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斯特的《钟》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4 08:31
- 提问者网友:蓝琪梦莎
- 2021-03-23 11:12
……我刚开始弹,前面的大跳已经很难了,貌似后面的更难?大跳应该怎么练?慢练的基础上有没有什么技巧?还有整首曲子的难点,震音颤音八度音阶什么的有没有什么技巧?如果还行的话,说下它的背景与情感把。。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青尢
- 2021-03-23 11:30
大跳主要是你手指的准确性 钟开头的大跳只要你记住下面旋律声部的位置就好了 用你的大拇指找音 小指的#2是定位了的 可以忽略 就这样慢练 如果基本功好的话应该一个小时左右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震音颤音八度在哈农上面找 不过有一段是带有复调性质的45指颤音和12指颤音 这个需要花一点时间八度可以找740上面有个交替八度的练习 对那一段八度有帮助 这三个技术都很大一部分在手腕上面 所以你的手腕要注意松紧度 特别是八度多用手腕 手腕放松 手指绷紧 对了哦..貌似钟里面没有震音... 下面是钟的背景《钟》, 作于1834年,钢琴独奏曲,升g小调,稍快板,6/8拍。由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根据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曲《钟》改编。这是李斯特为献给德国钢琴家克拉拉、舒曼而作的钢琴曲集《帕格尼尼主题大练习曲》六首中的第三首。据记载,1831年3月李斯特在巴黎听了帕格尼尼的音乐会之后,对他精湛高超的创作和演奏技艺惊叹不已,决心要成为钢琴上的帕格尼尼。翌年他创作了全名为《依据帕格尼尼的“钟”而作的华丽的大幻想曲》。《钟》即以此曲为基础而写成。乐曲基本上采用三段体曲式。由于运用了多次主题变化和反复,因此也具有变奏曲和回旋曲的特点。
乐曲一开始,经过简练的前奏,很快在高潮音区出现了“钟的主题”钢琴高音区清脆悦耳的音色和泛音奏法形成短促有力的音响,组成了一连串生动逼真的小钟的鸣响。由于钢琴高音区的音色比小提琴更易于模仿钟声,因此钟声的效果更加明显。接下来的主题(1=b4/6) 继续用钢琴高音区的音色特点,奏出了不同节奏的钟声。这两个主题交替变奏形成了高难度的辉煌华丽的段落。最后乐曲运用舞曲的体裁特点,在热烈欢快的歌舞气氛中结束。演奏时间约4分钟。
《钟》这首乐曲又译成《康派涅拉》,是李斯特根据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B小调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的主题改变的钢琴独奏曲(第三乐章(“钟声回旋曲”)的主题)。写成一首钢琴幻想曲,后来成为《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作品67)中的第三首,题作《钟》。这首钢琴曲描绘的钟声鲜明、逼真,尤其钢琴高音部的音响,是任何乐器也无法相比的。李斯特改编的《钟》是升G小调,6/8拍,前面有两个小节的前奏,由左右手交替演奏,两个音之间相隔八至十六度,用来模拟钟声。这首乐曲速度很快,相隔的十几度的跳跃演奏起来很困难,《钟》就是通过这种音与音之间的大跳模拟钟声的。用变奏的手法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华丽的演奏技巧和钟声的效果。全曲的基本结构是三段式,因各个段落多次变化反复而具有变奏曲和回旋曲的特点 。
《钟》用回旋曲式写成,主题每次出现都变换一种新的演奏手法,充分发挥钢琴演奏的技巧。李斯特改编的《钟》比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协奏曲《钟》篇幅要短,由于主题多次出现,给人印象很深刻。《钟》这首乐曲是钢琴家们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出的曲目,因为,它可以充分表现出演奏家的高超技巧。
乐曲一开始,经过简练的前奏,很快在高潮音区出现了“钟的主题”钢琴高音区清脆悦耳的音色和泛音奏法形成短促有力的音响,组成了一连串生动逼真的小钟的鸣响。由于钢琴高音区的音色比小提琴更易于模仿钟声,因此钟声的效果更加明显。接下来的主题(1=b4/6) 继续用钢琴高音区的音色特点,奏出了不同节奏的钟声。这两个主题交替变奏形成了高难度的辉煌华丽的段落。最后乐曲运用舞曲的体裁特点,在热烈欢快的歌舞气氛中结束。演奏时间约4分钟。
《钟》这首乐曲又译成《康派涅拉》,是李斯特根据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B小调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的主题改变的钢琴独奏曲(第三乐章(“钟声回旋曲”)的主题)。写成一首钢琴幻想曲,后来成为《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作品67)中的第三首,题作《钟》。这首钢琴曲描绘的钟声鲜明、逼真,尤其钢琴高音部的音响,是任何乐器也无法相比的。李斯特改编的《钟》是升G小调,6/8拍,前面有两个小节的前奏,由左右手交替演奏,两个音之间相隔八至十六度,用来模拟钟声。这首乐曲速度很快,相隔的十几度的跳跃演奏起来很困难,《钟》就是通过这种音与音之间的大跳模拟钟声的。用变奏的手法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华丽的演奏技巧和钟声的效果。全曲的基本结构是三段式,因各个段落多次变化反复而具有变奏曲和回旋曲的特点 。
《钟》用回旋曲式写成,主题每次出现都变换一种新的演奏手法,充分发挥钢琴演奏的技巧。李斯特改编的《钟》比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协奏曲《钟》篇幅要短,由于主题多次出现,给人印象很深刻。《钟》这首乐曲是钢琴家们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出的曲目,因为,它可以充分表现出演奏家的高超技巧。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杯酒困英雄
- 2021-03-23 12:42
http://www.52piano.cn.gs/la.pdf 以上是琴谱的下载地址。 全曲的技术难度大约分为1:单音大跳2:颤音3:八度和弦与同音反复。 1:首先说说单音大跳,由于右手音符较密集,大跳跨度甚至达到两个八度,主旋律音体现在大指控制的中声部,如何能够达到快速度的同时解决大跳并且表现出旋律主音与伴奏次音的比重关系是练习的难点。建议用扇形弹奏法来弹奏,扇形弹法是一种能突出旋律音(旋律声部的音色弹得明亮,伴奏声部的音色弹得轻、薄)的特殊弹法,以达到既解决大跳又能突出旋律音,弱化辅助音的目的。用扇形弹法进行弹奏时,尽量将支点是放在5指上,努力维持手型保持平衡和基本静止的状态,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作为支点的5指在下键的时候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但是不管是下键还是将手指拿起来都要尽量保持“半键”的状态。换句话说,琴键要始终处于一种被压下去的状态。这种触键的状态不但可以保证音量“绝对弱”,还能使弹奏者获得足够快的弹奏速度(这得益于动作幅度降低)。当然,要做到上述的“半键”状态,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在平时的手指训练中先用f的音量练就较强的控制能力;另外,考生要始终牢记旋律音是最重要的音,弹奏时要把握住以下两点:首先,旋律音要弹全,做到“一个都不能少”,大指的扇形运动要以抛物线“快出快进”的方式,将腰的力量结合身体,带动手臂前推后缩,愉快地做出渐强渐弱,这样做出来的旋律线条会很流畅,强弱变化也会给人以余味无穷的感觉。 2:颤音。要求手指要比较灵敏,不过在3、4指和4、5指的轮流使用上,会有一定的弹奏的困难,为了克服由于弱指的参与而造成的弹奏困难,除了弹奏时对弱指进行单独的“关照”以外,还可以针对弱指进行一定的颤音训练;当高声部或中声部加入了一些旋律音的时候,考生可以在采用单纯颤音弹法的基础上加入扇形的前臂摇摆。 3:八度和弦与同音反复,八度弹奏法——八度和弦弹奏法——八度和弦的同音反复弹奏法,以上三种弹奏法具有异常艰深的技术,需要一点一滴的详细说明每一个细节,而且训练不当很容易导致前臂肌肉拉伤或者腱鞘炎等职业病,笔者著有《哈农——钢琴练指法教学指导》一书,其中no.51(p103~114)里已有分阶段详细阐述,因此就不在这里详加赘述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