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是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
答案:4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3 18:56
- 提问者网友:骑士
- 2021-02-13 04:53
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是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摆渡翁
- 2021-02-13 05:09
不知阁下所问,是据三国演义而言,还是据史实而言。
若针对三国演义:不妨将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关键语段进行摘录对比。
第一次——玄德来到庄前,下马亲叩柴门,一童出问。玄德曰:“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玄德惆怅不已。张飞曰:“既不见,自归去罢了。”玄德曰:“且待片时。”云长曰:“不如且归,再使人来探听。”玄德从其言,嘱付童子:“如先生回,可言刘备拜访。”
第二次——玄德曰:“卧龙其在此间乎!”………玄德待其歌罢,上草堂施礼曰:“备久慕先生,无缘拜会。昨因徐元直称荐,敬至仙庄,不遇空回。今特冒风雪而来。得瞻道貌,实为万幸,”……玄德闻歌曰:“此真卧龙矣!”滚鞍下马,向前施礼曰:“先生冒寒不易!刘备等候久矣!”那人慌忙下驴答礼。诸葛均在后曰:“此非卧龙家兄,乃家兄岳父黄承彦也。”
第三次——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半晌,先生未醒。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
以上均从三国演义中摘得,对比后会发现,刘备的态度是一次比一次谦逊恭敬:第一次是策马至庄前,第三次却“离草庐半里之外,便下马步行”;
也越来越渴望诸葛亮:在第二次前访途中,三次错认孔明,可见心情之急切。
若针对史实,则没有多大意义,原因两点:1历史上究竟是孔明诣刘,还是刘访诸葛存在争议。
2正史三国志中记录这段历史惜墨如金——“凡三往,乃见”,全无细节。毕竟,历史是历史,不是演义,简洁是历代史学家所推崇的。
个人见解,仅供参考,若有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若针对三国演义:不妨将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关键语段进行摘录对比。
第一次——玄德来到庄前,下马亲叩柴门,一童出问。玄德曰:“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玄德惆怅不已。张飞曰:“既不见,自归去罢了。”玄德曰:“且待片时。”云长曰:“不如且归,再使人来探听。”玄德从其言,嘱付童子:“如先生回,可言刘备拜访。”
第二次——玄德曰:“卧龙其在此间乎!”………玄德待其歌罢,上草堂施礼曰:“备久慕先生,无缘拜会。昨因徐元直称荐,敬至仙庄,不遇空回。今特冒风雪而来。得瞻道貌,实为万幸,”……玄德闻歌曰:“此真卧龙矣!”滚鞍下马,向前施礼曰:“先生冒寒不易!刘备等候久矣!”那人慌忙下驴答礼。诸葛均在后曰:“此非卧龙家兄,乃家兄岳父黄承彦也。”
第三次——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半晌,先生未醒。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
以上均从三国演义中摘得,对比后会发现,刘备的态度是一次比一次谦逊恭敬:第一次是策马至庄前,第三次却“离草庐半里之外,便下马步行”;
也越来越渴望诸葛亮:在第二次前访途中,三次错认孔明,可见心情之急切。
若针对史实,则没有多大意义,原因两点:1历史上究竟是孔明诣刘,还是刘访诸葛存在争议。
2正史三国志中记录这段历史惜墨如金——“凡三往,乃见”,全无细节。毕竟,历史是历史,不是演义,简洁是历代史学家所推崇的。
个人见解,仅供参考,若有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逃夭
- 2021-02-13 06:50
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 “凡三往,乃见”,既表现了诸葛亮的谨慎性格,也说明了刘备的热心求贤。针对时局特点,表明平生抱负,询问除奸兴汉的大计。谈话简明得体,语气委婉有致,态度谦虚诚恳,流露了对汉室江山的焦虑心情。
- 2楼网友:往事隔山水
- 2021-02-13 06:44
一次比一次谦恭,从关羽和张飞的言语动作反映刘备。
- 3楼网友:七十二街
- 2021-02-13 06:35
......真正历史上是诸葛亮找刘备的,你那个是小说 就说刘备站门口等诸葛亮起床 还有楼上说的 通过关羽张飞反衬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