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水浒的进来看看,帮忙一片作文,在线等
- 提问者网友:沉默的哀伤
- 2021-04-20 02:59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迷人又混蛋
- 2021-04-20 04:05
水浒传
《水浒传》描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故事。一般认为,其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而罗贯中也参与了“编次”“纂修”。
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本事,见诸《宋史》等多种文献记载,知“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而其结局,或投降,或被消灭,则记载不一。这一历史事件,在南宋时已成为广泛流传的故事,“说话”人亦在勾栏瓦肆中讲说。宋末元初无名氏的《大宋宣和遗事》一书,则有了较完整的水浒故事的记叙。到了元代,又出现了以水浒故事为内容的杂剧,如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等。在水浒故事长期广泛流传的基础上“于是又复有人起而荟萃取舍之,缀为巨祑,使较有条理,可观览,是为后来之大部《水浒传》。”
《水浒传》生动真实地描写了一百零八将聚义梁山反抗官府的故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正面描写农民起义的最有影响的史诗。它写出了中国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现实,写出了这支农民起义队伍由小到大,由分散到集中的发展过程,也写出了这支队伍无数次打败官府的战斗,从而塑造了一系列英雄人物,并予以热情的歌颂。与此同时,也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了大小官吏的凶残和无能。这一切,正是《水浒传》最主要的并应充分肯定的思想倾向。至于宋江坚持的等待“招安”的方针以及最后终手投降朝廷,并参与镇压方腊,固然显示了作品的局限性,但是,在投降以后的情节中,表现出了强烈的悲剧性,却正形象地说明了投降的结果是悲惨的。更何况,作为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其结局,除了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也只能是或被消灭,或被招安。历史本身就是如此,小说所写不为无据。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首先,它塑造了一系列个性突出的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如李逵、鲁智深、武松、林冲等等。作品运用的手法,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行动来进行刻画,例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武松景阳冈打虎,都是以他们勇武的行动,表现了他们的英雄气慨。而鲁达拯救金氏父女,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情节,更表现了他疾恶如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仗义豪爽的性格。写李逵,不仅通过多次战斗场面表现他的大无畏的勇敢,还通过“负荆请罪”的情节,写出了他是非鲜明,不讲私情和知错就改的坦荡胸襟。尤其可贵的是,《水浒传》特别注意刻画人物性格发展演变的过程,例如林冲的性格,就呈现出明显的由忍受到复仇最终走向造反的变化过程。当他蒙冤受害,被发配到沧州时,还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刑满回家,一直到陆虞侯等人火烧草料场,必欲置他于死地时,他才起来复仇,杀人后投奔梁山。人物性格的发展,不是抽象的内心“完善”过程,而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发展的。这种手法,正是具有民族特点的传统艺术手法。
其次,《水浒传》的结构,被称作链状结构,就是说它有很多具有独立性的情节,例如武松的故事,宋江的故事,林冲的故事等等,书中都以连续几回的文字来专写。但是,这些可以独立的故事,又串连在一起,衔接自然,构成一个整体,有如无数的铁环扣在一起,连成一条首尾相顾的铁链。这种结构,一方面反映出水浒故事早期流传时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总其成者的作家总揽全局,巧妙安排的匠心。
第三,《水浒传》的细节描写,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正是通过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得以丰满和逼真,使故事情节,得以引人入胜。例如第三回写鲁达拳打镇关西,对那三拳的描写,就是成功的细节描写,第一拳打在郑屠的鼻子上,第二拳打在眼陵上,第三拳打在太阳穴上,每拳都有不同的“效果”,打完第三拳,这郑屠就“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了。这种描写,既显示出鲁达的勇武,使人物形象十分生动,又使情节十分逼真,使读者有如亲临其境。《水浒传》中细节描写最受称赞之处是林冲“风雪山神庙的文字。写林冲在草料场草厅中,因下雪风寒,欲去打酒,于是“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这里的每一动作,都写得非常细腻,使读者就象亲眼看到了一样,从而产生了巨大的真实感人的艺术效果。同时,这种写法也充分刻画了林冲为人谨慎细致的性格特点,与下一步写他起而复仇,不得已而杀人,形成了对照。
第四,《水浒传》的语言风格也有显著的特色:充分的口语化,富有朴实生动的艺术效果。由于作品所描写的人物大多数生活在社会下层,因此,人物的语言是朴实通俗的,与人物的地位和性格正相适宜,正如鲁迅所说,“《水浒》和《红楼梦》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例如鲁达拳打镇关西时口中说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鲁达来找镇关西,主要是为了解救金氏父女,但同时,也包涵着对郑屠号称“镇关西”的不服气,鲁达对自己的这种心理状态毫不掩饰,合盘托出,正表现了他的坦荡豪爽的性格。总之,《水浒传》语言的口语化与性格化达到了合谐的统一,因而使整个作品显示了朴实生动的语言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