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蜂巢,脆的,白色的食物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8 21:15
- 提问者网友:龅牙恐龙妹
- 2021-02-27 23:22
像蜂巢,脆的,白色的食物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千杯敬自由
- 2021-02-28 00:08
服饰介绍
蒙古族服饰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以女子长袍为例,科尔沁、喀喇沁地区的蒙古族受满族影响,多穿宽大直筒到脚跟的长袍,两侧开叉,领口和袖口多用各色套花贴边;锡林郭勒草原的蒙古人则穿肥大窄袖镶边不开叉的蒙古袍;布里亚特妇女穿束腰裙式起肩的长袍;鄂尔多斯的妇女袍子分三件,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为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钮扣;而青海地区的蒙古人穿的长袍与藏族的长袍较为相近。除了青海以外,男子的服饰各地差别不大。春秋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蒙古族平时喜欢穿 蒙古族服饰
布料衣服,逢年过节或喜庆一般都穿织锦镶边的绸缎衣服。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喜欢用红、粉、绿、天蓝色。 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分,用长三四米的绸缎或棉布制成。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蒙古族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蒙古靴做工精细,靴帮等处都有精美的图案。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古族习惯。各地区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内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顶高边平,里子用白毡制成,外边饰皮子或将毡子染成紫绿色作装饰,冬厚夏薄。帽顶缀缨子,帽带为丝质,男女都可以戴。呼伦贝尔的巴尔虎、布里亚特蒙古,男带披肩帽,女带翻檐尖顶帽。玛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银等珍贵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饰富丽华贵。男子的颜色多为蓝、黑褐色,也有的用绸子缠头。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 蒙古族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似与族相似。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纽扣,格外醒目。
编辑本段服饰特点
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 阿巴嘎蒙古族服饰
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喜穿软筒牛皮靴,长到膝盖。农民多穿布衣,有开衩长袍、棉衣等,冬季多毡靴乌拉,高筒靴少见,保留扎腰习俗。男子多戴蓝、黑褐色帽,也有的用绸子缠头。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未婚女子把头发从前方中间分开,扎上两个发根,发根上面带两个大圆珠,发稍下垂,并用玛瑙、珊瑚、碧玉等装饰。还有比较有特色的是蒙古族摔跤服。 蒙古族摔跤服是蒙古族服饰工艺。摔跤比赛服装包括坎肩、长裤、套裤、彩绸腰带。坎肩袒露胸部。长裤宽大。套裤上图案丰富,一般为云朵纹、植物纹、寿纹等。图案粗犷有力,色彩对比强烈。内裤肥大,用10米大布特制而成。利于散热,避免汗湿贴于体表;也适应摔跤角力运动特点,使对手不易使用缠腿动作。套裤用坚韧结实的布或绒布缝制。膝盖处用各色布块拼接组合缝制图案,纹样大方庄重,表示吉祥如意。服装各部分配搭恰当,浑然一体,具有勇武的民族特色。
编辑本段服饰起源
华贵的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服饰
蒙古族服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期。远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用植物的叶子将自己修饰一番,后来又取用打猎的兽皮做衣服。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岩画上,已经看出蒙古高原的古人类在腰间围着一条短短的兽皮裙,头上插着长长的羽毛,有的臀部还有尾饰。而且当时已经有了大量粗拙的石环、骨饰等物品,说明在很早以前,北方游牧民族就有审美意向和审美追求了。 据考古资料证明,蒙古族的服饰是与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是一脉相承的。据《汉书·匈奴传》记载,“食畜肉”、“皮毡裘”的匈奴妇女的头饰与察哈尔妇女的头饰非常相似,而匈奴的服饰文化,又传给了鲜卑、柔然、突厥等北方游牧民族,当然也传给了蒙古族。而这些民族服饰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适应高原气候而产生。 蒙古族居住于蒙古高原,气候寒冷又加之以游牧为主,马上活动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其服饰必须有较强的防寒作用而且又便于骑乘,长袍、坎肩、皮帽皮靴自然就成了他们的首选服饰。 蒙古族的服饰具有自己的审美特征蒙古族特别的偏爱鲜艳、光亮的颜色,这些色彩都使人感到色调明朗、身心欢娱。蒙古族又崇尚白色、天蓝色这样一些纯净、明快的色彩。蓝天白云,绿草红衣,一种天然的和谐。另外,从蒙古民族服饰的款式看,褒衣博带,即能体现人体的曲线美,又能体现蒙古牧人宽厚大度、粗犷坦荡的性格。 蒙古民族服饰,是蒙古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上古到蒙古汗国,从元、明、清到现在,随着历史的发展,历代蒙古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不断吸收兄弟民族服饰之精华,逐步完善和丰富自己传统服饰的服饰种类、款式风格、面料色彩、缝制工艺,创造了许多精美绝伦的服饰,为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增添了灿烂的光辉。
饮食
蒙古族的传统饮食大致有四类,即面食、肉食、奶食、茶食。通常,蒙古族称肉食为“红食”,蒙语叫“乌兰伊德”;称奶食为“白食”,蒙语叫“查干伊德”(纯洁、吉祥、崇高之意)。而农区多以谷物蔬菜为主食,以肉食为辅。
砖茶:蒙古族视砖茶为饮食之上品,一日三餐均不能没有茶。若有客人到家中,主人首先斟上一碗香喷喷的奶茶,表示对客人的热情欢迎。客人光临家中,而不斟茶,被视为草原上最不礼貌的事情。若有朋友到家中作客或赴重大的喜庆活动,带去一块或几块砖茶,被认为是最上等的礼物。 他们用砖茶熬制成茶水,蒙古语称“哈日茄”;奶茶,蒙古语称“苏台茄”;酥油茶,蒙古语称“希日陶斯台茄”;面茶,蒙古语称“珠通茄”。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他们还摸索出丰富的熬茶技术。熬红茶是将无杂质的水,用铜质器具煮沸,然后把捣成粉状的茶放入,再放入少许食盐即可饮用。这样的茶,有助于消化。煮奶茶是将在已经熬成的红茶里,放入适量的鲜奶,使茶色由红变为乳白色即可。奶茶有浓郁的奶香味,可口绵甜,增加食欲。酥油茶是在已经配制好的奶茶里,再适量放入奶油、红糖即成。这种茶在隆重的场合上饮用的较多,民间一般不多熬制。面茶的熬制方法较为复杂,即先将青棵面或麦面用油炒熟,再把事先熬好的红茶澄清倒入,搅动就可作成。面茶既当茶又可当饭,是牧民冬季食用的茶食。 蒙古族饮用砖茶之习俗,究竟源于何时,无法考证。据记载,清朝康熙时代,内地一些商人携带砖茶、米面、布帛杂物到蒙古腹地,换易蒙地各种物产。其中除以米面、布帛直接易皮毛外,其余杂物均以砖茶定其价值。砖茶有“二四”、“二七”、“三九”之别。所谓“二四”者,即每箱可装二十四块砖茶,价值约三十三银元,每块砖茶重五斤半,价值一元二、三角。“三九”茶则每块约价值六角左右,亦当做一元币通行。有时,砖茶价值急剧提高,一些商人深入偏辟地区以较少的茶,换取较多的畜产品。以一块砖茶,换一只羊或一头牛的事屡见不鲜。
蒙古族在饮茶时有很多习俗。即斟茶时,茶碗不能有裂纹,一定要完整无缺,有了豁子认为不吉利;倒茶时,壶嘴或勺头要向北向里,不能向南(朝门)向外、因为向里福从里来,向外福朝外流。 茶不可倒得太满,也不能只倒一半;用手献茶的时候,手指不能蘸进茶里;给老人或贵客添茶的时候,要把茶碗接过来再添,不能让客人把碗拿在手里;新熬的茶在未喝之前,不管什么时候,都要首先向天地、山水、火神等分别作为“德吉”敬献,之后才能开始倒茶等等。
马奶酒:每年七八月份牛肥马壮,是酿制马奶酒的季节。勤劳的蒙古族妇女将马奶收贮于皮囊中,加以搅拌,数日后便乳脂分离,发酵成酒。马奶酒性温,有驱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被称为紫玉浆、元玉浆,是“蒙古八珍”之一。 曾为元朝宫廷和蒙古贵族府第的主要饮料。忽必烈还常把它盛在珍贵的金碗里,犒赏有功之臣。随着科学的发达,蒙古人酿制马奶酒的工艺日益精湛完善,不仅有简单的发酵法,还出现了酿制烈性奶酒的蒸馏法。因而六蒸六酿后的奶酒方为上品。
手扒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方法之一,也是蒙古族日常生活中肉食的主要吃法。做法是将肥嫩的绵羊开膛破肚,剥皮去内脏洗净,去头去蹄,洗净,卸成若干块,放入白水中清煮,待水滚肉熟即取出,置于大盘中上桌,大家手拿蒙古刀大块大块地割着吃。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此名。
奶制品:蒙古族的奶制品可为多种多样。有黄油、奶皮子、奶酪、奶豆腐、奶油、酸奶、奶渣、奶糕等。奶豆腐,也称奶干。做法是把鲜奶放置发酵后,撇取上层白奶油后,倒入锅里煮熬。等奶子呈老豆腐状,装入刻有各种图案的木模,放通风处晾干即成。白色透明有油性的为上品,发黄较硬的次之。奶皮子的做法是将新鲜牛奶放入铁锅中,用文火熬,待牛奶稍微滚起后,用勺子不断翻扬,至泛起泡沫为止,停火后,冷却到第二天,一层奶脂凝结于表面,像蜂窝状麻面圆饼,用筷子挑放在案板上,折成半圆形,在通风处晾干。放入茶中或跟炒米拌在一起吃均可,香甜可口,营养价值极高。秋季是制作奶皮子的最佳季节。
炒米:又称“蒙古米”。 是用糜子米炒制而成的脆炒米和硬炒米。脆炒米的做法是把糜子浸泡,也有的用温火煮到一定程度,使米泡胀。之后拿出晾干,再倒入锅中翻炒。有的在铁锅里放入细沙,待沙子烧红后放入适量的泡胀的糜子,用特制的搅拌棒快速搅拌,待米迸出花且水分蒸发完毕,火速出锅并过筛子。这样炒制的米呈黄色,米粒看似坚硬,实则吃时干脆,色黄而不焦,带有特殊的香味。硬炒米的做法更为简单,不放沙子,也不用泡水,干炒到半生不熟即可。炒米主要的吃法是脆炒米用于泡奶茶喝,硬炒米可以煮肉粥或干饭。此外,还可以直接食用。用奶茶泡着吃时,加黄油、奶豆腐,味道则更佳。还可用酸奶或鲜牛奶,加上奶油、白糖等泡食。由于炒米具有味美,食用方便且耐饥的特点,因而成为蒙古族生活、生产、旅行中不可或缺的食品。蒙古族有“暖穿皮子,饱吃糜子”的俗语。
典型食品:蒙古族富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炉烤带皮整羊、手把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馅饼等。民间还有:稀奶油;奶皮子;煺毛整羊宴;熟烤羊;白菜羊肉卷;新苏饼;烘干大米饭。
蒙古族服饰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以女子长袍为例,科尔沁、喀喇沁地区的蒙古族受满族影响,多穿宽大直筒到脚跟的长袍,两侧开叉,领口和袖口多用各色套花贴边;锡林郭勒草原的蒙古人则穿肥大窄袖镶边不开叉的蒙古袍;布里亚特妇女穿束腰裙式起肩的长袍;鄂尔多斯的妇女袍子分三件,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为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钮扣;而青海地区的蒙古人穿的长袍与藏族的长袍较为相近。除了青海以外,男子的服饰各地差别不大。春秋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蒙古族平时喜欢穿 蒙古族服饰
布料衣服,逢年过节或喜庆一般都穿织锦镶边的绸缎衣服。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喜欢用红、粉、绿、天蓝色。 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分,用长三四米的绸缎或棉布制成。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蒙古族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蒙古靴做工精细,靴帮等处都有精美的图案。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古族习惯。各地区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内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顶高边平,里子用白毡制成,外边饰皮子或将毡子染成紫绿色作装饰,冬厚夏薄。帽顶缀缨子,帽带为丝质,男女都可以戴。呼伦贝尔的巴尔虎、布里亚特蒙古,男带披肩帽,女带翻檐尖顶帽。玛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银等珍贵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饰富丽华贵。男子的颜色多为蓝、黑褐色,也有的用绸子缠头。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 蒙古族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似与族相似。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纽扣,格外醒目。
编辑本段服饰特点
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 阿巴嘎蒙古族服饰
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喜穿软筒牛皮靴,长到膝盖。农民多穿布衣,有开衩长袍、棉衣等,冬季多毡靴乌拉,高筒靴少见,保留扎腰习俗。男子多戴蓝、黑褐色帽,也有的用绸子缠头。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未婚女子把头发从前方中间分开,扎上两个发根,发根上面带两个大圆珠,发稍下垂,并用玛瑙、珊瑚、碧玉等装饰。还有比较有特色的是蒙古族摔跤服。 蒙古族摔跤服是蒙古族服饰工艺。摔跤比赛服装包括坎肩、长裤、套裤、彩绸腰带。坎肩袒露胸部。长裤宽大。套裤上图案丰富,一般为云朵纹、植物纹、寿纹等。图案粗犷有力,色彩对比强烈。内裤肥大,用10米大布特制而成。利于散热,避免汗湿贴于体表;也适应摔跤角力运动特点,使对手不易使用缠腿动作。套裤用坚韧结实的布或绒布缝制。膝盖处用各色布块拼接组合缝制图案,纹样大方庄重,表示吉祥如意。服装各部分配搭恰当,浑然一体,具有勇武的民族特色。
编辑本段服饰起源
华贵的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服饰
蒙古族服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期。远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用植物的叶子将自己修饰一番,后来又取用打猎的兽皮做衣服。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岩画上,已经看出蒙古高原的古人类在腰间围着一条短短的兽皮裙,头上插着长长的羽毛,有的臀部还有尾饰。而且当时已经有了大量粗拙的石环、骨饰等物品,说明在很早以前,北方游牧民族就有审美意向和审美追求了。 据考古资料证明,蒙古族的服饰是与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是一脉相承的。据《汉书·匈奴传》记载,“食畜肉”、“皮毡裘”的匈奴妇女的头饰与察哈尔妇女的头饰非常相似,而匈奴的服饰文化,又传给了鲜卑、柔然、突厥等北方游牧民族,当然也传给了蒙古族。而这些民族服饰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适应高原气候而产生。 蒙古族居住于蒙古高原,气候寒冷又加之以游牧为主,马上活动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其服饰必须有较强的防寒作用而且又便于骑乘,长袍、坎肩、皮帽皮靴自然就成了他们的首选服饰。 蒙古族的服饰具有自己的审美特征蒙古族特别的偏爱鲜艳、光亮的颜色,这些色彩都使人感到色调明朗、身心欢娱。蒙古族又崇尚白色、天蓝色这样一些纯净、明快的色彩。蓝天白云,绿草红衣,一种天然的和谐。另外,从蒙古民族服饰的款式看,褒衣博带,即能体现人体的曲线美,又能体现蒙古牧人宽厚大度、粗犷坦荡的性格。 蒙古民族服饰,是蒙古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上古到蒙古汗国,从元、明、清到现在,随着历史的发展,历代蒙古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不断吸收兄弟民族服饰之精华,逐步完善和丰富自己传统服饰的服饰种类、款式风格、面料色彩、缝制工艺,创造了许多精美绝伦的服饰,为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增添了灿烂的光辉。
饮食
蒙古族的传统饮食大致有四类,即面食、肉食、奶食、茶食。通常,蒙古族称肉食为“红食”,蒙语叫“乌兰伊德”;称奶食为“白食”,蒙语叫“查干伊德”(纯洁、吉祥、崇高之意)。而农区多以谷物蔬菜为主食,以肉食为辅。
砖茶:蒙古族视砖茶为饮食之上品,一日三餐均不能没有茶。若有客人到家中,主人首先斟上一碗香喷喷的奶茶,表示对客人的热情欢迎。客人光临家中,而不斟茶,被视为草原上最不礼貌的事情。若有朋友到家中作客或赴重大的喜庆活动,带去一块或几块砖茶,被认为是最上等的礼物。 他们用砖茶熬制成茶水,蒙古语称“哈日茄”;奶茶,蒙古语称“苏台茄”;酥油茶,蒙古语称“希日陶斯台茄”;面茶,蒙古语称“珠通茄”。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他们还摸索出丰富的熬茶技术。熬红茶是将无杂质的水,用铜质器具煮沸,然后把捣成粉状的茶放入,再放入少许食盐即可饮用。这样的茶,有助于消化。煮奶茶是将在已经熬成的红茶里,放入适量的鲜奶,使茶色由红变为乳白色即可。奶茶有浓郁的奶香味,可口绵甜,增加食欲。酥油茶是在已经配制好的奶茶里,再适量放入奶油、红糖即成。这种茶在隆重的场合上饮用的较多,民间一般不多熬制。面茶的熬制方法较为复杂,即先将青棵面或麦面用油炒熟,再把事先熬好的红茶澄清倒入,搅动就可作成。面茶既当茶又可当饭,是牧民冬季食用的茶食。 蒙古族饮用砖茶之习俗,究竟源于何时,无法考证。据记载,清朝康熙时代,内地一些商人携带砖茶、米面、布帛杂物到蒙古腹地,换易蒙地各种物产。其中除以米面、布帛直接易皮毛外,其余杂物均以砖茶定其价值。砖茶有“二四”、“二七”、“三九”之别。所谓“二四”者,即每箱可装二十四块砖茶,价值约三十三银元,每块砖茶重五斤半,价值一元二、三角。“三九”茶则每块约价值六角左右,亦当做一元币通行。有时,砖茶价值急剧提高,一些商人深入偏辟地区以较少的茶,换取较多的畜产品。以一块砖茶,换一只羊或一头牛的事屡见不鲜。
蒙古族在饮茶时有很多习俗。即斟茶时,茶碗不能有裂纹,一定要完整无缺,有了豁子认为不吉利;倒茶时,壶嘴或勺头要向北向里,不能向南(朝门)向外、因为向里福从里来,向外福朝外流。 茶不可倒得太满,也不能只倒一半;用手献茶的时候,手指不能蘸进茶里;给老人或贵客添茶的时候,要把茶碗接过来再添,不能让客人把碗拿在手里;新熬的茶在未喝之前,不管什么时候,都要首先向天地、山水、火神等分别作为“德吉”敬献,之后才能开始倒茶等等。
马奶酒:每年七八月份牛肥马壮,是酿制马奶酒的季节。勤劳的蒙古族妇女将马奶收贮于皮囊中,加以搅拌,数日后便乳脂分离,发酵成酒。马奶酒性温,有驱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被称为紫玉浆、元玉浆,是“蒙古八珍”之一。 曾为元朝宫廷和蒙古贵族府第的主要饮料。忽必烈还常把它盛在珍贵的金碗里,犒赏有功之臣。随着科学的发达,蒙古人酿制马奶酒的工艺日益精湛完善,不仅有简单的发酵法,还出现了酿制烈性奶酒的蒸馏法。因而六蒸六酿后的奶酒方为上品。
手扒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方法之一,也是蒙古族日常生活中肉食的主要吃法。做法是将肥嫩的绵羊开膛破肚,剥皮去内脏洗净,去头去蹄,洗净,卸成若干块,放入白水中清煮,待水滚肉熟即取出,置于大盘中上桌,大家手拿蒙古刀大块大块地割着吃。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此名。
奶制品:蒙古族的奶制品可为多种多样。有黄油、奶皮子、奶酪、奶豆腐、奶油、酸奶、奶渣、奶糕等。奶豆腐,也称奶干。做法是把鲜奶放置发酵后,撇取上层白奶油后,倒入锅里煮熬。等奶子呈老豆腐状,装入刻有各种图案的木模,放通风处晾干即成。白色透明有油性的为上品,发黄较硬的次之。奶皮子的做法是将新鲜牛奶放入铁锅中,用文火熬,待牛奶稍微滚起后,用勺子不断翻扬,至泛起泡沫为止,停火后,冷却到第二天,一层奶脂凝结于表面,像蜂窝状麻面圆饼,用筷子挑放在案板上,折成半圆形,在通风处晾干。放入茶中或跟炒米拌在一起吃均可,香甜可口,营养价值极高。秋季是制作奶皮子的最佳季节。
炒米:又称“蒙古米”。 是用糜子米炒制而成的脆炒米和硬炒米。脆炒米的做法是把糜子浸泡,也有的用温火煮到一定程度,使米泡胀。之后拿出晾干,再倒入锅中翻炒。有的在铁锅里放入细沙,待沙子烧红后放入适量的泡胀的糜子,用特制的搅拌棒快速搅拌,待米迸出花且水分蒸发完毕,火速出锅并过筛子。这样炒制的米呈黄色,米粒看似坚硬,实则吃时干脆,色黄而不焦,带有特殊的香味。硬炒米的做法更为简单,不放沙子,也不用泡水,干炒到半生不熟即可。炒米主要的吃法是脆炒米用于泡奶茶喝,硬炒米可以煮肉粥或干饭。此外,还可以直接食用。用奶茶泡着吃时,加黄油、奶豆腐,味道则更佳。还可用酸奶或鲜牛奶,加上奶油、白糖等泡食。由于炒米具有味美,食用方便且耐饥的特点,因而成为蒙古族生活、生产、旅行中不可或缺的食品。蒙古族有“暖穿皮子,饱吃糜子”的俗语。
典型食品:蒙古族富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炉烤带皮整羊、手把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馅饼等。民间还有:稀奶油;奶皮子;煺毛整羊宴;熟烤羊;白菜羊肉卷;新苏饼;烘干大米饭。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迷人又混蛋
- 2021-02-28 01:41
一.poultry 家禽类
1.鸡鸭:
fresh grade legs(thigh) 鸡大腿
fresh grade breast 鸡胸
chicken fryer小鸡块
chicken drumsticks 鸡小腿
chicken wings 鸡翅
turkey 火鸡
chick gizzard鸡杂
duck trim drum鸭翼脾
2.猪肉:
liver 猪肝
pork ribs 排骨
feet 猪脚
kidney 猪腰
bag 猪肚
hearts 猪心
pork steak 猪排
pork-pieces 廋肉块
pork chops 连骨猪排
rolled pork loin 卷好的腰部瘦肉
rolled pork belly 卷好的腰部瘦肉连带皮
pork sausage meat 做香肠的绞肉
pork fillet 小里肌肉
spare rib pork chops 带骨的瘦肉
spare rib of pork 小排骨肉
pork dripping 猪油滴
lard 猪油
joint 有骨的大块肉
hock 蹄膀
casserole pork 中间带骨的腿肉butt猪的肩前腿肉
3.牛肉:
stewing beef 小块的瘦肉
steak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