月指导学生参加全市小论文评比,金凤同学《一科都不能少》获市一等奖;2003学年第二学期所带班级参加县期末抽考单科位列全县第一;2003年《初二政治教学案例运用初探》获县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2003年3月首届城区优质课评比获得三等奖;2004年《冷淡、冷漠、冷落》获县教育局教研室德育论文评比二等奖;2004年《关于初中学生参与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思考》获县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2004年2月获得县初中社会、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命题大赛一等奖;2004年5月获得县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第三阶段:把握契机,我扬帆起航
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开始实施,我们县04年正式实施新课程,这又让我得到一个新的成长契机。初中政治新课程发生了大变身,具有知识点少、有层次地渗透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四个方面教学内容,教材知识逻辑弱、教学活动多等特点。一开始我也感觉很不适应,因为受原有教学大纲的羁绊,对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心理定势,主要还是以知识为本,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虽然意识到三维目标特别是情感目标的重要性,但不得要领不能将其真正落到实处。而且在课堂设计上,还不能适应新课程所要求的充分利用,即时生成资源。
为了能使自己适应思想品德新课程的要求,我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注意角色的转变,并逐渐形成了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课堂上:我用赏识的目光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学方式变了,评价学生的标准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知识面广了,爱学、乐学了,也变聪明了,更可爱了,课堂更有生命力了。课堂成了师生平等对话,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乐园,学生的个性和灵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我努力做到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尊重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浓浓的人文关怀带进课堂,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面向全体学生,不让发言成为少数“好学生”的特权与专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教学的平等性原则以利于学生整体发展。
教学设计上:在课前设计的基础上,我根据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与想法,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计划并有效利用即时生成资源。例如:在执教《赞扬与鼓励》这一教学内容时,提了如下问题:你给过别人赞扬吗?你给过别人的赞扬多吗?许多同学回答给过别人赞扬,但并不多。我接着又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位学生马上站起来回答:“别人给我的赞扬少,我给别人的也少。”我说:“这可能与人的性格有关,有些人不喜欢去赞扬别人。”第三位学生颇为幽默地说:“物以稀为贵嘛。赞扬多了就会没意思了。”这时我不是急于去评判熟是熟非,而是让学生就这三种回答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我再作了归纳分析。事实上,一堂好课,必须使所有学生都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真实的才是最美的,真实的学习过程才能令人难忘。
学习方式上: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学习环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例如,青春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成长发展阶段,会出现很多问题与困惑。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帮助初中学生坦然而快乐地迎接青春,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粤教版教材对这个内容进行了大胆的重组,围绕“青春 ”这一主题创设三大板块:青春调色板、青春进行时、青春畅想曲,力图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体会青春的多姿与美丽,在整体基调上把握青春节拍。我首先导入 ——“超级模仿秀”,看看哪位同学最具模仿能力和表演天赋;接着引导学生走进“青春调色板”:请用一种颜色描绘出你心中的青春色彩,并说说理由;此后,再适时地让学生感受“青春进行时”:青春是五彩缤纷的,但这五彩缤纷中也夹杂着黑色的忧郁、灰色的烦恼、蓝色的困惑和迷惘。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将成长中的烦恼记录下来,并进行集体呈现,讨论解决再组织学生用诗词、漫画、歌曲等形式描绘青春,尽情放飞心中的梦想,一起奏响“青春畅想曲”。在这一系列的课堂活动中将主动权充分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在生生互动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课堂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地方,课堂是教师实现教育理想的最佳空间。由于对课堂教学的关注,我的课堂教学的质量也逐步提升。我经常审视自己,如何才能使自己早日成长。我想只有把握好当前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实践的新课题,才能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我深知,要成为学者,必须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专业素养,必须学习。我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读书、上网,潜心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及时了解国内外教改的动态信息、理论导向,博采众长,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充实自己,以适应时代和未来的需要。我认真阅读教育专著和教育教学新理论,系统地学习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四大支柱》、《新课程中教学行为的变化》、《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以及《赏识你的学生》、《给教师的建议》等教育书籍,并认真反思,撰写读书笔记,及时进行实践和感悟。在“学习——实践——科研——学习”的专业成长道路上,我欣喜地发现:学习,使自己不断地进步着;行动,使自己快乐地体验着;反思,能生长出智慧;收获,能让自己享受着充实的教育人生……一路耕耘,几多收获;辛勤的耕耘,我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沉甸甸的收获:
2004年参与浙江省教学研究系统立项课题《农村中学法制教育之探究》的研究统计、分析工作,2005年6月已结题;2004年参与省立项课题《初中学生学习意志培养之探究》的研究,作为课题组的主要成员现正在撰写结题论文,将于2006年11月结题;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抽考单科位列全县第一;2005年所任班级中考成绩列全县第三;2005年度《透过现象看本质》获县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2005年1月县初中社会、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课件制作评比获得一等奖;2005年1月初中教师说课比赛获得二等奖;2006年2月初中社会、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命题大赛青年组一等奖;2006年5月由县科协团县委联办的科技节“环境与资源”征文活动中获得优秀组织奖;2006年度《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获县教育局教研室德育论文评比一等奖;2006年 8月《让情感之花盛开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获市思想品德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2006年9月全国第二届爱国百分百寻宝大行动活动中获得优秀辅导奖;
在新课程改革中最大的收获是观念的更新。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使我对现代教育观、学生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深切体会到了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学海无涯,教海无边。教学7年,所取得的荣誉不多,但是自己的进步,自己的努力是很大的。“成长是我们生命中永恒的主题,感受到自我的成长无疑是一件惬意的事情”。为了让自己能成长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素质全面的优秀教师,我始终不懈地努力着。前面的路还长,但愿我能有足够的勇气自信而坚定地走下去!凭着一颗不泯的爱心,把自己精心酿制的师爱和师情化作涓涓暖流,陪伴孩子们一起快乐的成长……正如张华教授所说的:
“新课程——
是一本读不完的书,需要我们不断学习;
是一段说不完的话,需要我们大家分享;
是一道解不完的题,需要我们共同研究;
是一件做不完的事,需要每一个人的行动;……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